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天津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引进的国内先进大型铜米机生产线日前建成投产,并形成年产5.4万t铜米及塑料颗粒的生产能力,使其废旧机电产品拆解成功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这条大型铜米机生产线将杂乱废旧电线投入,经破碎处理后,把纯铜和外皮分离并进行自动分选,共需几分钟,定员4人,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而且实现了生产零排放、无污  相似文献   

2.
《化工环保》2008,28(5)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学法解毒处理电镀污泥及综合利用的技术。该技术的特点是:对电镀污泥先进行常温湿法解毒再进行化学分离、提纯和脱水,生产各种陶瓷色料或生产工业级硫酸铜、硫酸镍,使电镀污泥中的所有化学组分全部实现资源化综合利用。电镀污泥处理过程及有关产品生产过程全部采用“清洁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3.
PCB生产过程中的蚀刻液在使用后会产生大量的铜废水,若直接排放不仅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还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对蚀刻液进行循环再生及铜回收是一项节约成本、降低污染的措施。传统的蚀刻液循环再生及铜回收工艺一般采用双液型酸性蚀刻液,且工艺回收利用效果不足,资源浪费严重。本工艺设计采用单液型酸性蚀刻液作为生产线蚀刻液,利用隔膜电解技术对废蚀刻液进行循环再生及铜回收,通过对生产线中ORP值(氧化还原电位)和铜含量比重进行监控,对不同ORP值废蚀刻液进行电解处理和调配,可直接循环再生回到生产线形成再生液。该项工艺设计中设定蚀刻液的工作ORP值为480~600 mv,铜含量比重为1.25~1.35。通过实验检测提铜处理前的蚀刻液铜含量为55 050 mg/kg,提铜处理后的蚀刻液铜含量为7 551 mg/kg,铜回收率达到86.28%。该工艺不仅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废液循环再生利用,降低环境污染,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电除尘器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IPC系统一的T/R微机控制设备、低压微机控制设备的技术特性以及该系统的构成和基本功能,并对其网络控制功能和智能化闭环控制功能作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5.
利用含铜蚀刻废液生产碱式碳酸铜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利用含铜蚀刻废液生产碱式碳酸铜的生产工艺、技术特点、工艺流程和产品质量。以碳酸钠作蚀刻废液的除杂剂,对其进行除杂前处理,控制反应液的pH为3.5~4.0、反应液中碳酸钠的浓度为0.02~0.03mol/L。可除去其中大部分杂质。用碳酸钠与含铜溶液中的铜进行合成反应,控制反应温度为70~80℃、pH为8~9、碳酸钠和含铜溶液中铜的浓度均为1mol/L,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此产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56%,产品质量优于木材防腐用碱式碳酸铜国内外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6.
从铜氨废液中回收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别采用化学沉淀法和电解法从电镀污泥水热合成铁氧体后过滤分离的铜氨废液中回收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铜氨废液,以体积比为1:1的盐酸调节铜氨废液pH为5.4~6.4,沉淀出碱式氯化铜固体,铜回收率在98%以上,1L铜氨废液可回收碱式氯化铜5.83g(合铜3.50g);采用电解法处理铜氨废液,在电流密度250A/m^2、电解时间5h、电解温度60℃的条件下,1L铜氨废液可回收3.54g铜粉,铜回收率超过99%,铜粉的粒径和纯度均可达到GB5246-85《电解铜粉》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电镀污泥中铜和镍的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硫酸酸浸#x02014;铜镍分离#x02014;净化除杂#x02014;沉淀制取硫酸镍的工艺从电镀污泥中回收铜和镍,分别采用硫化钠沉淀法和铁粉置换法研究电镀污泥酸浸液中铜和镍的分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硫化钠沉淀法对铜和镍的分离效果较好,其最优工艺条件为:硫化钠加入量为理论需求量的1.2倍,硫化钠沉淀温度60℃,硫化钠沉淀时间30min。利用本回收工艺制得的硫酸镍产品中镍的质量分数为18%,镍的回收率达80%以上,铜的回收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2011年12月26日,在合肥市南淝河滨河路皖中再生资源示范基地,安徽省第一条废钢铁破碎生产线顺利投产。 该生产线投资约1000多万元,年可回收处理废钢10万t。通过这条废钢铁破碎生产线,可以对废钢进行分拣、粉碎,将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废物分离,使废钢纯净化,提高钢水质量,降低炼钢成本。而夹在非磁性物质中的铜、铝等有色金属挑选出来,又提高了回收效益。从难以处理的废钢铁,变成可为钢厂直接使用的优质炼钢原料,该生产线的投产标志着安徽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迈上新台阶,由低水平、粗放型生产,逐步向精细化、深加工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化工环保》2007,27(1):11-11
该发明涉及一种从电镀废渣中回收有价金属的方法:(1)用稀酸将电镀废渣中的有价金属浸出,经过滤分离出酸浸渣和酸浸液;(2)在85~100℃用硫化物沉淀出酸浸液中的铜,经过滤分离出硫化铜和沉淀母液;(3)将质量分数5%~20%的碱溶液加入沉淀母液中,并控制溶液的pH为5.0~6.0,使溶液中的铬、铝沉淀,过滤分离出铬、铝渣及含铁、锌、  相似文献   

10.
简讯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1,(12):43+6+22+36+41
再生铜杆业标准有望出台多数或出局再生铜杆行业标准目前已由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并送交工信部,行业标准有望近期出台。该标准和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业内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达标,多数或出局。由于废杂铜直接生产精炼铜杆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近年来该行业发展十分迅速。据上海有色网(SMM)了解,目前国内以废杂铜为原料生产铜杆的生产线超过80条,每年有  相似文献   

11.
薛云 《化工环保》1996,16(3):184-185
含铜废渣的综合利用我厂采用湿法冶金技术生产硫酸镍,在其生产过程中,排出大量含铜废渣,平均每生产8-9t硫酸镍排出1t废渣。自1994年以来,我厂对含铜废渣进行了综合利用,从废渣中回收硫酸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1含铜废渣的化学组成将含铜废...  相似文献   

12.
关于电除尘器微机控制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机控制电除尘器在我国已开始应用。鉴于国内各单位研制的控制装置功能与水平相差甚大,本文首先阐述了完备的微机控制系统应有的多种功能,然后论述微机控制的核心技术,即火花的探测、处理以及少火花运行方式的实现。最后对国内外微机控制装置(包括新研制的 DJ-1型在内)的水平列表作综合比较。  相似文献   

13.
电镀污泥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陈永松  周少奇 《化工环保》2007,27(2):144-148
电镀污泥中含有大量的铬、镉、镍、锌等重金属,是一种典型的危险废物。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电镀污泥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固化/稳定化技术、热化学处理技术、有价金属回收技术和材料化技术等。对主要处理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热化学处理技术将成为未来电镀污泥处理领域内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薛福连 《化工环保》2005,25(3):252-252
采用化学法处理电镀行业产生的电解污泥,从中分离出有价值的镍、铜、铁金属,工艺简单、消耗材料少、产品价值高,既减少了其对环境的污染,又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5.
(接上期) 6 合乎环境的回收加工 6.1 内容 在发达国家从电缆碎片回收金属的突出优势是电缆的自动化切割.关于这类型设备的信息能由一些组织提供,如ISRI和BIR.这种技术在世界各地均可提供.大多数电缆切割工厂只加工铜电缆碎片,只有少数工厂加工铝电缆碎片,而且一些工厂生产线对铝、铜均可使用.  相似文献   

16.
技术服务台     
科研成果转让一、完全氧化法处理含氰电镀废水本技术适用于常温常压下处理氰化电镀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氰电镀废水。设备简单,操作容易。经处理后的废水,氰含量低于国家排放标准(0.5毫克/升),其最佳处理结果可低于饮用水标准。处理成本约为0.7元/吨左右(氰含量约为50毫克/升的废水)。处理效果好,无二次污染。使用单位所需投资约1—2万元。(2048)二、氨碱厂废液晒盐中试废液晒盐系属盐碱联产综合利用的技术内容之  相似文献   

17.
正该专利涉及一种电镀废液中酸分离与重金属回收的方法。先利用电渗析集成技术快速分离电镀废液中的酸,通过对电渗析过程中阴、阳离子膜的选择可以很好地将电镀废液中的酸分离,同时重金属离子仍留在电镀废液中。分离出来的酸进入浓缩池,回收后可用于电镀或镀件清洗工序。处理后的电镀废液中pH达3以上。利用硫化氢气体和射流工艺集成技术能够快速回收电镀废液中的有价重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一种微机控制电除尘器电源装置,讨论了新采用的三种控制的设计方法,及微机软硬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首家粉煤灰复合磁化肥生产线1993年8月20日在连云港市丰宝磁肥厂建成投产,生产规模2万吨/年。该生产线采用了电力部南京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开发的电磁磁化机技术,已生产出几百吨磁肥产品,在徐淮海地区农田试用。经徐淮地区连云港农科所初步  相似文献   

20.
王春花 《化工环保》2012,32(1):25-29
阐述了电镀污泥的特点及危害,对近年来国内外电镀污泥资源化利用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有价金属的回收技术、材料化技术等。系统地总结了各种资源化方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主要资源化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