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针对某厂15 t电炉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半密闭排烟罩烟尘捕集方案,通过运行和改进,验证了半密闭排烟罩在15 t电炉除尘系统成功的应用,为同类电炉的烟气捕集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矿山井巷的密闭墙是切断风流,防止风流短路,漏风和烟尘蔓延的井下通风构筑物。密闭墙的严密程度对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合理性有很大的影响。衡量密闭墙严密程度的重要指标是它的漏风量,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密闭墙漏失的风量米~3/秒或米~3/分。量测密闭墙漏风量,往往因风速太低读不出准确的数值,误差比较大而得不到精确的结果,至今还没有一个较完善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密闭空间,尤其是在金属容器内进行焊接、打磨等作业,环境条件十分恶劣,粉尘浓度最高达800毫克/米3,环境温度达33~36℃,噪音高达116分贝(A),还存在有害光线和电击现象。为了保护在密闭空间内工作的工人的身体健康,改善密闭空间内的工作条件,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白孝良、李志宇等人研究开发出“电弧焊烟尘排除机”、“吸尘打磨机”、“球形容器排烟装置”、“低发热手工电弧焊焊钳”和“焊工安全鞋”五种产品,并获得劳动部第三次劳动保护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电弧焊烟尘排除机由吸尘罩、通风软管、壳体、针刺过滤呢袋和低噪音风机等部分组…  相似文献   

4.
高压静电除尘器作为一种高效能的除尘设备,目前已普遍应用于冶金、电力、水泥、化工等工矿企业的烟尘治理。但在玻璃厂料房的小容量烟尘的处理中,应用高压静电除尘器尚不多见。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高压静电除尘器是一种对产尘设备采取密闭、负压抽风、高压静电集尘以达到抑制粉尘的装备。它与其它型式的除尘设备相比,具有独特的长处。高压静电除尘器还适  相似文献   

5.
随着环境保护的更高要求,冶金工厂对冶炼过程中烟尘的二次控制已提到十分重要的地位。西德GHH—STERKRADE公司,对冶炼过程中烟尘的二次控制,提出二种措施。一是在烟尘发生源设置上吸式或侧吸式吸尘罩。为了在吸尘罩口保持足够的吸捕速度和捕捉效果,就要抽吸大量的过剩空气,因此,消耗风量相当可观。例如:1台350吨转炉,当兑铁水时,需要900,000米~3/时的吸风量,耗电量为1700千瓦。一是设置密闭室,即在生产工艺操作上严格控制二次烟尘的扩散。  相似文献   

6.
在生产过程中,水泥厂煤粉制备、原料煅烧等工艺环节会产生大量烟尘、粉尘。同时,由于碳的不完全燃烧还会生成少量一氧化碳(CO)等有毒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会在原料磨、收尘器、煤粉库以及窑尾、窑头等密闭空间内积聚,检修过程中极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7.
密闭罩亦称排烟装置,它是电炉除尘系统的关键设备。如果排烟装置的型式选择不好,结构设计不当,则直接影响除尘和隔音效果,还使后面的除尘装置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电炉烟尘控制技术的发展,主要反映在各种排烟装置的型式和结构的演变方面,国内外都以此为课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开展对典型可燃物燃烧烟尘的物化特性差异性研究,是全面了解烟尘信息的基础.基于可控条件下的燃烧试验,对典型可燃物燃烧烟尘物理特性和化学组分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汽油燃烧烟尘、聚苯乙烯燃烧烟尘、ABS燃烧烟尘及柴油烟尘和正庚烷烟尘的透射电镜图片,对透射电镜图的紧凑性、复杂性及灰度值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燃烧烟尘的物理差异性.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SPME-GC-MS),对汽油燃烧烟尘、聚苯乙烯燃烧烟尘、ABS燃烧烟尘化学组分进行了分析和对比.通过燃烧烟尘的特征物质组分的分析,得到3种燃烧烟尘在特征物质的分布和出峰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可作为对烟尘来源及燃烧条件等因素判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质矿产部于1984年11月在湖北宜昌鄂西地质队召开了地矿系统防尘防毒技术经验交流会。这次会议是检阅1954年以来我部防尘防毒工作,交流技术、管理经验的第二次会议。二十多年来,我部在防尘防毒工作上取得了不少成绩,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在地质碎样联动密闭防尘、中深坑道综合防尘、冲天炉烟尘净化和污水处理、实验室废气净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好的成果。但是从面上看,还有相当多的单位和工作场所的防  相似文献   

10.
综合分析了除尘系统进入的烟尘量、排放方式、排放浓度等5个参数及其相互关系,根据在一定时间内进入除尘系统烟气烟尘的量;对除尘器进口和出口即百叶窗内各方向烟尘浓度的测试,利用物料平衡方程,确定百叶窗内各测点各方向测定的烟气烟尘浓度,确定半敞开排放烟气烟尘的排放浓度,笔者发现,外排烟尘浓度与百叶窗内侧向烟尘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百叶窗内侧向测定烟尘浓度能够反映半敞开烟气排放浓度。据此,提出以半敞开方式排放烟气烟尘的除尘系统烟气烟尘浓度测试方法,即侧向间接测试法。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的重有色金属冶炼企业中,岗位尘毒污染严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厂是全国重点有色金属冶炼企业之一,生产过程中产生多种有毒有害物质。由于历史条件造成建厂时大多数火法生产岗位无通风除尘设施,加之生产日久,设备陈旧,密闭程度差,因此岗位尘毒污染比较严重,以铅冶炼系统的铅烟尘污染最为突出。据1981~1986年测定,岗位铅烟尘浓度合格率平均仅为4.64%,1982~1986年铅中毒率平均为6.86%。据测,铅鼓风炉咽喉溜子旁1985年铅烟浓度最高达300mg/m~3,超标10 000倍;2#冷却圆筒铅尘浓度最高达463mg/m~3,超标9 260倍。  相似文献   

12.
烟尘测试计算是整个烟尘测试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使整个烟尘测试工作有条不紊,有必要把繁多的计算式进行归纳整理。本文对此试行分类,提出15条实用公式,并把其中某些复杂公式合理简化,以适应检测工作的需要。一、烟尘测试计算式的分类烟尘测试的计算公式总共不下几十条,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对于厂房里大的尘源,特别是电炉工段、转炉工段及其他各种精炼炉工段排出的烟尘,设置了局部除尘装置,但还不完善。在人口稠密的中心地区,人们要求改善生活环境,改善厂房内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因此,对厂房除尘的认识很快提高了。所谓厂房除尘,就是以不使操作环境恶化,不向厂房外排出粉尘为目的的除尘,方式大致有三种,即自然通风,密闭和强制通风。强制通风就是用大型排风机,通过管道从尘源上部的吸尘罩和天窗抽风,送至地面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掌握焊接烟尘的扩散规律,减少造成的职业危害,将肖诗祥的数学模型和简化后的高斯模型应用于焊接烟尘的扩散研究。通过实验研究,优化焊接烟尘扩散系数等关键参数,并给出经验公式;采用数学模型计算的方法,获得不同数学模型下的焊接烟尘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并用实验数据与之进行对比和误差分析,确定较优的焊接烟尘扩散数学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焊接烟尘空间浓度特征和烟尘危害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工业电焊烟尘的产生原理及特点,重点论述了风幕集烟尘风机在治理工业焊烟中的理论研究,论证了利用“短路流场”控制烟尘理论的可行性和先进性。讨论了造成“短路流场”的风幕集烟尘风机的结构及集烟尘原理。该项技术经对各种型式样机的研制和多次烟尘试验及大量测试分析,从理论上建立了“短路流场”数学模型,实际烟尘试验验证了其良好的集烟尘效果。为适应现场状况,提出了烟尘净化综合处理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盛海涛 《安全》2018,39(6):30-32
目前电焊烟尘职业病危害日益突出,电焊工尘肺发病率近年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为促进电焊工尘肺的预防,降低电焊烟尘对电焊工职业危害,本文探讨了电焊烟尘对焊工的危害及呼吸防护。在分析电焊烟尘职业危害和电焊工呼吸防护现状基础上,结合电焊烟尘粒径特点及粉尘过滤机理,提出了如何根据不同作业环境粉尘浓度选择防护口罩,更好的进行电焊烟尘呼吸防护,有效规范呼吸防护用品的使用,实现电焊烟尘职业危害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7.
我厂3t电炉地处厂区北面,其正东、正北紧靠大片果园及农田,东南、东北方向不远处是生活区。该电炉车间年产钢16000t,外排烟含尘约为1.3~1.5g/m~3,年产尘量近150t,严重污染作业区和周围的环境。因此,我厂于1986年决定根治该电炉的烟尘危害。一、烟尘净化的工艺和设备为了确定烟尘净化装置,我厂测试分析了3t电炉产生烟尘的浓度、粒度及成分。根据电炉烟尘具有温度高、含尘量大、流量变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金隆公司烟尘输送系统的改造过程,着重论述了A烟尘中问仓及双螺旋运输机、布袋收尘器的运行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造经过;A、C烟尘系统对接的原因及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9.
我国对烟尘浓度常规测定的基本方法是过滤称重法,目前已陆续开发出自动跟踪烟气流速进行等速采样的烟尘测试仪。β传感器式快速烟尘测试仪首次使我国便携式烟尘浓度测试结果实现直读。本文简单介绍了烟尘浓度在线监测技术及现状,对其发展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国家法规对企业生产过程中,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强调加强管理,请问:如何界定密闭空间作业?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有哪些要求?本溪赵洪发赵洪发先生:密闭空间作业有两种形式:一是经定时监测和持续进行机械通风,能保持在密闭空间内安全作业,并不需要办理准入证的密闭空间,称为无需准入密闭空间;二是具有包含可能产生职业有害因素、可能对进入者产生吞没危害、内部结构易使进入者落入引起窒息或迷失以及其他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等特征的密闭空间,称为需要准入的密闭空间。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消除或减少密闭空间职业危害,应满足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