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石化企业VOCs排放政策要求及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家政策、治理意义及清洁生产的角度,阐述了石化企业治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近几年来国家及行业关于石化企业VOCs排放控制的政策法规及其要求。针对目前石化企业VOCs治理中存在的排放源多、监管难度大、排放量估算难度大、控制效果不佳等问题,从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和末端治理三个方面,提出优选工艺、设备、原料和药剂,完善操作程序和改进排放方式;生产全过程环保合规管理;多种治理技术组合应用等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环保产业》2012,(9):33-37,42
综述了2011年我国有机废气治理行业的发展环境,以及我国关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控制等国家标准;分析了行业的经营状况、市场特点和行业总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对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2000年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目标,胜利油田的经验和做法是:制定了污水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总量控制监测及监督考核办法;认真搞好工业污水治理和综合利用,重点抓好采油污水的回注,使回注率大于90%,并对各行业污水治理制定了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火电超低排放改造逐渐完成,以及相关非电行业烟气排放政策、法规的实施,大气治理重点由电力行业转向非电行业.半干法因具有投资低、无废水、系统简单等特点,越来越多应用于非电行业烟气治理.因此,本文对各种主流半干法技术进行介绍与特点分析,并结合典型电力与非电烟气特点对比,提出了非电烟气半干法治理技术发展方向,为非电烟气...  相似文献   

5.
"辽河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与管理体系建设示范"是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简称"水专项")的重点课题之一,课题责任单位为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任务承担单位为东北大学。基于最佳可行性技术,制定典型行业污染物排放限值依据功能区划分及水质分级标准,验证排放限值以符合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近年来我国机动车污染防治行业的市场特点,介绍了重型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摩托车排放控制技术、轻型柴油车排放控制技术,以及机动车污染防治行业的新技术开发应用情况,并对机动车的排放控制技术进行了发展预测。  相似文献   

7.
油气田开发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来源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从源强产生角度,重点研究了油气田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项目开发建设期和油气生产期的排放来源,即开发建设期污染源主要为钻井过程中、柴油机燃烧产生及井喷事故排放的VOCs,油气生产期有组织排放及无组织挥发的VOCs。探讨了其源头控制、末端治理的措施,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提升我国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正>碧水蓝天,我们的天职洁净清新,我们的事业VOCs在线监测及治理技术在工业生产活动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排放具有涉及行业众多、排放条件复杂等特点。针对含VOCs的废气的在线监测及治理,公司提出了完善的解决方案,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公司是行业内同时具有VOCs在线监测和VOCs治理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将为"十二五"期间VOCs总量控制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主要针对纳入四川省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重点的工程机械制造行业治理现状进行研究。挥发性有机物是臭氧破坏的主要来源,也是工程机械制造行业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对纳入综合治理重点的41家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现状进行了现场调研、数据收集和分析。调研和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改进生产工艺或末端治理控制VOCs排放的企业占51.2%,2018~2020年使用低(无)VOCs清洁原辅材料替代在37.99%~47.41%。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意见建议。为四川省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以及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根据收集的青岛市九大类排放源的活动水平数据,本研究采用排放因子法结合调研实测等工作建立了青岛市VOCs源排放清单,结果表明,工业企业VOCs排放占总排放的比例达到43.17%。其中,工艺过程源类中排放占比较高的行业依次为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溶剂使用源类中排放占比较高的行业为金属制品业、皮革皮毛羽毛制品和制鞋业、印刷业、铁路船舶航空等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通过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入场调研采样分析,本研究发现不同行业中VOCs组成特征有差异,多数行业VOCs物种排放以卤代烃、芳香烃、烷烃等为主,纺织印染业、制鞋业等部分行业以含氧有机物排放为主。通过调研和实测对部分行业的VOCs排放因子水平做了本地化深入研究,调研统计青岛市约49%的企业安装了VOCs治理设施;在企业所安装的VOCs治理设施中吸附法占比最大,占比为26%。  相似文献   

11.
火电厂氮氧化物控制标准、政策分析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订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及控制政策是治理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之一,世界各国针对火电厂氮氧化物(NOx)排放量分别制订了适合各国国情的控制政策及排放标准。通过对美国、欧盟及日本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及地区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对策的分析,提出了对我国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梳理了燃煤电厂烟尘排放标准的演变历程,概述了燃煤烟气超低排放的相关政策,基于经济性分析及市场占有率,阐明电除尘器仍然是我国燃煤电厂烟尘治理的主流设备,介绍了超低排放形势下燃煤电厂烟尘治理的现状及其他行业的烟尘排放标准和政策等,对当前环保形势及未来烟尘治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水泥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材料行业,同时也是高污染行业,尤其是生产过程中的粉尘排放较为严重。四川作为水泥工业大省,粉尘治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对四川省水泥行业除尘现状及近三年水泥行业粉尘排放浓度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粉尘治理存在的问题及不足,针对四川省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氮氧化物的危害,石化行业氮氧化物的产生机理和特点,我国现阶段石化行业氮氧化物主要来源,包括FCC再生烟气、装置加热炉烟气、酸性气回收装置废气。阐述了不同类型烟气中氮氧化物产生、治理措施、排放现状以及氮氧化物排放限制标准,并对将来石化行业脱硝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汽车产业碳达峰目标的确定加速了汽车电动化转型的步伐。随着电动汽车逐年增多,由制动磨损、轮胎与路面磨损、路面扬尘等产生的非尾气排放颗粒物污染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汽车尾气排放颗粒物主要由燃烧产生,位置与形式相对单一;而非尾气排放颗粒物主要由摩擦副摩擦产生,位置分散,成分复杂。虽然电动汽车近年来发展迅猛,并且多年来的尾气排放治理已使得尾气颗粒物排放处于较低水平,但传统燃油车保有量仍占有绝对优势,在突出和加快非尾气颗粒物排放控制的同时,尾气颗粒物排放依然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建议,在延续尾气排放治理经验基础之上,进一步从政策法规、工程技术、交通管理三个方面着眼,多角度协同控制,加强汽车颗粒物排放控制。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对煤电行业节能减排、污染物排放限值等政策和标准总结的基础上,从发电技术发展及供电煤耗变化、污染物治理技术发展与污染物排放变化和机组结构发展与单机容量变化等三个方面介绍了煤电清洁高效发展实践,重点对不同阶段烟气二氧化硫(SO2)排放限值要求及脱硫技术发展历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平板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453-2011)对玻璃行业粉尘、SO2和NOx的排放浓度提出了新的要求,玻璃窑炉烟气除尘脱硝技术的应用势在必行。通过分析玻璃窑炉的烟气特性,选用合理的治理技术,优化工艺布置,对烟气进行高效除尘脱硝,可达到国家环保新标准的要求,为玻璃行业烟气治理提出了一种高效可行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8.
正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公布实施以来,各重点区域、省(市)及相关环保部门纷纷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实施方案,其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减排与控制已经成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工作。为更好应对我国当前大气污染形势,推动行业排放治理,促进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减排与控制,由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废气净化委员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环保产业》2014,(7):13-17
对国内10个典型燃煤电厂应用袋式除尘技术的情况进行了调研;综合分析了电厂袋式除尘器的运行情况,以及滤袋使用寿命、除尘器电耗及运行费用、维管工作量、对后续脱硫装置的影响及脱汞效果等情况;结论认为,袋式除尘技术能够有效控制燃煤电厂的烟尘排放,并能够在火电行业普遍推广应用,为火电行业的节能减排和PM2.5治理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肖劲松  王静静 《绿叶》2012,(5):101-108
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实现水泥行业污染物排放与CO2排放协同控制,是国际社会水泥行业实现协同控制的另一种重要手段。对于大部分污染控制政策而言,这些政策不仅在解决某种或某些大气污染物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与此同时,也具有协同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效果,这类政策主要有排污许可证措施、最佳可行技术措施、清洁生产、淘汰落后产能措施、激励政策、排污权交易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