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风险预防原则在应对气候问题方面依然存有争议。尽管国际上开始将风险预防原则适用于各领域,但我国仅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中支持适用风险预防原则。此种支持目前仅停留在气候变化层面,在其他方面鲜有提及,这是远远不够的。我国应当转变认识,将风险预防真正纳入预防为主原则之中,使风险预防原则实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动态     
《绿色视野》2010,(3):4-4
气候变化是多因素作用结果 近日在京举行的“应对气候变化”学术研讨会上,科学家指出,气候变化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还需较长时间全面分析这种气候变化趋势,不能过早下结论。在分配2006~2050年各国排放权时,不但没有考虑历史上的人均累计排放量已是发展中国家7.54倍的事实,而且为发达国家设计了比发展中国家大2.3~6.7倍的人均未来排放权,这将大大剥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国际气候变化治理中"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演进过程的分析,发现其在"后巴黎时代"呈现出明显的"共同责任"化趋势.同时,这一趋势引发了国际气候变化治理的新需求,即面对国际压力,亟需新兴发展中国家积极举措;基于制度弹性,亟需国内法补强落实;针对治理困境,亟需领导者引领集体行动.为此,中国应在"共区原则"指导下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4.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机遇期,生态环境部要求将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全面融入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而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设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方法方面,已有研究多关注国家层面应对气候变化整体进展及在不同领域的布局情况。各地区针对具体领域的规划目标、行动部署等各有侧重,但区域视角下研究仍比较缺乏。地方生态环境规划是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履责的重要依据,本文构建了地方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内容的分析框架,对28个省级行政区(未包含山西、贵州、西藏以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十四五”生态环境规划中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进行分析,系统梳理各地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举措,总结完善制度体系、开展试点示范等方面的主要做法;在分析各地区面临问题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对策建议。本研究有助于弥补应对气候变化区域研究的不足,可为构建央地协调整合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完善地方应对气候变化制度措施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9月1日,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发布《2009年世界经济和社会概览》,强调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必须注重发展问题,特别是要帮助发展中国家走上实现低排放、高增长的发展道路。发达国家需要加大力度减少其排放量;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诉讼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不仅为国际气候治理带来新曙光,也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新思路。具体而言,这一制度关涉到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应对气候变化新路径的探索、全球气候治理话语权的提升及企业抗气候风险能力的增强,在我国已具备现实的发展需求。但从实然层面而言,气候变化诉讼虽已可以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窥见雏形,但囿于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缺位,加之法院在气候治理中能动性体现不足,司法与行政关系亟待厘清,提起气候变化诉讼仍存有诸多障碍。未来我国应不断完善气候变化诉讼的落实路径,充分发挥法院在司法解释、案例指导等方面对气候变化诉讼的助推作用,并在明晰气候司法与行政关系的基础上,逐步加强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7.
张度  张海滨 《绿叶》2013,(7):6-11
美国新一届政府在对华关系中力推气候变化问题有多重意图和目的,但其合作意愿和需求是真实存在的,而意愿和需求能否有效推动真实合作则需要考量。总体而言,针对中美气候变化合作出现的新形势,中国应坚持双边与多边并举,以双边为主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前沿动态     
《绿色视野》2013,(6):4-5
国际动态联合国2013年首轮气候谈判举行联合国2013年首轮气候谈判日前在德国波恩闭幕。5天会期中,与会各方就定于2020年生效的气候变化新协议及2020年之前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力度等议题交换意见,但未达成具体成果。目前,各方均接受新协议应适用《公约》的公平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但对这些原则如何在新协议中适用存有分歧。  相似文献   

9.
(华沙)当地时间11月15日上午,“应对气候变化,中国青年在行动”主题边会在波兰华沙国家体育馆中国角举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气候司、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华人青年联盟和世青创新中心组织了10余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参会。“应对气候变化,中国青年在行动”是本届“中国角”活动中17场系列边会的重要内容之一,由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气候变化司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10.
当前落实《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谈判中,如何体现气候变化公约和《巴黎协定》的原则,全面、均衡地推进适应、减缓、资金、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各要素的进展,各缔约方仍存在较大分歧。为缩小各国减排承诺与实现控制温升2℃目标间的差距,2018年将开展"促进性对话",强化各缔约方的承诺和行动,也面临复杂的博弈形势。中国倡导合作共赢、公平正义、共同发展的全球气候治理新理念,把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动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促进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走上气候适宜型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以实现"发展"与"减碳"的双赢,促进各国加强互惠合作,共同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内遵循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能源革命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打造经济、民生、资源、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多方共赢的局面。加强国际务实合作,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秉承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与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对接,加强先进能源产业与低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互联互通。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变革、能源与经济低碳转型、互惠共赢国际合作等领域,已经并将继续做出重要贡献,发挥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能力建设制度的早期历史沿革能力建设问题的提出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框架公约》)最早确立了划分两类国家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在明确发达国家应当为各自历史排放担责的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如何纳入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轨道中而进行早期探索,对能力建设的相关规定在各缔约方大会上逐渐变得明确清晰.  相似文献   

12.
从环境政治经济视角分析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问题。认为发达国家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等概念的背后隐含着重大的政治图谋,即突破气候变化公约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引导建立利己的全球环境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应结合本国环境状况和经济发展等国情,科学选择低碳经济路径。同时,应联手应对美欧等国提出的"碳关税"措施,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公民的环境政治经济权益。  相似文献   

13.
《绿叶》2017,(2)
正2007年机缘巧合之下,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简称CYCAN)成为很多青年气候行动者的大本营。十年来,CYCAN一直在坚持做的正是引导和培养更多的青年人了解气候变化,包括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国内高校环保社团的现状、国外青年应对气候变化的优秀案例、气候变化技术问题、各组织气候变化项目及其资源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出现了国际话语权分化与组合的新趋向,欧盟的领导权似乎已旁落,而中美双边碳外交将引领未来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走向。今年上半年,中美围绕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机制展开了势头强劲的碳外交,其背后则有着各自新的战略考量:美国的目标是获取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权;中国的着眼点则在于继续赢得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均势。  相似文献   

15.
作为我国未来经济增长中坚力量的中小城市,如何去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广元低碳发展路径对欠发达地区有着较强的示范意义。工业化、城市化是现阶段我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而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要把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加剧蔓延,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对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挑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绝不动摇,行动绝不松懈.在这样的形势下,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成为各国领导人热议的焦点.危机成为寻求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良机.  相似文献   

17.
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机制中唯一一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合作的市场机制.京都机制的实施催生了碳汇市场,不仅为发达国家降低减排成本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也为发展中国家林业持续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介绍了现阶段韩国森林碳汇补偿项目进展,阐述了韩国森林碳汇补偿的具体情况,对韩国开展森林碳汇补偿项目的必然选择和韩国政府在林业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行为进行了分析,指出韩国发展碳汇补偿项目的限制因素以及进一步发展森林碳汇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韩国森林碳汇补偿项目发展对中国森林碳汇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欧盟具有优先话语权的国际气候格局中,美国唯与中国合作才能发挥领导作用,中国唯与美国合作才能防止欧美联手制华、争取谈判话语权。由于战略定位和政治体制存在的差异,中美两国应根据各自在政治体制、技术实力、资金需求和市场容量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在具有共识、易产生绩效的领域如能力建设、合作研发技术和加强地方合作等方面,先易后难地有效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边合作。  相似文献   

19.
《巴黎协定》让更多国家投入到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来。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贡献者,我国要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完成“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跨越。近年来,一些国家在可持续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立法是重要的手段之一。虽然应对气候变化已经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但仍存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缺位、缺少法律强制力以及上位法缺失导致相关工作进展缓慢等问题。提出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我国法律体系,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内涵,通过上位法及相应强制力的制定,为“双碳”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实现碳中和是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选择。碳市场作为以碳排放权交易为核心的市场机制是加速全球碳排放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尽管当前全球碳市场的发展仍呈现区域性和碎片化状态,但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极端气候灾难的不确定性增多,未来通过碳市场领域的国际合作实现全球碳市场的协同以应对气候变化仍是大势所趋。本文试图通过对国际碳市场进行回顾和类型化总结,并就《巴黎协定》下国际碳交易模式的协同困境从技术、制度和参与程度三个维度开展分析。作者认为,如欲加快全球碳交易的协同进程,应尽快完善国际碳交易中的技术适用细节,提升碳交易相关制度的适用力度,扩大碳交易相关制度的适用范围,加强发展中国家的碳市场的基础建设,拓展发展中国家碳交易市场建设支持来源,最终建立全球碳价格统一机制。提前布局研究碳市场的跨境连接方案对于中国而言极具现实意义,本文最后对中国参与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国际合作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