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编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是建立在天然水体对污染物具有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理论上,即天然水体对污染物具有一定环境容量的基础上.污染源应根据纳污水体的环境容量来确定其污染物排放总量.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技术关键是污染源与水质目标之间的响应关系.总量控制的核心是污染负荷的分配.  相似文献   

2.
<正>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为将贵州建成一个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的“公园省”,贵州环保部门将加大力度,削减各行各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腾出环境容量;继续推行总量控制制度,确保污染物排放总量稳步下降。在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贵州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和工业固  相似文献   

3.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是保证工业区未来大气环境质量达标的重要举措.工业区环评大气污染物容量总量控制重点是,进行污染物容量核算、削减、分配以及保障措施等.首先,应进行工业区环境容量计算,按照容量核算结果调整工业区容量总量,采取适当的容量分配模式进行容量分配;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估算、分配的基础上,进行地面浓度的估算;通过工业布局调整来防止工业区内部污染源规划、分布不合理而造成局部污染;最后从各方面来加大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加强工业区环境管理,确保总量控制目标实现,保证工业区未来空气质量达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CALPUFF大气扩散模式与MM5气象模拟技术,深入开发、解析污染源普查数据,通过对主要污染物源解析和环境质量实测数据拟合,分析区域污染源排放对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各类污染源总量控制多种方案,最终提出与环境容量相适应的总量分配方案和相关控制对策,并为包头市中心城区环境质量达标制定控制方案,为科学利用区域大气环境容量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排放大气污染物许可证试点工作中,需要确定污染物排放量,以达到总量控制之目的,利用排放系数可以估算各污染源的排放置。本文介绍了有色冶炼,化工制酸排放SO_2,水泥生产中排放粉尘及钢铁工业排放烟尘的排放系数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沈阳地区环境质量评价”这一研究课题中,我们承担了大气污染物(SO_2等)的扩散规律、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及控制途径的研究任务。为保证大气质量,各国早期多制定排放标准,但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同样达到排放标准,各地区环境质量的改善确不相同。为此各国逐步过渡到制定地区性环境质量标准,确定阶段性环境目标值,据此实行总量控制。这样就必须考虑污染物自污染源排出后物理的化学的行  相似文献   

7.
燃煤工业锅炉排放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SO_2和TSP.在一般大气污染源环境影响评价中,多以SO_2单项参数作为烟气排放控制因子,而忽略了对颗粒性污染物的评价.本文采用SO_2和TSP两项控制因子,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更为真实、客观.  相似文献   

8.
哈尔滨市大气环境容量测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气环境容量测算是容量总量控制的基础,本文针对现有大气环境容量测算方法中存在的缺点,提出了阶梯法,对污染源允许排放量能够进行较为合理地分配,实现了大气环境容量测算中"从浓度到容量"的确定,技术方法可行.它不仅有利于对现有污染源的控制和消减,而且有利于合理布局污染源的空间结构,从而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合理地制定牡丹江市总量控制目标和控制战略,使有限的大气环境容量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促进牡丹江市大气污染物排污许可制度的落实,为“十一五”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对牡丹江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大气污染源、气象条件及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分析,并对目前常用的容量测算模型进行了比较,结合牡丹江市的实际情况,认为A-P值法为目前牡丹江市大气环境容量测算的适用模型,并对牡丹江市大气环境容量进行了研究,为牡丹江市合理管理和利用大气环境容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海洋环境容量及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是开展海洋环境保护、制定海洋管理制度、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依据。本文从海洋环境容量的概念出发,论述了污染源调查与评价,水动力、污染物扩散和水交换数值模拟,污染物总量控制以及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方法和最新进展,并对海洋环境容量和总量控制的发展趋势做了总结,从而为污染海域的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指导思想,利用ARCGIS 8.1空间分析功能,提出了实施以陆源污染防治为重点的近岸海域水污染控制规划.针对胶州湾东北部污染较为严重的现状,通过污染源现状调查,确定了该海域的污染状况.在划分排污单元的基础上,预测了2015年的污染源排放总量和主要污染物的环境容量.根据环境容量计算结果,从合理利用海...  相似文献   

12.
大气环境容量核算是实现目标总量向容量总量管理过渡的关键,综述中国环境容量核算和管理应用的概况,得出中国大气环境容量核算没能有效地服务于环境管理的原因包括核算技术方法不支持长期总量控制、污染源数据及气象数据的可获得性影响核算的准确性、复合污染突出情况下容量核算难度加大;提出大气环境容量核算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要积累污染源和气象资料,加强细粒子和氮氧化物污染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斯扩散模式和单纯形法求解容量,用线性规划模型计算出茂名市不同环境目标值下的大气环境容量值。该研究成果为制定茂名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从目标总量控制向容量总量控制转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社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达  蒋家文  陈波洋  钱枫 《环境科学》1999,20(5):97-101
为了寻求社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方法和可行途径,在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以城市多源大气扩散模式(ISCST)为建模工具,采用以“总量控制线性方程组”作为约束条件的线性规划方法,对控制北京市西城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环境目标的几种方案作了分析,如燃烧优质煤和天然气等。同时,给出了总量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图和功能图。  相似文献   

15.
大气环境容量的分配与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晓枫  卢力 《环境工程》2000,18(1):50-53
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目的是更加有效地保护区域环境和改善环境质量。在总量控制中将环境容量分配工作更加具体化和提出一个合理的分配方法值得研究。本文从局部污染控制与削减入手,提出了环境容量分配和对点源排污量的计算方法,为最终实现从局部控制到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以箱模型为基本模型,利用陕西省气象台1961—2008年的气象资料,推导出了大气环境容量宏观总量控制修正A值法,并基于修正A值法估算了西安市各区县大气环境容量,新的国家剩余容量。结果表明:西安市除临潼区A值大于国标A值外,其余各区县A值小于国标A值;在新的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下,西安市SO2、NOx、PM10的环境容量值分别为9.552×104 t/a、6.652×104 t/a、9.546×104 t/a;根据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2010年数据库,计算了西安市各区县SO2和NOx理想容量与中低架源排放量的差值及西安市大气中SO2和NOx的剩余容量,碑林区和莲湖区应注意改善中、低架源SO2的排放;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阎良区和高陵县应注意改善中、低架源NOx的排放;西安市SO2和NOx没有剩余容量,总体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的值分别为2.279×104 t/a和2.336×104 t/a,因此应对SO2和NOx的排放进行总量控制。该研究可为西安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气环境容量,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一定的气象条件、一定的自然边界条件及一定的排放源结构条件下,在满足该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前提下,所允许的区域大气污染物的最大排放量。本文利用A值法,根据海南省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及功能区环境质量目标,各工业区面积,大气污染物排放背景值等计算参数,通过对大气环境质量、环境容量及排污总量相关性分析,得出海南省的剩余环境容量,说明海南省在满足总量控制的基础上,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总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区域环评中大气环境容量估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区域大气环境容量的研究是实施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前提.文章综述了大气污染物区域环境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用于其计算的空气质量模型以及大气环境容量研究的一般步骤.现阶段应用较广泛的大气环境容量的预测模型有A-P值法模型、箱模型、线性优化模型、ADMS模型及多种模型相结合的复合模式等,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现阶段大气环境容量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9.
对长春市能源结构和空气质量进行调查分析,根据长春地区的大气环境容量和总量控制目标,强化环境管理,在浓度控制的基础上,实行污染物排放量总量控制;提出优化能源结构,彻底改善空气质量的综合防治方案与建议.建立节能减排领导协调机制,强化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  相似文献   

20.
环境容量的基本概念和表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六十年代以来,环境污染成了举世瞩目的公害问题。污染物的控制成了环境管理部门和学术界共同关心的重大事情。开始阶段是对环境中污染物实行浓度控制。因而对污染源和各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进行浓度监测,同时开展了以环境中污染物浓度作为基本参量的环境质量指数的研究。随着环境管理工作的加强,有的国家提出总量控制的原则。这样,环境容量的概念被提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