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环境风险评估和风险区划能够指导产业结构与布局优化调整,是防范和降低区域环境风险的重要方 法。文章分别从风险物质数量、风险诱发因素及风险防控能力角度,构建了化学品源、大气排放源、污水排放源、危 险废物产生源和累积性风险源等5类环境风险源风险表征方法,从复杂程度及社会敏感性角度构建了环境敏感受体风险 表征方法,基于单元划分—风险叠加—多元分析流程,构建了区域环境风险综合评估和区划方法。以沈阳市浑南区为 研究对象,开展了区域环境风险评估与风险区划。通过主要环境风险源和敏感受体识别,得到了浑南区环境风险分布 图。基于主成分分析,将浑南区分为高风险、中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4个风险区域,主成分分析的得分图和载荷图 可直观表达各分区的风险特征。  相似文献   

2.
区域环境风险评估和风险区划能够指导产业结构与布局优化调整,是防范和降低区域环境风险的重要方法。文章分别从风险物质数量、风险诱发因素及风险防控能力角度,构建了化学品源、大气排放源、污水排放源、危险废物产生源和累积性风险源等5类环境风险源风险表征方法,从复杂程度及社会敏感性角度构建了环境敏感受体风险表征方法,基于单元划分—风险叠加—多元分析流程,构建了区域环境风险综合评估和区划方法。以沈阳市浑南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区域环境风险评估与风险区划。通过主要环境风险源和敏感受体识别,得到了浑南区环境风险分布图。基于主成分分析,将浑南区分为高风险、中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4个风险区域,主成分分析的得分图和载荷图可直观表达各分区的风险特征。  相似文献   

3.
自生态环境部2018年《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推荐方法》(以下简称《推荐方法》)发布以来,我国各地陆续开展了区域环境风险评估工作,区域环境风险管控水平有了切实提高[1].在《推荐方法》的基础上,以某区域为例,建立基于环境风险源强度(S)、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Ⅴ)、环境风险应急管理能力(M)的评价体系,采用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4.
基于系统安全的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念,突发环境风险评价可以从时间维度的规划、建设和现状三个层次入手,并结合单元与区域的空间维度进行分类,继而指出区域范围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需要重点研究。针对现有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存在主观性和不能对有毒有害物质如何释放,释放后在空间中的风险分布格局,以及风险受体如何受到损害进行综合考虑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环境风险场的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它在描述环境风险源、风险传播途径以及风险受体三者在空间中分布和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等方面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能够全面地反映环境风险,为环境风险管理决策提供更科学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5.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5):220-228
为开展区域环境风险分区研究,文章基于环境统计和基础地理数据,引入地理空间分析法和人口空间离散化方法,充分考虑水系级别及水质的影响,以1 km×1 km网格为基础单元,对石化产业密集型区域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研究区环境风险场呈现以石化区为高值中心,向外辐射递减态势,环境风险受体敏感区与环境风险受体分布保持一致。(2)研究区以低风险区为主,其次为中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其中较高风险区面积为4.87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7%;中风险区面积为42.64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4.6%;低风险区面积为244.52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3.7%,不同等级环境风险呈现以风险源和受体集中区为中心,向周围辐射递减趋势,且在下级行政单元的分布存在差异。(3)研究区环境风险管控的优先次序为Sr24(石化区)、Sr19、Sr20、Sr16、Sr17和Sr10,其中,Sr24和Sr19为较高风险区,属重点优先管控区域。文章旨在优化网格化环境风险分析法,为区域环境风险评估的宏观决策和环境风险分区分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危险化学品码头选址期间开展环境风险后果评价,有助于减轻码头运营期间突发水污染事故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将环境风险后果具体化为风险受体脆弱性与暴露的乘积,把风险的受体分为人群、经济和生态3大类别,对每一类受体分别选取指标计算脆弱性指数。并以长江南京段沿岸危化品码头的选址为例,在评价区域建立二维水质模型模拟苯胺泄漏后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并根据不同的浓度阈值确定每类受体对应的暴露系数,最后给出定量的评价结果为选址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风险场的区域突发性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尺度空间,风险源、风险受体和风险传播途径的多样性和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是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难点.同时,现有评价方法很少关注风险因子的释放规律,释放后在空间中的分布格局,以及风险受体受到损害的途径和程度.本文应用风险场理论,分析描述风险场形成和对风险受体作用的机制.结合南京化工园区实例进行环境风险源识别,采用集对分析等方法构建了各风险源产生的环境风险场,再分析处于风险场中的环境风险受体,最后得到区域环境风险水平分布,同时将其划分为5个等级.评价结果显示,位于风险源周围或河道下游的人口稠密、生态环境敏感地区环境风险值R≥6,风险水平处于极高、高等级,与园区现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建议依据环境风险水平的分级、分类结果建立起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区域环境风险评估是制定区域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防范和降低区域环境风险的重要依据。安宁市是云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是环境风险管控的重点区域。示范研究选取了安宁市市域范围内的11家典型化工企业,在企业环境风险源调查、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区域应急资源调查、环境风险评估子区域划分等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区域环境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车木河水库水环境风险评估子区域的环境风险表征为R水0-L-S0V40M12,环境风险等级为低;安宁主城区大气环境风险评估子区域的环境风险表征为R气25-L-S12V40M31,环境风险等级为低;安宁市综合环境风险评估子区域的环境风险表征为R综合19-L-S6V44M25,环境风险等级为低。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环境污染事故风险受体脆弱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鹏丽  曾维华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11):2556-2561
从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和适应力两方面构建了脆弱性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社会经济脆弱性和生态系统脆弱性,选取14个指标构建了上海市环境污染事故风险受体综合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中心城区社会脆弱性较高,而崇明岛、南汇、奉贤的社会经济脆弱性最低;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崇明岛东滩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较高,浦东...  相似文献   

10.
探讨区域环境健康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思路和方法,估算各省环境健康综合风险,为制定环境健康政策提供科学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独立性分析,按照"风险压力-风险现状-风险应对"的总体思路构建了23个指标的区域环境健康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系数.运用2012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将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探讨地区风险的差异和规律.研究表明全国有9个省区域环境健康综合风险指数超过标准,其中特别发达(北京、天津、上海)及不发达地区环境健康综合风险相对较低,较为发达地区环境健康风险较高.区域环境健康综合风险评价指标较为科学合理,具有较好的推广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风险系统理论的区域环境风险优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依据风险系统理论,构建区域环境风险区划的层次结构模型与指标体系,提出区域环境风险综合指数由风险源危险性指数、控制机制有效性指数、受体易损性指数组成。通过区域环境风险定量分析,依据区域环境风险综合指数数值,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地区及环节。同时对常州市新北区进行了实例分析,将春江镇确定为优先风险管理区域,明确了该镇进行风险管理的优先环节,并基于量化的风险分析提出风险管理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区域环境风险区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区域尺度上的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探讨区域环境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确保区域环境安全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以环境风险系统的组成及环境风险事件的发生过程为研究基础,探讨了区域环境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区域环境风险区划的理论及方法.研究了环境风险区划应遵循系统性、一致性、主导性和动态性的原则,讨论了环境风险区划的步骤、指标体系和方法,提出环境风险区划是开展区域环境风险预防性研究,降低区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危害的主要措施之一.选取我国三大经济核心地区之一的长江(江苏段)沿江经济带为例,以该区域的开发区为研究单元,建立环境风险区划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评价区域环境风险,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为区域环境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黄蕾  黄雨佳  刘朋辉  王刚  毕军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12):5468-5474
为准确识别环境事故风险因子扩散规律及环境风险主导因素,本研究将环境风险的3个主体“风险源-介质-受体”作为系统层,结合层次分析法(AHP)与时序加权平均算子(TOWA)建立动态模型计算标准层指标贡献率,最后基于空间地理特性确定指标层,加权计算单项风险,进而建立区域综合环境风险评价方法体系,并以南京市为案例研究对象进行综合环境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南京市整体呈现一般风险水平,风险水平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靠近长江的江北新区核心区、南京主城区.该方法在保证指标体系评估完整性的同时,引入了区域时空特征,提高了区域环境风险管理的精细化与空间可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黄蕾  黄雨佳  刘朋辉  王刚  毕军 《中国环境科学》2021,40(12):5468-5474
为准确识别环境事故风险因子扩散规律及环境风险主导因素,本研究将环境风险的3个主体“风险源-介质-受体”作为系统层,结合层次分析法(AHP)与时序加权平均算子(TOWA)建立动态模型计算标准层指标贡献率,最后基于空间地理特性确定指标层,加权计算单项风险,进而建立区域综合环境风险评价方法体系,并以南京市为案例研究对象进行综合环境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南京市整体呈现一般风险水平,风险水平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靠近长江的江北新区核心区、南京主城区.该方法在保证指标体系评估完整性的同时,引入了区域时空特征,提高了区域环境风险管理的精细化与空间可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区域环境风险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环境风险综合评价是考虑到各种环境风险因素区域开发,居民健康等多方面危害的影响程度和差异性而综合评价的过程。对区域环境中主要风险因素评估的结果进行综合,对无量纲或同一量纲的数值进行综合,对危险累积或危险分布图进行拟合和叠图。从而得到区域环境风险综合指数,以此来表征区域风险的大小 。  相似文献   

16.
某市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并且位于某特大城市饮用水源地的上游,依据国家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结合尾矿库的危险性以及尾矿库所处区域环境受体的敏感性,对该市67家企业和500余座尾矿库风险水平进行了分析,划分了企业环境风险源和尾矿库风险等级。结果表明,具有重大环境风险源企业12家,占18%,一般环境风险源企业17家,占25%;全市共有重大环境风险源尾矿库32座,一般环境风险源尾矿库78座,非环境风险源尾矿库410座。进一步探讨了该区域需要监控的环境风险物质、监控对象、监控点位和监控指标,提出了体现"常规监控指标"和"特征污染物监控指标"不同监控级别的企业和尾矿库型环境风险源的监控技术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环境风险给人们生活与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因此必须采用合适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对区域内的风险源进行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区域的风险管理以及规划布局调整工作,从而有效优化区域内的产业布局规划工作。本文首先对环境风险识别以及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信息扩散方法的五个步骤,并给出了在环境风险评价指导下的风险管理以及产业布局调整。  相似文献   

18.
基于动态综合评价的区域环境风险差异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灾害风险管理理论,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时序加权平均算子法”构建了区域环境风险动态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风险评价-等级分区-差异化管理”的区域环境风险管理方法,并以河南省为案例研究对象,开展河南省18个市级单元环境风险的动态综合评价和“差异化”管理研究.结果显示:(1)郑州、许昌、漯河等市综合环境风险指数最高,分别为13.79、13.46和13.28,信阳、南阳和三门峡等市综合环境风险指数最低,分别为4.15、4.16和5.01;(2)采用系统分层聚类法将河南省18个市级单元聚为5类环境风险等级区,其中,郑州、许昌、漯河等属于高风险区;焦作、濮阳、鹤壁等属于较高风险区;安阳、开封属于中风险区;平顶山、商丘、周口等市属于较低风险区;洛阳、三门峡、南阳等市属于低风险区;(3)根据河南省各市环境风险等级及主导因素的差异,遵循高、较高风险区“重点控制、优先管理”、中低风险区“逐步控制、加强防范”的原则,提出了“差异化”的风险管理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实现区域环境风险动态综合评价,识别区域环境风险主要贡献因子,而且“差异化”的风险管理方案更符合地方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9.
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常伴有人员伤亡,给社会、经济、人群健康和环境带来巨大破坏,环境风险评价是预防环境污染事故并提供有效应急措施的必要工作.对环境风险评价发展的三个阶段:健康风险评价、事故风险评价和综合风险评价进行了总结,并分析其研究进展、评价方法和研究不足之处,最后探讨了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风险管理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未来几十年内,区域环境风险、长期环境风险、不确定性处理和环境毒理学、环境流行病学等方面将成为环境风险评价的重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0.
基于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产业布局规划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相比单个项目的评价具有信息相对缺乏、风险因素多,风险叠加难度大等特点.信息扩散法可有效应对评价信息不足问题,通过构建和运行风险信息矩阵实现对多个环境风险源的风险值叠加,并最终形成风险分区图以指导区域布局优化和风险管理.本研究结合广州南沙地区发展规划,应用信息扩散法对区域现有及规划风险源进行综合评估,并得出区域综合环境风险4级分区.评价结果显示,规划的石化基地布局不合理,将大幅增加区域环境风险等级,提出放弃该产业规划或重新选址,该建议得到最终决策的支持.建议区域开发在规划的初始阶段就考虑开展环境风险评价,以此论证区域功能划分和产业布局的环境合理性,实现优化区域开发和加强区域环境风险防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