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氧化硫作为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之一,以及由其主要产生的酸雨是减排工作的重中之重。最近,经国务院同意,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国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为使读者对我国的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整体情况有一个较为直观的感受,本刊记者对总局污控司副司长李新民进行访谈,从几个主要方面对规划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亟待强化对二氧化硫的污染治理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占75%,“七五”末期,煤炭消费量近8亿吨,目前已近12亿吨,预计到本世纪末将超过14亿吨。目前我国由于燃煤引起的烟尘和粉尘排放总量近2000万吨,由于一直未加以控制,我国1994年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已达1800万吨,由此引起的酸雨污染面积已达国土面积的30%,破坏了生态环境,使农作物造成减产。据“七五”研究结果表明,仅两广、川、贵四省区由酸雨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每年达160亿元。据统计,1994年全国88个城市中有45个城市二氧化硫排放…  相似文献   

3.
2000年3月3日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与日本酸雨研究中心在北京召开了酸雨污染防治宣传教育研讨会。“九五”以来 ,我国已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列为国家污染防治重点。研讨会上专家们谈到 ,与大气和水质的污染及控制相比 ,公众对酸雨污染危害和控制的知识了解得比较少 ,此次会议的召开正是为了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中日酸雨污染防治宣教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实行二氧化硫总量控制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对煤炭燃料的需求日益增大,二氧化硫的污染有加重的趋势。二氧化硫污染不仅损害人体健康,还形成酸雨,腐蚀建筑材料,破坏生态系统,由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对二氧化硫污染问题十分重视,1998年1月国务院下达了《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要求“两控区”到2000年排放二氧化硫的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并实行二氧化硫总量控制;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2000年排放水平以内。本文将对二氧化硫污染现状、总量控制政策等问题作出论…  相似文献   

5.
酸雨控制区划分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环保局发布了“酸雨控制区”划定范围,其目标为:使“酸雨控制区”中酸雨恶化的趋势得到缓解,到2010年,“酸雨控制区”中降水的pH值小于4.5的面积比2000年有明显减少。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电力、煤炭等有关部门要按照要求,制定有关规划...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我国酸雨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确定我国酸雨污染区域和污染程度,核查我国酸雨污染的主要污染组分和特征,为更好地控制酸雨污染提供依据,安徽省17个省辖市分别于2002年、2004~2005年参加了为期3年的酸雨普查工作。安徽省酸雨频率分布与变化普查期间,安徽省出现酸雨的城市在10个左右,主要出现在长江以南及江淮之间中、东部,淮河以北及江淮之间西部基本无酸雨。全省酸雨频率大于5%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安徽的中、南部区域,主要包括合肥、蚌埠、滁州、宣城、铜陵、池州、黄山等市,面积约5.8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2%。安徽省酸雨频率大…  相似文献   

7.
余连英 《四川环境》2007,26(5):35-36,56
本文对2006年泸州市的酸雨污染状况,以及降水中阴、阳离子成分进行了分析,为确定泸州市酸雨污染原因和酸雨类型提供了依据,并对降低酸雨污染提出了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南方酸雨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酸雨的危害、近几年中国南方地区酸雨的污染的时空分布状况、酸雨的成因等3方面的内容。研究表明:我国南方酸雨区的酸雨污染状况基本上处在一个稳定的时期。降水pH〈5的区域有从长江中上游向长江中下游发展的趋势;在时间分布上,秋季冬季降水pH低,酸雨发生的频率高;春季夏季降水pH高,酸雨发生的频率低。在酸雨的成因上,着重讨论了大气性质、污染物的迁移和扩散、气候条件、大气中颗粒物浓度以及土壤性质对酸雨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泉州市5年来酸雨污染的情况和出现频率的分析,指出泉州市SO_2排放总量在泉州市酸雨的形成和污染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ViewsonTheAmendmentofImplementationDetailsofAirPollutionPreventionLaw一、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十分必要和非常迫切《大气污染防治法》已经在1995年8月修订后重新公布,修订后的大气法提出了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重要对策,包括:开采、加工和使用过程对煤炭品质提出环境保护要求;划定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以及在两区内实施控制二氧化硫污染的特殊控制措施;为防治城市大气污染改变城市能源消费结构,而提出的在大中城市逐步停止民用煤炭的直接燃用;建立对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淘汰制度;提…  相似文献   

11.
1997~2002年成都市区酸雨监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对1997年~2002年成都市区的酸雨污染状况,酸雨分布,以及市区降水中阴离子成分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进行了探讨,为成都市区确定酸雨来源、酸雨类型、酸雨分布提供基础数据,并对控制和降低酸雨污染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今年1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该批复原则上同意国家环保总局的(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以下简称“两控区”)划分范围),要求“两控区”到2000年,排放二氧化硫的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并实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有关直辖市、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及重点旅游城市空气二氧化硫浓度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酸雨控制区酸雨恶化的趋势得到缓解。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2000年排放水平以内,城市空气二氧化硫浓度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酸雨控制区降水…  相似文献   

13.
自贡市酸雨状况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陶朝京  王燕平 《四川环境》2001,20(3):16-18,27
本文分析了自贡市酸雨现状,提出控制酸雨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据专家估计,我国每年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000亿元.目前,我国酸雨区的面积占国土面积20%,有的酸雨pH值已达3.0了.由于生态恶化、水土流失、长江和黄河流域每年至少要损失耕地(或有效耕地)700×100~4亩.全国因工业“三废”污染的耕地达4000多万亩,每年减产粮食100多亿斤.  相似文献   

15.
在介绍景德镇酸雨污染现状的同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控制景德镇市酸雨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环境教育》2004,(2):29-29
“酸雨”一词始用于110年以前,现在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默默而至的危害”和“死亡之雨”。由于酸雨已成为“偷越国界的污染”,因此引起了国际间的严重争端。“酸雨”的词义是雨(水)比正常情况下偏酸性,即被酸化了的雨。目前大多数国家都取雨(水)pH值小于5.6的来源是蒸馏水与大气中的CO_2达到溶解平衡时的酸度。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有关酸雨的知识,阐述了酸雨概念及酸雨的具体形成过程,从多个方面介绍了酸雨对环境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从酸雨的地域性、相关污染物排放量及有关污染物环境浓度几个要点出发,说明了我国的酸雨现状,并提出防治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据国家环保局介绍,为保证“九五”国家重点污染治理项目的完成,我国将组建“三河”、“三湖”和“二区”环境监测网络,以及时反映环境监测信息。“三河”、“三湖”和“二区”是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以及二氧化硫排放和酸雨控制区。1997年将建成辽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国家环境监测中心将指导安徽省与昆明市组建巢湖和滇池水环境监测网络。在国控大气环境监测网络站和国控酸雨监测网络中筛选出部分重点监测站,组成“二氧化硫控制区”监测网络和“酸雨控制区”监测网络,形成环境质量快速报告系统。国家环保…  相似文献   

19.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2002年10月30日关于印发《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的通知(环发犤2002犦153号)附件:国务院关于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的批复和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2002年11月12日关于印发《ISO14000国家示范区创建条件》(修订)的通知(环办犤2002犦126号)附件:ISO14000国家示范区创建条件(修订)。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2002年11月19日关于…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酸雨污染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从酸雨成因入手,根据全省降水监测数据等资料,对四川省酸雨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省酸雨法污染面积广、频率高;酸度强,近五年,酸雨频率有下降趋势,但降水酸度无明显减弱,酸雨污染形势依然严峻;降水组份中,硫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比值逐年下降,说明大气污染特征已由煤烟型转为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