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流速为1.74 cm/s的较低动水条件下,设置3组黑藻种植密度,ρ1、ρ2和ρ3分别为0.9、1.9和3.0株/dm 2,模拟不同密度的黑藻对城市河道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与ρ1和ρ3组相比,ρ2组对NH3-N、CODCr和TP的净化均有优势,其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79%、67.43%和82.48%;试验结束后,水质由原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Ⅴ类水质净化为Ⅲ类水质。说明在较低流速水环境中黑藻的种植密度以1.9株/dm 2的净化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工业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河道系统做为主要的生活和工农业用水水源地,正在不同程度的受到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影响。因此,对城市中的河道水质污染情况进行实时连续的检测系统设计和应用,能够做到污染防治的及时化和减量化,避免水污染事故的发生,本文基于城市河道污水的水质环境的长期发展研究,深入分析了嵌入式检测系统设计在城市河道水质环境监测中的一些原则和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3.
河道污染底泥的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问题,也是城市河道治理的关键性内容,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二次污染,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本文就城市河道污染底泥处理技术和资源化利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城市河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河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城市人们的生活质量,并对城市下一步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近年来由于各界的普遍关注,有关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文章首先概述了城市河道的现状,并对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的内涵进行了阐述,然后介绍了一些国内外有关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的现状,并对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技术中的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类阐述;在最后展望了未来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于2013年4月至6月在杭州城市河道对微纳米气泡改善河道水生态环境进行了持续的原位监测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区相比,试验区水体温度平均升高0.7℃,pH增大0.2,溶解氧增加1.0 mg/L,而TDS浓度降低42 mg/L;水质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氨氮、总磷平均浓度分别降低了8.45 mg/L、6.78 mg/L、8.90 mg/L和0.58 mg/L.由此可推测微纳米气泡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净化水质,为恢复良好水生生态环境提供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河道治理过程中,由于只片面强调防洪、排水,忽略了河道的其他功能,致使河道越挖越宽、越挖越深、越修越直,而河水越来越臭、越来越脏.建设生态河道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出路,既要顾及河道排洪、防洪等基本功能,又要保持河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7.
结合内梅罗指数法的原理,考虑金属毒性的积累效应,引入污染因子权重值,将权重值最大的评价指标纳入计算,采用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评价城市河道的水质污染状况。并对水质的划分标准临界值进行计算,以此作为评价水质污染状况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具有明显的差异,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对水质污染状况的评价结果较传统内梅罗指数法的辨识度更高,能够综合客观全面地体现城市河道水质状况,与真实情况较好的吻合,更为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城市河道是其不可或缺的要素,是城市水系的载体,更是城市生态系统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首先阐述了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技术中的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类阐述;并展望了未来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高温期(18~30 ℃)、中温期(9~25 ℃)和低温期(5~17 ℃)河道滞留塘系统对城市河流污染物净化的效果,选取河道窄、水流急、水力停留时间(HRT)为0.5 d的滞留塘A,河道宽、水流缓、HRT约为2 d的滞留塘B,以及水量少、水流急、HRT仅为0.3 d,但岸滩为湿地的滞留塘C,通过对水质的监测,比较3种类型天然滞留塘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各污染物指标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滞留塘A对污水中的TN净化效果最佳,净化率可达12%以上;滞留塘B适合净化污水中的TP,净化率可达45%以上;滞留塘C对污水中的有机物具有较高的净化率,对CODCr的净化率可达37%以上。整体看来各滞留塘对氮磷和有机物都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其中对TP和CODCr的净化效果优于TN。同时,温度越高,不同类型滞留塘对各指标的净化效果越稳定;反之,温度越低则净化效果波动越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十年来上海市闸北区范围内彭越浦、走马塘和西泗塘三条河道上的四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选取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总磷和挥发酚七项指标,运用水质综合指数法探讨了水质变化趋势、时空变化特征、主要污染因子及其变化趋势,在发现水质显著改善的同时,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河道在人们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载体。城市河道不仅属于景观资源,还在国民经济方面起到推动作用。随着城市污染情况日渐突出,治理河道卫生成为必然趋势,与人们身心健康有紧密联系。本文将在城市河道污染现状基础上,提出可行性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了河道生态修复应坚持的原则基础上,以某河道生态修复为例,推荐使用"生物绳挂膜+高效曝气增氧+人工浮岛"生态复合修复工艺,取得良好修复效果,对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具有一定的参考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家港市河道水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张家港市河道水体水质现状及时空分布特征,本研究应用主成分分析对2018年张家港市13条重要河道中的水温、pH值、DO、电导率、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氨氮等水质指标进行分析,识别主导水体变化的环境因子.研究得出:①2018年张家港市河道水质整体较好,大部分河道水体处于III类水;②主成分分析表明,氨氮、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电导率(EC)的变化主导着研究区域水质变化,4个环境因子之间呈显著正相关;③空间分析表明张家港河是监测河流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港口桥监测断面为水质污染最严重区域,张家港市市区及东南区域河道污染劣于其他地区;④季节上水质污染程度为冬季 > 春季 > 秋季 > 夏季.通过多元统计方法对河道水质时空变化进行分析,为制定可持续的城市河流水污染控制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以往来说,城市河道主要用于供水、输水和排洪,功能相对简单。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十分看重河道的航运和泄洪的能力,但是这导致改造后的河道水质硬化,严重破坏了水文环境和生态平衡,阻碍了经济发展,降低了人民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城市河道整治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提升城市河道整治水平的有关措施,以期加强生态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发展,区域城市内大量河道被窦闸封闭为纳污河段。这些河段呈半封闭状态,纳污量大,水质恶劣。以佛山水道为例,通过资料调研以及现场调查,确定佛山水道水体的污染特征为水体受耗氧有机物,氮磷等营养元素污染,底泥存在重金属污染,并且是氮磷等营养物质和有机质的蓄积库,水体生态受到破坏。针对佛山水道的污染特征,进行截污工程、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底泥疏浚以及引水冲污等治理措施来治理佛山水道,使佛山水道恢复其水环境功能。  相似文献   

16.
城市河道给现代城市居民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成为现代城市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更是一种特殊的城市景观。然后,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河道水环境随之受到相应的破坏,直接给城市经济发展造成巨大负担,甚至某种程度阻碍了城市的发展。本文针对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技术进行探讨,展开简要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周围的河道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以保证城市的日常生活。就当前城市景观河道的现状来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河道污染状况,整个河流的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制约。由于河道关乎城市的日常运转和人们的正常生活,针对当前河道污染严重的状况,应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处理,以保证河道的清洁度,进而维持城市用水系统的安全性。为此,本文就城市景观河道的污染治理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城市建设进程的盲目加快,虽有效扩大了城市建设规模,增加了城市人口容纳量,但是城市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城市河道水环境污染便是其中之一,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遂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在分析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中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城市河道是组成水系统的一部分,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可以看作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一个过程,当前城市河流水质与水生物环境恶化越来越严重,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城市容纳人口激增,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污染问题越来越多凸显制约了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文章分析了城市河道污染问题,阐述具体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采用模拟试验研究了黑藻对城市河道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与静水状态相比,在流速为1.74 cm/s的动水条件下,黑藻对NH3-N、TP和CODCr的净化均有优势,平均去除率为92.03%、83.08%和74.04%;根据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试验结束后,地表水质可由原Ⅴ类水净化为Ⅲ类水;动水组黑藻平均生物量大于静水组。说明黑藻在较低流速的水环境中生长情况好于静水条件,并且净化作用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