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年来,对某些癌症的发病率、病原学关系的调查分析以及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自来水中的卤代烃类化合物是多种癌症的致癌因子。在全美国范围的饮水检测中,卤代烃类物质普遍存在。在被检的289种化合物中就有111种,约占38%。在这类卤化物中,以氯仿、溴仿、一溴二氯甲烷、二溴氯甲烷、四氯化碳、  相似文献   

2.
引滦水中不同形态天然有机物的卤代活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过滤、XAD树脂吸附和阴离子树脂吸附等方法将引滦水中的天然有机物分离为悬浮态、憎水化合物、腐殖酸类化合物、非腐殖酸类阴离子化合物和其它亲水化合物。分别对不同形态有机物进行氯化处理,测定了产物中的挥发性卤代烃。结果表明,引滦水中天然有机物的主要氯化产物是氯仿和一溴二氯甲烷,此外还生成少量二溴一氯甲烷。悬浮态有机物和溶解态腐殖酸是生成氯仿的最重要母体,一溴二氯甲烷和二溴一氯甲烷则大多来源于溶解态腐殖  相似文献   

3.
京密引水中不同形态天然有机物的卤代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过滤、XAD-8和XAD-4树脂串联吸附等方法将京密引水中的天然有机物定量分离为悬浮固体、憎水有机物、腐殖酸类化合物,XAD-4酸和其它亲水有机物。分别对不同形态有机物进行氯化处理,测定了产物中的挥发性卤代烃。结果表明,京密引水中天然有机物的主要挥发性氯化产物是氯仿,此外还生成一溴、二溴氯甲烷及少量溴仿。溶解态腐殖酸类化合物的悬浮固态和悬浮固态有机物是生成氯仿的最主要母体。亲水有机酸也具有较高的卤代活性,而其它有机成分则表现出相对惰性。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自来水中卤代烃污染调查与液氯消毒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饮用水液氯消毒具有工艺简单,灭菌迅速可靠,价格便宜等优点,一直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是我国饮用水主要消毒方法。1974年荷兰和美国的科学工作者发现氯化消毒后的饮用水中存在氯仿等卤代烃。此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发表研究报告称,高剂量氯仿可使实验鼠致癌。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饮用水水质准则》中规定,饮用水中氯仿和四氯化碳最高限量分别为30微克/升和3微克/升。本工作对武汉市各自来水厂水源水,出厂水中卤代烃的种类和含量进行了历时一年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并改善饮用水质,在1991年第4季度至1993年第1季度,于某市水源水和水厂出厂水中采水样,每季度采集1次,每站位同时取两份,一份测定卤代烃的含量,一份用于处理蚕豆根尖并计数根尖细胞微核率。结果表明水厂出厂水中卤代烃含量比水源水的高,尤其是四氯化碳,各水厂出厂水中卤代烃的含量也有明显差异。发现水源水、水厂出厂水中四氯化碳含量与致突变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饮用水消毒过程 卤代烃形成的各种条件及控制技术,结果表明:加氯量多时卤代烃形成多、水温高时卤代烃生成快、加凝聚剂后因pH值下降能控制卤代烃形成、加氢氮后生成氯胺可进一步降低饮用水中的卤代烃。  相似文献   

7.
饮用水消毒过程中卤代烃的形成和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饮用水消毒过程中卤代烃形成的各种条件及控制技术。结果表明:加氯量多时卤代烃形成多、水温高时卤代烃生成快、加凝聚剂后因pH值下降能控制卤代烃形成、加氨氮后生成氯胺可进一步降低饮用水中的卤代烃。  相似文献   

8.
卤代烃活性概述 活性特点: 1.烃分子中的氢被卤素取代后的化合物称卤代烃,一般用(R-X)表示.X表示卤素(F、Cl、Br、I).按卤素所连接的烃基不同,可分为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与卤代芳香烃;按卤代烃分子中所含卤素的数目,又可分为一卤、二卤、多卤代烃;按卤素所连接的碳原子不同,又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卤代烃.  相似文献   

9.
饮水中的挥发性卤代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阐述了源水氯化消毒过程中产生挥发性卤代烃机理,通过模拟清毒处理,研究了各种环境条件下如活性氯浓度,pH值,时间等对卤代烃形成的影响,对氯仿挥发动力学做了初步探讨,同时对具有相同过程的游泳池中的卤代烃也作了含量调查。  相似文献   

10.
给水处理厂预氯化工艺概率机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建立给水处理过程的风险分析方法为目标,提出了综合考虑余氯、氨氮、溴离子、有机物相互关系的预氯化工艺概率机理模型.以典型给水处理厂的现场监测数据为基础,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并验证了模型的模拟效果.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预氯化工艺中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以及氯仿、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和溴仿4种消毒副产物的浓度概率分布.  相似文献   

11.
昆明市饮用水中卤代烃现状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昆明市饮用水经加氯消毒前后卤代烃污染物进行了两的的调查,结果表明昆明市饮用水中的主要卤代烃污染物是氯仿和四氯化碳两种,其浓度均远远低于国家标准。采用传统的煮混法即可去除80%以上的污染物。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中国2座沿海城市(S市和L市)自来水管网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赋存状态,对检出的VOCs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并探讨了检出VOCs在城市自来水管网中的分布规律.在本文选取的47种VOCs目标化合物中,所研究的2座城市自来水管网中共检出16种VOCs,在2市共同检出的VOCs为11种,以卤代烃类化合物为主,其中又以三卤甲烷类VOCs(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和三溴甲烷)的检出率最高(92%~100%).在浓度水平上,除一溴二氯甲烷和二溴一氯甲烷外,其他检出VOCs在2市自来水管网中的最大浓度均未超过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相关化合物的限值.一溴二氯甲烷和二溴一氯甲烷在2座城市自来水管网中不仅浓度水平超标(限值分别为60μg·L-1和100μg·L-1),而且其致癌风险值(LCR)也处于不可接受的水平(10-4),二者应当被给予足够的重视或被列为2市自来水管网中优先控制的污染物.此外,本研究还选择了8种检出率大于90%的VOCs,探讨了它们在S市自来水管网中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所研究的VOCs(除甲苯外)在该市自来水管网中的浓度都随管网输送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由吉林省环保研究所承担的“长春市自来水中卤代烃化合物的分析、变化规律和防治途径”的研究,在省环保局主持下,通过了省级鉴定. 自七十年代以来,科技工作者新发现自来水经氯化消毒后,普遍有卤代烃化合物检出,特别是其中的氯仿等,已是公认的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因此,自来水中卤代烃污染,已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关注.面对这一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4.
漂染废水中LAS的电极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目前,检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常采用亚甲兰比色法。该法需用氯仿萃取并反洗,操作繁琐、费时,且由于耗用大量的氯仿,可造成环境污染。用阴离子洗涤剂电极测定LAS,方法灵敏简便,重现性较好,经济,不需使用氯仿之类的有机溶剂。用溴化十二烷基苄基二甲基铵(新洁而灭)作滴定电极,液膜型阴离子洗涤剂选择  相似文献   

15.
采用乙烯和溴反应生成二溴乙烷 ,用 10 %DC -2 0 0ChromosorbW /AW -DMCS(80~ 10 0目 )色谱柱 ,对水中二溴乙烷进行分析测定 ,从而得出水中Br2 的含量。方法加标回收率为 92 % -97% ,变异系数 5 %以下 ,最低检测浓度 :0 .10mg/L。因此 ,该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卤代烃混合物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卤代烃已有报道,但对八种卤代烃混合物的分析方法报道尚少。本文介绍八种卤代烃混合物的气相色谱分析。实验方法一、仪器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卤代烃己有报道,但对八种卤代烃混合物的分析方法报道尚少。本文介绍八种卤代烃混合物的气相色谱分析。日本JGC20K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台式自动平衡记录仪。二、固定液的选择实验方法仪器在色谱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17.
刘清 《福建环境》2002,19(5):54-56
研究建立吹出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挥发性卤代烃的分析方法,并与顶空气相色谱法(GB/T17130-1997)进行比较。测定结果表明,吹出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明显优于顶空气相色谱法,该方法还可用于水中其它6种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文章建立了溴化衍生-液液小体积萃取-气相色谱法-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测定水中丙烯酰胺的方法。优化了前处理步骤,缩短了样品的处理时间,减少了试剂和样品的使用量。取20 mL水样,分别加入H2SO4、KBrO3、KBr,4℃下反应至少30 min,丙烯酰胺与新生溴反应生成2,3-二溴丙酰胺。加入Na2S2O3去除多余的溴,加无水硫酸钠于室温下溶解盐析,用2.0 mL乙酸乙酯萃取,取上层萃取液GC-ECD分析。用衍生物2,3-二溴丙酰胺的响应峰面积对水中丙烯酰胺的质量浓度绘制工作曲线,相关系数达到0.999 47。方法适用于饮用水、地表水中丙烯酰胺的测定,检出限可达到0.026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0%,加标回收率为80.67%100.43%。  相似文献   

19.
饮用水中卤乙酸致癌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饮用水中主要氯化消毒副产物卤乙酸由于难挥发和难降解,其危害研究特别是致癌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此笔者对饮用水中卤乙酸(主要包括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二溴乙酸)的暴露水平、代谢、致癌性、致癌机制、流行病学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加氯消毒过程中纯细菌物质生成消毒副产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按照UFC方法对水体中3种常见细菌Acinetobacter junii、Staphylococcussciuri和Escherichia coli进行纯细菌加氯消毒处理,同时考察水中溴离子对纯细菌物质生成DBPs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细菌均为DBPs前体物,加氯消毒生成的DBPs除水合三氯乙醛(CHD)外,生成的三卤甲烷(THMs)物质主要为氯仿(TCM),卤乙腈(HANs)物质主要为二氯乙腈(DCAN).氯仿的生成量与细菌物质TOC浓度无明显关系,但HANs和CHD生成量均随细菌TOC浓度增大而增加.其中革兰氏阳性细菌Staphylococcus sciuri生成的DCAN和CHD比革兰氏阴性细菌Acinetobacter junii和Escherichia coli生成的要高,说明细胞壁的化学组分可能是DCAN和CHD生成的影响因素之一.Escherichia coli细菌反应液中溴离子(Br-)存在时,除生成CHD、TCM及DCAN外,THMs和HANs中的溴代种类CHBr3随Br-增多而持续增加,相反TCM持续减少.当Br-浓度为4mg.L-1时,TBM浓度增至最高127.9μg.L-1;HANs和CHD生成量随Br-浓度增加先有所增加,随后持续降低至低于检测限;Br离子存在时THMs为主要DBPs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