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玉米芯水解生产糠醛清洁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糠醛行业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利用平流泵连续向高压釜中通水模拟糠醛工业生产工艺中玉米芯硫酸催化水解过程,进行了糠醛生产清洁工艺的研究. 分析了蒸出流量,反应时间,w(硫酸)和反应温度等条件对糠醛收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提高蒸出流量,控制反应时间(t)稍大于木糖反应完毕时间(tx),调节w(硫酸),适当提高反应温度,以便反应釜停留时间(τ)≤最佳反应时间(topt),可使糠醛收率显著提高. 在蒸出流量为10 mL/min,反应4 h,w(硫酸)为0.25%和180 ℃时,糠醛收率达到80.84%,比国内现有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糠醛收率提高了15%~20%.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间硝基苯磺酸钠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一种清洁生产工艺.实验结果证明了此工艺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小。而且提高了产品纯度,产品、副产品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有关标准.且能耗低,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3.
细旦涤纶的氧等离子体改性清洁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氧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细旦涤纶进行改性以提高其染色上染率,并探讨了氧等离子体放电时间、放电气压和放电功率对细旦涤纶各项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
针对实际需求,采用酸化水解,蒸馏一次提取和分离,以及酯化,皂化、酸化、蒸馏二次提取油脚-皂脚中脂肪酸,并用溶剂结晶法提纯分离精芥酸,是一项植物油厂综合利用油脚-皂脚,提高经济效益,减轻污染的清洁工艺开发研究,所提取的芥酸收率高,纯度高,通过正交实验成果的极差分析,得到影响脂肪酸收率因素的主次顺序及较佳的水平条件。  相似文献   

5.
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无“三废”清洁工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并作废气、废液和废渣循环及利用,是一种粉煤灰高附加值、低污染的综合利用新工艺。在工艺流程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工艺原理分析和试验,阐述了该工艺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明胶生产清洁工艺研究及实施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明胶生产及废水治理现状 ,提出清洁生产方案 ,实施效果显著 ,污染物 (COD)产生总量减少 1 6 7% ,原材料消耗有所下降 ,年增加收益 72 5万元。  相似文献   

7.
他是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为了生计,15岁那年他不得不离校谋生。因为平时饥一顿,饱一顿的,营养不良,整个人显得非常瘦弱。  相似文献   

8.
现在多数国家采取的防治公害对策主要是治理生产活动排出的环境污染物质,使之无害化。而前不久OECD发表的所谓清洁工艺则是从制造方法本身的改造出发,使生产过程不排出有害废物,报告书指出: (1)现行的方法多是“wdd—on”法,例如将排烟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变为固体废  相似文献   

9.
利用磷石膏生产建筑石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建明 《环境与开发》1998,13(2):27-28,35
使用锥莆升流式分离器可以将磷石膏中的杂质分离,得到洁白,无放射性的二水石膏,用它生产的建筑石膏质量达优级标准,分离出的废渣是含磷较高的磷肥。利用磷石膏生产建筑石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好。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P、Fe为处理对象,考察了活性炭、沸石、陶粒和石英砂4种材料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当pH为7.0时,P的饱和吸附量依次为活性炭(0.14 mg/g)沸石(0.09 mg/g)陶粒(0.08 mg/g)石英砂(0.06 mg/g),Fe的饱和吸附量依次为活性炭(0.79 mg/g)陶粒(0.76 mg/g)沸石(0.51 mg/g)石英砂(0.26 mg/g);颗粒内扩散模型表明各材料对P、Fe的吸附分为表面扩散和内扩散2个阶段,且内扩散为速率控制步骤,吸附饱和时间为240 min;(3)P和Fe的有利吸附条件分别为酸性和碱性,结合实际水体的pH和实验结果,pH为7.0最为合适;随材料投加量增加,P和Fe的单位吸附量减少,但去除率增大;吸附材料的最佳投加量为100 g/L。  相似文献   

11.
城市污水处理厂化学强化生物除磷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解决北京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总磷含量较高的实际问题,通过在生物处理工艺(A2O)后端添加化学除磷强化单元的方法,依次开展了实验室试验和现场的生产性试验.实验室试验以好氧池出水为试验用水,对不同浓度梯度的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三氯化铁(FeCl3)等除磷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分别对其除磷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中,PAC除磷效果最好,当其投加量为60mg/L,投加系数β为4.15时,出水总磷含量可小于0.5mg/L,而且药剂投加成本较低,仅为0.078元/t.现场生产性试验选取好氧池出水端为药剂投加点,对PAC的除磷效果进行现场验证.经试验测定,当PAC投加量为60mg/L,投加系数β为4.22时,污水处理厂出水总磷含量远低于0.5mg/L,符合排放要求.考虑到进水量和负荷的波动,在保证出水达标排放的前提下,为保证药剂的有效利用,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前端生物除磷效率及反馈投加药剂的方法,以有效减少药剂的投加量及化学污泥的排放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了腈纶污水产生、处理工艺的改进情况,实施后为降低腈纶生产消耗,保护环境,推行清洁生产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阐述推行清洁生产的必然性,并在加强清洁生产意识、建立合理机制、完善环境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推行清洁生产的对策:(1)加强政府部门和企业的清洁生产意识;(2)建立清洁生产的运行机制;(3)完善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4.
磷化工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行业,磷产品是工业和民用的重要产品和原料,磷化工的发展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有丰富的富磷矿资源,现已有500多家磷化工生产企业,已能生产60多种100多个规格的磷化工产品,生产能力已达220万吨/年,成为世界磷产品量第三大国,但目前磷化工企业仍以小型企业居多,万吨级企业较少,黄磷,磷酸生产发展较快,且主要集中在云贵川及两湖五省,三聚磷酸钠和磷酸钙盐发展迅速,磷盐的出口创汇逐年增加,1993年出口则种产品22.1万吨,创汇1.37亿美元。为了促进磷盐企业的发展,全国磷化工企业协会已于年初在北京…  相似文献   

15.
江明  邵群 《能源环境保护》1996,10(3):17-19,30
通过对新集煤矸石脱杂工艺试验,认为较佳脱杂效果的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400 ̄450℃,浸出温度110℃,浸出温度110℃,盐酸浓度15%,浸出时间120min,浆浓度25g/100mHCl。  相似文献   

16.
排列法检测围隔生态实验中加磷对浮游植物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分析了1997和1998年3次围隔实验中的浮游生物结构和环境因子,检验加P及赤潮前后的变化和对它们的影响。采用因子分析(EA)和关联分析(CA),得出浮游植物种类集合的序列,根据因子分析和关 联分析的前两个轴建立平面坐标,并用方差分析(ANOVA)检验其差异,探讨加P及赤潮相关的群落结构模式。建立种类序列坐标轴,为确定种对结构分散的重要程度评估提供 客观方法,并用方差检验差异确立加P发生赤潮和 分浮游植物的体积进行了测量,并用经验公式计算了单个细胞的碳含量。  相似文献   

17.
浅论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和减量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工业固体废物所具有的资源性特征出发,简要论述了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和减量化的重要意义。通过对资源化前景的分析,提出了发展社会化,专业化资源再利用和加强立法保障的对策建议。通过对国内外废物减量化的一些实例分析,论述了废物减量化的根本途径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我国清洁生产的运行激励机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牟全君  金芳 《环境保护》2003,(2):12-14,21
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倡导的清洁生产战略一直积极响应,全国的清洁生产推广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清洁生产在我国的推广可谓任重道远,最主要的问题是我国缺乏一套侵全的清洁生产运行激励机制,制约了清洁生产向深度和广度推进。本文对我国清洁生产的运行激励机制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液态渣,磷渣生产砌筑水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工业废渣废态渣,磷渣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磷石膏,再辅以少量其它附加剂生产砌筑水泥,砌筑水泥中工业废渣掺量达57%,其强度在225号以上。  相似文献   

20.
厌氧除磷种源的筛选与厌氧除磷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通过分批培养,考察各接种物培养始末总磷浓度的变化,比较了牛粪、猪粪、鸡粪以及来自两个不同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污泥的除磷能力,试验证明猪粪的除磷效果最佳.在此基础上,将猪粪与两种厌氧污泥按质量比3:1:1混合作为接种物,研究了厌氧生物除磷的条件,结果表明葡萄糖和蛋白胨分别是厌氧生物除磷的良好碳源和氮源;适宜的初始pH6.5,适宜的培养温度35℃.在适宜的除磷条件下,培养至第4天,猪粪与厌氧污泥混合物对总磷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21.31%)外加钼和其它微量元素对厌氧生物除磷没有效应,表明试验所用的培养液中,不缺少这些元素.另外,外加还原剂硫化物对厌氧生物除磷也没有明显的作用,表明培养液中的有机物质所致的低氧化还原电位已能满足厌氧生物除磷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