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科学地划分农业生态类型区对于分类指导农业生产、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相关分析,选择了包括自然本底、经济条件、生态环境和生态经济效益在内的26个指标,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把全省划分为四个生态类型区,即山区林地生态区(Ⅰ)、盆地丘陵生态区(Ⅱ)、水网平原生态区(Ⅲ)和沿海岛屿生态区(Ⅳ)。在分区的基础上,分别对各生态类型区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2.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是生态补偿在水土保持领域的具体实践,是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举措。为有效识别水土保持生态补偿费支付的优先区域,优化专项资金使用,选取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运用InVEST模型,结合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工程法,对水土保持价值进行评估;根据水土保持价值、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系统脆弱性的综合状况,从县(市、区)角度划分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空间区域。研究结果表明:(1)2015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水土保持价值高达641.988 7亿元,其空间分布差异明显,表现为东西部价值高,中部低;(2)以生态补偿优先级划分的1级和2级区多属于生态输出与经济受损区,而3级区则属于生态消费和经济受益区;(3)在生态补偿优先级基础上考虑生态系统脆弱性,可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划分为优先补偿区、次级补偿区、一般补偿区和潜在补偿区。优先补偿区和次级补偿区是生态补偿的主要区域,应把有限的补偿资金优先或更多地分配到上述区域,这对提高区域水土保持服务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防治水土流失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开发需求的安徽沿江地区生态经济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压力、状态和人类响应3个方面,构建了生态经济分区指标体系,结合经济开发需求的评价结果,以县(市、城区)为基本评价单元,利用主成分分析与系统聚类的方法,根据自上而下的专家定性评估,遵循空间邻近性原则,将安徽沿江地区划分为7个生态经济类型,即:合肥污染防治与城镇生态优化区、巢滁湖泊湿地保护与平原生态农业区、马芜铜宣工业污染防治与城镇生态优化区、宣南生态农业与水土保持区、安庆平原农业与湿地生态保护区、池州森林保育与生态农业区以及皖西水源保护与森林保育区.  相似文献   

4.
以冕宁县的生态规划为例,通过对冕宁县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背景的研究,确定其生态城市建设的定位,通过分析冕宁县城市的现状,得出了冕宁县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总体思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点是对城市的生态功能进行划分,生态功能划分的原则包括生态城市功能区划的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区域相关原则、部分与整体协调原则、相似性原则、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原则以及区域特色原则等等.通过对冕宁县城市生态区域的划分,将生态规划彻底融入冕宁县的总体规划之中,进一步改善冕宁县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将冕宁建设成为生态县.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划分与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红线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全新概念,也是环境保护转变思路和积极创新的重要成果,生态红线的划定与保护是实现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一步。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是在对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评估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的基础上,以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一致性和生态空间的连续性为基准,通过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划分的。全省共划分为15类生态红线区域,分为两级管控。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7年7-9月新疆艾比湖湿地25种主要植被在47个调查样地的存在.缺失数据,应用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方法研究了干旱区典型湖泊湿地内植物群落生态种组的划分,并与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做了比较分析。研究显示:艾比湖湿地的主要植物种划分为5个生态种组,各生态种组内的植物种之间具有相似的生境和生态位;NMDS是基于高维数据非线性迭代的降维排序方法,与传统的生态种组分析方法相比较,NMDS充分抽取了植被在样地内非线性集聚分布的信息,因而其种组划分结论更符合实际调查结果,也更为可靠、有效。研究结果从生态种组的视角为艾比湖湿地生态恢复和保护植物多样性提供更具有实践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生态保护红线分区建设模式研究——以广东大鹏半岛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一项创新性的环境保护制度,但目前其划分和实施管理机制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以大鹏半岛为研究区域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分区模式研究。通过生态调查和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综合分析大鹏半岛的功能定位、地形地貌特征、典型生态系统类型、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和自然遗迹的分布状况、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续性特征,构建了全面反映生态特征的生态保护红线分区建设模式,提出基本生态控制线内差别化管理的思路,探讨了分区、分类、分级的生态保护管理体系,创新了流域生态管理模式。以基本生态控制线为基础划分7个重点区域进行分类分级保护模式,重点保护面积为171.59 km2,占基本生态控制线面积的77.3%。重点保护区域包括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大鹏半岛自然保护区、红花岭海岸森林公园、大鹏半岛中部生态廊道、坝光古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国家湿地公园、东涌红树林湿地公园、西涌香蒲桃Syzygium odoratum林自然保护小区。该模式的实施既能较好地保护大鹏半岛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资源,也能够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是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内分区管理制度的有益尝试,为生态保护红线的可持续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也为中国城市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分体系和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整体性、主导性、综合性原则 ,运用叠置法 ,将黑河流域划分为 3个生态功能区、9个亚区 ,分析了各个功能区的生态特征及存在的生态问题。分区提出了生态保护措施 ,并探讨了黑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及世界重要的人类自然和文化遗产,具有观赏游览、科学研究及文化艺术活动等功能。为了实现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在黄山风景区内划分特殊自然及人文景观保护小区的观点,并划出第四纪冰川遗迹、花岗岩石林地貌、泥炭藓沼泽、松林及温泉等景观生态保护小区。主要探讨黄山风景区第四纪冰川遗迹景观生态保护小区的分布、特征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黑河流域生态功能区划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整体性、主导性、综合性原则,运用叠置法,将黑河流域划分为3个生态功能区、9个亚区,分析了各个功能区的生态特征及存在的生态问题.分区提出了生态保护措施,并探讨了黑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江汉平原不同类型的渍害低产田面积已达2.9×105 hm2;综合治理农田渍害、改良利用涝渍低产田,长期以来一直是该区农业发展中的首要任务。文章从区域水文地质、地貌条件、恳殖和耕作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江汉平原农田渍害与土壤潜育化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综合治理农田渍害和改良涝渍低产田的对策。根据对现有资料的分析,认为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还难以从根本上阻止江汉平原农田渍害和土壤潜育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金屯 《生态环境》2005,14(5):789-793
沙棘适合于在干旱瘠溥的黄土高原地区生长,在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中成效显著,近年来沙棘灌丛资源发展迅速。但由于在沙棘灌丛资源保护和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使黄土高原区域整体效益并不理想。文章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沙棘灌丛资源的类型,共有6个群系;分析了黄土高原沙棘灌丛资源的现状和效益,其在工矿废弃地治理、砒砂岩区治理、沙化土地治理、水土保持等方面作用明显,对当地畜牧业、食品工业、医药业起到促进作用;探讨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资源发展问题,二是保护问题,三是管理问题,四是科学技术问题;最后从多个方面提出了黄土高原沙棘灌丛资源保护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全国性的两个"两型社会"综合改革实验区之一,长株潭城市群发展面临着经济增长、资源短缺、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制约的困境,是湖南省城市化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现状,认为做大做强静脉产业是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保障,并从发展体系、经营模式、物流体系、教育体系等几个方面对长株潭城市群静脉产业一体化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流域生态补偿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域生态补偿是协调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矛盾,调整流域内区域间损益关系的有效手段。文章从流域内人类活动产生的损益人手,论述了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理论基础和运行机铷,并利用经济学原理,对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和补偿标准进行了理论解析,给出了流域生态补偿必要性的理论依据和需要补偿量的理论值。在此基础上,根据流域人类活动的正负外部性等原则,对流域生态补偿进行了分类。依据流域生态补偿分类,梳理出了我国流域生态补偿重点区域。通过对流域生态补偿理论探讨,以期作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实践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市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从城市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方面分析了成都市1990-1997年间协调度的变化趋势,评估了成都市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类型,得出了成都市属于总体协调发展类环境滞后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Wetlands, with their many values and important functions, are precious resources. They have, however,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dur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growth. Relying on recent advances in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echniques, this paper probes changes in wetland landscapes on Yinchuan Plain during 1978–2006. A series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was used to identify wetland landscape types. Landscape pattern indices, such as patch number, patch density, landscape shape, and Shannon's diversity, evenness, and contagion indices were calculated with GIS and landscape analysis software. Changes in wetland landscape patterns on Yinchuan Plain were analyzed. The analysis show that the total area of wetlands on Yinchuan Plain decreased from 391,540,239 m2 in 1978 to 267,979,957 m2 in 2006, a significant change over 28 years. The area of rivers and lakes has shrunk, and the area of paddies has increased consistently, with increasing wetland fragmentation and heterogeneity. The number of patches, patch density, and landscape shape index shows that wetland landscape patterns have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The landscape diversity, landscape evenness, and contagion indices indicate that wetland landscapes have become less heterogeneous. We discuss the causes of these change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etland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17.
产业协同发展与区域合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主旋律,区域产业的协同程度直接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率与质量.在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促进湖湘南三市产业协同发展与区域合作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分析大湘南示范区三市区域差异的基础上,探讨大湘南示范区三市区域合作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促进湘南三市产业协同发展与区域合作的战略思路与对策.表7,参5.  相似文献   

18.
天津滨海新区环境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天津市滨海新区包括塘沽、汉沽、大港、开发区、保税区、是近年天津最大的经济增长点,是全市经济发展的新龙头。本文依据近年环境的监测结果,分析了滨海新区的环境现状和主要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了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人口基数不断增加,在城市用地不断向外扩张以及生态退耕措施的影响下,耕地面积呈逐年减小的趋势.这一现象加剧了农业发展与其他要素间的矛盾,对区域粮食安全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探讨耕地面积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具有现实意义.分析青藏高原地区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2018年的耕地面积数据,结合户籍人口、地区生产总值(GDP)、粮食单产等统计年鉴资料解析影响其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近40年耕地面积变化总体经历缓慢增加、显著增加和缓慢递减3个阶段,整个变化过程中耕地主要流失方向为林地和草地,分别占总流失面积的50.99%和32.02%,主要原因为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的实施,其次为建设用地和水域增加.(2)耕地转为非耕地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青海东部,而耕地转入地区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中部.以地市州来看,拉萨、海东、海西、阿坝、林芝等地区耕地面积变化特征以缓慢递增为主;西宁、黄南、甘孜、甘南等地区的耕地面积则呈缓慢递减的变化趋势.(3)主成分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影响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和粮食生产.其中经济和社会因素对耕地面积变化产生的影响为负值,社会因素产生的负影响最大,为-0.224,人口基数增长、建设用地扩张、土地利用转型要求以及二、三产业红利的吸引都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小.本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原地区近40年耕地变化情况及流失方向,耕地面积波动主要受到经济社会因素以及政策因素的影响;上述结果可为今后国家粮食安全及当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图7表8参45)  相似文献   

20.
An oasis is not only the most concentrated area of human activity in an arid area but also the largest area where artificial disturbances occur at a regional scale. The study of oasis urban expansion and related factors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in arid areas, guide the evolution of rational urban expansion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asis cities. 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several studies on urban expansion in Xinjiang over past decades, a lack of quantitative data and methods impedes further research. In this paper, urban expansion of the studied area in 1990, 2000 and 2007 is evaluated using 39 Landsat satellite images,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remote sensing (RS). We also analys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urban expansion us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We found tha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area of the urban administrative region greatly effect urban expansion. Too rapid growth and outward urbanized expansion paradigms should not be applied blindly in arid area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ustainability. Historic–geographic features of oases and urban planning influence oasis urban morphology. Compact urban morphology is relatively better for protecting precious water and arable resources, and reducing ecology damage to the surrounding oa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expansion and population growth was not coordinate before 2000, and effectively only improved after that date. City growth should be moderated, with lower elastic coefficients, slower expansion and higher elasticity coefficients. Oasis cities in Xinjiang are expanding under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urbaniz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transportation, environment, resources, policy and plan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