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气中的臭氧(O_3)的90%都分布在同温层中,其最大浓度在离地面15~25公里上空。由于近年来大气中可以破坏臭氧的化学品诸如氟氯烃类(CFCs)等的浓度不断增加,它们进入同温后在紫外线作用下分解出氯原子(Cl)对臭氧起催化破坏作用的结果使同温层中的臭氧不断受到  相似文献   

2.
1.引言 1987年9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保护臭氧层氟氯烃议定书”(维也纳条约的附件),报纸、电视为此作了大量报道,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述文件指出,排放到大气中的氟氯烃能严重地破坏同温层的臭氧或产生其他形式的变化,可能给人的健康和环境带来不良的影响,并对气候也有潜在的影响,因而,应当积极开展有关抑制和削减氟氯烃排放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并促进这方面的国际间合作。很早以前就已将二氧化碳问题看作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四十多年前,英国学者卡伦德曾发表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及其对气温的影响”的论文。而后,从1958年起基林等学者在夏威夷莫纳罗观测所(315.5 ppm)和南极点(314.9  相似文献   

3.
国外动态     
美国环保局建议削减广泛使用的氯氟烃据美国的科学家说,氯氟烃能使同温层中的臭氧层变得不稳定。大气化学家认为氯氟烃在消耗同温层中臭氧起着重要作用。臭氧的减少,将可能使更多的紫外线辐射到地球表面,引起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加。由于同温层的变化,日光浴也可能对人类健康有害。时量译自《ES&T》VOL.21 No.2 P.118(1987)  相似文献   

4.
氟利昂是各种气溶胶的固定成份,此外,它还被使用在工业冷却装置和调节器中。当氟利昂释放和达到同温层时,即遭到紫外线破坏。其时游离出的氯原子参与臭氧的多次反应,从而导致臭氧含量的降低。众所周知,同温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大部分的太阳紫外线辐射,而使地球上所有生物避免了太阳紫外线辐射的有害作用。此外,氟里昂还吸收地球的红外辐射,阻碍其向宇宙空间的散射,结果是地球表面温度升高,气候条件也就发生变化。精确地确定危险范围暂时还不可能,要继续利用探索器和火箭技术进行研究。然而可以肯定两点:第一,首先对于像美国这样大规模生产卤族的国家有危险,第二,必须寻找一种途径来消除这种危险。其中包括进行利用世界海洋作为废氟利昂安  相似文献   

5.
保护臭氧层     
1988年10月7日至26日在荷兰海牙召开了四次关于臭氧层保护的重要国际会议。 第一次会议是对平流层臭氧层耗损现状的科学评议;第二次是关于耗损臭氧层的化学品的代用品以及备选技术的专题讨论会;第三次是关于生产、进口和出口臭氧损耗物质的数据的协调会议;第四次是为预期在1989年初为全面实施蒙特利尔议定书做准备的法律专家会议。  相似文献   

6.
<正> 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是由三个氧原子结合而成的一种氧分子,无色,有特殊臭味,溶于水.地球上的臭氧有两层.在靠近地面上的空气里含有少量的臭氧,它是由于工业污染造成的,对人体有害.在距离地球表面30—60公里的大气同温层的底层,由于太阳的辐射产生了大量的臭氧,形成了一层数公里厚的臭氧层.这层高空臭氧层能够阻挡太阳光线中过多的紫外线对地面的辐射.我们平时所说的“臭氧层”就是指这一层.如果地球外围没有这一层臭氧的保护,大量的紫外线辐射就会到达地面,造成气候剧烈的变化、损害农作物和其它生物的生长、破  相似文献   

7.
大气臭氧层是维持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平流层中的臭氧强烈地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对生物有害的紫外线,故而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近年来,人们发现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氟利昂、有机溴化物和氧化亚氮的增加,使得平流层中的臭氧逐渐减少,从而引起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普通关注。联合国有关组织和许多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这一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综述了大气臭氧层破坏的机制;臭氧层耗损的现状及趋势;臭氧层破坏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包括对人类、动植物和全球气候的影响;以及正在采取或将要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英国气象学办公室的科学家认为,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变化,取决于北极暖和气候的持续时间。国际科学家对北极同温层的研究结果表明,破坏臭氧层的化学品浓度,较预期设想的高50倍。这些臭氧枯竭物,特别是氧化氯与氟氯化碳键合,氧化澳与卤化碳键合,导致氧化物与卤化碳键合,从而形成了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这与近年来在南半球检测到的现象类似。  相似文献   

9.
<正> 当今世界对于同温层臭氧量的减少、地球变暖、酸雨、海洋污染、热带森林的消失、沙漠扩展等全球规模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着重论述同温层臭氧层破坏的机理以及南北半球臭氧空洞形成的原因。所谓同温层是距地面高度约10~50km之间的大气区域;距地面高度10Km之间为对流层。前者平均气温以3.8℃/Km上升,而后者则以6.8℃/Km下降。但同温层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臭氧吸收来自太阳紫外线的能量所致,所以说臭氧的存在对形成同温层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新的科学研究显示,英国和北欧上空的臭氧层明显减少。平流层臭氧考察组的第四个报告(1991年平流层臭氧)证实了今年早些时候科学家们的论断:现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臭氧层在2、3月份已达到每10年耗损8%;报告还预计了将来更为显著的损失。报告也注意到,破坏臭氧的氯的大气浓度很可能持续增高,至少会持续到本世纪末。氯来源于仍广泛用于制冷和空调的氟氯烃和用作溶剂的甲基氯仿之类的化学  相似文献   

11.
1928年第一批CFCs(11和12)在美国发明,最初作为冷却剂用于制冷;从1960年代起,由于受到CFCs稳定、无毒、无腐蚀性和不可燃等有利性能的鼓舞,发达国家中的消费量迅速增长。1974年两篇科学论文认为排入大气层的CFCs会扩散到高层大气中并在那里分解,还认为同温层中的氯原子会催化臭氧破坏,也认为高空飞行的超音速飞机排放的氮氧化物是臭氧耗损的潜在原因,这些假设引起人们警觉。1975年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实施了一项关于臭氧层风险的研究计划;在美国,联邦特别工作组断言CFCs的大气排放是“担心的…  相似文献   

12.
自从臭氧层空洞被发现,人们围绕臭氧层破坏的研究不断深入。 人类是臭氧层破坏的罪魁祸首。我们已经知道,人造的氟氯碳化合物(CFCs)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大气科学家认为紫外线会分解这些 CFCs而释放出活性氯,并进一步分解臭氧分子,造成地球臭氧层的空洞。但是至今令人无法理解的是,在臭氧耗损最剧烈的几个月里,其实极地平流层云中的冰晶会阻挡紫外线的射入,上述的反应自然也无从进行,那么臭氧究竟是如何消失的呢?美国科学家发现,臭氧的耗损和字宙射线离子化强度高的地区(相对海拔及纬度)高度相关,他们甚至比较全球臭…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大家都认为同温层的臭氧是由人为因素产生的氯,即由于氯氟烃类破坏的。臭氧层破坏最严重的是发生在南极的春季。由于北极的气象条件与南极不同,故过去未观测到北极臭氧层因氯破坏的现象。但是怀俄明州立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介绍他们观测到在北极上空也有类似南极上空发生的氯化物破坏臭氧的现象。他们在瑞典北部释放装载探测仪表的气球,在1990年1月8日  相似文献   

14.
1.前言人类正在进行一次全球性的大气试验。人类的各种活动大大增加了大气中的氟氯烃、二氧化碳、甲烷及其它几种气体的浓度。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如果这些气体的浓度继续增加.即会使同温层中的臭氧浓发降低和使地球表面气温升高。因为同温层中的臭氧可以保护地球表面免受太阳紫外线的辐射,而紫外线是可以引起皮肤癌和其它几种疾病的,并可减少粮食产量,损坏材料和增加对水生生物的负茶,由于“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湿度变暖也会影响人体健康,粮食产量、质量、鱼类和野生功物等。降水量与风暴的形式也会变化,海水平面将会升高。  相似文献   

15.
<正> 关于同温层污染使臭氧层发生一定的破坏作用,由此所造成的对气候和人类健康的深远影响,已是全球规模的潜在严重破坏问题。本文拟就氯氟烃对臭氧层的破坏,氯氟烃的污染情况和采取的对策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关于臭氧空洞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已列入“十大环境问题”之一,早在1984年开始,南极春季(即9月至11月)平流层中出现了臭氧空洞,其后,美国“雨云—7号”气象卫星观测到这个“洞”大如美国,高愈珠峰,臭氧已经被破坏掉一半以上,不仅如此,目前全球各个纬度平流层的臭氧,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因此,保护臭氧层已刻不容缓.1987年9月16日,46个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开始采取保护臭氧层的具体行动.并设立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旨在唤起人们保护臭氧层的意识,并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以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健康.臭氧是地球大气的一种正常成分,含量仅占空气总量的百万分之几,且主要分布在上空10至40公里范围内,它的总量常以厚度来表示:cmSTP(标准状态下千分之一厘米)或Dobson单位(多布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保护臭氧层,国际社会于1985年缔结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下文简称《公约》),开启了全球携手保护臭氧层的历程。1987年9月16日,为了避免工业产品中的氟氯碳化物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简称"ODS")对地球臭氧层继续造成恶化及损害,承续1985年《公约》的原则,46个缔约方在加拿大蒙特利尔达成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下文简称《议定书》)。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公约》及其《议定书》  相似文献   

18.
X一01 .9603158保护臭氧层十年/王扬祖(国家环保局)//暖风空调/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一1996,26(2)一3~4 环信TU一4 回顾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签署10年来国际社会和中国在限制和逐步淘汰受控物质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展,并指出了这一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由于发达国家在过去几十年内使用了大量受控物质,这些物质在平流层内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会延续几年乃至几十年,据观测,目前南极上空臭氧洞已扩大2400万kmZ,北半球中纬度冬季的臭氧损耗将会达到12%一13%,紫外线辐射将会增加n%,预计臭氧层耗损要在2000年前后才能达到峰值,所以今…  相似文献   

19.
国外动态     
·欧洲上空臭氧层减少一到二成·欧洲臭氧层联合调查小组自1991年11月起,对欧洲、格陵兰和北极圈进行了臭氧量和破坏臭氧层物质氧氟烃等浓度调查。今年4月7日,发表了欧洲北极圈同温层试验报告,指出欧洲上空的臭氧层比往年减少10%~20%,是历年来最低的。据观测,去年12月,德国部分地区上空的臭氧减少10%,今年1月,比利时上空的臭氧减少18%,许多地区也出现历史最低值。曹信孚译自日《朝日新闻》1992年4月8日·墨西哥市发出大气污染紧急警报·最近,墨西哥市因大气污染已达非常危险的程度,3月16日起,市政府当局发出二级警告,命令工厂紧急停产,并呼吁学校停课,市民不要外出。  相似文献   

20.
臭氧层耗损日趋严重,已构成对人类生命与自然生态系统的长期威胁.为了保护臭氧层,世界各国已经为采用减少臭氧层耗损的替代物积极行动起来.目前臭氧层耗损替代物的开发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