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省村镇建设概况] 一、村镇住宅建设。1992年全省有12.47万户村镇住户新建了住宅,占村镇总户数的2.1%。新建住宅面积1604万平方米,其中楼房1004万平方米,占村镇新建住宅总面积62.6%。与1991年相比,建房户增加1.06万户,全省村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3.3平方米。  相似文献   

2.
[住宅建设步伐加快] 1995年,全省城镇全社会住宅建设总投资148.6亿元,竣工面积1829.1万平方米(约22.7万套)分别比上年增长42.9%和22.8%;人均居住面积从1990年的7.3平方米提高到1995年9.8平方米。 “安居工程”和“广厦工程”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护农村土地资源,苏州市昆山县城北乡积极探索农房商品化路子,目前已建成商品房一万多平方米,150户农户搬进了美观整洁的新居。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迫切要求改善居住条件,出现了“建房热”。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滥占土地、布局混乱、装饰简陋,影响了村容村貌。针对这些问题,该乡于1986年成立了住宅建设公司,为农民建造商品房。在建房中,实行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征地、统一施工,因此住宅设计美观合理,配套设施齐全,土地也大大节约,原来每户建  相似文献   

4.
城镇供水是城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前,我省仅有昆明、个旧等几个城市有供水厂,日供水量只有一千多吨。解放三十多年来,我省的城镇供水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发展更快,1986年底全省城镇日供水量已达到五十六万多吨,比解放前增长了五百多倍。但是,现有的供水量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生产发展的需要。随着四化建设的进展,我们还将新建、扩建和改建许多水厂,增加城镇供水量和提高供  相似文献   

5.
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率不足30%。在许多地方,虽然建成了城镇污水处理厂,但由于污水处理得不到经济补偿,城镇污水处理厂难以承受维护和运行费用。日前笔者有幸作为吴县市环境保护培训班成员,应德国萨克森州里莎市政府的邀请对萨克森州的一些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了实地考察。德国在城镇污水处理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思索和借鉴。政府出资、个人参股的股份制公司是其城镇污水处理的一个重要特色。笔者就中德城镇污水处理作一初步探索。1 中德城镇污水处理概况为使中德在城镇污水处理方面有可比性,选择吴县市和里莎市城市污…  相似文献   

6.
信息     
《环境》1995,(1)
去年11月上旬,在中山市召开的广东省整治城镇脏乱差现场会议上,省长朱森林要求,在污水处理方面,城乡排水系统要实行雨水与污水分流排放;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地级市在1995年以前,县级市在1996年以前要有在建和竣工的污水处理厂,规模较大经济条件较好的建制镇也要有污水处理厂,保证全省城镇污水处理率的提高。在噪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贵州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逐一调查研究表明:我省"十一五"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能力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全省投资超过47亿元,新增94座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140.7万m3/d,配套建设管网2 259 km;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总体运行良好、稳定,环保验收合格率达87.23%。通过70个污水处理厂投资、工艺、规模的经济分析和38个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抽样调查分析,表明"十一五"我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效益良好,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符合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基本目标,我省制定了《河北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环保行动计划》,到2010年,全省城市建成区内不符合功能定位的重点污染企业将全部完成搬迁改造任务。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决定,全省太湖流域各市、县(市)和重点乡镇2000年之前要新建和扩建84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总投资45亿元,形成污水日处理能力288.8万t。 今年年底之前投资19.715亿元,在苏州、无锡、常州、丹阳、武进市和19个乡镇新建和扩建28座城镇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10.
《河北环境保护》2009,(7):37-39
为加强全省燃煤电厂脱硫设施运行和城镇污水处理厂设施运行的环境监督管理,切实推进总量减排,加快改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省环保厅近日印发了《河北省电力企业燃煤发电机组脱硫设施运行环境监督管理实施意见》、《河北省城镇污水处理厂设施运行环境监督管理实施意见》。为便于学习贯彻,本刊全文刊发。  相似文献   

11.
秦萧  甄峰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1):2774-2788
现有城镇建设用地配置主要遵循空间开发导向,利用静态数据和用地分配标准、评估及预测模型开展,存在一定的“区域偏好”和“规模求大”现象。在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战略实施要求城镇建设用地配置方法需要及时革新。关注到信息或智能技术深度影响下未来城镇场所空间将转变为流动空间这一必然趋势,不同尺度生产、生活及生态要素时空流动与分配将是城镇建设用地科学配置的关键。因此,利用多源要素流大数据和多学科分析方法,试图从城镇空间发展水平评价、城镇要素流动网络时空模拟与用地分配、城镇要素功能区识别与开发边界划定、城镇建设用地配置效果动态评估4个方面,建立基于要素流动的城镇建设用地配置方法框架。结果表明:(1)城镇空间发展水平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城镇对区域现状要素控制、吸引及溢出的能力,并从空间发展规模、活力及品质三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2)在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区域分配过程中注重利用网络优化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区域要素流动规律,并通过时空耦合模型找出不同等级和类型“空间发展水平—要素控制力”组合的城镇;(3)城镇未来扩展方向和边界形态是由内部各类要素流动变化与功能空间布局的供需时空匹配情况决定的,需要利用时空耦合、引力、CA及多智能体等模型识别要素功能影响区和流动偏好;(4)城镇建设用地配置效果评估指标需要体现生态文明、高质量、智慧治理及一体化等未来城镇发展要求和趋势。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国土空间规划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生活垃圾所产生的环境危害,及其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二次污染,结合我国城镇发展过程中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灾区震后重建城镇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的无害化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城镇市政设施投资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市政设施是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载体,加强其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能为其决策者提供系统、全面、科学的信息反馈,对于促进城镇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的持续、协调、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城镇市政设施投资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城镇市政设施投资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意义及工作程序进行了阐释,并结合城镇市政设施投资项目的具体特点,对其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内容从大气、水体、噪声、土壤、固体废弃物和生态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总结多年来住宅建设项目环境审核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住宅建设中的污染来源及对环境的影响。针对上海市住宅建设发展速度快而相关管理法规不配套,住宅周边环境污染和配套设施产生的噪声,废气对住宅产生的影响等问题,建议及早制定地方性环保法规,规范,建立统一的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规划用地性质调整的区域,应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制定在不同环境功能区之间设置环保防护间距的技术规定。实行住宅建设项目环境质量现状和综合评价指标公示制度。  相似文献   

15.
我省“十五”环保总目标是:保持已达标的各类环境功能区质量稳定,扭转全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展的趋势,重要江河湖库、饮用水源和近岸海域水质得到保护,部分流经城镇严重污染的河段明显得到改善,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和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加强生态保护,进一步扩大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  相似文献   

16.
浙西低山丘陵区城镇用地扩展研究——以桐庐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78-2002年6个时相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将谱间特征分析与监督分类相结合,提取了桐庐县城镇用地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分析桐庐县城镇用地扩展的规模和强度、城镇空间格局及空间形态的变化,揭示了浙西低山丘陵区城镇用地扩展的特征,并从自然、经济、交通、社会等方面研究了城镇用地扩展的驱动力。研究表明:①城镇用地扩展呈现出明显的3个阶段:1980年代低速扩展,1990年代加速扩展,1999年后高速扩展,1999年是城镇由低速扩展进入高速扩展的转折点;②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富春江、分水江为发展轴线的“T”字形城镇空间格局日益明显;③城镇用地扩展以“轴线式”和“跳跃式”两种模式为主,城镇空间形态趋于复杂;④经济发展是城镇用地扩展的主要推动力,地形、交通等因素影响着城镇的空间布局和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7.
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多目标评价方法构建以发展度、协调度和支撑度为评价指标的评价模型,对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从人口、社会和经济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估人工生态系统的发展度和协调度,将资源和环境状况作为"支撑度"指标评估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进而计算城镇发展的综合可持续性水平.以福建省铁山镇为例,应用该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铁山镇发展的可持续性水平为0.617(取值范围0~1),属于中等可持续水平,水环境污染是最主要的瓶颈因素.该评价方法可以辨识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城镇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规模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机动车辆迅速增加,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全省城镇大气污染的主要元凶。1996年广东全省已拥有机动车辆517万辆,比1990年增加2.3倍;年耗汽油350万吨,排放大气污染物60万吨,是1990年的三倍。全省21个市有10个城市的氮氧化物日平均值超标,其中广州市最严重,氮氧化物日平均值超标率达45.2%,是全国氮氧化物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大气污染已由原来的煤烟型向光化学雾发展。为了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管理,全省大部分市依照国家有关法规,建立了机动车尾气年检制度,把机动车尾气检测纳入年检必测项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随着城镇的发展及人口的不断扩大,城镇污水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因而,加强城镇水污染治理工作,大力发展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已经刻不容缓。在系统分析中小城镇污水排放特点及处理现状的基础上,将具有投资低、耗能低、操作简单及高效处理率等优点的人工湿地生态处理技术作为中小城镇污水处理的首选技术,并结合实例说明人工湿地在解决中小城镇污水处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发展,再生资源行业近几年木论是在市场管理上,还是在企业自身经营上都面临着新的困难。再生资源管理,特别是废金属管理,个体经营生产性废金属屡禁不止、有的地方公安部门随意批证给其他部门和个人收购生产性废金属,既影响了社会冶安的综合治理,同时也严重冲击了再生资源行业主渠道的经营,对生产企业也极为木利。当前企业自身经营面临着市场竞争、资金短缺、税赋过重、费用增加、差价缩小、效益下降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省公司作为全省行业的领头人,在搞好自身经营和管理的同时,为了全省行业的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