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我国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需求,系统分析总结了典型水环境污染应急处置案例,经凝练、集成和应用验证,形成并完善了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程削污技术。从必要性、可行性等角度论述了工程削污技术的选择原则,总结了流域突发环境事件中重金属和类金属、有机物和还原性污染物等典型污染物的削减和应急处置方法,归纳了应急处置工程中实施削污措施的技术要点,形成了流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程削污技术储备库,将为今后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和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鉴于当前尾矿库突发水污染事件现场应急处置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梳理总结2010—2020年中国发生的23起尾矿库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经验和做法,介绍了常用的应急处置措施的原理、特点和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提出了应急处置现场主要应急工程措施的修筑技术要点.最后,针对提升环境应急处置整体能力、流域环境风险防控能力以及构建"大应...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因交通事故导致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以陕西省留坝县“4.24”粗酚泄漏突发环境事件为典型案例,全面分析了此类事件的基本特征及应急处置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应急目标与总体思路、监测方案、污染态势、处置措施、实施效果及总结等内容。其中,处置措施包括源头工程阻断、多级吸附拦截除挥发酚、高污染水团异位处理、水库回蓄削峰等方面。上述处置措施可有效保障下游水环境安全,将事件影响控制在有限范围内,并为流域突发粗酚及相关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应急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重庆市重污染次级河流伏牛溪水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沛  王超  张洪  周健 《环境工程学报》2019,13(1):95-108
针对重庆市部分次级河流耗氧污染物负荷高、水动力学弱化、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选取重庆市典型次级河流伏牛溪为研究对象,以水质目标管理为指导思想,开展重污染河流水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研究。以V类水为水质目标,通过划分治理单元,开展河流水环境容量核算,分别提出基于现状条件、规划用地及上游补水2种情景下的污染负荷削减计算;根据削减负荷分配的结果,提出各个治理单元的污染负荷削减目标与治理措施,并开展目标可达性分析。治理工程实施后,重庆市伏牛溪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的平均浓度及年达标率满足考核要求,该方案为我国山地城市重污染河流的水环境治理提供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鉴于跨国界河流的极端敏感性和新形势下日益突出的水环境风险问题,为确保跨国界河流的水环境安全,全力维护我国与邻国边境地区稳定,开展跨国界河流水环境风险防控及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迫在眉睫。目前,跨国界河流流域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短板包括水环境风险底数不清、风险防控与应急体系尚未建立、监控预警及应急监测能力薄弱及应急物资保障体系薄弱等。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全面开展跨国界河流突发性环境风险评估,建立“一河一策一图”水环境风险防控工程体系,提升跨国界河流水环境风险防控与环境应急能力,并建立跨国界河流水环境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液体推进剂突发性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与污染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防和航天领域使用的液体推进剂主要是肼类燃料和硝基氧化剂,它们都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易燃、易爆、易挥发性及毒性大等特点。一旦发生泄漏,如果处置或控制不当,将会发生灾难性的后果。作者深入分析了液体推进剂发生泄漏事故的原因和特点,提出了液体推进剂泄漏等级判定的依据以及处置人员的安全防护,论述了各种不同的泄漏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详细说明了污染现场、装备和人员的洗消方法,对液体推进剂突发性泄漏的应急处置与污染控制以及防止着火、爆炸、人员中毒和环境污染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5年11月,由于E省某尾矿库2#排水井拱圈盖板破裂,导致大量尾矿浆从涵洞口喷出,进入A河,并沿河顺流进入B河、C江,使得C江沿线部分水厂停水。在此次突发事件中,E、F、G省采用断污染源、截污、清淤、投药降污、水库调蓄、水利稀释、饮水保障等工程手段,经过71 d的应急处置,受污染河道全线达标。通过现场试验,确定了0~2 ℃条件下应对锑污染的河道投药降污技术。在硫化钠、聚合硫酸铁投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硫化钠+聚合硫酸铁(硫化钠法)混凝沉降法,使得锑去除率分别从12.3%、36.8%提高到95.1%。  相似文献   

9.
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是阻断疫情蔓延的重要环节。重大疫情期间,由于医疗废物产生量急剧增加,常态下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能力无法满足需要。通过分析我国医疗废物管理现状、重大疫情期间医疗废物产生特点,讨论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构建新的医疗废物处置模式、建立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制度体系、组建国家级和省级医疗废物应急机构、做好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设施备用工作等建议,为提升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提供参考,保障重大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得到及时、安全处置。  相似文献   

10.
环境绩效审计的作用之一就是检查投入到环境治理上的资金到底发挥了多大的效益。本研究以五里湖综合整治工程效益审计案例为基础,提出环境效益评估的程序,将条件评估法应用于水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审计案例中,分析了无锡市居民为改善水环境质量和对周边房产的支付意愿,并计算出五里湖水环境改善的效益和周边房产的增值效益。结果表明,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后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最后,对条件评估法在政府环境绩效审计中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为政府环境审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转炉炼钢大气污染环境评价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转炉炼钢大气污染环境评价的关键问题,以某大型钢铁集团炼钢厂扩建项目为基础,分析了该类建设项目工艺流程和产污环节;确定了转炉炼钢的重点污染因子是粉尘、烟尘和SO2等.通过对转炉炼钢烟尘治理措施的有效性分析,得出了该扩建项目大气污染物粉尘、烟尘和SO2等能达标排放并满足总量控制指标,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大辽河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其污染程度,对大辽河上游来水以及主要排污口的表层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主要重金属(Cr、Co、Cd、Mn、Zn、Ni、Cu、Pb、As)浓度进行了研究,并分别采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和地累积指数评价法对表层水体和表层沉积物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辽河上游来水中Cr、Cd、Zn、Cu、As、Pb元素浓度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Ⅰ类标准规定的限值;太子河中Cr、Co、Ni、Cu、Zn、Cd、Pb元素浓度较高,海城河Mn、As元素浓度较高;主要排污口水体中Cr、Cu、As、Cd、Pb元素浓度均低于GB 3838—2002的Ⅰ类标准规定的限值,其中纱厂潮沟、港监潮沟排污口水体重金属浓度较高。大辽河沉积物重金属浓度表现出自上游向下游递减的特征,西潮沟、港监潮沟排污口沉积物重金属浓度高于其他排污口。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表明,大辽河水质情况较好,太子河存在较高的潜在污染风险;而地累积指数评价法表明,大辽河主要汇入河流和主要污染源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大多为清洁,只有西潮沟排污口沉积物中As处于轻度污染,需要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3.
采用岩溶地下水评价模型的欧洲法完成重庆市浅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以重庆市重点水污染行业空间分布为基础,结合区域页岩气井分布及开采量,完成重庆市浅层地下水污染源负荷评价。基于GIS设置叠置矩阵,实现重庆市页岩气开采浅层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浅层地下水固有脆弱性中等及以上区域面积29 065.4 km2,占全市35.27%,主要分布在渝东北大巴山及渝东南武陵山地区;重庆市页岩气开采污染源负荷中等及以上区域面积29 124.98 km2,占全市35.35%,主要分布在中部涪陵区、渝西都市区及周边;浅层地下水污染中等及以上风险区域面积12 628.07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5.33%,其中页岩气规划开采区内面积8 450.86 km2,占类型区面积的66.92%,占规划区18.38%,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渝中部涪陵及渝东南彭水局部、黔江局部及秀山等地,中等风险区呈分散分布。页岩气开采应尽量避开岩溶大泉、落水洞等高风险区域,强化防范地下水环境风险的措施,以保证区域地下水安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介绍了汽油添加剂MTBE对环境的污染及减少MTBE污染机理研究的进展 ,同时介绍了对我国汽油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依据2006—2020年突发环境事件数据,运用统计和个案分析方法,分析了近年来我国突发环境事件的演变规律、总体情况及特点,基于典型案例,探讨了突发环境事件应对的有效模式及成功经验。结果表明:2006—2020年全国共发生突发环境事件6 569起,总体呈下降趋势;2016—2020年发生的重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较2011—2015年下降了69%,趋势明显,说明我国突发环境事件总体上得到了有效防控。然而,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并没有根本改变,近年来还呈现出情况复杂、类型多、诱因复杂、公众关注度高等一些新的发展态势。基层环境应急准备扎实、应急指挥体系高效顺畅、预警防控体系健全、科技支撑和物资储运保障有力、信息公开机制健全是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成功经验。未来应注重重大环境风险的识别防范,重大及敏感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准备和应对、环境应急管理人员能力的培养、环境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快速准确溯源对于突发水环境重金属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和环境应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以污染物特征指纹识别、污染物总量核算、污染物浓度梯度变化、污染物迁移时间与路径等4方面为基础的“四位一体”的突发水环境重金属污染事件溯源方法。进一步以2017年嘉陵江流域突发铊污染事件为例,阐述了一次输入型突发水环境重金属污染事件溯源分析要点,分析了特征污染物识别、污染物总量核算、污染物浓度及其变化规律、特征污染物迁移与水文数据吻合程度等关键因素,逐步锁定事故污染源和肇事企业,进而探讨了本次污染事故的发生成因。本研究可为一次性排污或连续性排污的重金属污染源的溯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植方式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差异及污染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了陕西地区不同种植方式的瓜果类、叶菜类蔬菜样品,研究了其中各种农药的残留情况,并分析了农药残留对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措施。结果表明:露地种植蔬菜与设施种植蔬菜相比,无论是农药残留检出率还是超标率都略高,两者的农药残留检出率分别为42.0%、36.5%,超标率分别为12.0%、8.2%;叶菜类蔬菜与瓜果类蔬菜相比,无论是农药残留检出率还是超标率都较高,两者的农药残留检出率分别为52.6%、29.6%,超标率分别为17.3%、5.4%;设施种植的瓜果类蔬菜和叶菜类蔬菜的农药残留检出率基本接近,而叶菜类蔬菜的农药残留超标率明显高于瓜果类蔬菜,露地种植的叶菜类蔬菜的农药残留检出率和超标率都远高于瓜果类蔬菜;设施种植蔬菜与露地种植蔬菜相比,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毒死蜱、三氟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的残留检出率更高;瓜果类蔬菜与叶菜类蔬菜相比,毒死蜱、甲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的残留检出率更高;叶菜类蔬菜的农药施用浓度较高,施用农药后要间隔一定时间后再上市销售,并应采用更科学的施药方式,以减少农药在蔬菜中的残留和降低对环境的危害;一方面要开发并积极倡导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农药,另一方面则要开发能够高效、快速降解残留农药的物质,同时还要进行农产品的清洁生产,以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并降低环境中农药的残留危害。  相似文献   

18.
以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响水河水库及其上游鸡上河流域铊质量浓度异常事件为例,针对流域铊污染应急处置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分析了可能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现场应急处置过程中,在硫化钠和氢氧化钠联合投药工艺的基础上,通过采取分散式投药方式、动态调整投药点位和调水时序等问题解决措施,经过27 d的应急处置,受污染水体铊质量浓度全线达标。实践表明,在开放水体环境下,去除率、河道环境本身、卡斯特地貌、水库形状对于应急处置效果和时效均有影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解决应用问题的措施是妥善应对流域水污染事件的关键。本研究结果可为开放环境下重金属或类金属流域污染应急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Scientific interest in pollution from antibiotics in animal husbandry has increased during recent years. However, there have been few studies on the vertical exposure characteristics of typical veterinary antibiotics in different exposure matrices from different livestock farm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distribution and migration of antibiotics from feed to manure, from manure to soil, and from soil to vegetables, by investigating the exposure level of typical antibiotics in feed, manure, soil, vegetables, water, fish, and pork in livestock farms. A screening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was conducted to identify the hazardous potential of veterinary antibiotics from livestock farms in southeast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adding antibiotics to drinking water as well as the excessive use of antibiotic feed additives may become the major source of antibiotics pollution in livestock farms.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and migration of various antibiotics from manure to soil and from soil to plant. Simple migration models can predict the accumulation of antibiotics in soil and plants. The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results show that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terrestrial eco-risk of sulfadiazine, sulfamethazine, sulfamethoxazole, tetracycline, oxytetracycline, chlorotetracycline, ciprofloxacin, and enrofloxacin, and to the aquatic eco-risk of chlorotetracycline, ciprofloxacin, and enrofloxacin. This is the first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vertical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ypical veterinary antibiotics in livestock farms in southeast China. It also identifies the ecological and human health risk of veterinary antibiot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