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L苯丙氨酸(Lphenylalanine,LPhe)是生化营养的必需氨基酸之一,作为临床医药用氨基酸输液、食品、饲料添加剂的必需成份和一些抗癌药物苯丙氨酸氮芥、甲酰溶肉瘤素等合成的中间体而得到广泛应用.自1965年天冬甜肽(Aspartame,APM,阿斯巴甜)发现并开发生产以来,这一新型甜味剂日渐风行,导致对高光学纯度LPhe这一主要构成原料需求量激增,人们纷纷开展LPhe的研制生产.在众多生物合成途径中,肉桂酸酶法转化生产LPhe的研究开发因其原料易得价廉,倍受国内外的许多公司和…  相似文献   

2.
用从土壤中筛选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E4106株细胞进行了转化苯丙酮酸生产L苯丙氨酸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转氨反应最适温度35~40℃;该转氨酶可在pH7~10范围内催化反应而活力变化不大;0.5%戊二醛处理细胞可降低其转氨酶活力;表面活性剂处理细胞或在反应液中加入Mg2+能显著提高转氨反应速度;L天冬氨酸是转氨反应的最适氨基供体;底物转化率与底物浓度、氨基供体浓度有关.在此反应体系中,E4106菌株单位湿重细胞的转氨酶活力为1039U/g;生成产物LPhe浓度为32.2g/L和50.4g/L时,苯丙酮酸摩尔转化率分别为97.5%、87.2%.生成产物用CGA688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分离、纯化.目标产物经熔点、比旋光度、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纸层析分析,证实是LPhe.产物收率为81.8%.  相似文献   

3.
L苯丙氨酸因其在工业、医药上的重要作用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生物转化肉桂酸生产L苯丙氨酸成了该领域研究与开发的热点.本文利用简并寡核苷酸PCR法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PCR法,从粘红酵母中克隆了苯丙氨酸解氨酶cDNA核心序列,为克隆其cDNA全长序列及体外表达其活性蛋白奠定了基础.图5参22  相似文献   

4.
沼气发酵液对西瓜苯丙氨酸解氨酶的诱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沼气发酵液抑制西瓜枯萎病( Fusarium oxysporum f.sp . niveum) 的作用机理,使用不同来源和不同浓度的沼气发酵液处理西瓜植株,发现处理的植株体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 P A L) 的活性有显著升高,不同来源的沼气发酵液对植株的 P A L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并与黄腐酸的含量有一定相关性.用黄腐酸处理西瓜植株也可以诱导 P A L 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不同形态铝对小麦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铝在不同pH条件下的形态分布,测定了单核铝和多核铝对小麦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Ala和Alb激发了小麦根SOD活性;POD活性在pH≤5.0时被显著激活,而当 pH≥5,5,Ala与Alb浓度较低时PDD被显著地抑制;SOD与POD活性均在pH4.5,75μmol·l-1[Al]时达到本实验最高值,与Alb浓度的增加相关.本实验结果显示两种形态的铝对植物的致毒机理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红酵母菌株(Rhodotorula sp.)CIBAS A 1401是一株分离自我国西南天然源的具有生物技术用途的高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菌种.它已经在我国作为工业生物催化酶源菌种,用于PAL/反式-肉桂酸生物转化途径生产L-苯丙氨酸(L—Phe).该菌株细胞多为球形或卵圆形,单个或几个细胞连结成串珠,多端出芽;在麦芽汁琼脂上产生橙红色菌落,有光泽,表面粘稠,边缘整齐平滑;在马铃薯琼脂上生长不形成菌丝或无假菌丝;不形成掷孢子,不发酵任何糖,能以硝酸盐为唯一氮源,可同化葡萄糖、麦芽糖、蔗糖、松三糖、D-甘露糖、甘露醇、D-木糖、D-山梨醇、D-果糖、乙醇和甘油;不能同化肌醇、赤藓醇、蜜二糖等;无有性生殖现象.按照其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A1401菌株鉴定为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 Harrison),并命名为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 CIBAS A 1401.图3表1参12  相似文献   

7.
用从土壤中筛选的假单胞菌ER-106株细胞进行了转化苯丙酮酸生产L-苯丙氨酸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转氨反应最适温度35 ̄40℃;该转氨酶可在pH7 ̄10范围内催化反应而活力变化不大;0.5%戊二醛处理细胞可降低其转氨酶活力;表面活性剂处理细胞或在反应液中加入Mg^2+能显著提高转氨反应速度;L-天冬氨酸是转氨反应的最适氨基供体;底物转化率与底物浓度、氨基供体浓度有关。在此反应体系中,E4-106菌株  相似文献   

8.
读者 :为什么你刊论文中的单位常写成“斜符号 /正符号”的形式 ?编者 :GB和SI均规定 ,除个别情况外 (如pH) ,量概念的符号一般应使用斜体字母表达 ,而单位符号则用正体字母表达 .由此可知 ,“斜 /正”形式的实质是“量符 /单位符” .这种形式来源于GB和SI物理量的数值表达法 .简言之 :任何一个物理量A都可以表达为某一数值 {A}与某特定单位[A]的积 ,即 :    ∵A ={A}·[A](例如c(NaCl) =0 .1mmol/L)    ∴A/ [A]={A} (例如c(NaCl) /mmolL- 1=0 .1)这样 ,当数据 {A}进入图或表时 ,表头、图…  相似文献   

9.
以DL-苯丙氨酸为起始原料,乙酸酐乙酰化后得到N-乙酰DL-苯丙氨酸,利用米曲霉氨基酰化酶立体结构专一催化水解N-酰基-L-氨基酸的酰胺键的特点,分别得到L-苯丙氨酸和N-乙酰D-苯丙氨酸.通过结晶法分离两者后,N-乙酰D-苯丙氨酸经6 mol/L HCI水解得到D-苯丙氨酸.由此拆分DL-苯丙氨酸得到光学纯度分别为98%的L-苯丙氨酸(收率84.8%,以原料N-乙酰-DL-苯丙氨酸的0.5倍摩尔量为理论产率)和92.3%的D-苯丙氨酸(收率89.5%).参22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对烟草抗黑胫病的作用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研究表明,壳聚糖除了对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有抑制作用外,还能诱导烟草植株的抗病性。烟苗经浓度为0.5gL^-1和1gL^-1的壳聚糖处理4d后,诱导效应分别为78.56%和100%,用浓度为1gL^-1的壳聚糖处理烟草幼苗,叶片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和多酶氧化酶(PPO)3种防御酶的活性均比CK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污水灌溉与镉胁迫对菠菜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分别用清水和生活污水配制不同浓度(0、1、5、10、50mg·L-1)的Cd2+溶液,对菠菜进行受试处理,每5d灌喷1次,共处理5次.分别采用邻苯二酚比色法、L-苯丙氨酸比色法、水杨酸比色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对菠菜叶片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清水处理系列: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增大,与清水对照相比,PPO、PAL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AT活性略有升高,β-1,3葡聚糖酶活性略有降低,各暴露组与清水对照组相比,均呈现显著差异(p<0.05).2)污水处理系列: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增大,与污水对照相比,PPO、PAL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AT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呈逐渐降低趋势;各暴露组与污水对照相比,均呈现显著差异(p<0.05).3)相同Cd2+浓度下,与清水处理相比,各浓度污水处理PAL和PPO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而β-1,3葡聚糖酶明显升高(p<0.05).以上结果显示:单一镉污染和生活污水与镉复合污染对菠菜不同抗氧化系统酶具有不同影响,这可能与污水中各成分与镉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壳寡糖诱导转反义mapk基因烟草的TMV抗性和PAL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壳寡糖具有诱导植物对病原物防御反应的作用,而PAL活性的升高通常被认为是发生抗性反应的标志之一.本文以mapk基因受到反义抑制的转基因枯斑三生烟草为试材,比较了壳寡糖诱导后转基因型和野生型烟草的PAL活性变化及对TMV抗性的变化.由实验结果初步推测,在壳寡糖诱导的植物抗性信号通路中,mapk可能为PAL的一个重要的上游基因,同时mapk在烟草抗TMV信号转导中亦为一个重要组分.图4表2参13  相似文献   

13.
杉木对炭疽病的抗性与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接种前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针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比活力与抗感病性之间不呈规律性相关。不同抗病性的杉木接种炭疽菌(Glomerella cingulata)后,PAL比活力均上升,接种5d后,抗病性强的杉木PAL比活力比抗病性弱的杉木高,接种前以及接种后的各个时间段内,木质素含量都是抗病杉木比感病杉木高。绿原酸的含量与杉木的抗病性之间不呈规律性的相关,从绿原酸对炭疽菌菌丝生长影响的测定结果可知,杉木针叶的绿原酸浓度不足以构成对炭疽菌的影响。可见,接种后针叶的PAL比活力以及接种前、后针叶的木质素含量可作为衡量杉木抗病性的指标。图3表2参14  相似文献   

14.
茉莉酸类物质(JAs)的生理特性及其在逆境胁迫中的抗性作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蔡昆争  董桃杏  徐涛 《生态环境》2006,15(2):397-404
以茉莉酸(JA)和茉莉酸甲酯(MeJA)为代表的茉莉酸类物质(JAs)是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的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光合特性、抗逆反应等起着重要的作用。茉莉酸类物质能抑制植物生长,抑制种子和花粉粒萌发,促进叶片和果实衰老,加速细胞的分裂和膨大,促进气孔关闭,诱导禾本科植物的颖花开放;此外还能调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及保护酶活性。目前更多的研究表明,茉莉酸(酯)类物质是与抗性密切相关的植物生长物质,它作为内源信号分子参与植物在机械伤害、病虫害、干旱、盐胁迫、低温等条件下的抗逆反应。在植物受到伤害时,植物体内茉莉酸及其衍生物的含量显著增加,进而诱导一系列与抗逆有关的基因表达,如蛋白酶抑制剂、硫蛋白和苯丙氨酸转氨酶(PAL)等,提高酯氧合酶活性,从而增强植物的抗性。研究还发现,在干旱逆境胁迫条件下,与脱落酸(ABA)的表现相似,茉莉酸类物质大量积累,外施能增强植物的抗旱性。茉莉酸与脱落酸在抑制生长、促进衰老和逆境胁迫的反应上作用极为相似,两者可协同起作用或独立发挥,而茉莉酸与水杨酸(SA)二者之间则大多研究认为存在相互抑制的拮抗作用,但也有一定协同作用。而茉莉酸与各种激素的信号传导途径的相互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青霉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青霉属(Penicillium)真菌中的一些种类不仅能分泌组成齐全、酶活较高的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系,而且具有易培养和生长快的优势.本文就国内外对青霉菌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系研究的最新动态进行了综述,包括菌株的选育、纤维素酶系的特性与合成调控,以及基因分析与克隆.同时介绍了斜卧青霉纤维素酶系的生产与发酵工艺,以及酶解过程分析等相关研究进展.表4参48  相似文献   

16.
乳状液膜法萃取氨基酸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占林  严忠 《环境化学》1997,16(4):369-373
本文以TOMAC为载体,ECA4360J为表面活性剂,内外相Cl^-浓度梯度为推动力,研究了L-苯丙氨酸在乳状液膜体系中的传输,并对影响液膜萃取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确定了此体系的最佳膜相组成的实验条件,实现了L-苯丙氨酸的提取和浓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