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管理政策不足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技术管理政策现状,指出现行技术管理政策的不足,包括技术政策方面存在针对性和前瞻性不足、评价政策方面缺乏严格的技术评价和审查制度以及支持政策方面存在研发支持和示范推广体系不健全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技术政策的系统协调性,建立健全技术评价和审查制度,加大研发支持、健全示范推广体系及技术服务市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业技术的综合评价指标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对农业技术进行推广前景预测或推广后的效益评估,建议采用生物学的合理性,技术的可行性,经济的有利性,生态学的持续性和社会的可接受性作为综合评价的原则,并提出了相应的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利用专家咨询—序列综合法确定指标内涵性权重和数据结构性权重,利用指数叠加模型进行生态农业综合排序评价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11个生态农业试点的实际评价和实践应用,证明了这种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当时多于5个生态农业试点进行一般性评价时,该方法具有科学、实用、简便和易于推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天然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前湿地科学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重点,其中湿地评价技术是热点之一。文章回顾了国内外河口、河流和湖库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脆弱性及其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技术、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效益、价值评价技术研究现状以及新技术在上述这些领域中的应用。这些研究多是针对常规环境条件下小空间尺度、单一类型或单一动力作用下的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效益和环境质量方面的评价。在此基础上,考虑宏观尺度上湿地生态系统与其周围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非常规环境条件下湿地生态系统的响应机制,提出完善天然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技术需要发展的几个方面,包括湿地-河流生态系统评价、湿地生态系统对临近区域及其子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评价、湿地生态系统反馈评价以及极端条件下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技术。  相似文献   

5.
不同政策情景下农业土地利用效应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土地利用政策的实施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区域农业生产方式和发展路径.构建了一个土地利用政策效应的多准则分析框架,并以上海市淀山湖地区作为案例区,从社会、经济和生态方面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情景分析方法,采用TechnoGIN模型作为评价工具,分别对基础情景、基准情景和3种不同政策干预情景下的农业土地利用效应进行了模拟和评价.结果显示,测土配方施肥政策使农民提高了施肥的钾氮比,同时对提高水稻产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氮的总投入量及淋失量的降低作用较为微弱.而精细养分管理技术在使投入的钾氮比更为合理的同时,也降低了氮的总投入量及淋失量,但过多的劳动力投入需求限制了这一技术的推广和普及.适度规模经营政策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劳动力使用量,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外出就业机会.该研究的方法框架可为评估和预判不同农业政策的土地利用效应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异味污染评价与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鹏  刘杰民  伊芹  舒木水 《环境化学》2011,30(1):310-325
本文对国内外异味污染评价技术,包括异味污染评价指标、采样技术和测定方法、异味污染预测模型以及异味间相互作用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异味污染治理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基于RS和GIS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明德  李静  彭静  钮键  曹露 《生态环境》2010,19(8):1809-1814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可以认识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识别生态环境问题,为制定科学的生态保护对策提供依据,对提高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由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建立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运用RS和GIS技术及统计学分析法,形成程序化、系统化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技术方法体系,并以高平市为案例,运用定量的方法对其生态系统健康进行综合评价及分级研究,通过对压力、状态、响应评价结果及健康综合评价结果的分析,结合高平市生态系统健康的自然条件状况与人类活动影响,探讨了影响区域健康的因素,为高平市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该技术对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4,(1):F0004-F0004
正超市技术及产品储备情况本着需求导向和优中选优的原则,超市已筛选储备国内外各类先进实用的节能环保技术及产品300余项,建立并完善了"调研筛选-对接推广-反馈跟踪"的服务模式。同时利用固定场所,以多媒体设备+展板+模型+讲解员的形式,面向社会立体化多层次展示推广节能环保技术70余项。超市技术及产品对接交易情况定期举办节能环保实用技术现场推介会和技术研讨会,邀请产学研单位和有关专家及需求企业进行交流对接。截止目前,借助超市平台已成功对接分散式模块化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污水减排及生态修复技术、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近零排放技术等10余项技术和产品,实现技术交易额15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9.
浅议清洁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洁生产技术的辨识与推广一直是清洁生产推行的重要内容.然而,有必要对清洁生产技术的界定和现行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模式进行反思.本文从技术系统整体的角度首先回顾了人类对于技术与环境问题关系的反思,明确技术进步并不必然导致环境危机,反之清洁生产技术也不必然带来可持续发展;接着,从技术轨迹出发探讨了清洁生产技术的识别和实现途径.最后,给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清洁生产技术的辨识与推广一直是清洁生产推行的重要内容.然而,有必要对清洁生产技术的界定和现行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模式进行反思.本文从技术系统整体的角度首先回顾了人类对于技术与环境问题关系的反思,明确技术进步并不必然导致环境危机,反之清洁生产技术也不必然带来可持续发展;接着,从技术轨迹出发探讨了清洁生产技术的识别和实现途径.最后,给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质量物元可拓评价及实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属于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方面。为了探索建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尝试运用物元可拓的方法来建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并且通过用该方法对土壤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实例验证物元可拓方法的可行性,得到该土壤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级值为3.73。从而为尚处在探索发展阶段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国家公园效果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芳林  张金池  杨宇明  王梦君 《生态环境》2010,19(12):2993-2999
建立国家公园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地方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开展国家公园效果评价是了解国家公园功能发挥的有效途径。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及德尔菲法(Delphi),确定了与国家公园效果相关的28个评价指标,同时以功能为主导,将评价指标归纳为5个功能指标群:保护功能指标群(7个评价指标)、科研功能指标群(6个评价指标)、游憩功能指标群(7个评价指标)、教育功能指标群(4个评价指标)和经济发展功能指标群(4个评价指标),通过对评价指标的赋分(5分制原则)和计算权重,从而达到国家公园效果评价的量化,实现对国家公园建设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钴在土壤和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行为及其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钴是人与动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土壤环境中过量的钴可通过土壤-粮食/蔬菜-人与动物等途径进入人体或动植物体内,对其产生危害,因此有必要了解土壤中钴的含量,应该将钴纳入必须检测与掌控的指标。然而,我国目前对于土壤中钴的含量却没有一个明确的评价体系,致使无法有效地对土壤中钴的含量进行评价和管控,从而给土壤以及人和动植物的健康都带来一定的风险。本文通过整理近20多年的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了钴的特点、应用、形态、含量、毒性、评估方法,指出了现行对土壤中钴污染风险评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选取决策树作为支持向量机多类分类方法,选择径向基核函数建立了生态环境质量决策树支持向量机评价模型,基于遗传算法实现了惩罚因子、核函数参数的自适应优选,并运用建立的模型对我国主要省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实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生态退耕的"效益问题"及其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刘黎明  李蕾  赖敏 《生态环境》2005,14(5):794-797
在剖析了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内涵的基础上.指出退耕还林还草项目首先追求的是较好的生态效益,并在此前提下要求尽量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目前评价退耕效益可采用以下两种思路:生态效益经济价值化法与综合评价法。生态效益经济价值化,可以从国民经济的角度考察退耕还林还草的投资成本和获得的情况,为国家制定宏观政策提供客观依据。按照综合评价法获得的结果,则能为退耕前选择退耕预案、退耕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政策以及退耕后进行实施成效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园绿化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借助有关景观指数构建高校校园绿化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从绿化面积、空间格局、结构特征以及性能评价等4个层面着手,建立与其相对应的评价指标分体系;并设立相应的压力指标、状态指标、改进指标;最终为评价高校校园绿化环境提供新的思路,也为高校校园绿化环境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评价森林资源生态环境效益的 2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阐述了这 2种方法的优缺点 ,通过案例分析可知 :森林资源环境效果评价法获得的评价值大 ,而意愿调查法的评价值小 ,并说明了导致这 2种方法评价值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in Conservation: a Review of Trends and Approaches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Abstract:  There is growing recognition among conservation practitioners and scholars that good project management is integrally linked to well-designed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s. Most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s have attempted to develop and implement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s, often with mixed results. One problem seems to be that organizations are trying to build their systems from scratch, overlooking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many efforts to develop useful and practical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approaches. Thus, we undertook a review of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approaches in conservation and other fields including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public health, family planning, education, social services, and business. Here, we present our results for the field of conservation. We categorized the considerable variety of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approaches into four broad purposes: basic research; accounting and certification; status assessment; and effectiveness measurement. We focus here on status assessment and effectiveness measurement. Specific lessons that emerged follow: different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needs require different approaches; conceptual similarities are widespread among prevailing approaches; inconsistent language impedes communication; confusion among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components hinders practitioner ability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component; and monitoring only quantitative biological variables is insufficient. We suggest that the conservation community continue support of collaborative initiatives to improv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establish clear definitions of commonly used terms, clarif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components, apply available approaches appropriately, and include qualitative and social variables in monitoring efforts.  相似文献   

19.
The concept of validation is inappropriate for the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models. Classification of models into logical, theoretical, and calculation tool (predictive) types provides a sounder basis for choosing an evaluation technique. The dangers of model “tuning”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20.
城市居住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及住宅区开发应重视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本文探讨了居住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居住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实际应用说明,评价结果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