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依据Tapio弹性脱钩分析框架,分析上海、天津、重庆三城市能耗脱钩弹性指数和碳排放脱钩弹性指数,并对三城市脱钩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文章创新性地构建低碳化脱钩弹性因果链,从能耗弹性脱钩因子、碳排放弹性脱钩因子两方面分析上海、天津、重庆三直辖市工业产业部门脱钩弹性因果关系链以及因果链中各因子关系。进一步分析上海、天津、重庆工业产业部门经济增长与工业能源消耗、碳排放之间的关联特征,由此评价三城市节能减排力度强弱及相应成效,最后提出区域产业部门经济增长与低碳经济的实现路径、具体措施以及如何正确寻找产业发展、产业减排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政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与“两型社会”的相关性及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和环境是本世纪紧密关联的两个最重要问题,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两型社会”是中国寻求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必经之路。首先在分析低碳经济与“两型社会”理念内涵的基础上,揭示了两者的关系,它们虽然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但也存在紧密联系;其次在“两型社会”建设中融入低碳经济发展的“脱钩”指标,它和其他指标一起评价“两型社会”的建设成果,是判断“两型社会”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本文选择的低碳经济发展的“脱钩”指标主要包括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指标以及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指标。这些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不仅能够反映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变化的响应关系,还能进一步评价“两型社会”建设成果,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消耗量逐渐增大,与此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研究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对促进节能减排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的主要目的是测算1995-2009年二氧化碳的排放清单,并绘制2009年中国碳流图,最后对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进行脱钩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从1995年的29.63亿t增长到2009年的68.18亿t,年均增长率为6.13%;(2)交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达到了8.53%,热电厂、工业与建筑业、民用和商业部门对应的二氧化碳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23%、5.24%、0.75%,农业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处在持续波动中;(3)2009年中国热电厂、工业与建筑业、交通运输、民用和商业、农业各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分担率分别为41.9%、42.6%、8.8%、5.9%、0.8%;(4)1996-2009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经历了从弱脱钩发展为扩张性复钩最后又回到弱脱钩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基于IPAT模型的江苏省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情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聂锐  张涛  王迪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9):1557-1564
利用环境负荷模型与"脱钩"理论,对江苏未来中长期的经济发展、能源需求与CO2排放进行了情景分析,并结合当前的环境政策,对三种情景下主要指标的参数和结果进行了设计与分析。研究表明,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低碳情景是江苏能源-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最合适、也是最现实的方案;通过不同情景的比较,认为低碳情景的实现一定程度上是以减缓经济增长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低碳情景下能源需求与CO2排放也将明显快速增加,与2007年相比,2030年能源需求总量将增加1.431倍,碳排放总量将达到15 655×104t,未来20 a能源资源的有效供应与合理利用成为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最后给出了实现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长久以来,我国环保工作偏重污染物治理,使得节能和环保脱钩的情况多有发生,将能耗指标与减排指标同时纳入环保工作重点,是实现"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单位GDP能耗、非化石能源比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约束性指标的必然诉求。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解释过往环保工作中被忽视了的高投资带动高能耗发展的弊病,为大力推进"十二五"规划中各项环保工作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6.
基于LMDI中国省域氮氧化物减排与实现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琼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6):2394-2402
首先基于Kaya恒等式,利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模型(LMDI法)将氮氧化物排放分解为排放因子、能源强度、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5个因素;其次通过模型得出的脱钩系数运用构建四象限法评价"十二五"期间中国30个省市脱钩空间差异,研究各省市氮氧化物减排表现、分析减排潜力和减排影响因素,为国家"十三五"制定差异化的区域氮氧化物减排目标和寻找多元化的氮氧化物减排途径提供有益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促进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加的决定因素,能源强度降低是抑制氮氧化物增排的决定因素,经济结构优化和能源结构调整具有较大促进氮氧化物减排潜力;中国氮氧化物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空间分异明显,大部分省市经济发展与氮氧化物排放处于脱钩状态,部分省市弱脱钩状态.同时,中国氮氧化物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系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0—2015年中国各省市氮氧化物排放脱钩空间分布由较弱、中脱钩为主至中、较强脱钩为主再到较强脱钩为主,呈现区域间"异质化"和区域内"均质化"的趋势.国家氮氧化物后续减排任务应多分解在中脱钩或弱脱钩(减排潜力大)省市,对相邻的省份制定协同减排计划,且主要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优化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实现其最优减排.  相似文献   

7.
由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而引起全球气候异常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甲烷和氧化亚氮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重要温室气体,牲畜尤其是反刍动物的肠道发酵和粪便是甲烷和氧化亚氮的重要排放源。我国是畜牧业大国,牲畜的温室气体排放是我国农村地区的主要排放源之一。我国现已提倡发展低碳经济,走节能减排的发展道路。针对我国现状和区域特点编制牲畜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对于我国实施低碳经济、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章基于IPCC方法针对我国区域现状特点,以选取特征值的方法估算了2005-2009年沈阳市农村地区牲畜因肠道发酵和粪便管理而产生的温室气体并对5年间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作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5年间由牲畜产生的温室气体是先升后降总体上升的趋势,2007年的排放量达到最高,为187.14万t;对于牲畜种类排放源的分析中,牛类、羊类、猪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牲畜种类,而马、驴、骡、家禽及兔占据了较少的排放量;对于畜牧业产值的分析中发现,5年间沈阳市的畜牧业增长了79.5%,2007-2009年沈阳市的畜牧业逐渐走上了产业发展与温室气体排放脱钩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新闻时政     
<正>国务院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加强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必由之路。"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的约束性目标,但2011-2013年部分指标完成情况落后于时间进度要求,形势十分严峻。为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降碳目标,制定本行动方案。工作目标:2014-2015年,单位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9.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1):228-236
为评估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该文测算了2008-2017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采用Tapio理论判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状态,分析低碳经济的时空演变特征及省际间、产业间的差异性;应用LMDI模型分解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驱动因子的贡献率,提出节能减排及低碳发展的对策。结果表明:2008-2017年碳排放量增加到25.28亿t,增长26.65%,呈小幅度波动状态;碳强度逐年下降,由750 kg/万元(以C计)降至480 kg/万元,达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开发区指标;2015、2016年为强脱钩的理想状态。产业间低碳发展差异性较大,其中工业碳排放占82.82%,碳强度为740 kg/万元;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碳排放仅占0.94%,碳强度为20 kg/万元。华东、华南地区碳排放分别为最高和最低,山东、海南省分别为最高和最低;西北、华南地区碳强度分别为最高和最低,宁夏区、北京市分别为最高和最低;经济发展水平对省际间的脱钩状态影响较大,需要制定促进西部地区低碳发展的政策。经济增长和能源强度分别是促进和抑制碳排放的最大驱动因子;采取改善能源结构、提高利用效率、发展低碳产业、提倡低碳生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温室效应问题越来越严重。在世界范围内,各国都采取积极措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本文使用中国2000-2014年15年间的数据,从整体、分产业分析了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检验数据性质,最后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显示能源消费是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原因之一,经济增长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这主要是由于第二产业的发展极大地增加了CO2的排放,而低碳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则会减少CO2的排放量,最后根据这一研究结论,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建立和完善,经济手段也日益广泛地被用于环境保护领域。排污权交易制度作为法律化的经济制度在中国不仅有实施的必要性,而且已经具备相应的实施基础,在对排污权交易的作用意义及前提条件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嘉兴市南湖区实际,对嘉兴市南湖区利用排污权交易来控制污染物排放实现减排的可行性作了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超低排放改造后燃煤电厂细颗粒物排放特征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超低排放改造后,燃煤电厂细颗粒物排放特征发生了变化,为定量评估颗粒物中各组分的排放特征及环保设备对细颗粒物的影响选取了3台超低排放机组为研究对象利用DGI分级撞击采样器对湿法烟气脱硫装置(WFGD)、湿式静电除尘器(WESP)进、出口颗粒物取样并用多种指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台机组出口处排放的PM_1、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25~0.38、0.31~0.42和0.42~0.57 mg·m~(-3)两种改造工艺下排放的PM_(10)质量浓度相当,但是颗粒物粒径分布和成分组成存在差异相比FP1和FP2机组,FP3机组PM_(2.5)/PM_(10)比值最高,可能原因是FP3机组安装了WESP,对粒径2.5μm以上的颗粒有更好地脱除效果.FP2和FP3机组排放的PM_(2.5)中水溶性离子总浓度分别为0.20 mg·m~(-3)和0.06 mg·m~(-3),FP2机组排放水溶性离子以Ca~(2+)和SO_4~(2-)为主,FP3机组以NH_4~+和SO_4~(2-)为主.FP2机组WFGD进出口颗粒物分析结果显示,WFGD过程会通过夹带含石灰石、石膏的脱硫浆液增加水溶性离子排放.在WFGD后加WESP能有效去除PM_(25)、PM_(10)颗粒物,降低水溶性离子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氮氧化物的排放预测模型进行了归类,同时,对我国氮氧化物的排放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机动车排放控制标准对污染物排放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基于我国机动车排放控制标准,利用适应性调整后的IVE模型及改进的LEAP模型,结合机动车燃油经济性,建立了研究区域2004—2030年机动车CO,VOCs,NOx,PM10和CO2的动态排放因子.结果表明,国Ⅰ和国Ⅱ规定的机动车排放控制标准(除摩托车外)对降低各类机动车型污染物排放因子作用不大; 而国Ⅳ标准将自2010年起执行,只有执行该标准才能显著降低所有汽油和柴油车型的污染物排放因子. 研究结果同时显示,2010年后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因子将继续降低.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制造了大量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突出。1979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上,气候变化首次作为一个受到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青岛市城市机动车的发展现状和道路交通状况,采集典型交通状况的车流量和车速数据,对评价区域进行了移动线源、面源的源强分析计算,得到了该区域内机动车排放网格数据,通过修正的排放因子计算了青岛市机动车主要尾气污染物的年排放量,目的是为机动车污染治理提供了理论数据。研究表明从排放源源强分析机动车道路污染状况和污染区域分布,不受扩散模式的影响,可以简单有效的评价机动车排放污染程度;青岛市城市主干道以成为机动车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针对青岛市机动车尾气污染情况提出了合理的污染物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内河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徐文文  殷承启  许雪记  张玮 《环境科学》2019,40(6):2595-2606
基于船舶签证、过闸数据以及AIS数据,采用船舶引擎功率的方法建立了江苏省内河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14年江苏省内河船舶共排放NO_x18. 71万t、SO_25. 13万t、PM_(2.5)0. 82万t、PM_(10)1. 10万t、HC 0. 64万t、CO 1. 67万t和CO_21 051. 13万t;对于内河船舶(不计长江),干货船污染物排放量最大,吨位范围200~600 t的污染物排放量最高,船舶正常航行工况下污染物排放量最高;对于长江江苏段抵港船舶,非集装箱货轮污染物排放量最高,装卸货工况下污染物排放量最高,其次是巡航状态,对于不同动力单元,主机和辅机是主要排放单元;对于长江江苏段过境船舶,非集装箱货轮的污染物排放量最高,其次为油轮,缓慢行驶状态下各污染物排放量均为最高,对于不同动力单元,SO2、PM_(2.5)和PM_(10)主机排放量高于辅机;京杭运河苏北段航道单位航道长度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大,苏南航道次之;江苏省内河船舶排放受时间影响较小,除2月排放占比略小外,其余月份排放占比基本较为均匀,均在8%~10%左右.  相似文献   

19.
黄玥润  杨文  王秀艳  王雨燕  程颖  王帅 《环境科学》2023,44(9):4832-4842
为了评估淄博市涂装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水平和减排潜力,对3个具有代表性的涂装行业:汽车制造涂装行业、木制家具涂装行业和金属表面涂装行业的8个典型企业展开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采用实测法、物料衡算法和排放因子法核算企业的VOCs排放量,建立本地化排放因子,并与包括AP-42在内的国内外其他研究进行对比,评估企业排放水平;基于物料衡算法核算减排潜力;并采用显著性差异分析法研究各环节管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淄博市汽车制造行业VOCs的排放因子为4.38 kg ·辆-1,木制家具涂装行业的排放因子(以涂料计)为212.52 g ·kg-1,金属表面涂装行业的排放因子(以涂料计)为42.79 g ·kg-1;家具企业C的源头减排潜力及金属G和F的过程减排潜力能够达到50%以上;各环节管控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源头>过程>末端.  相似文献   

20.
董文茂 《环境》2005,(4):32-33
在政府管理下,像货物一样买卖,排污权交易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还是相当新鲜的概念。将这个概念带到中国的是美国颇有影响的非政府组织——美国环保协会和它的首席经济学家杜丹德博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