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通过分析我国淡水资源的特点和问题以及人口对淡水资源缺乏认识的影响,研究了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方法,认为必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才能实现淡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水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必需条件,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淡水资源在其中显得尤为重要。地球上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是淡水资源十分匮乏,我国西部地区、北方地区大多数地方存在水资源问题缺乏等问题,越来越稀少的淡水资源,并且许多还受到了污染,很多地方的淡水资源产生了严重的匮乏。随着环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强,对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加强对污水处理技术研究、降低生产对淡水资源污染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因此只有从我国水资源工程的环境这一应用进行实际的问题分析才能够得到最为全面的解决方案,所以针对于我国的水资源工程中的水资源发展可以运用层次分析法来进行分析比较,期望对其余读者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地球上的任何生命都依赖水而存在着.不可否认,我们真个地球的含水量是非常巨大的,但是能被人们生产与生活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却极为有限.据资料显示,地球所拥有的水资源有97.5%左右都是来自于海洋,海水既不能供人们日常生活用水,又不能用于工业用途;而淡水资源却仅仅只占2.5%左右,并且很大一部分淡水资源也无法加以利用,所以说,人类真正意义上可以利用的自然淡水资源就十分有限.而我国本就是一个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本文从我国自然淡水资源的现状出发,就已存在的或潜在的淡水资源危机作了简单的分析,并为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淡水资源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单位面积淡水资源接近全球平均值,但由于人口密度比世界平均大3倍,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值的1/3弱。淡水是可再生资源,主要靠自然降水补给。地表水体传导水的能力强,但存储容积小;地下水含水层传导水的能力弱,但存储容积大,其静态库容只是调节空间;深层封闭地下水资源潜力不大,长期大量开发会导致地面沉降等严重后果。我国大气降水极不均匀的时空分布,使蒸发量和流失量加大,农业灌溉更加剧了淡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联合调度地表水和地下水,可以实现淡水资源在时间上的调控。淡水又是无法依赖进口的资源,只能依靠节水和现有淡水资源的科学使用。我国淡水资源南多北少,应当避免人口过多地向缺水地区流动。南水北调可以缓解北方缺水的局面,但应主要用于特殖干旱年份,供水的基本来源仍应立足本地。我国南方缺水主要是污染造成的,应当集中力量治理污染。今后,有必要加强流域的统一管理,规定第一地区的取水量和排污总量的限额。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地球上淡水总量仅有2.5%淡水,而且还分布还不均匀,剩下的97.5%都为海水。目前,全球有80多个国家都面临着淡水不足的危机,我国也不例外。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电力企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期,尤其是在建设电厂时,需要大量的淡水资源,使淡水问题显得更加凸现,必须要寻找新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对于淡水资源的水质监测管理上,监测制度还并不成熟,对于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也存在许多缺陷。所以,要想让我国的淡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就必须加强对水质的控制,做好对水资源的监测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7.
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1%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只有江河湖泊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整体资源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作为世界人口大国,我国的淡水资源虽多,但是人均水资源却十分贫乏.  相似文献   

8.
论河口海底淡水资源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沿海河口区域地质构造和层序地层学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潜在的新的淡水资源---海底淡水资源,并研究了沿海河口区域海底淡水的形成、赋存、运移等特性。  相似文献   

9.
《环境导报》2003,(4):8-9
中国缺水 我国淡水资源量约为27210亿立方米,仅次于巴西、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居世界第6位。但是,我国人口已逾13亿人,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为2260立方米,只相当于加拿大的2.5%、美国的20%,居世界第88位,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淡水资源分布不平衡,东南地区多、西北地区少,70%集中在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地区。我国北方地区及许多城市严重缺水。如工业发达的华北地区海河、滦河流域,人均水量仅有430立方米,比以干旱著称的阿拉伯半岛还少。全国缺水城市183个,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40个,全国日缺水量1240万吨。  相似文献   

10.
高峰 《环境》2009,(4):52-55
有人说,19世纪争煤炭,20世纪争石油,21世纪争淡水。以此描述世界大趋势虽不够准确,但也不无道理。今天,21世纪才刚刚开始,世界淡水资源匮乏之势已见端倪。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5,而且南北分布极不均匀,缺水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形势十分严峻。21世纪,我国13亿人口的生活、生产用水如何来解决呢?这是一个必须回答的严肃问题。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的莫瑞-达令盆地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资源、环境和生态价值,两条最重要的河流——莫瑞河(River Murray)和达令河(River Darling )横贯其中。近年来,由于“千年干旱”引发了流域内盐度上升、鱼类大量死亡及土壤酸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使得下游阿德莱德地区的淡水资源供应更加紧缺。本文吸取下游亚历山大湖水库设计失败的教训,试图通过多用途海洋水库技术改善区域自然环境及供水环境,增加阿德莱德地区高质量淡水供应量,缓解区域河流干涸现象,力求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恢复区域环境流量。此外,通过海洋水库技术研究,为改善我国沿海地区的自然环境及供水环境提供相关建议,从而实现我国入海淡水资源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2.
马恒 《环境》2005,(9):16-20
海水淡化是增加我国淡水资源量,解决水资源危机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
<正> 一、预策和对策的主要依据1.世界上淡水资源是很有限的。世界上水体总贮量13.6亿立方公里。淡水总贮量为0.4亿立方公里,占水总贮量2.77%。如果除掉冰冠和冰川外,可利用淡水总量还不到1%。地球上淡水是很有限的。因此,需要探讨如何科学地,合理地使用淡水资源.也就是对淡水资源要进行决策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地球上所有生命(包括人类)的生存都依赖于充足的纯净水源。湖泊水占地球表面液态淡水资源的90%以上,作为淡水资源的重要载体,湖泊在全球淡水资源中具  相似文献   

15.
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是全球淡水资源正面临的两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用水量急剧增加,污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加,加剧了淡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污染。本文针对国家提出再生水回用的政策,介绍了国内外再生水回用的情况,以及再生水回用的途径,并提出城市再生水回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拥有世界 40%淡水资源的加拿大将是 21世纪淡水输出超级大国据加拿大《环球邮报》报道,世界权威科学家们预言,在 25年内世界淡水资源的短缺的状况将越发严重,未来的水就如同今天的石油, 25年后淡水资源最充足的加拿大将作为水资源超级大国向世界各国出口淡水。   科学家们警告说,世界淡水资源枯竭的速度会超过人们预计的速度,水资源的缺乏会早日到来。加拿大女王大学水源和环境保护中心主任郝尔指出,在世界许多国家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淡水将成为宝贵的出口商品。那时缺水的国家和地区将转向加拿大寻求淡水供应,因为加拿大 99…  相似文献   

17.
远亮 《山东环境》2000,(6):47-47,45
我国是世界上淡水资源较为紧缺的国家之一。人均淡水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并且分布很不均衡,北方地区水资源匮乏。山东作为我国北方严重缺水省份之一,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357方,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人均1000方的临界值,属于人均占有量少于500方的水资源危险地区。  相似文献   

18.
我国河流污染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我国河流污染研究的回顾 我国是世界上河川径流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多年平均河川径流总量近27,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丰富的河川径流资源,给我们的工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我国目前在淡水的利用方面,主要是依靠地表水的河川径流。全国29个省市的首府,  相似文献   

19.
我国污水回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金兆丰  王健 《环境保护》2001,(11):39-41
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是全球淡水资源正面临的两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用水量急剧增加,污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加,加剧了淡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污染。污水回用是解决当前的水资源紧张的切实有效的措施,并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渤海海冰作为淡水资源:脱盐机理与可利用价值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我国北部沿海地区缺水问题十分严重,但冬季在渤海及黄海北部形成较大范围的海冰。海冰因其成冰过程中盐分大量析出而盐度很低,可能成为解决这些地区缺水问题的重要淡水资源。论文根据实地观测和室内不同盐度海水的实验分析,阐述了渤海海冰盐度变化和海水成冰脱盐过程,并采用二次成冰脱盐和离心脱盐等方法,分析了海冰经进一步人工淡化的可能性,探讨了海冰作为淡水资源的可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