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自1954年当代第一个国际环境保护协定《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签订以来,在短暂的32年时间内,重要的国际环境保护协定就已签订一百余件。协定涉及的领域也是多方面的。这些协定的执行虽然还不尽令人满意,但对于促进全球环境保护,起了不容置疑的积极作用。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之一,人口居世界第一位,土地面积居第二位,资源种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大体上可以从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分析,在国际制度层面上,越来越多的自由贸易协定规定了环境条款。自贸协定在序言、正文、补充协议中规定了环境条款,规范了成员国在环境合作、环保标准、争端解决、公众参与等方面的权利义务。自贸协定逐渐成为处理环境问题的适格场合,形成了环境问题国际规制的"多-双边"范式。通过FTA处理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欧美国家的一般实践,我国应深入研究这一趋势,应对未来自贸协定谈判可能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国际合作,以往有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文化的等形式。今天,随着当代社会日益复杂,国际合作领域增添了一种新形式。这便是环境保护。众所周知,国际合作主要是通过若干个国家参与的会议、条约、协定、组织及机构几种方式表现出来。在这些方面,环保事业都已是瓜熟蒂落。早在一九二六年初,美国政府就在华盛顿召开过关于海洋石油污染的国际会议,这次会议被看作是为达成控制船舶污染国际协定而作出的首次多边努力。一九四八年,国际自然保护联合会成立。一九五四年四月,四十三个国家云集伦敦,签署了第一个防止海洋石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国际环境条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中国在积极参与环保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先后批准加入的21个重要的多边环境和签署的21项双边环境协定,并回顾最近几年在履约方面的重要进展,主要包括臭氧层的保护、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全球气候变化等几个方面的工作,同时,也展望了今后我国在履约方面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5.
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利用:立法缺失与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国际淡水资源日益紧缺、污染事故频发以及日益兴起的"中国水威胁论"等情况,既充分、合理,又合法、有据地利用国际河流水资源显得尤其重要.以宏观的视野检视我国国际河流水资源立法,存在诸如:缺乏双边或多边区域性专项水协定;立法理念不协调;水资源污染防治立法视野狭隘等缺失.应采取健全双边或多边的区域性专项水协定体系,调整国际河流水资源利用立法理念,拓宽立法视野,兼顾国际河流水资源利用、保育及水环境保护等措施规制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6.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瞩目的重大问题。为了共同保护好人类环境、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各国签订了大量环境方面的国际条约和其他协定。据统计,到目前为止环境方面的国际条约和协定共118个。建国以来,我国签署了其中10个条约或协定。现将这10个条约或协定简述如下: 一、国际捕鲸管制公约(修正本) (1)宗旨:防止所有种类鲸鱼的过度捕捞,为未来世世代代人类子孙保护鲸鱼族类这一丰富自然资源。建立国际捕鲸管制制度,以确保鲸鱼族类的适当养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险峰  韩鹏 《环境保护》2006,(20):68-70
近年来,我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全球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了影响,树立了负责任的环境大国的形象.本着"以外促内"的原则,积极借鉴和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规范海洋环境管理行为,努力提高海洋环境管理水平.国际海洋环境合作项目为我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在红树林、海草、珊瑚礁及湿地保护、防止陆源污染海洋、海岸带综合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刚刚在北京闭幕的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全球行动计划第二次政府间审查会,为中国进一步扩大海洋环保的国际合作途径和领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简称《MARPOL 1973》)及1978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的1978年议定书》(简称MARPOL 1978)是当今国际社会为保护海洋环境而签订的两个重要国际协定。两者合称《MARPOL 1973/1978》。一、《MARPOL 1973》的基本内容 《MARPOL 1973》是一个内容庞杂、技术性强及具有多层次结构的国际环境保护协定。有正文条文20条,还有许多附则、附件、议定书等。五个附则有着许多防污的实质性规定,其主要者为《附则Ⅰ》及《附则Ⅱ》。《附则Ⅰ》为关于油类排放的规则,其要点有: 1.油类排放标准仍用《油污公约》1962年修订的规定,但每压载航次的排放总量降低了一倍,从1/15000降到1/30000。  相似文献   

9.
为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21世纪新型国际关系等一系列国际战略新思想,以及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的新要求,配合做好国内环境保护工作,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全球环境政策研究组尝试从多边环境协定、主要全球环境与发展机构、主要区域性国际组织、重点国家和地区、重点智库及非政府组织等方面,多维度、多视角地介绍2013年全球环境保护工作动态要点和各相关方关注的重要环境与发展问题,以系列报告的方式呈现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0.
本指南概括了危险废物从产生到最终处置的管理;特别是关于危险废物的国际运输问题,是输出和输入国双方为保护全球环境所承担的国际合作的共同责任。本指南也为各国制定双边的、地区的和多边的危险废物管理协定,及国家立法提供了帮助。主要是为了对危险废物进行正确的环境管理,而不对技术问题进行指导。目前,对废物的管理在世界不同地区差别很大,这与各国经济有关。为了提高环境效益,对这种不平衡状态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来改善,特别是跨国的废物转移。  相似文献   

11.
跨国界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在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从早期的处理边界、航运及渔业问题,到近期更多地关注跨界水资源的水量分配、污染控制、洪水控制等,相关国际条约也不断在其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上取得完善和发展.我国涉及的跨界水资源利用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流域.目前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开展跨界水合作已成为重点议题.本文主要从国际条法、国际经验、中俄跨界水保护合作三方面分析了跨国界流域内上下游国家的权利和义务.主要研究结论和建议如下:第一,上游国家主要强调国家主权,下游国家则强调国际义务;第二,已有国际条约规定的跨国界流域内各国的权利和义务较多,但具体落实这些义务并不容易;第三,国际实践表明,跨国界流域上下游国家之间的具体合作模式要根据国家实力对比及利益博弈关系确定,并以国家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第四,我国没有签署有关跨界河流的多边条约,故不受其约束,但这些条约对于跨界水双边合作协定的制定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1964年,日本横滨市政府率先与企业签订公害防止协定,由此揭开了战后政府和企业签署协定的序幕。日本的公害防止协定主要涉及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振动、恶臭等重要的环境问题。经过30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些公害防止协定有效地解决了日本的公害问题,日本地方政府在治理公害问题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中国倡导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关乎到北极的利用、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为此,各方应在合作中建立起宽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合作机制。宽领域要求拓宽合作领域,应加强包括基建领域、能源领域、安全保障领域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等各领域的合作;全方位体现为中国既要密切与北极国家的合作,也要欢迎其他利益攸关方的参与;多层次表现为在加强双边、多边合作的同时提倡发挥国际论坛等交流平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动态     
在环境保护工作上的国际合作、成果与未来的展望西德关于河流水质保护工作从60年代起一直与邻国保持合作。欧洲共同体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从70年代后半期实现具体化,进行了水质保护、垃圾处理、大气保护及新规化合物的控制等。并展望了经济协力开发机构的化学集团的有害化合物的研究,以及由于国际联盟环境计划中氟化氢对大气层中离子层破坏的研究等。净化含有电化学触媒金属的排水介绍排水净化法,其内容是:作为氢转化的触媒,使用分配过少量铂和镓的活  相似文献   

15.
应国家环保局的邀请,由苏联国家自然环境保护委员会副主席科斯京同志率领的苏联环境保护代表团一行8人,8月5日抵达北京开始对我国进行为期两周的考察访问,这是中苏两圆在环保领域进行的第一次政府间的接触和交流。以国家环保局局长曲格平为首的中国环境保护代表团与苏联代表团进行了会谈,双方就共同关心的全球环境问题,双边的环境保护合作以及环境保护管理、污染治理和自然保护区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会谈。苏联代表团还访问了天津、上海、苏州、大连、齐齐哈尔等地,参观了一些国家机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工厂、公用设  相似文献   

16.
李丽平 《环境保护》2007,(15):57-59
2003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期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新西兰总理克拉克共同对外宣布启动中新自贸区谈判.迄今为止,中新双方共同就货物贸易降税模式、非关税措施、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原产地原则、海关合作、动植物检验检疫措施及技术贸易壁垒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磋商.新西兰有望继第一个同中国签订加入世贸组织双边市场准入谈判协议和第一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发达国家之后,成为第一个达成双边自贸区谈判的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7.
第三节 国际环境法 国际环境法,是指主权国家或者地区根据平等自愿的原则,经协商一致而制定的国际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它是由环境保护国际条约、双边协定和多边协定法律规范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主权国家或者地区制定国际环境法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缔结环境保护国际条约、双边协定和多边协定;二是加入环境保护国际条约和多边协定。  相似文献   

18.
图片新闻     
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6月18日闭幕,双方签署了《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文件,并宣布正式启动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谈判,形成了本次对话里程碑式的两大成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护我国民族地区自然与人文环境,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我国具体情况的环境保护政策,对我国民族地区环境保护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这些环境保护政策也存在着操作性不强,并且较抽象等问题.本文从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入手,阐述了民族地区环境保护政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环境保护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主要论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探讨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实现形式,提出了建立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综合决策机制、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广新技术、增加环境保护的投入和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环保合作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