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推动我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法华  王圣 《环境保护》2012,(12):37-40
2010年全球能源消费形势强劲反弹,一次能源消费增幅为5.6%,按百分比计算是1973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已超过美国,能源消耗量占全球总量的20.3%,其中煤炭消耗量占全球煤炭消耗总量的48.2%.尽管“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实现了二氧化硫减排14.29%,但排放总量仍然位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2.
能源 1978年至1996年,能源需求每年以平均5%的自然速度增长。然而,由于爆炸性的经济增长和不断上升的能源强度,自2001年至2007年,能源需求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1%。在过去五年中,中国的能源消耗量超过了之前20年的总和。根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能源需求将占全球需求量的22%,超过欧洲、俄罗斯和日本的总和,并且很可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耗国。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不仅对本国能源和环境产生直接作用,还对贸易伙伴国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造成间接影响。研究中国经济增长对国际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影响,将有助于从全球维度上理解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准确界定中国在节能减排中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基于33个国家GVAR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在中国经济增长冲击下,全球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小幅上升,并在2年后达到最大,但长期趋近于0;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均表现为正向响应,而印度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分别显示上升和下降,体现出两者在外部冲击下具有异质响应特征。与中国相比,美国经济增长冲击将大幅提高全球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其影响程度大约为中国的6倍,可见美国在碳排放与能源消费的国际传导渠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前言中指出“能源是支撑人类文明进步的物质基础,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目前,全球市场能源消费继续增长,一次性能源越来越稀缺。为稳定能源供给,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将能源稳定作为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来对待。  相似文献   

5.
<正>据彭博新闻社网站11月14日报道,过去16年来,中国主要做的就是增长。它占了2000年以来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一半还多,在某些类型的能源领域中占的比重甚至更多。中国主导了煤炭和石油需求的增长,而在水力发电领域也位于前列。不过,石油和煤炭在推动中国的经济奇迹中所发挥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在展望报告中,国际能源署的主要设想是,到2040年中国占全球能源需求增长比重为五分之一多一点。这一比重低于印度的26%。即便如此,中国的整体能源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汽车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国和生产国.车用能源问题已成为中国能源和环境问题中的一个核心问题.由于涉及能源、环境、技术、经济、社会、政策、管理体制等多个方面,认识中国车用能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需要开展系统和深入的多学科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计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云南省1985—2003年能源消耗的统计数据以及人均GDP统计数据,分析人均GDP与能源消耗之间的相关关系,选取相关性较好的能耗指标(煤炭消耗量、石油消耗量、天然气消耗量、电力消耗量)建立两者之间的计量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能源消耗与人均GDP增长的关系。经研究发现,云南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呈类4a-Y-EKC的倒U型曲线,且曲线尚未到达转折点,能源消耗量随着经济增长将持续增长。有必要采取有利措施倡导“循环经济”、“绿色GDP”等使曲线走势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十五”期间,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平稳增长势头,而能源消费强劲反弹,2003年和2004年连续两年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多方数据显示,“十一五”开局之年的上半年,我国能源消耗增长高于经济增长的势头没有得到扭转,据测算,2006年上半年能源消费弹性  相似文献   

9.
德国环境部长默克尔最近向新闻界介绍了联邦政府新的环境政策,首次明确提出了德国未来环境政策的一些具体措施和指标。默克尔表示德国未来的环境政策重点在如下5个方面:1为保护大气环境,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洁净能源占能源总量的百分比到2010年将达到10%,到2050年将达到50%;2为保护生态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将扩大农田的有效利用,到2010年,经济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将由现在占农业土地的19%提高到5%~10%;3经济发展要与原料和能源消耗相适应,随着未来能源和原料需求的翻倍增长,要求进一步提高垃…  相似文献   

10.
王新前 《环境保护》2007,(6B):60-62
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突出表现是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2006年,我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两项约束性指标虽然没有完成,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这两个约束性指标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不能改变,必须坚定不移地去实现。西部地区是我国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能源、原材料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比重较大,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西部地区做好节能降耗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依据西部地区特殊性分析指出其面临的五大难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探讨了西部地区破解节能降耗减排难题的9项对策措施。[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