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内在的必然要求。本文以从化市为例,揭示了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制约因素与障碍,并提出了走资源产业化开发道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四平市抓住国家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进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改善城市大气和水环境质量,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工业能源消费对环境质量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以湘潭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消费引起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降低了环境质量,影响了经济发展.将灰色关联分析引入到湘潭市的能源消费和环境质量关系研究中,利用统计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探索现有能源消费结构和其环境影响的内在灰色关联,确定各种能源消费对湘潭市环境质量的不同影响程度,为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最小化环境压力、改善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展与耕地变化的关系--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直以来,对于经济发展与耕地变化间的关系问题,许多学者都认为两者是负相关的关系.辨证地分析了经济发展与耕地变化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对江苏省的实证研究,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即经济发展对耕地变化不仅有负面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正向作用.从总体来看,经济发展所消耗的耕地数量将先上升后下降,呈现明显的倒"U"型曲线状. 相似文献
6.
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是城市研究的重要议题。在构建城市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SPSS软件对两者指标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取2004—2013年南通城市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得分,进而衡量两者的协调演变关系。结果表明,近十年间南通城市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协调关系波动起伏较大,尤其是自2010年起,协调度不断下降,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没有实现共同增长,且两者的差距不断扩大,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地下水环境质量的探讨——以新疆某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综合评判法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从其原理分析,在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方面可能取得更准确的结果。首先介绍了模糊综合评判法的计算步骤,然后以新疆某市2008年第4季度2个水质监测采样点的监测资料为依据,选择5种污染物为评价因子,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运算,得出综合评价结果。评价结果表明,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地下水质量是合理的,其评价结果能全面反映水质的综合状况。 相似文献
8.
生态与经济耦合协调度是衡量区域发展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准。从韧性视角出发,借用PSR模型,综合选取生态风险指数、景观稳定性指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恢复力指数对江苏省城市生态韧性进行评价,并运用耦合模型测算了江苏省及其13个城市2000—2020年间生态韧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关系,探究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江苏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生态韧性指数持续降低,但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由“基本失调”向“基本协调”发展的特征;(2)空间分布上,江苏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苏南>苏中>苏北”的阶梯性,生态韧性呈现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格局,而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从苏南与沿海向苏北与内陆递减的格局。在以生态优先为主导的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可通过严格划定三区三线、积极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科学构建生态格局等方式保障生态与经济双赢。 相似文献
9.
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为理论基础,引用广州市2005—2019年共15年的社会经济数据和环境指标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人均GDP为经济指标,二氧化硫排放量、废水排放量为环境指标,分析广州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治理现状,建立了相应的拟合模型。同时选取煤炭消耗总量、绿地面积、大气环境指标、水环境指标等多项指标进行辅助分析和预测。研究表明,广州市近15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对数、废水排放量的对数与人均GDP的对数之间符合倒“N”型关系,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治理并不同步。通过模型作出预测,广州市人均GDP将保持约4%的年均增长率,至2025年,广州市人均GDP可达198 000元;煤炭消耗总量已达峰并在“十四五”时期内持续下降;污染物排放量将大幅下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将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10.
11.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的互动关系分析——以大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2—2008年大连市经济发展和城乡统筹的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H-P滤波法、协整分析法、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和脉冲响应分析法分析了大连市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大连市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之间存在一种双向、互为因果的互动关系。经济发展不会自动促进城乡差距缩小,相反在中长期内还会加大城乡差距。根据所得结论,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以及第四次全国环保大会上的讲话都引人注目地比以往更加强调,“经济的发展,必须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千万要注意,在加快发展中决不能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这些重要论断和阐述,对于我们在新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正确把握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基于2011—2019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来说,数字经济对环境质量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数字经济对环境质量的改善作用在2014—2019年显著,在中部和西部省份显著,在环境污染程度较高的省份显著。传导机制检验表明,经济规模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及绿色技术创新在数字经济对环境质量的作用机制中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政府竞争在数字经济对环境质量的改善作用中起着负向调节作用,制度环境在数字经济对环境质量的作用机制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应高质量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环境质量改善作用、匡正地方政府的竞争行为及努力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以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5.
对青岛市大气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各年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来青岛市大气环境质量处于尚清洁状况,且在不断改善;受工业扬尘和建筑扬尘影响,青岛市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加之落后的工艺设备等原因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随着青岛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以氮氧化物为特征的机动车尾气污染日趋明显,因此,冬季采暖燃煤利用、机动车尾气控制及城市扬尘抑制仍是青岛市未来大气污染的治理重点,强化燃煤脱硫技术和改善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青岛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以青岛市2001年至2010年大气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监测结果为依据,对青岛市大气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各年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来青岛市大气环境质量处于尚清洁状况,且在不断改善;受工业扬尘和建筑扬尘的影响,青岛市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加之落后的工艺设备等原因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随着青岛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以氮氧化物为特征的机动车尾气的污染日趋明显,因此,冬季采暖燃煤利用、机动车尾气控制及城市扬尘抑制仍是青岛市未来大气污染的治理重点,强化燃煤脱硫技术和改善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青岛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库兹涅茨曲线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济南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现状,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经济指标,以工业废水、废气排放量及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作为环境指标。运用统计软件SPSS对济南市近几年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济南市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对所得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用SPSS进行曲线分析模拟,做出经济指标与各环境指标的回归模型图。结合环境经济学的库兹涅茨曲线(EKC)对济南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曲线图进行分析,发现济南市还没达到EKC的稳定阶段,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为此需要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实施可持续发展,完善环境政策,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18.
19.
环境决策背后普遍隐含着保护与发展的利益冲突。我国的立法和实际表明目前尚未真正将公众健康和环境权益置于利益衡量的天平上,更不用说是将健康赋予优先的地位进行考量。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不仅应当关注公众的健康,更应当关注公众的地位与作用,这需要立法上对于冲突利益的优先顺位进行指引,同时对于确保公众有效参与的程序机制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