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超滤膜能有效去除大肠杆菌、细菌、SS等污染物质,并对COD和BOD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由于新疆特殊的气候原因,导致新疆的污水水质与内地差异较大,因此采用超滤膜对新疆疾病控制中心生活污水处理站二级生化处理达标外排水进行深度处理,分别进行了管路流体力学特性实验、超滤膜截留特性实验、膜污染实验、膜的清洗实验等,掌握了膜污染变化规律和污染防治方法.为日后的此类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
膜的改性及其在环境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云杰  吴俊杰 《四川环境》2009,28(4):108-112,127
膜改性由于具有清洁、廉价、节能等特点,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是解决膜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综合介绍了膜的基体改性、表面改性这两种改性类型和目前常用的改性方法包括表面涂覆、表面活性剂改性、化学修饰改性、仿生改性等等,并简单介绍了膜改性在环境领域的应用,探讨了膜改性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超滤法处理低渗透油田回注污水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管式聚砜超滤膜分离装置现场处理采油污水,经过处理的污水达到了低渗透油田注水标准。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论述了超滤操作压力差、膜面流速对膜通量的影响,提出了清洗污染膜的方法,为进一步的工业试验装置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空纤维膜应用于水力压裂返排液处理时存在的膜污染严重、通量衰减快、影响处理效率等问题,研究了PVDF固含量、凝固浴温度等因素对PVDF膜性能的影响,通过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了PVDF中空纤维膜,并采用表面接枝技术,对PVDF中空纤维膜进行了表面亲水化改性。压裂返排液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接枝降低了PVDF的接触角,提高了膜的亲水性。与未接枝改性的PVDF膜相比,亲水改性后的PVDF膜表面吸附的压裂返排液更少。将亲水性中空纤维膜用于页岩气水力压裂返排液的过滤处理,应用结果表明其对压裂返排液中的总铁、SS、浊度、细菌去除率达到90%以上,长时间运行后的通量保持率高,有较好的抗膜污染性。  相似文献   

5.
膜分离技术是含油污水处理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介绍膜分离技术及其优点,总结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在石油工业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总结膜分离技术处理含油污水过程中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因素、产生膜污染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最后对膜分离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主要对硅藻土的烧结改性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对改性硅藻土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生物膜的载体制作进行参数研究。通过设置适宜的污水水力学特性、良好的载体挂膜性能表征、实验运行稳定性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实验,得出最佳生物膜挂膜性能的改性硅藻土陶瓷生物膜载体。  相似文献   

7.
以二级出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AC)吸附,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过滤,臭氧(Ozone,O3)氧化对超滤膜污染的缓解作用及其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具体考察了AC投加量和吸附时间,BAC的空床停留时间(Empty Bed Contact Time,EBCT),以及臭氧投加量等因素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三种预处理方式可有效去除有机物,使水中DOC与UV254值明显降低。AC投加量由0.5 g/L增加至5 g/L,吸附时间由5min延长至8h,膜污染未得到缓解。BAC预处理随EBCT由30min延长至60min,增加了超滤膜的不可逆污染(Irreversible Fouling,IF)。臭氧投加量由0.2mg O3/mg DOC增加至0.94mg O3/mg DOC,臭氧预氧化缓解膜污染的效果越明显。臭氧投加量较低(0.48mg O3/mg DOC)时,IF随臭氧投加量的增大略有上升,而臭氧投加量增至0.94mg O3/mg DOC时,IF出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空纤维膜应用于水力压裂返排液处理时存在膜污染严重、通量衰减快、影响处理效率等问题,研究了PVDF(聚偏氟乙烯)固含量、凝固浴温度等因素对PVDF膜性能的影响,通过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备PVDF中空纤维膜,并采用表面接枝技术,对PVDF中空纤维膜进行了表面亲水化改性。压裂返排液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接枝降低了PVDF的接触角,提高了膜的亲水性。将亲水性中空纤维膜用于页岩气水力压裂返排液的过滤处理,应用结果表明其对压裂返排液中的总铁、SS、浊度、细菌去除率达到90%以上,长时间运行后的通量保持率高,有较好的抗膜污染性。  相似文献   

9.
聚氯乙烯合金七孔膜用于污水处理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首创的第一种复合多孔超滤膜一一七孔超滤膜(见图1)是北京中水源膜技术有限公司的核心产品。多孔膜技术的特点在于,通过独特的设计,在膜丝成型过程中将多孔集成在一根膜丝上,从而提供了集成的强度,不但提供了可靠的超滤分离效果,而且获得了更高的机械强度和使用寿命,并有利于膜丝的封装和膜组件的开发。用于MBR技术时,  相似文献   

10.
祝翔君 《环境教育》2010,(11):24-27
陈良刚不愧是一位出色的实验科学家,当他走出实验室,并在半年后将其研发的PVC合金超滤膜组件亮相国际膜展时,国际膜行业专家都为之震惊了,水处理世界级权威美国工程院院士JohnC.Crittenden赞赏陈良刚发明的超滤膜技术"将带来水处理行业的一场革命",是中国人对世界分离膜产业里程碑式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成为了备受国内外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相比于传统单一生物炭,生物炭复合材料具有循环利用性能更佳、吸附能力更强、修复选择性更广等优点,是一种稳定的、应用前景广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材料.系统性地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生物炭改性优化方法以及吸附重金属相关机理,讨论了生物炭应用于土壤污染修复领域存在的潜在环境...  相似文献   

12.
臧斌  朱亮  陈琳  刘畅 《四川环境》2020,39(2):35-41
在水处理领域中,膜蒸馏技术是处理工业废水的一种有效方法,而膜污染问题是制约该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法(NIPS),制备出了具有光催化自清洁性能的g-C 3N 4基聚偏氟乙烯(PVDF)蒸馏膜,对其的形貌、晶型构成、疏水性等特性进行了表征分析,通过膜蒸馏和光催化实验测试了所制蒸馏膜的相关性能,考察了其在光催化-膜蒸馏反应器中的运行效果。研究成果如下:优化制备的蒸馏膜(M-2)具有良好的渗透通量和疏水性,其对氯化钠溶液和罗丹明B模拟废水的截留率均高于99%;蒸馏膜在受污染后进行光催化实验可基本消除膜面污染,其通量恢复率可达到95.3%,实现了对膜表面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从而为膜蒸馏技术在水处理过程中的高效、稳定运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生物炭因其具有含碳量高、孔隙发达、官能团丰富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改良土壤、增加碳汇、修复环境污染等农业和环境保护领域。近年来,研究发现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对生物炭进行改性处理制备具有新性能、新结构的功能性生物炭材料,可以显著提高其吸附能力。本文综述了制备功能性生物炭常用的化学改性处理方法,阐述了功能性生物炭与土壤重金属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机制及功能性生物炭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对功能性生物炭在土壤重金属污染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基础上,考察了运行过程中膜污染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膜外表面沉积污泥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因素,在活性污泥混合液中搓洗膜丝,是一种方便而有效的清洗方式。间歇式运行方式的停抽期间最低剩余抽吸压力可用来表征运行过程中膜过滤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同等分子量和物理化学性质相近的分子在同一水处理工艺中具有类似的去除效果,因此,分子量分级法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工艺表征及工艺评价研究中。目前常用的分子量分级方法有超滤膜法、凝胶色谱法(GPC)以及液相色谱-有机碳测定仪(LC-OCD)法。超滤膜法因为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被广泛应用,并与树脂法联用来分离不同分子量不同物化性质的有机分子;GPC法较超滤膜法,可实现更为精细的分子量区间确认;LC-OCD凭借优良的分离定量性能及高灵敏度,近年来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水处理工艺的机理研究。针对不同检测手段的特点,总结了分子量分级法在水处理工艺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并得到相关科学结论,以此来指导水处理的工艺选择和工艺改进。  相似文献   

16.
在一体式一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基础上,考察了运行过程中膜污染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膜外表面沉积污泥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因素,在活性污泥混合液中搓洗膜丝,是一种方便而有效的清洗方式。间歇式运行方式的停抽期间最低剩余抽吸压力可用来表征运行过程中膜过滤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硅藻土在废水、废气和土壤等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认为硅藻土作为一种物理化学性能优良的添加助剂,表面结构独特,吸附性能良好,对其进行改性可以适应各种需求。许多研究表明,经过改性的硅藻土对废水、废气和土壤中重金属、无机和有机污染物均具有良好的吸附或降解效果,但是大多研究都处于实验室水平,并且大多都是单因素、单污染因子的实验研究,而对多因素多污染因子的研究较少。具体应用效果还有待于实际应用的验证。  相似文献   

18.
炭法烟气脱硫机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炭法烟气脱硫技术是一种污染治理与资源回收利用相结合的脱硫技术,本文在对活性炭吸附催化转化SO2过程、H2O和O2的存在对脱硫过程的影响,以及改性活性炭脱硫性能提高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基础上,论述了炭法脱硫机理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以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以聚砜超滤膜为支撑膜,分别采用1,6-己二胺、邻苯二胺和哌嗪为水相功能单体,均苯三甲酰氯(TMC)为油相功能单体,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了纳滤膜。通过过膜试验,比较了三种配方制得纳滤膜的水通量和脱盐效率;并对纳滤膜功能层聚哌嗪均苯三甲酰胺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了哌嗪与TMC界面聚合反应的最佳胺氯比。实验结果表明,哌嗪与TMC界面聚合反应制得的纳滤膜性能优于其他两种配方,并且当两者的胺氯比约为10∶1时,所制得的复合膜具有最佳脱盐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实施后,自来水厂升级改造问题迫在眉睫,以浸入式超滤膜为核心的净水技术是可供选择的最佳技术之一。本文针对膜过滤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超滤膜为核心的短流程净水工艺和同一膜池分单元运行的概念,并将其成功地应用于自来水厂的改造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管理方便、出水水质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