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钟鸣 《环境》2003,(10):24-25
随着天气的转凉,又到了呼吸道疾病流行的季节。对于刚刚经历过非典灾难的普通百姓来说,如今最担心的是今冬明春非典会否卷土重来。对此,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流行病学专家的观点是,今冬明春可能有第二回合的非典战役。不过,专家同时指出,非典重来并不可怕,只要认真总结成功经验,按照“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郭文生 《环境》2003,(10):44-45
记者对于“新水源”的认知,来源于非典的特殊时期。 今春,突如其来的非典爆发,使人们再一次深刻领悟到公共卫生和环境安全的重要性。因香港陶大花园SARS病毒是由下水管道感染人群的消息后,国内利用污水再生的中水设施基本上全部停产,或切换成自来水系统继续使用。然而,天津市开发区天津泰达新水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新水源一厂  相似文献   

3.
曲辰 《环境导报》2003,(20):26-27
去冬今春在世界一些地区肆虐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呼吸系统综合症”)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使全球8437人发病,843人死亡。据我国卫生部公布的统计资料表明,在此次疫病流行期间,我国内地的发病人数为5327人,死亡348人。由于“非典”是一种新的传染病,人们对引起感染的“非典”病毒尚未完全了解,且病情来势凶险,因此一度引起全球范围内的恐慌。科学家发现“非典”病毒传播与气温、湿度等气象条件有关,气温在16~26摄氏度时,是“非典”病毒传播的有利环境条件。随着季节的更替,横行一时的“非典”病毒会不会卷土重来呢?世卫组织提醒…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2003,(5):24-24
医院污水含有大量的病原细菌和病毒,是传播疾病的危险污染源之一。医院污水处理不当不仅会污染环境,还极易造成传染病暴发。据报道,粪便污染也是“非典”传播不可忽略的途径,且“非典”病毒可以在水中存活较长的时间。因此,加强和完善医院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医院污水的无害化处  相似文献   

5.
郭峰 《陕西环境》2003,10(3):49-49
今年,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极不同寻常的一年,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非典,基本控制了SARS疫情的进一步发展。在这次突发的非典疫情中,专家分析发现,非典型性肺炎的传播很大可能是以空气为媒介,通过飞沫、飞沫核和尘埃三种方式进行。这次“非典”病毒肆虐的事实也充分说明,室内生物性污染不可轻视!目前造成城市写字楼和家庭室内的生物污染主要有细菌、霉菌和螨虫等,有的如军团菌、霉菌性肺炎也可伤害人的性命。我们把室内环境污染按照污染物的性质分三大类:第一大类是化学的,主要来自装修、家…  相似文献   

6.
消息树     
SARS病毒污水废物处理方案出台为了加强对医疗机构排放污水及垃圾处理处置的管理和指导,避免SARS流行蔓延,影响人体健康和污染环境,日前,国家环保总局印发了《SARS病毒污染的污水应急处理技术方案》和《SARS病毒污染的废弃物应急处理处置技术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地环保部门在监控医疗机构污水和垃圾的处理处置中,以及防止SARS流行工作中参考使用。(本刊编辑部)严防“非典”向农村蔓延国家环保总局近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切断“非典”传播渠道,确保广大农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通知”要求,各…  相似文献   

7.
陈为民 《环境》2003,(11):12-14
10月6日,台湾媒体报道说,台湾“中央研究院生物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何美乡表示,非典如果重新出现,将会在高纬度且有着足够病毒量的地区率先爆发。何表示,一位不久前造访台湾的美国哈佛大学学者预言说,北京纬度高,今年秋冬再度发生非典疫情的机会较大,此外,中国香港、台湾以及加拿大、新加坡都不能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8.
叶晓亮 《环境科技》2003,16(2):11-11
为了应对目前我国发生的非典型肺炎受感染人群及治疗过程产生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根据目前我国同类污水处理技术水平、设备水平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印发了《“SARS”病毒污染的污水应急处理技术方案》 ,以满足于接收“非典”人员诊疗的医院、疗养场所、研究机构、临时监护场所等产生污水的处理需要。针对“非典”病毒的一些性状和传播特点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议优先选用的消毒剂是 :液氯、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漂白粉或漂白精、臭氧等。投药技术原则上要采用相关的发生器、虹吸投药法或高位槽投药法。比如 ,投放液氯要用加氯机 ,投放二氧化…  相似文献   

9.
值此 2 0 0 3年“6·5”世界环境日之际 ,我代表交通部和交通部环境保护委员会向战斗在交通环境保护战线上的广大环境保护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 ,对所有为交通行业环境保护和交通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目前全国上下正在展开一场防治非典的战役 ,全国交通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 ,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 ,结合交通行业实际 ,克服困难 ,努力拼搏 ,为保障交通畅通 ,保证抗击“非典”物资的运输 ,防止“非典”疫情通过交通工具传播做出了贡献。这次病毒的袭击 ,再次给我们一个警示 ,人类只有珍爱环境 ,保护环境 ,才能在地球上幸福…  相似文献   

10.
5月下旬,两条与“非典”有关的消息让人振奋:一是全国“非典”病例呈总体下降趋势,在党中央、国务院强有力的统一部署下,依靠奋斗于各条战线人们的努力,控制住了病毒的流窜,局面日渐缓和;二是寻找病毒来源的工作已取得了初步进展,研究人员从果子狸等动物身上发现了其踪影。有媒体评论,这场史所罕见的灾害,是对政府、对社会、对民众、对法治、对科学的一次磨砺。正如泰国总理他信所言,所谓危机,包括两层意思,有“危难”,更是“机遇”。既然“危难”不可避免地要发生,那么我们就不能不把握住重新审视自身行为的“机遇”。多难兴邦。“这场危机…  相似文献   

11.
陈新 《环境》2003,(7):14-15
在非典扑面而来,中华民族面临严峻考验的时候,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北京一个小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这个问题作了最好的回答,她创建了一个抗击非典的网站,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人们传达出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面对非典,我们永不屈服!这个小学生就是北京市东城区东高房小学的四年级学生袁日涉同学。  相似文献   

12.
《环境》2003,(6):4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萨斯(即国内所说的“非典”)病毒的出现?目前还没有权威解释。从科学的角度来推测,较大的可能性有两种,一种是萨斯病毒本来就存在于大自然中,但仅寄生于动物体内,并能与宿主共存,相安无事。有些人在宰杀或生吃某种野生动物时,使原本仅寄生于动物身上的萨斯病毒,传染到了人身上。由于人类对该病毒完全没有免疫力,萨斯病毒进入人体后显示出了极高的致病性和传染性。另一种推测是,由于病毒基因的变异,使本身对人体危害不大的冠状病毒发展成为杀伤力极强的新型病毒。病毒基因的变异过程人类还知之甚少,但  相似文献   

13.
治理     
近日,南京市环保局做出“非典”疫情的环境管理应急预案,要求医疗机构和医疗垃圾处置部门通力合作,严防死守可能产生的“非典”医疗垃圾,有效防止二次污染,确保该市的环境安全。该预案针对“非典”疫情的医疗垃圾的处置提出下列防范措施:各医疗单位严禁将医疗垃圾混入生活垃圾,绝对禁止将禁将医疗垃圾混入生活垃圾,绝对禁止将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转卖给物资回收部门;该市“非典”病人所产生的医疗废物由所在医院负责收集并作消毒处理后,除南京第二医院就地焚烧外,均由环保部门认可的南京市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单位定时、定点上门收集,并…  相似文献   

14.
从表面上看,非典影响了中国旅游业的正常发展,也影响了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从更深层次来看,非典不仅给中国的旅游业,也给世界各国的旅游业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如何提高旅游业对突发危机的“免疫力”成了世界各国关注的一个话题。6月中旬,世界旅游组织亚太地区旅游危机管理部长会议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与会者呼吁各国加强危机管理,提高旅游业对抗危机影响的“免疫力”。如此看来,非典固然是坏事,但若以抗击非典为契机,使人们与一切不文明的陋习告别,同时提高旅游产业规避风险和危机的意识,反倒可以促进旅游业的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15.
自8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垃圾产量就开始逐年增多,各地方的垃圾掩埋场早已严重不足,约六成的垃圾掩埋场两年内将饱和,新设掩埋场处处遭受抗议,要增加一个掩埋场在今日的台湾几乎是不可能了,各级政府与环保部门经过协商,一致认为更经济、卫生及有效的解决方式就是兴建...  相似文献   

16.
为了尽早战胜非典,并为抵御将来可能发生的类似灾害,我们倡议:1、每个公民要提高对“非典”防治工作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的认识,树立科学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正确认识“非典”,认真防范“非典”,努力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2、每个公民都应反思自己的行为方式,认识自己保护环境的责任,切实提高环境意识、尊重自然、珍爱生命、遵守法纪、移风易俗,坚决摈弃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陋习,做到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不危害野生动物,并且拒食野生动物,形成良好的环境道德和生活卫生习惯。3、社区要以创建绿色社区、绿色文明家庭为重点,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17.
事实扫描5月24日,新华社报道了我国SARS病毒起源研究的最新结果:专家们从蝙蝠、猴、果子狸和蛇等数种野生动物体内检测到冠状病毒基因,已测出的病毒基因序列与SARS病毒基因序列完全一致。据此,农业部动物冠状病毒疫源调查组认为SARS病毒或类SARS冠状病毒可能存在于部分野生动物体内。同日,国家林业局等有关部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林业执法和工商部门要加大对违法经营野生动物的查处打击力度,严防果子狸等野生动物流入市场,各宾馆、饭店、农贸市场严禁销售果子狸等野生动物。针对一些地方滥食野味屡禁不止的现象,国家林业局法规司…  相似文献   

18.
清风 《环境》2003,(6):8-9
近一段时间,围绕非典型肺炎,北方部分地区流传各种传言。有的说非典是天神播撒在人间的“瘟疫”,放爆竹可以驱除“瘟神”,有的说喝绿豆鸡蛋汤可以预防非典。专家指出,这些传言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是一种极其愚昧的封建迷信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江海波  唐莹 《环境》2003,(6):10-11
尽管尚未有证据表明非典来自何种动物,但有证据表明:广东最早出现非典症状的患者,曾近距离不断接触蛇、鸽子、猫头鹰等禽兽。国家林业局与国家工商总局节前联合发出的有关“停止野生动物市场经营活动”的紧急通知绝非空穴采风。伴随着非典的蔓延,许多科研工作者将警惕的眼光投向了动物。疫病再次警示我们:到了必须反思我们一些不良饮食习惯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20.
刘红阳 《环境》2003,(6):14-14
非典的肆虐,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损失。近期,关于非典的形成,专家认为有可能与动物传播有关。这让我想起了历史上与此相类似的灾难:公元14世纪,欧亚大陆曾爆发过一场历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