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区域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城乡互动与美联发展是协调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我国区域城乡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异,如何正确衡量和反映这种差异是进一步优化不同区域城乡发展的决策依据。综合应用多种评价方法对我国31十省(直辖市)的城乡互动与关联裳展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并采用Kerndalls W协和系数对结果序到作一致性检验,将综合多种方法的结果作为最后评价值,较好地反映了我国区域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伴生的,工业化对城市化有促进作用,工业化的发展阶段不同,城市的规模和结构也不一样,城乡关系也会因为工业化的演进而演变。随着城市的扩张,城乡之间的关系将从二元结构向城乡转型直至城乡融合阶段演变。在不同的阶段,要素流在城乡之间呈现不同的流向,对城乡的发展也起着不同的作用,同时还会影响到产业的地域分布。本文从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宁波市特殊的区位和区域环境出发,分析了宁波市的城乡发展格局,指出宁波市城乡之间存在着分工不明确、产业竞争严重等问题,尤其是平面化的城镇体系严重影响其中心城市功能的发挥。针对存在的问题,文中提出将宁波市建设成为长三角最大的后勤中心、提升中心城区的功能和产业结构、农村城镇之间实行网络化发展、以及用工业化理念来经营农业等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把握数字经济时代机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对社会稳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综合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熵权TOPSIS法,建立计量模型,从要素配置效率的视角研究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探讨数字经济的门槛效应,并进一步分析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①数字经济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等,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②数字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劳动、资本、土地、信息和数据等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而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可以减少城乡要素错配,优化城乡利益关系,因而要素配置效率在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具有中介作用。③要素配置效率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受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门槛作用的影响,相对于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而言,较高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下要素配置效率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④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即有利于推动区域间协同发展;数字经济的作用也呈现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东部、西部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是促进作用,而对中部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是抑制作用。最后,从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推动数字经济地区间协同发展和推动数字经济区域异质性发展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深化了对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解,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乡一体化水平的省区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举措。本文采用城乡发展差异系数、城乡一体化水平指数等指标,分析了中国城乡一体化水平的省区差异,揭示了这种地域分异所产生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推进全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形成的科学机制。研究表明,中国城乡发展无论是东部相对发达省区,还是西部欠发展省区,差异显著,呈现不均衡特点;城乡一体化水平受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和公共政策等因素影响明显;加快建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需要进一步纠正"城市偏向"的发展观,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并根据变化趋势,调整公共政策的着力点,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区域协调性。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城乡统筹作为整体发展的一个基本机制,一方面反映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道义原则,另一方面也是由城市和农村的各自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所规定的必然要求。与此相一致.新型城市形态既是一个发展理念.也是一个具体的建设内容和文明形态.它所表明的就是城市本身在城乡统筹的具体实施中逐步生成的整体形态特征。作为自觉的发展理念和建设实践.新型城市形态至少需要针对几个主要的要素关系进行相应的政策、制度、甚至法律创制。对此。本文指出并说明了以下主要几个方面:①同一辖区内不同行政级别之间的政府职能及行为关系:②本地(或常驻)居民与外来(或流动)农村人员的关系;③不同社会群体与发展取向的关系;④城市内部在形象塑造中的精抻面貌、生活方式、消费导向、开放态度,以及行政划分和政策连接等方面的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浙江省69个县域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根据城乡关联内涵及特点,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定量测度浙江省2001~2011年县域城乡关联性,并分析城乡关联时空演变特征及空间关联状态。研究表明:(1)各县域城乡关联综合得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表明区域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得到优化;(2)城乡关联空间存在差异,东部沿海平原县域城乡关联性普遍高于西部低山丘陵县域,地级市辖区城乡关联性明显高于各县(县级市);(3)城乡关联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特性,城乡关联较强的县域主要分布于长三角环杭州湾地区,城乡关联较弱的县域则集中分布于浙西南低山丘陵区域。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水平发展、交通设施改善、要素联系强化、政策制度优化等4因素为浙江省城乡关联演变的主要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7.
重庆都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城乡分隔到城乡融合的理论与实践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城乡一体化将成为城乡发展的基本趋势。近年来,重庆都市区经济发展较快,城乡联系日趋紧密,因此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条件已经具备。然而当前重庆都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受到经济、政策和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约束,迫切需要建构新的模式框架。未来重庆都市区将以经济发展为先导,以城市和产业空间调整为契机,在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两种力量作用下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与之相适应,其城乡空间特征将呈现多中心的簇群状格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实现城乡经济与空间一体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将成为重庆都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8.
科学把握城乡融合发展动力机制是解决中国城乡融合发展问题的关键,而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因素则是其动力机制的主要内容。为此,该研究首先采用扎根理论提取了驱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动力因素,构建了城乡融合发展动力因素模型;随后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重点探究了城乡融合发展关键动力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从而探明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驱动路径。研究发现:(1)“城乡融合发展动力机制”这一复杂系统主要包含13个关键动力因素,且可进一步被归纳为内生动力、外生动力、基础动力、协同动力和环境动力5大类。(2)城乡融合发展动力因素系统是一个包含5层动力因素的多级递阶结构。(3)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驱动路径为“基础动力→外生动力→内生动力→城乡融合发展”,基于关键动力因素内涵分析的具体对应范畴为“战略发展环境→人才引进及培养→科技化和信息化→公共财政制度优化→城乡要素市场化程度→城乡融合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发挥市场在城乡资源要素配置方面的功能、持续转化政府经济职能、借力新型信息技术赋能城乡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加强城乡协同合作充分释放协同治理效能、因区施策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强化顶层设计等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相...  相似文献   

9.
城乡互动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但由于不同区域在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各区域城乡互动发展的态势也有所不同,正确衡量我国区域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科学制定区域城乡协调发展规划与对策的前提和基础.在综合评价1986-21305年我国省域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近20年来中国区域城乡互动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域城乡互动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相似发展水平的区域呈空间集聚分布态势,且20年来格局变化不大.该发现对促进我国区域城乡协调互动发展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环境污染是与居民健康水平紧密相关的,并且会导致处于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的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呈现出异质性特征,从而影响居民收入差距。本文通过构建跨期经济模型研究环境污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污染导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出现相同比例的健康损害,这种损害会拉大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处于低收入阶层的农村居民应对环境污染带来的健康损害会进行相对较少的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因而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差异会逐渐拉大,所以城乡收入的相对差距也会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而扩大。基于理论研究结果,运用中国2002—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1)环境污染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为正,并且基于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和人均废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计量检验结果是一致的,这表明研究结论是稳健的;(2)运用门槛面板模型的计量结果表明当滞后一期的城乡收入差距增加到临界点之后,环境污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正效应会明显增强,表明环境污染对处于不同收入阶层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有显著的影响,环境污染进一步拉大城乡居民的相对收入差距;(3)本文的研究结果证明了在教育、政府行为、城镇化等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核心因素之外,环境污染也是影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显著性因素,并且其影响会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期初收入差距的拉大而变得更加严重,因此在治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过程中,相关政策应该平衡环境污染成本在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的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