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唐玲 《环保科技》2001,7(4):38-39
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发展旅游业、这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经济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但在发展生态旅游时要对管理者、经营者、导游和游客进行宣传,加强保护森林、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才能确保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发展旅游业、这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经济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但在发展生态旅游时要对管理者、经营者、导游和游客进行宣传,加强保护森林、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才能确保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维系生态平衡的重要基础。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过程中都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使得区域水资源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文章介绍了水资源安全的基本概念,在对番禺区水资源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集对分析法与函数曲线法对番禺区水资源安全进行评价,两种评价结果均表明,番禺区水资源安全问题较为严重;对两种方法的评价效果也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4.
山东半岛区地下水库建设及其资源环境的良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永续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和良性循环的水环境,是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地下水是支撑山东半岛区经济社会的基础资源,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日益突出,建设地下水库成为解决供需矛盾、优化水资源配置、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论文在分析该区已建地下水库的类型、技术和效益的基础上,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论述了已建地下水库对该区资源环境所产生的良性效应,从而提出了支撑山东半岛区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利用模式,并预测了该区宜建地下水库的数量、规模及产生的综合效益,为该区的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环境保护》2007,(7B):1-1
水资源保护是关系治国安邦的大事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和战略资源。水资源保护是关系治国安邦的大事。要切实保护好生命之水,保护水源,治理污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环境保护工作,要着眼于人民喝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水资源保护是关系治国安邦的大事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和战略资源。水资源保护是关系治国安邦的大事。要切实保护好生命之水,保护水源,治理污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环境保护工作,要着眼于人民喝  相似文献   

7.
水是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本文主要对石家庄水资源检测系统发展的历程进行进行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已成为目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加强水资源节约和保护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水忧患意识、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推行清洁生产,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水资源保护,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水资源学术交流十年总结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军  左其亭 《自然资源学报》2013,28(9):1488-1497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国家已将水资源列为与粮食、石油资源并列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水资源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因此,水资源研究已成为支撑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学科领域。论文在大量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水资源研究发展过程;介绍了近十年来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主要学术交流情况,总结了近期我国水资源研究进展;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对水资源学科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近期水资源研究进行展望,提出未来十年我国水资源学术交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流域经济的发展是以水资源为先导和主体的综合资源开发和利用.实现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必须遵循公平和效率原则,实现外部性内部化;实施流域开发多目标协调、流域的系统化管理和跨流域水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1.
人类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就是水,水也是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重要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就是水资源,但是随着城市化的扩张,水资源不足、水资源分布不均所产生的严重后果越来越明显,加强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利用,走可持续发展的前进方向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因此本文就针对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保护的策略做出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2.
水是生命之源,是一切生命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水资源是不可替代的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社会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维持生态平衡、环境优美的重要基础,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3.
<正>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繁衍之根本,也是保障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资源,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问题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瓶颈效应越来越来明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因此,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国际组织采用法律手段对水资源实施保护和管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特别是依法保护和管理水资源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鉴于我国新水法的颁布与实施,结合我国水资源管理现状,进一步研究建立水资源的物权法律体系,从而在水资源领域以水权为价值取向,健全和完善水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以实现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律调整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平凉市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思路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生命之源,是一种公共资源,也是一种循环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本文对我市的水资源贮量及循环利用现状进行了动态、客观分析,寻找问题和不足.探讨了通过水利工程、节水减污、污水处理利用、宣传、价格、法律、经济和行政等六大措施推进水资源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经论证采用循环经济型的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模式是建立我市水资源良性循环发展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以全国和新疆作为参照区域,分别计算了1996年-2008年时段内的各年乌鲁木齐市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的相对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同时分析了它们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996年以来乌鲁木齐市的相对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承载力始终处于超载状态,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始终呈富余状态,并且继续攀升。1996年-2004年综合资源承载力处于富余阶段,2004年之后始终处于超载。经济资源对于综合资源承载力的贡献远远大于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承载力的贡献,经济资源占绝对优势。土地资源的紧缺和水资源的缺乏将成为乌鲁木齐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相互协调,提高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承载力以及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保持绿色GDP的增长是保证乌鲁木齐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浅谈污水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季艳红  马学民  张兆 《环境科技》2006,19(Z2):182-184
通过对徐州市铜山县水资源状况进行分析,阐述了水资源缺乏和水污染是制约铜山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环境和资源因素,为此提出了控制水污染和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1997年-2006年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动态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计算1997年-2006年天津市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1)与全国比较,天津市资源综合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且经济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占大部分;(2)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省市相比,天津市综合承栽力处于超载状态,自然资源承载量占优势,但经济资源水平有较大差距。(3)相对水资源承载力对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的贡献率基本在50%以上,水资源对其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天津市相对承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天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大力发展经济,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遏制环境恶化趋势,控制人口增长,不断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矛盾,逐步走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西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及解决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在西部大开发机遇下,西北干旱区的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西北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瓶颈,也使中国可持续发展计划受到影响.文章通过分析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不仅有西北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内因,还有人为的水污染、水资源浪费等外因.针对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背景,从政府管理、技术改进、水权市场运作方面提出解决西北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20.
海水淡化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水也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作为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的中国,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淡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最大瓶颈之一,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