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钴金属在电池材料、高温/硬质合金、磁性材料等领域的作用日益突出,由于储量的极度稀缺,供应的高度集中,目前是全球主要国家关注的焦点.从报废产品中回收钴金属,被普遍认为是减少环境污染,增加资源供给的一项关键战略.本文通过梳理文献确定了各类报废产品中钴金属的使用强度、回收方法、回收率;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和回归分析法对含钴产品需求量和报废量进行评估,估算了2022~2035年中国大陆范围内报废产品中钴金属回收潜力.结果表明:报废电池材料是钴金属主要回收来源,乘用车电池回收将是钴金属回收的重要部分;中国钴金属回收潜力逐年递增,到2035年将达到约2.4~3.8万t.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高效处置报废产品、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从废催化剂中回收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从含钴9.44%的Co-Mn废催化剂料中制取氧化钴的工艺流程。确定了除锰,沉钴,转型,焙烧等工序的技术条件。产品氧化钴含量〉74%,Mn杂质含量〈0.6%,符合GB6518-86产品质量要求,对从低品位含钴混合物中生产氧化钴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影响土壤中钴活性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大样本统计分析上土壤性质对钴活性的影响及研究改变土壤pH值,有机质和氧化还原状况对钴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它土壤性质不变情况下,全钴提高,活性钴的数量增加,锰氧化物的作用则相反,在酸性及还原土壤中,土壤pH值,浸提剂pH值对钴的提取量有极显的影响;在中性和碱性并处于氧化状态的土壤中,影响不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可以提高活性钴的数量。  相似文献   

4.
钴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钴的理化特性及用途钴属铁系元素,原子序数27,原子量58.9332,顺磁性银白色金属,比重8.9(20℃),沸点2900℃,熔点1495℃。在水及空气中稳定,易溶于硝酸,逐渐溶于稀盐酸和硫酸。已知钴的最高氧化态为+5,三价钴化物不稳定,工业常用二价钴。单质钴是制造超硬耐热合金和磁性合金的重要原料,钴的放射性同位素钴~(60)在机械、化  相似文献   

5.
针对含钴废水,采用膜电解法对含钴废水的处理和金属钴回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的普通离子交换膜和均相离子交换膜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均相离子交换膜在该工艺中有更好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该工艺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碱性介质中,以二价钴为催化剂,过氧化氢可氧化间硝基苯基萤光酮。研究了其催化氧化的褪色反应及动力学条件,据此,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二价钴的分析方法。方法的测定范围为0-3.5μg/1,最低检出浓度为0.006μg/1;对维生素B12针剂中二价钴和水样中二价估测定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7%,1.7%;回收率分别为95%和98.5%。  相似文献   

7.
高压消解直接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钴,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春秀 《福建环境》1998,15(4):23-24,28
该文建立了高压消解直接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钴,镍的方法,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钴为2.0-3.6%,镍为1.8-2.0%。回收率:钴为102.5-103.8%,镍为95.2%-98.0%,检出限:钴为0.013mg/L,镍为0.039mg/L。  相似文献   

8.
许希珠 《福建环境》1994,11(2):27-29
钴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钴对铁的代谢、血红蛋白的合成均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头发中微量钴的测定作为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研究的一个手段,已有许多人做了这方面的工作,其中尤以分光光度法居多。本文应用文献[1]介绍的{4-[5-Cl-2-吡啶)偶氮]-1,3-二氨基苯}(以下简称5-Cl-PADAB)与钴在pH=5.0的缓冲溶液中生成红色络合物作为测定痕量钴的分光光度法,拟定了人发中微量钴的直接分光测定。并对钴与5-Cl-PADAB形成络合物的各种反应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采用模拟钴污染土壤的方法,研究不同程度的钴(0、20、40、60 mg/kg)胁迫对成熟期红苋菜生长及其体内钴积累分布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同一钴胁迫下,红苋菜株高差异性大,株高差值(最高与最矮的差值)范围为14~27 cm,远大于对照组的4 cm;(2)在不同程度的钴胁迫下,植株各部位钴含量分布规律不一致,且根部钴含量最高。当胁迫浓度为60 mg/kg,植株长势最差组的根、茎、叶部钴含量最高,分别为对照组的41、44和14倍,此时地上部和单株的钴积累量均最大,分别为1 103和1 275μg,且两者的积累量与MDA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3)钴胁迫使得叶片叶绿素含量、CAT和POD酶活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SOD酶活性仅在低浓度的钴胁迫下上升,而MDA含量则上升;(4)钴胁迫下植株对钴的转运系数为0.20~0.64,地上富集系数为1.96~10.06,同一胁迫下,长势最差组的转运系数和地上富集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10.
辽阳石油化纤公司研究院开发成功的DMT生产中钻锰催化剂回收技术,对需要进行钻锰催化剂回收的企业很有用处。这种技术采用西德诺贝尔公司威顿法工艺,从苯二甲酸二甲脂(DMT)装置产生的残渣中,回收钻锰催化剂。1993年,辽阳石油化纤公司化工二厂回收钴锰催化剂80.3吨,创产值化血余万元。节省残渣处理费1四万元。回收钴锰催化剂有新路@辽化  相似文献   

1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水中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晓庆 《云南环境科学》2004,23(Z1):198-199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水中钴,并优化了测定条件.结果表明,本方法检出限低,准确度高,精密度好.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硝酸-氢氟酸-盐酸混酸体系微波消解土壤样品,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痕量钴的方法。通过对标准土样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容易操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提出以聚苯乙烯树脂为载体的四磺酸酞菁钴催化剂固载化方法,通过聚苯乙烯聚合物中的苯环与酞菁分子上的18π电子大环体发生π-π相互作用,改善四磺酸酞菁钴在过氧化氢存在条件下易自氧化降解的弊端.结果表明,由D201大孔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负载的四磺酸酞菁钴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氧化50mg/L的染料C.I.Acid Blue 25的去除效率可达99%以上,并且循环套用后去除效率保持稳定,有效提高了四磺酸酞菁钴的催化活性与催化寿命.  相似文献   

14.
Various compositions of cobalt and sulfur co-doped titania nano-photocatalyst are synthesized via sol–gel method. A number of techniques including X-ray diffraction(XRD), ultraviolet–visible(UV–Vis), Rutherford backscattering spectrometry(RBS), 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sis(TGA)Raman, N2 sorpt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re used to examine composition, crystalline phase, morphology, distribution of dopants, surface area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 synthesized materials. The synthesized materials consisted of quasispherical nanoparticles of anatase phase exhibiting a high surface area and homogeneous distribution o dopants. Cobalt and sulfur co-doped titania demonstrated remarkable structur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leading to an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for degradation of dyes and phenol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s. Moreover, the effect of dye concentration catalyst dose and p H on photodegradation behavior of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and recyclability of the catalyst is also examined to optimize the activity of nano-photocatalys and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InnatureCooccursintwooxidationstates ,Co2 + andCo3+ ,andformationofthecomplexanionCo(OH) - 3 isalsopossible .DuringweatheringCoisrelativelymobileinoxidizingacidenvironment,butduetoahighsorptionbyFeandMnoxides,aswellasbyclayminerals,thismetaldoesnotm…  相似文献   

16.
Impact of wastewater reuse on cobalt status in Egyptian environment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obalt is used in the manufacture of alloys,catalysts in the petroleum industry,catalytic converters,and paint pigments.Thus the potential for Co releases into the environment is highly increased.Use of waste sludges and sewage effluent to fertilize and irrigate soils has also increased soil Co concentrations.Total cobalt contents of alluvial delta soil of Egypt show considerable variation ranging from 13.1 to 64.7 ppm.The impact of either wastewater irrigation or industrial activities on soil total Co was obvious due to accumulation of organic matter and solid waste in the surface soil samples.Food crops and vegetables should not be grown on soil highly contaminated by Co.It is noteworthy that the delayed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DNAA)technique could be used successfully for total Co determination due to its high sensitivity.It is quit clearly that dust samples of Cairo City contains higher Co level.as compared to Suez Canal Region(Ismailia.Port Said and El-Suez cities).The high values in Cairo City may be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industries around the city and the intensive traffic.To minimize Co environmental hazards,waste effluents should be treated on site.Thus,levels of potentially toxic Co needs to be continuously monitored and should be removed during several treatment processes before the disposal of these wastes.  相似文献   

17.
互花米草入侵对河口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累积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对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累积的效应,选择典型亚热带河口湿地(闽江鳝鱼滩湿地)中未被入侵的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群落A、互花米草入侵斑块边缘B以及互花米草入侵斑块中央C三个典型区10个不同深度的Co、Ni、Cu、As进行研究,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 三个采样点Co、Ni、Cu、As含量均随着互花米草入侵过程显著增加,即C>B>A,相比入侵前增量分别达到26.31%、19.66%、50.79%和16.93%;(2)地累积指数法显示,研究区域Co、Ni、Cu为轻度污染状态,As则处在强污染向极强污染过渡状态;(3)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显示,研究区域Co、Ni、Cu的潜在生态风险轻微,As在A、B两点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很强,C点为极强。两种评价方法均显示互花米草的入侵将一定程度上加剧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的生态风险,区域内As污染需引起重视。进一步分析表明沉积物Co、Ni、Cu、As与总碳、总氮、碳氮比、容重和地上生物量呈显著相关,互花米草对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累积的机制可能与其发达的地上生物量与地下密集的根系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西藏河流-湖泊体系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空间分布、潜在来源及生态风险,对西藏中部河流、湖泊表层沉积物及其周边土壤中As、Ba、Cd、Co、Cr、Cu、Hg、Mn、Mo、Ni、Pb、Sb、V、Zn、Al和Fe 16种重金属总量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分数-多元线性回归(PCA-APCS-MLR)受体模型定量解析了重金属的潜在来源.描述性统计分析表明,研究区As、Cd、Hg、Ni含量较高,其中Hg和As污染较为严重;富集因子、地累积指数、污染负荷指数均表明研究区Hg污染较重,其次是As、Cd、Ni;平均沉积物质量基准系数法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受Hg、As、Cd、Ni污染,其中Hg污染较重.在空间分布方面,污染相对较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昂仁金错、堆龙曲及一些封闭型湖泊,其中As污染范围最广.PCA-APCS-MLR分析表明,沉积物重金属主要有3个来源,分别为自然来源、交通运输和大气传输以及地热活动和矿山开采等;Co、Cr、Cu、Hg、Mn、Ni、V、Zn、Al和Fe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Ba、Mo、Pb主要受交通运输和大气传输影响;As几乎全部来自地热活动和矿山开采;Cd、Sb来源较为广泛,3个主要来源均有占比.土壤中Cd、Hg含量较高,可能受交通因素影响较大,同时还与工业排放后远距离输送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西藏河流-湖泊体系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空间分布、潜在来源及生态风险,对西藏中部河流、湖泊表层沉积物及其周边土壤中As、Ba、Cd、Co、Cr、Cu、Hg、Mn、Mo、Ni、Pb、Sb、V、Zn、Al和Fe 16种重金属总量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分数-多元线性回归(PCA-APCS-MLR)受体模型定量解析了重金属的潜在来源.描述性统计分析表明,研究区As、Cd、Hg、Ni含量较高,其中Hg和As污染较为严重;富集因子、地累积指数、污染负荷指数均表明研究区Hg污染较重,其次是As、Cd、Ni;平均沉积物质量基准系数法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受Hg、As、Cd、Ni污染,其中Hg污染较重.在空间分布方面,污染相对较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昂仁金错、堆龙曲及一些封闭型湖泊,其中As污染范围最广.PCA-APCS-MLR分析表明,沉积物重金属主要有3个来源,分别为自然来源、交通运输和大气传输以及地热活动和矿山开采等;Co、Cr、Cu、Hg、Mn、Ni、V、Zn、Al和Fe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Ba、Mo、Pb主要受交通运输和大气传输影响;As几乎全部来自地热活动和矿山开采;Cd、Sb来源较为广泛,3个主要来源均有占比.土壤中Cd、Hg含量较高,可能受交通因素影响较大,同时还与工业排放后远距离输送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表土重金属污染评价与来源解析   总被引:21,自引:19,他引:2  
杨安  王艺涵  胡健  刘小龙  李军 《环境科学》2020,41(2):886-894
为了解青藏高原表层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空间分布及污染来源,沿东北-西南方向对青藏高原表土(0~20 cm)样品进行了采集,对土壤中的Ba、Cd、Co、Cr、Cu、Fe、Mn、Mo、Ni、Pb、Sb、Sc和Zn等13种重金属总量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分数-多元线性回归(PCA-APCS-MLR)受体模型初步定量解析了重金属的潜在来源.结果表明Cd和Sb均显著超标,分别是20世纪70年代青藏高原土壤背景值的2. 13与1. 52倍.富集因子(EF)、地累积指数(I_(geo))和Nemero综合指数(PN)分析同样表明青藏高原表土主要以Cd和Sb污染为主,但污染程度普遍不高.在空间分布方面,青藏高原中部、东南部及东北部均呈不同程度污染,但中部及东南部污染相对较重. PCA-APCS-MLR分析表明,青藏高原土壤重金属主要有3个来源,分别为自然、交通和采矿等综合因素. Co、Cr、Cu、Fe、Mn、Ni和Sc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Ba、Cd、Mo和Pb主要受交通因素影响,Zn主要受自然和交通因素共同影响,Sb主要受采矿、自然和交通等综合因素影响.青藏高原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过程中应着重考虑受交通、采矿等综合因素影响下的Cd和Sb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