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模拟高效涡流澄清池的水力条件,研究了氧化剂次氯酸钠的投加量、预氧化时间及混凝剂氯化铁(FeCl3)和聚合氯化铝(PAC)不同的投加量等对除砷效果的影响,从而为高效涡流澄清池除砷的可行性提供试验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模拟高效涡流澄清池水力条件下,投加次氯酸钠10 mg/L预氧化10 min后,投加氯化铁15 mg/L...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水力循环澄清池运行中所遇到的混凝效率低、出水水质差、抗冲击负荷能力弱等瓶颈问题,该试验通过对涡流澄清池与网格澄清池的启动、除浊效果、产水能力、抗冲击负荷能力进行平行对比试验,研究了涡流澄清池实际运行效果,确定了涡流澄清池的最佳运行工况及相关设计参数,为微涡流澄清技术在水厂改造、净水装置研发及其他工程应用提供设计参数支持和推广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现场试验和分析分别考察了混凝剂加药量,活性泥渣浓度,助凝剂,澄清池进水流量和机械搅拌力度因素对DCCH型澄清池出水残余浊度的影响。试验表明增加混凝剂加药量可改善出水水质,但药量过量会使残余浊度上升;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反应区活性泥渣沉降比澄清池残余浊度降低,且残余浊度与活性泥渣浓度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助凝剂可改善絮体结构使残余浊度降低,但从经济环保角度出发应尽量减少使用量;增加进水流量使残余浊度上升,上升幅度主要取决于澄清池形成絮体的结构;适当增加机械搅拌力度能有效的降低澄清池残余浊度。  相似文献   

4.
伏雨  龙云  肖波  程怀玉  龙新平 《环境工程》2021,39(4):25-29,85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栅条絮凝池前段内部流场进行模拟分析,以涡旋速度梯度和湍动能作为综合评价指标,对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在流场中加入了11组不同粒径和有效密度的絮凝颗粒,每组在流场入口处随机释放98560个粒子,利用DPM模型对粒子运动轨迹进行追踪统计.结果 表明:随着絮凝颗粒的增大,其有效密度呈相应下降趋势.絮...  相似文献   

5.
针对微污染水源水的特点及自来水厂普遍存在的水质问题,利用华东交通大学研制开发的一体化微涡流澄清池对原水进行强化常规处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一体化微涡流澄清池进水流量为8 m3/h,进水浊度为21.7 NTU,投药量为10 mg/L时,澄清出水浊度稳定在3 NTU以下,UV254的去除率为25%,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为41%;保持其他工况条件不变,投药量增加至16 mg/L时,澄清出水浊度稳定在0.5 NTU左右,UV254的去除率提高至40%,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提高至60%。通过FCD和Zeta电位仪监测发现,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投药量的增加,Zeta电位逐渐上升,絮体等效直径增大,出水浊度下降,UV254和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升高。  相似文献   

6.
基于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各工艺条件下粉末活性炭-超滤(PAC-UF)系统的流场特性,评估反应器内流场速度和剪切力对膜面PAC滤饼层不均匀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PAC投加量由200 mg/L增至400 mg/L、转速由60 r/min增至150 r/min、膜组件高度由3.25 cm增至8.25 cm,膜组件两端剪切力差值分别增长了9.55%、234.51%、76.19%。反应器内不均匀分布的流场速度造成了膜组件轴向剪切力的明显差异,而该差异对膜面形成下薄上厚的不均匀PAC滤饼层产生重要影响;膜丝轴向剪切力差异性越大,形成的膜面PAC层下薄上厚现象越明显。采用三维电磁测速仪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实验验证,得到反应器内流场速度实验值与模拟值吻合程度良好,印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反应器流体力学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首先采用气、液两相模型对7组结构参数的反应器进行模拟计算,然后根据计算结果选择了一组较优的结构参数进行气、液、固3相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反应器流体力学特性进行计算可获得优化的反应器结构参数;明确了循环挡板的长度及位置对反应器内液相流场分布的影响较为显著的事实;同时指出固相颗粒的加入对反应器内液相流速的分布几乎没有影响,固相含率较高的区域在反应器升流区.  相似文献   

8.
由于兰州段夏季黄河水的浊度较高,直接影响了自来水厂的正常运行,而目前水厂所用工艺无法满足高浊度水的处理要求,因此,采用自主研究开发的具有特殊结构的水旋澄清池对黄河高浊度水进行了强化处理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多点投药混合方式下,强化水旋澄清池可提高浊度的处理效果;若在投加无机絮凝剂PAC后,再投加有机絮凝剂PAM进行复配作用,不仅可降低无机絮凝剂的用量,节约制水成本,而且提高了自来水厂的出水水质;结果也表明该水旋澄清池技术能够推广应用于黄河高浊度水的强化处理工艺中。  相似文献   

9.
针对微涡流絮凝工艺处理高浊水开展连续性工艺优化研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软件,探究不同流量(流速)下絮凝区液流状态变化,确定最佳絮凝时间;应用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方法,研究流量、混凝剂投加量与回流比及其交互作用对微涡流絮凝工艺处理高浊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流量(流速)增大,絮凝区内湍动能...  相似文献   

10.
混凝过程中流场结构的PIV测量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粒子成像速度场仪(PIV)在不投加专用示踪粒子的条件下,以混凝絮体为示踪粒子,对Taylor-Couette反应器内的絮凝反应流场进行测量与表征.结果表明,内筒旋转雷诺数Re在900~2900时,流场中产生的涡具有相似的特殊波状涡结构,相邻涡旋形态大小发生周期性变化,涡间存在主流液体的移动,这种涡结构有利于絮体结合生长成较大的絮体颗粒,便于沉降而导致较高的絮凝沉淀去除率.这也证实PIV技术能够在进行混凝反应的同时,用混凝过程中的微絮体为示踪粒子对混凝过程进行流场测量,不必再额外添加示踪粒子,就能较好地反映混凝过程中涡旋的形态变化特征,从而实现对絮凝过程的同步测量与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