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塔里木沙漠石油公路风沙危害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为了给沙漠石油公路防沙工程设计和未业公路养护提供科学依据,综合野外观测及风洞模拟实验资料,分析了塔里木沙漠石油公路风沙危害的形成,建立了风沙危害程度的评价模式,从而得出公路沿线的风沙危害具有如下时空分布规律:(1)在时间上,风沙危害主要集中于春、夏季节(4-9月),其中4月份最强;(2)在空间上,愈向沙漠深入,风沙危害愈烈,风沙危害程度指数的理论估算值与风沙现象观测记录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伊朗的荒漠化地区占国土面积的70%,沙漠威胁着全国18个省和97个城市.在这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风险逐渐增加.在调查伊朗的风沙危害典型区沙源、沙丘类型、风况、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因害设防"的风沙危害治理原则,提出沙区公路防护和绿洲保护的风沙危害模式和四点建议来完善现有沙漠化及其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沈阳2007年城市热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热岛现象是城市气候灾害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城市热岛现象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城市密集的人口分布和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加剧了城市热量排放加上越来越多的城市路面被水泥和沥青所代替,城市热岛现象必然会越来越严重。通过对沈阳及郊区康平、法库2007年常规气象资料进行热岛特征分析,并对12月25日全年热岛强度最高日进行风场、温度场、温度廓线、流场的分析。得出结论:沈阳市白天热岛强度比夜晚强,夜晚热岛强度比较低,有时会出现冷岛;沈阳冬天热岛强度最强;沈阳雪天或雨天热岛强度最强;沈阳热岛强度>2小时数冬天最多;通过对强热岛日的分析,白天污染重,有逆温存在,地面气流稳定,天气形势稳定,风速小,易出现强热岛。  相似文献   

4.
元江干热河谷山地植被类型调查与恢复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江干热河谷海拔1200m以下的山地残存的森林植被寥寥无几,山地严重退化,炎热、干燥的气候,旱涝、风沙灾害已成了元江县及周围山地的严重生态问题。通过对元江干热河谷山地植被类型的调查,提出了植被恢复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环境应急决策支持系统通过数据库子系统、模型库子系统、方法库子系统、对话管理子系统等获取各种决策信息,通过大气环境预测、水环境预测、环境风险评价、三维污染仿真等模型获得数据支持信息。实现环境应急决策支持、应急救援方案、健康评价与灾后评估、信息在线发布等应用功能,为有关部门进行环境应急决策、采取污染控制措施、减轻污染危害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标示元素多元回归法,对大连市中心1987年冬季采集的样品作了分析处理结果表明:粗、细两类粒子主要来自二次硫酸盐和煤飞灰/风沙,二者的贡献率分别为40%和57%,大颗粒物浓度很低,主要来自风沙地表土。显示了以燃煤为主的北方城市的大气污染特点。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装甲装备所面临的自然环境和战场环境,通过对高温、低温、风沙盐雾、高原、冲击振动等环境因素对装甲装备的影响和危害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结合装甲装备材料与结构特点,开展装甲装备环境特性分析,给出了装甲装备部件局部环境量值的确定方法;基于aFMEA,提出了一种新的环境适应性故障模式分析方法,得出装甲装备的环境适应性特点。  相似文献   

8.
山西阳泉是煤乡山城,划分为三区两县,总人口104万。有统配煤矿、地方煤矿、乡镇及村办煤矿共318个。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炭的开发和利用量猛增,随之带个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从而影响生产的发展。下面将阳泉的环境污染及危害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都昌县多宝砂山物种多样性研究及保护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鄱阳湖都昌县多宝砂山地区土地风沙化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依据植物种在各类型风沙化土地的出现频率与不同风沙化阶段各生活型植物种的组成,探讨了风沙化过程中植物种的绝灭与定居特点.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风沙化过程是物种多样性衰减的过程,风沙化首先导致特有种的绝灭,其次为稀有种.从植物的生活型来看,多年生草本与乔木类植物受风沙化影响最大,而灌木类植物可存活于风沙化过程的各个阶段,在风沙化过程中植物种的绝灭速率大于定居速率.最后,针对造成多宝砂山生物多样性衰减的原因,提出了治理对策,即在控制人类行为干扰的同时,要加强对固定沙丘的管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10.
吴云 《环境》2000,(8):21-21
今年入春以来,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几场席卷半个中国的沙尘暴,给受灾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危害,再次引起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沙尘暴,中国古代称之为“霾’,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危害极大的气象灾害,是一种天昏地暗、白天也要点灯的风沙天气。中国北方地区是全球四大沙尘暴高发地区(中亚、  相似文献   

11.
沙丘结皮层形成过程的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陈祝春 《环境科学》1991,12(1):19-24
人工植被的固定沙丘结皮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多,土壤酶活性强,结皮层较厚,韧性也强,其次是半固定沙丘结皮层.流动沙丘表层较差.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相同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强度虽然不同,但其消长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流动沙丘各土层则明显不同于前者。  相似文献   

12.
不同设障年限沙丘土壤粒径和有机碳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沙柳沙障对毛乌素沙地土壤粒径和SOC(土壤有机碳)的影响,选取流动沙丘、设障2和7 a的半固定和固定沙丘为研究对象,利用多重分形理论分析不同设障年限沙丘PSD(土壤粒径分布)(以φ计)和w(SOC)的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设置沙障后,φ(黏粒)、φ(粉粒)与φ(极细砂)增加,φ(细砂)与φ(中砂)下降;土壤粒径的多重分形参数D1/D0(D1为PSD均匀性程度,D0为PSD宽度)和~f()谱图可以反映沙丘土壤PSD的宽度与均匀性程度,随着设障年限延长,PSD的D1/D0均小于流动沙丘,土壤中细粒物质显著增多. D0表现为设障7 a沙丘(1.01)>流动沙丘(1.00)>设障2 a沙丘(0.93),D1表现为流动沙丘(0.91)>设障2 a沙丘(0.88)>设障7 a沙丘(0.65). w(SOC)随着设障年限的延长而显著增加,设障7 a沙丘与其他2类沙丘间w(SOC)差异显著;多重分形参数可以表征土壤养分状况与流沙防治状况,设障沙丘上部、下部的w(SOC)与PSD的D1/D0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设障沙丘上部、下部D1/D0间呈明显负相关,设障沙丘中部D1/D0之间则呈正相关,流动沙丘各部位w(SOC)与D1/D0间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雅江河谷佛掌沙丘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山带河流的河谷深切,滑坡堰塞湖及其溃决洪水频发,洪水滞流沉积物经风力改造,在两岸形成大面积沙丘(以白格堰塞湖溃决洪水为例)。对雅鲁藏布江沿岸沙丘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的研究,可以为鉴别河谷中的古洪水沉积与风成沉积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并为该区域防风治沙工程提供理论支持。选取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河漫滩的爬坡沙丘——佛掌沙丘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与其上四个叠置的新月形沙丘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和分异规律,揭示其沉积环境。粒度分析结果表明:佛掌沙丘表层沉积物以中砂为优势粒径,分选较差,极正偏,尖窄峰态。叠置新月形沙丘的粒度分布模式为坡顶粒径最粗,分选最好;就整个佛掌沙丘而言,随高度上升,沉积物的粒径变细,分选变好,这是风力分选与重力分异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萨胡判别式判定该沙丘沉积环境为河流沉积,但将粒度数据与其他区域的河岸沙丘粒度特征进行对比发现该沙丘为典型的风成沙丘,可能是由于该区域物源较近,且受地形阻挡风力分选作用不明显,导致萨胡判别式无法很好地区分风力沉积与河流沉积。根据与河漫滩沙样的粒度特征对比发现,佛掌沙丘主要由河流中携带的物质提供沙源。  相似文献   

14.
歙县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及易发区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歙县是安徽省地质灾害多发的山区县,本文根据调查资料,概括歙县地质灾害的发育状况及分布特征,综合分析影响的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地质条件及人类经济活动等因素,结合现状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判定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将全县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等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四个区,从而明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区域、重点地段和重要隐患点,使地质灾害的减灾防灾工作的有所侧重,有的放矢,使有限的投入资金发挥出最大的减灾效益。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西部泰来县在典型风沙干旱区,环境极其恶劣的沙带上,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创建了庄园式生态经济型治沙的有效成功模式,明显地改善了当地生产、生存、生态环境,同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腾格里沙漠南缘沙层含水量与水分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腾格里沙漠沙层含水量和水分运移及平衡等科学问题,对甘肃民勤和宁夏中卫不同沙丘进行了含水量研究。结果显示,腾格里沙漠南缘沙层含水量空间变化明显,在垂向上分层清楚,水平方向上流动沙丘的含水量高于半固定和固定沙丘, 沙漠东南缘沙层含水量明显高于西南缘。甘肃民勤沙层含水量高值层段出现在剖面中上部;宁夏中卫毛管水带之上沙层含水量较高,指示沙层水分来自大气降水。研究区沙层水分主要以薄膜水的形式存在,在降水较多的沙漠东南缘出现了沙漠区极少出现的高含量薄膜水。该区沙层水分具正平衡特点,属于沙层水理性质决定的沙漠地区特殊的水分正平衡,这能够较好地解释极端干旱的沙漠区湖泊较多和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原因。论文还提出了研究区水分运移的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17.
腾格里沙漠东南部近地层沙尘水平通量和降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漠是近地层沙尘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沙漠地区近地层水平输送的沙尘物质随高度的变化特征和不同高度处的沉降量直接影响着沙尘的输送过程. 选择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流动沙丘区的风沙科学观测场为研究区,利用沙尘水平通量采集器和降尘测量器对近地层约50 m的不同高度水平运动的沙尘和降尘进行了近2年的观测,对沙漠地区近地层水平运动的沙尘随高度变化特征及不同高度的降尘量进行了讨论. 结果表明:沙尘的水平通量和降尘量均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二者与高度均可表示为指数函数的关系; 同时,沙尘水平通量与降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二者可用线性函数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18.
The principle and technique were reported here to produce lignin-based sand stabilizing material (LSSM) using extracted lignin from black liquor of straw paper mills. Field tests using LSSM to stabilize and green sand dunes were started in 2002. The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August 2005 when the newly formed plant community was 3 years old. The results from the comprehensive field experiment demonstrated that unlike polyvinyl acetate or foamed asphalt commonly used for dune stabilization, LSSM was plantfriendly material and could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seeding and planting of desert species. With the help of LSSM, the desert species (i.e., Agriophyllum squarrosum (L.) Moq. and Artemisia desertorum Spreng. etc.) could be used to form community in 2–3 yeas and to stabilize sand dune e ectively. The newly formed community was sustainable under an extremely dry climate condition. The organic matter and total nitrogen in the soil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the community were formed, while the change in P and K contents in the soil was negligible.  相似文献   

19.
依托GIS技术,采用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建立早稻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模型,研究了衡阳市早稻洪涝灾害风险等级。结果表明:综合分析早稻洪涝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绘制了衡阳市早稻洪涝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并分析了衡阳市早稻洪涝灾害风险区划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衡东县早稻洪涝灾害风险等级最高,祁东县早稻洪涝灾害综合风险等级最低。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可以有效控制环境因子的室内土壤培养试验,对固定沙地土壤不同水分作用下叶凋落物释放CO2的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CO2的释放量及凋落物的分解均与土壤干湿情况相关。在添加凋落物与不添加凋落物的处理中,培养前4天的低含水条件下CO2释放速率与中高含水处理相比差异均呈极显著,而4天以后不同水分条件下的释放速率无显著差异。在沙地中,土壤过于湿润或干旱均能够阻碍凋落物的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