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辑同志: 由于露天矿开采比坑下开采具有投产快、产量大、劳动生产率高、成本低等优点,世界各国都优先发展露天采掘。我国铁矿、有色金属矿的露采比重分别为85%和29%。 今年一月,冶金部和武汉冶金安技研究所、本钢劳研所和白银公司劳研所等组成联合调查组,对甘肃白银露天矿一采场的尘毒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白银深凹露天矿边坡陡,上口小,采深大,通风困难,加以冬季冰冻难以湿式净化,深部采场气象条件恶劣,尘毒污染严重。据测定,工作面粉尘合格率只有6.8%,平均粉尘浓度为16.7毫克/立方米。最深部位及自卸汽车司机室粉尘浓度均超…  相似文献   

2.
1 概况 罗茨铁矿的露天采场范围为800m×350m,最高台阶1995m水平,最低台阶1850m水平,采场垂深120m。1917m水平以下为封闭圈,属凹陷露天矿,1917m水平以上为山坡露天矿。  相似文献   

3.
柴油自卸载重汽车具有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机动灵活等优点,是近代国内外露天矿山广泛使用的一种运输工具。但排出的废气中含有多种有毒成份,而且排量很大,已成为露天矿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深凹露天矿问题尤为突出。武钢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用国产 SH380A 型柴油自卸汽车作为凹陷采场的主要运输  相似文献   

4.
金川公司露天矿东部采场边坡发生严重变形、坍塌、滚石,威胁采场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对东部采场进行安全评价,在确认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大的边坡滑落的前提下,确认继续回采的可能性,并提出强化开采的具体措施. 自1990年2月以来,东部采场的上盘边坡变形破坏显著加剧,3月下旬连续降雨几天后,引起大规摸的滚石,造成多起砸坏设备事故:一段长约250m的边坡,岩体松动、碎裂,坍塌和滚石时有发生;下盘边坡的岩体,倾倒与裂缝日趋严重,给露天矿生产带来一定困难。经过近一个月的处理,目前上下盘边坡基本处于相对稳定(和以前对比)状态。  相似文献   

5.
丰义思 《劳动保护》1996,(10):42-43
露天矿场小平台开采与孔内无雷管爆破法湖北黄冈地区劳动局丰义思湖北黄冈地区露天矿场的形式主要是山坡露天矿,少数是凹陷露天矿,采矿方法主要是采用“一面墙”高阶段开采法,形成“山有多高,宕有多高”的开采面。采场高度一般60~80m,最高达120余米。边坡角...  相似文献   

6.
近十多年来,苏联露天矿山的开采比重迅速提高,开采深度不断增加,采场的大气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据苏联一些深凹露天矿统计,由于采场大气污染每年被迫停产的时间达30余天,占年工作天数的10~12%,当气压低、风速小的时候,露天矿的粉尘烟雾数日不散,有害成分无法自然排出,空气能见度只有10米。采用汽车运输的矿山,汽车排气的污染更为突出。例如,勃里雅文露天矿自卸汽车驾驶室内丙烯醛含量超过卫生标准4~11倍。为此,苏联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对露天矿的机械通风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武钢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系复合型(山坡、凹陷)露天矿。目前最大采深为264米,已全部进入凹陷露天作业。电铲装车过程中的扬尘是当前采场的主要尘源之一,不仅直接危害电铲司机的健康,而且严重污染采场大气。电铲司机室的粉尘浓度最高达100毫克/米~3,大大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同时,采场夏季炎热,气温超过40℃,影响工人健康,自然减员十分严重,妨碍劳动生产率的  相似文献   

8.
1 概述 我国露天矿山的开采深度正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矿山逐步进入深凹开采阶段。在深凹露天矿内,爆破产生的炮烟和粉尘长时间滞留在坑内空气中,若不能及时排出露天采场,将严重污染矿内环境,危害工人健康。即使爆破烟尘扩散到采场外,也会恶化周围环境。因此,控制露天矿爆破烟尘的产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深凹露天矿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 概述 根据“八五”科技攻关课题组对国内大型冶金露天矿的调查,粉尘合格率为60%~70%,无防尘措施情况下采场大气平均粉尘浓度为5~15mg/m~3,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粉尘防治措施,但作业岗位的粉尘污染状况仍不容乐观。进入深部开采的矿山,采场坑底通风条件差,大型采矿设备作业集中,大型汽车运输的行车密度增加。除爆堆铲装过程中大量扬尘外,汽车-电机车联合运输开采的矿山,废石、矿石都经转运场转运,因而增加了新的产尘点。采场大气中粉尘浓度高,危害工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露天矿山,夏季酷热,冬季严寒,采场的主要设备—电铲、穿孔机的司机室内,夏季气温超过40℃,冬季在0℃以下,粉尘及有害气体严重污染采场大气,影响工人身体健康及劳动生产效率。近几年来,窗式空气调节器已在大冶铁矿露天采场的电铲、穿孔机上推广应用,取  相似文献   

11.
1 概述 白银公司深部铜矿是一座由露天开采转入井下开采的大型井下矿山,主要采矿区域分布在原露天矿1~#采场边坡和坑底。采矿方法主要是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空场采矿嗣后尾砂胶结充填法。无底柱采矿法分段高度10m,阶段空场采矿嗣后尾砂胶结充填,采场  相似文献   

12.
露天矿汽车运输是大型露天矿主要运输方式之一,是影响露天矿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了露天矿车辆运输事故原因,针对露天矿卡车运输道路环境特点与天气因素,通过安装于车体外的高清CCD摄像设备,来消除卡车盲区的安全隐患,并基于大气退化物理模型恢复算法,实现了在雨、雪、雾、灰尘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露天矿车辆运输道路环境探测影像增强技术,提高露天矿卡车司机的可视距离,降低事故发生率。本文的研究对于提高露天矿车辆运输安全,降低露天矿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并以某大型露天煤矿为应用实例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合理设计采场及排土场边坡角是优化露天开采境界、保证露天矿安全生产、提高露天矿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针对土-岩复合边坡这一类复杂特殊的边坡,以宝日希勒露天煤矿二采区西帮边坡为工程背景,应用刚体极限平衡软件定量分析了二采区西帮采场边坡及内排土场边坡的潜在滑坡模式;优化设计了二采区西帮1-2煤底板以上内排边坡形态及1-2煤至3煤之间采场边坡形态;确定了二采区西帮采场与排土场之间的安全距离。采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基于强度折减理论,对土-岩复合边坡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了二采区西帮土-岩复合边坡的变形破坏机理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宝日希勒露天煤矿二采区西帮土-岩复合边坡滑移模式及稳定性主要受采场与排土场之间的安全距离和3煤顶底板弱层控制;边坡形态优化后1-2煤底板以上内排边坡角为12°,1-2煤至3煤之间采场边坡角为22°,采场与排土场之间的安全距离为120 m,土-岩复合边坡整体边坡角为13°。  相似文献   

14.
焦家金矿位于沂述断裂带东侧,黄县弧形断层的下盘。主要矿体有1~#、2~#及3~#矿体,均处于黄县断裂带上,且走向与断裂带走向基本一致,平均倾角为40°~60°,分别位于黄铁绢英岩质碎裂岩、绢英岩化花岗岩及硅化花岗岩内。采用尾矿充填法回采。由于本区工程地质条件比较恶劣,采场冒落事故时有发生,1980年投产以来,已回采的144个采场约有4/5发生不同程度的片帮冒顶,严重威胁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及  相似文献   

15.
<正>矿山边坡包括露天矿边坡、尾矿库坝体边坡和排土场边坡。我国有露天矿山约7万座,随着露天矿采剥及采场不断延深,会形成高陡边坡,滑体规模逐渐变大,滑坡风险越来越高。我国有尾矿库约1.2万座,且多数下游人口密集,随着尾矿库坝体不断增高,库容日益扩大,事故风险不断升高,一旦溃坝后果严重。我国有排土场约10万余座,大多靠近居民区和耕地,当受大气降雨或地表水浸润,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危及矿山和周围群众安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尖点突变模型的采场顶板-矿柱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场破坏失稳是一个不连续的非线性过程。为分析矿山采场的稳定性,在建立采场顶板-矿柱的简化力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安徽某充填采矿法矿山的采场结构参数,运用尖点突变理论分析采场突变过程中的能量释放机理,构建采场破坏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推导得出系统失稳的充要力学条件。结果表明:采场中矿柱的应变软化特性和刚度比是导致系统失稳的主要因素,而矿柱的突跳量仅与系统的内在特性有关。结合矿山实例,从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2个方面对采场进行稳定性分析,表明尖点突变理论合理可行。验证了采区设置盘区矿柱等安全措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在白银露天矿污染气象站五年的污染气象观测基础上,分析了采场粉尘浓度与污染源强度和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提出了粉尘污染预报的模式和方法,其准确率达到66.9%。并以粉尘污染预报模式为依据。提出了污染源控制管理模式。试验表明利用本模式对污染源实施控制管理具有实用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采场是煤矿生产的核心地带,而采场通风系统是确保采场作业安全,创造良好生产环境的重要环节。本文以采场风流流动及瓦斯运移理论为基础,通过现场试验、模型模拟试验及计算机模拟研究等方法,着重研究了中国常用的和有发展前途的走向长壁后退式U型通风方式、U+L型通曲方式、后退式Y型通风方式条件下采场风流流动及瓦斯运移规律。  相似文献   

19.
绿色开采条件下露天煤矿土地动态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白音华三号露天煤矿为例,研究了基于绿色开采条件下的露天煤矿土地动态演化规律。根据绿色开采中土地占用面积最优化及破坏土地尽早恢复的原则,建立了白音华三号露天煤矿地质模型、采矿模型等,研究了采场形态与采矿时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建立了内排土场排土模型,充分利用内排空间是减小运输成本与征地费用的重要途径,优化了内排土场发展过程边坡形态及排土容量;通过合理规划采、排计划,达到了绿色开采原则指导下的边开采边恢复土地的目的,既解决了露天矿合理征地问题,又解决了露天开采带来的生态恢复问题。  相似文献   

20.
岩体声发射监测是了解井下采场地压活动,预报采场冒落较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限于目前声发射监测仪器的发展水平,以及现场存在大量噪声的条件,要想成功地预报采场冒落,很大程度上仍有赖于监测者的经验和责任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