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安全文化”是切尔诺贝利事故后,为确保核电厂安全运营而提出的管理概念。这个创造性概念的提出,虽然只有20年,但作为这种文化本身,它却与人类历史等长,它使人类趋利避害的古老文化有了恰当的语言表达。正因为这样,1992年,当这个概念从国际核安全咨询组引入时,国人便恍然大悟,立即意识到安全文化不限于某一地域、某个民族,也不限于某一方面、某个历史阶段,它是人类追求安全的产物,也是人类获得安全的保障,更是人类薪尽火传的手段。于是,学界和媒体便携手共倡,一面广泛传播安全文化;一面立题研究,跳出“核安全文化”的局限,并为安全文化的本土化寻根溯源。  相似文献   

2.
宁丙文 《劳动保护》2011,(6):110-111
联合国纪念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5周年 据联合国电台网站消息,2011年4月26日是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25周年纪念日,联合国大会为纪念切尔诺贝利灾难25周年举行了特别纪念会议。  相似文献   

3.
韦红 《劳动保护》2008,(9):106-107
1986年4月26日凌晨,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乌克兰的首府基辅以北130km处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猛烈爆炸,反应堆机房的建筑遭到毁坏,爆炸同时引发了火灾,反应堆内的强辐射物质混合着炙热的石墨残片和核燃料碎片喷涌而出,严重污染了周围环境。切尔诺贝利事故后,27万人因沾染上核物质而患了癌症,其中致死9.3万人。  相似文献   

4.
陆译 《劳动保护》2011,(5):72-75
2011年4月26日,是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5周年纪念日。25年前的一声巨响,给人类如何安全使用核能敲响警钟。25年中,核辐射给全球带来的阴霾始终未曾离去。如何保证核电安全,已成为各国发展核电产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思婧 《劳动保护》2011,(7):104-106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003年“非典”疫情、2008年汶川地震等,曾给世人留下了难以忘却的沉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事故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然而,它们所造成的灾难影响远远没有停止,特别是对那些曾经参与灾难救援的救援人员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救援人员心理问题2008年发生的汶川地震,带给数万人惨痛的回忆。但四川人民坚强地从废墟上站起来,重建自己的家园。  相似文献   

6.
《劳动保护》1999,(4):12-14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乌克兰发生的核事故,震惊了整个世界。前苏联西部的大片土地蒙上了核灾难的阴影,严重地危害了人民的健康。事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引起了各国的普遍关注。此前的舆论界一直把事故的原因说成是:反应堆等关键设备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差。切尔诺贝...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核应急工作是在总结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教训,规范我国核电站建设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做好核应急工作,既是确保我国核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政府和有关企事业单位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核应急工作涉及面广、技术性强、社会影响大、政治外交敏感度高。目前,我国大陆有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江苏田湾等3个核电基地共11台核电机组发电,总装机容量913万kW,约占整个电力装机容量的2%。近年来,放射性物质跨省运输活动逐年增加,广泛开展的核技术应用活动中放射源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鉴于核技术的敏感性和发生…  相似文献   

8.
核安全文化的基本概念及起源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通过对事故的分析和讨论,确认事故源于一系列人因失误—有意识违反操作规程:为完成汽轮机试验不顾反应堆将进入不稳定状态,眼看要发生事故还想试着把试验做完,最终酿成了一场人为的核灾难。1986年IAEA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提交的《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后审评会议的总结报告》中提出了“安全文化”(Safety Culture)概念,随后在1991发表了一篇专著《安全文化》(INSAG  相似文献   

9.
50年代初,建造了世界第一个试验性核电站,至今已有8000多堆年的运行经验,有着良好的安全记录。但是,也已发生两起严重堆芯熔损事故,即1979年美国三里岛事故与1986年原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核电站安全问题仍是核电发展最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只就核电站安全分析方法与评价标准作一  相似文献   

10.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对安全科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是继三哩岛和切尔诺贝利事故之后又一次世界上的重大核事故。事故的原因和后果虽尚无定论,但在核工业界和学术界已经引起不同层次的种种反思。一方面,从安全科学的角度,分析福岛核事故所暴露出安全科学理论方法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包括: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方法的有效性不足,安全纵深防御体系和机制存在缺陷,安全系统、安全设施设计的理念落后于自然界演变和发展的速度及规律,对小概率事件缺乏深刻认识,安全文化的有效性等。另一方面,通过分析三哩岛和切尔诺贝利事故,表明福岛核事故也将成为安全科学理论方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契机。  相似文献   

11.
环球要刊     
<正>英国Health Safety International 2019年7月刊如何有效应急很多灾难性事故都是由专家过于自信导致的,如切尔诺贝利事故。高技术含量领域与多数行业不同,大量事故并非由员工操作层面的因素导致,而是知识和经验丰富的人员有意识地不合规行为引发。很多案例都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最有效的应急不是完全依赖于少数人的决策,而是科学的  相似文献   

12.
我们日本记者访苏团一行在1989年9月用二个星期时间参观了苏联的核设施,其中印象最深的还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这个核电站1986年4月26日发生的那场惨案到现在已有3年半时间,但事故留下的痕迹仍历历在目。切尔诺贝利30公里范围内已成为完全管理区,车辆通过检查站刚进入这个区域,就会看到“不得下车”的标志牌,市区。内的七度灶、白桦、杉树、松树、悬铃木等树木似乎也显得无精打采。路上不时有洒水车通过,这是在定时冲洗放射性污染灰尘,不让进出的车辆沾上放射性物质带出。 事故发生后,苏联政府最先采取的措施是对事故堆的处理,阻止核分裂反…  相似文献   

13.
1.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绿色化处置的意义 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绿色化处置是指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发生后,利用有关原理、技术、战术和方法减少或消灭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物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事故,将核电安全再一次推到风口浪尖。福岛核危机会不会演化成第二个"切尔诺贝利事件"?核能究竟是不是一只被打开的"潘多拉盒子"?核能开发过程中的"零  相似文献   

15.
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事故,将核电安全再一次推到风口浪尖.福岛核危机会不会演化成第二个"切尔诺贝利事件"?核能究竟是不是一只被打开的"潘多拉盒子"?核能开发过程中的"零风险"是否存在?一旦发生严重事故如何收场?  相似文献   

16.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危害大,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类健康,要求应急监测工作快速、及时、准确。针对非正常大量排水造成的水污染事故,介绍进行监测布点的原则和定位污染发生源的方法。并且说明污染物的空间和时间变化特征、迁移和变化趋势以及污染源排放总量的计算。最后讨论了应急监测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正>据国际劳工组织网站消息,国际劳工组织将2014年4月28日"世界职业安全健康日"的主题确定为"工作中化学品使用安全与健康"。多年来,化学品安全一直是职业安全健康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虽然近些年世界各国在化学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政府、雇主和工人一直在国际和国家层面努力降低有害物质使用的消极影响,但还远远不够。重大化工事故时有发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人类工效学是使工作与人、物、环境相适应的科学,是对工作进行研究、测量和组织,以使人类有目的的活动取得最优的效果。内容包括:关心工人的要求,保证工人能高效率地工作;消除对健康的长期的有害影响;使事故危险降低到最低限度。简言之,即高效、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9.
氯气液化能生产高纯氯气,在氯碱企业中起到平衡生产的作用。氯气外泄会严重污染环境,给人类生存与健康带来威胁,所以氯气泄漏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成为氯碱企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工艺的改进,对液氯贮存包装区泄漏事故进行了有效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20.
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险化学品运输是一种动态危险源,在运输过程中火灾、爆炸、泄漏、中毒事故时有发生,对人类生命、物质财产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对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过程中事故发生的类型、事故的成因、事故的危害进行了探讨,阐述了事故的预防措施以及事故后如何做好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