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前,对化学工业、炼油工业、焦炭工业、染料工业及医院排出的有机物废水的处理,虽然采取的方法有借助于微生物的活性污泥法,活性炭等吸附法,使用氯、臭氧等氧化剂的氧化法,但这些方法各有利弊,存在着像费用高昂,操作繁琐,占用土地面积大,处理效果不佳,以及有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等缺点。例如,欧洲主要使用的臭氧氧化处理法,因气液相互接触的效果不好需要耗费大量的臭氧,所以是缺乏经济效果。本方法是在含有芳香族有机化合物的废水中加入界面活性剂,再从过渡金属化合物或碱土金属化合物中至少选出一种加入废水中,然后让臭氧和该混合液接触,使有机化合物快速分解,由于添加了少量界面活性剂而发泡良好,且形成小气泡,因而提高了臭氧和排水的接触效率,并由于在液面上界面活性剂形成了稳定的泡,即使反应装置的水很浅,所以处理时臭氧几乎不会排出。此外,由于加入过渡金属(铁、钴、镍、钌、铑、锶、铂、锇、铱、钯)化合物和碱土金属(钙、钡、  相似文献   

2.
刘春  陈蕊  张静  杨旭  陈晓轩  郭延凯  武明泽  庞勃 《环境科学》2022,43(9):4608-4615
采用臭氧微气泡预处理实际制药废水,并与氮气微气泡、臭氧普通气泡和氮气普通气泡处理过程比较,考察悬浮固体(SS)和有机物去除过程和性能.结果表明,臭氧微气泡存在强吸附-气浮-氧化作用,显著增强SS去除能力,60 min时SS去除率可达到81.67%,同时SS粒径减小,SS表面负电荷转变为正电荷.微气泡臭氧化具有强·OH氧化作用,显著增强有机物降解去除能力,60 min时溶解性COD (SCOD)去除率可达到36.60%,且SS去除可加速SCOD去除,UV254去除率可达到36.91%,同时可生化性改善和生物毒性消除作用明显.三维荧光和GC-MS分析表明,微气泡臭氧化可有效氧化破坏废水中复杂结构大分子有机物,显著降低废水中有机物芳香性.微气泡臭氧化可为高浓度难降解实际制药废水提供高效可行的预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3.
石化行业产生的腈纶废水是难降解难处理的有机废水之一,经生化工艺处理后均不满足排放要求。比较了微气泡-臭氧工艺和微孔-臭氧工艺对该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的效果,并对其降解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COD、UV254、NH3-N的去除及废水可生化性提高方面,微气泡-臭氧工艺优于微孔-臭氧工艺。微气泡-臭氧体系的气含率、臭氧传质系数和臭氧平均利用率分别是微孔-臭氧体系的11倍、3倍和1.5倍,特别是微气泡-臭氧体系的羟基自由基数量和溶解性臭氧浓度均高于微孔-臭氧体系,即前者的氧化能力更强,使含双键和苯环类物质更多地氧化成烯酸、羧酸等小分子有机物,从而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气泡臭氧化深度处理实际制药废水和制革废水,比较处理性能并分析废水水质对处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气泡臭氧化可有效氧化降解实际制药废水和制革废水中主要有机污染物并去除COD,其深度处理COD去除量与臭氧消耗量之比分别为0.77和1.02,同时明显提高可生化性并降低生物毒性.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类型影响微气泡臭氧化处理性能,制药废水中存在较多难降解复杂芳香族有机污染物,臭氧化降解难度较大,因而微气泡臭氧化深度处理制药废水性能不及制革废水.废水中无机阴离子不利于臭氧气液传质和分解以及·OH产生,进而影响微气泡臭氧化反应效率以及可生化性改善,降低阴离子浓度有助于提高微气泡臭氧化处理性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研究了臭氧接触氧化时间对于印染废水中有机物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对CODCr的去除效率并不与接触时间成正比,其反应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均属于一级反应。也表明单一利用臭氧氧化实现印染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不够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6.
臭氧氧化印染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研究了臭氧接触氧化时间对于印染废水中有机物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对CODCr的去除效率并不与接触时间成正比,其反应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均属于一级反应。也表明单一利用臭氧氧化实现印染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不够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7.
采用臭氧-生物滤池对石化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臭氧对废水COD的去除效果,废水中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及荧光物质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投加O3后出水COD明显下降,臭氧投加量为20 mg/L,接触时间为15 min,臭氧能有效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物质。使相对分子质量为2.5×103~3.5×103的有机物所占比例由28.46%下降至23.45%,稳定运行时,臭氧-生物滤池对COD平均去除率为47%。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生化耦合工艺对煤化工废水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考查了污染物去除性能,并分析了处理过程中含氮杂环芳烃类污染物降解和废水可生化性变化.结果表明,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对煤化工废水生化出水COD平均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为26.4%和1.46kg/(m~3·d),并将废水BOD5/COD值由0.038提高至0.30,从而改善后续生化处理COD去除性能,使得COD总去除率达到62.4%,显著优于单独生化处理.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降解含氮杂环芳烃后释放氨氮,其在后续生化处理中被有效去除.此外,耦合处理对废水UV_(254)的总去除率可达68.9%.对耦合处理过程中废水GC-M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含氮杂环芳烃是煤化工废水生化出水中主要难降解污染物.同时证实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可有效降解去除含氮杂环芳烃,生成小分子有机物,提高废水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9.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降解废水中有机物的作用机理探索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借助对脉冲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多种氧化性组分的定量测定并结合对工艺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探索了脉冲放电等离子体降解4-氯酚的作用机理.放电过程中当从放电电极鼓入氧气时,脉冲放电降解有机物的作用机理过程为:氧气放电产生臭氧,臭氧然后传质到废水中,废水中的臭氧及其分解产物羟基自由基等氧化性物质与废水中的有机物的氧化反应.该作用机理是建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降解有机物过程数学模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臭氧接触池臭氧投加方式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臭氧接触池内臭氧(O3)投加方式是影响臭氧接触池反应效率的关键因素. 以密云水库水为处理对象,对臭氧接触池内臭氧投加方式进行优化,通过考察气液接触方式和投加点个数对ρ(O3)、传质效率及有机物去除率的影响,确定最优臭氧投加方式. 结果表明,适当增加布气点个数可有效增强气液传质,提高有机物去除率,但当布气点个数高于3个时,臭氧传质效率无明显提升,而且造成出水ρ(O3)过高,不利于后续工艺的进行. 采用三段式臭氧投加方式,臭氧投加比为3∶3∶1时,密云水库水中臭氧传质效率达78.1%,有机物去除率为47.5%; 向密云水库水中添加3mg/L腐殖酸后,该投加比下臭氧传质效率为76.8%,有机物去除率为40.3%,出水ρ(O3)为0.26mg/L,不会对后续工艺产生影响;并且该条件下臭氧利用率最高,BrO3-生成量最低,为最佳臭氧投加比.   相似文献   

11.
臭氧微气泡处理酸性大红3R废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微气泡技术与臭氧废水处理相结合,有助于促进臭氧气液传质、改善臭氧氧化效果并提高臭氧利用率.本研究采用臭氧微气泡氧化处理酸性大红3R废水,考察了臭氧微气泡的气液传质特性以及对酸性大红3R氧化降解特性,并与臭氧传统气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微气泡能够强化臭氧气液传质,相同条件下其臭氧传质系数为传统气泡的3.6倍;同时微气泡系统的臭氧分解系数为传统气泡系统的6.2倍,有利于·OH产生.臭氧微气泡可显著提高酸性大红3R氧化降解速率和矿化效率,其TOC去除率可达78.0%,约为传统气泡的2倍.臭氧微气泡处理酸性大红3R过程中的臭氧利用率显著高于传统气泡:微气泡系统平均臭氧利用率为97.8%;传统气泡系统平均臭氧利用率为69.3%.臭氧微气泡通过促进·OH产生提高臭氧氧化能力,其对降解中间产物的氧化速率更快,其中对小分子有机酸的矿化能力约为传统气泡的1.6倍.  相似文献   

12.
利用臭氧协同双氧水技术对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进行预处理,通过有机物的去除率、氧化还原电位、降解速率、总碱度、可生化性及分子量分布探讨了其有机物的氧化特性,并采用光谱表征手段探讨了废水中DOM在臭氧化过程的分子变化.结果表明,添加4m L/L双氧水能显著提升对其有机污染物的去除,较单独臭氧作用其COD、UV_(254)、色度CN的去除率分别提升了11.01%、12.92%和10.74%,降解速率由小到大依次为COD、V_(254)和CN,其生色团最易被臭氧攻击降解;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改善,BOD_5/COD值可达0.43,且大分子量的腐植酸和富里酸被有效的降解为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傅里叶红外光谱图表明,臭氧能使腐殖质中官能团如Ar-O等结构完全消失;紫外-可见光谱图表明,臭氧能使废水中有机物的芳香性程度、分子量和缩合度降低,协同氧化后对苯环类化合物的降解效率显著提高;对三维荧光光谱矩阵PARAFAC模型分析可知,渗滤液浓缩液中组分C1为富里酸,组分C2推测为芘及其烷基衍生物,组分C3为长波类腐殖质,其C1和C3组分能较快被氧化,而C2组分的去除效果较C1和C3组分较差.  相似文献   

13.
废水处理中去除COD的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前言去除废水中的BOD,一般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但对废水中COD的去除,则较为困难。通常采用活性炭吸附法、臭氧法、反渗透法等物理化学方法处理,但大都处理费用高,且难以去除生物难分解的有机物质。此外,当COD值很高时,上述方法均难以凑效。酸性凝聚—化学氧化法可以简单地分解去除活性污泥处理中难以去除的有机物质,如胆汁、色素、氟硼酸、木质素等色度成分,以及烷基磺酸钠(ABS)等表面活性剂、表面处理剂、染料、聚乙烯醇的水溶性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是废水处理中去除COD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前言用臭氧处理废水,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技术。由于臭氧的氧化还原电位高(酸性介质中为+2.04伏,中性介质中为+1.65伏,碱性介质中为+1.24伏),适宜一些难降解的、毒性强的化合物的氧化分解。臭氧能把水中分子量大、毒性强的化合物氧化为分子量小、毒性低的化合物;能有效地去除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通常印染废水采用混凝法-生物法进行二级处理,但由于人工合成的染料具有很强毒性,生化降解性差,二级生化处理只能除去废水中有机物浓度的80%,不能满足印染废水治理和废水回用的要求。应用高频高压电源、沿面放电技术产生的高浓度臭氧,可进行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氧化分解掉生化法难以处理的有机物,使COD值降到100mg/L以下,达到“纺织印染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6.
天文 《环境科学》1984,(1):79-79
日本新专利(特许公告昭和58-26491)报道了一种处理含有脂类和卤素化合物废水的新方法——发泡燃烧处理法.其主要内容是:在废水中添加表面活性剂,使废水发泡,而后将可燃性气体引入其中,使全部废水转化成可燃性泡沫.最后,燃烧该泡沫,使废水得到了热净化.为了使可燃性泡沫流动,  相似文献   

17.
臭氧预氧化对城市污水二级出水可生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臭氧预氧化强化后续曝气生物滤池对城市污水二级出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净化效率为目的,研究了臭氧预氧化对二级出水可生化性的影响。臭氧投量为10mg/L、接触时间为4min时,臭氧氧化对COD和TOC去除率分别达到25.7%和16.5%;臭氧氧化使二级出水的生物可降解有机碳(BDOC)值提高为原来的2.45倍;臭氧氧化使二级出水中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分子有机物比例减少,小分子有机物比例增加,使分子量小于1kDalton的有机物的比例由原来的52.9%提高到72.6%;通过UV254值变化可知,臭氧氧化能将大多数含有C=C、C=O双键等活性基团破坏;臭氧氧化后,GC/MS检测到的有机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氧化前后烷烃种类明显增多,而环状结构、羧酸和醇类化合物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8.
实验将纳米气泡(直径50~270nm)与臭氧相结合,对比臭氧纳米气泡处理后对3种表面活性剂去除土壤中柴油污染物的增效作用,并探讨表面活性剂浓度、土质以及土壤老化时间等不同条件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对不同方式处理后的土壤样品进行XRD、FTIR表征,采用GC/MS对柴油组分的降解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3种表面活性剂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柴油的洗脱效率也随之提高,洗脱能力依次为SDS>SDBS>TX-100。表面活性剂在搅拌实验30min内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增效明显,30~40min增速放缓。臭氧纳米气泡提高表面活性剂对砂土中柴油去除率明显高于壤土,其中砂土和壤土中柴油去除率提高约13%和9%。壤土中污染物的老化时间与去除率成反比,臭氧纳米气泡处理对较长老化时间的壤土中柴油去除率也有显著提高,对老化60天污染壤土提高近8%。FTIR光谱表明含有臭氧纳米气泡的表面活性剂可以减少对土壤中有机质主要官能团的影响。GC/MS图谱分析表明残留污染物组分主要为烷烃,降解难度:烷烃<烯烃<环烷烃<芳香族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切削液废水是在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度浓缩的有机废水,由于含有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废水具有COD含量高,成分复杂,生物降解性差的特点,采用一种方法完全处理是十分困难的。因此,试验开发并研究了Fenton-MBR联合工艺,该工艺通过Fenton法将废水中一些有机化合物如聚乙二醇和表面活性剂氧化破碎成小块,随后通过MBR工艺进行处理。通过对操作参数进行的测试和优化,揭示了该工艺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以对硝基苯甲酸废水、鸟嘌呤废水、乙醛废水和乙醇胺废水为例,对臭氧/活性炭氧化去除废水中有机物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考察了臭氧投加量、pH值和紫外光等因素对臭氧/活性炭催化氧化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影响,并在最优条件下,验证了该工艺作为高浓度有机废水预处理手段,在去除废水中COD和提高可生化性(BOD5/COD)等方面的综合效果.结果表明,活性炭作为催化剂与臭氧共同作用,对对硝基苯甲酸废水COD的去除率明显高于单独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吸附;臭氧/活性炭氧化对乙醛废水和乙醇胺废水这类短链类有机物降解作用不大,但对硝基苯甲酸废水、鸟嘌呤废水这些含有苯环类、长链类的有机物,去除效率较高;在中性偏碱时,pH的提高有利于COD的去除,但过高pH对COD的降解效果反而有所减弱,pH=9.0是比较合适的;在紫外光催化的条件下,采用臭氧/活性炭氧化工艺处理对硝基苯甲酸废水,COD去除率可达到52%,废水的生化性(BOD5/COD)由原来的0.10提高到0.32,大大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