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克山县主要农产品种类及产量,主要农业投入及使用情况,土壤类型及肥力状况.对克山县水、土壤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克山县19.47万km2种植基地、320万只畜禽养殖基地、0.227万km2水产品养殖基地可以作为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原料种植基地、无公害畜禽养殖基地和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某生猪生产基地原有废水治理工程进行工艺改造,用"O/A/O法+连续循环曝气系统工艺"的新组合工艺取代原有工艺,使高浓度畜禽养殖废水处理设施中COD的去除率达96.7%、氨氮的去除率达84.4%、SS的去除率达98.1%,且该工艺运行成本仅为每吨废水2.09元,在国内典型畜禽养殖废水处理设施中处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3.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区域水资源利用评价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水资源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水资源利用评价研究对分析区域水资源问题、制定合理的水资源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引入水足迹理论,构建区域水足迹结构、效益、生态安全以及可持续性指标体系,对区域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分析,并以大连市为案例对其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简便直观、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4.
所谓的农业面源污染,是说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度施用农药、化肥以及畜禽的粪便而对水资源造成的污染。现阶段,我国的化肥、农药依然使用过多,养殖基地生产的有机肥重金属含量超标,致使地下水营养过量、土地质量大大降低,人们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等重大问题。本篇文章就农业面源污染目前的情况、污染物的来源进行了简单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清洁生产是畜禽养殖建设项目污染控制的最佳途径之一.本文在分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清洁生产的关系的基础上,从污染物处理工艺比对、资源回收利用的角度,通过实例对畜禽养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清洁生产的优越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符合清洁生产的环保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从而实现变废为宝、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以及保护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平衡水资源供需、实现水资源合理循环利用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2011—2020年江苏省和甘肃省统计数据,重点分析人均水资源承载力、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盈亏变化趋势。结合各产业人均用水生态足迹进行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水资源利用常年呈生态赤字状态,甘肃省生态赤字状态近几年已有所缓解。构建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可从“水源—取水—净水—排水—水处理—回用”流程展开,再生水回用阶段应综合考虑区域实际情况,根据各产业用水生态足迹统筹分配再生水中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的比例,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根据北运河流域(北京段)畜禽养殖业污染特点及其粪便与农作物养分供求关系,采用养分平衡法对各子流域畜禽养殖粪便养分实际排放量、实际负荷量、主要作物最大养分需求量、作物所需畜禽粪便养分最大负荷量、畜禽养殖承载力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北运河干流、沙河流域、温榆河干流、凉水河流域和蔺沟河流域的畜禽实际承载量已超过畜禽土地承载力,研究结果对于环境部门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农业部门合理进行农业规划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2014年云南省畜禽养殖数据为基础,分析计算云南省畜禽污染物排放量,并对各地区、各类畜禽污染分布现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云南省进入了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的过渡阶段,呈现出规模养殖为主分散养殖为辅的特点,且规模化养殖污染排放量巨大。形成以曲靖、昆明、大理、红河为污染排放重点区域,以生猪和肉牛为重点污染类型,生猪和奶牛污染区域集中化程度最高的云南省规模化养殖污染特点。鉴于云南省规模化养殖污染整体特点,开拓云南特色养殖污染防治道路的基本条件已具备,通过污染集中治理的方式推进全省畜禽污染的治理工作必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我国畜禽养殖方式的区域性差异及演变过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文在系统分析我国畜禽养殖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畜禽养殖方式变化的动力机制和演变过程的阶段性进行了研究;利用构建的逻辑斯蒂函数,对主产区生猪和蛋、肉鸡养殖方式变化进行了定量化模拟。研究结果显示:①畜禽养殖方式的变化一般经历初期低速转变阶段、中期快速转变阶段、后期慢速转变阶段和全面规模化阶段;②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生猪主产省的养殖方式仍处于中期快速转变阶段,后期提升幅度最大,而蛋肉鸡和蛋鸡一直处于后期慢速转变阶段,规模养殖业相对发达,但提升幅度偏小;③畜禽养殖方式的快速变化是我国近10 a多来大豆需求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④今后10 a内,我国中西部地区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各地区的生猪及蛋肉鸡出栏量也将继续增加,因此,在我国大豆生产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大豆供求缺口仍将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河流域是新疆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晰其水土资源资本利用及生态承载状况,对塔里木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改进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核算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足迹,并对人均区域生态足迹深度、广度变化进行分析;引入水资源压力指数、土地综合压力指数、生态压力指数,判断当前水资源、土地资源是否处于超载状态,并对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承载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000-2019年研究区的人均生态足迹持续上升,由2.091 ha/人增加至5.864 ha/人,年均增长率为5.58%。生态赤字问题严重,20年增长了2.98倍。2)研究期内,区域人均生态足迹深度持续增长,由9.283增加到23.905。人均生态足迹广度增长了8.89%;3)水资源压力指数、土地综合压力指数、生态压力指数均>1,各类生产生活对生产性土地造成了严重负担,生态安全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1.
水环境中的灰色水质风险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灰色系统理论中定义了一个白化度用来描述水质风险,并作了实例研究,将结果与概率风险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用两种方法研究的风险呈现了较一致的变化趋势,因此,用灰色系统理论研究水质风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支撑.进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保障是法律,而法律保障中最基础的一个环节就是立法,因此通过立法来保障水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必然的趋势.选取江苏这一地区,从地方法治的角度出发,分析江苏省水生态文明建设在立法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应当注意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江苏省的特殊省情,从立法的重点内容、立法程序以及立法监督三个方面提出完善地方水生态文明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水源更换对给水管网水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洋  牛璋彬  张晓健  陈超  何文杰  韩宏大 《环境科学》2007,28(10):2275-2279
为了研究水源更换对给水管网水质的影响,对北方A市水源更换过程中管网水质理化指标进行了监测分析.通过33 h的监测发现,由于水源水质不同造成管网水质化学不稳定,管网水水质部分指标发生了明显的下降,pH从7.54降到7.18,碱度从188 mg·L-1降到117  mg·L-1,氯化物从310  mg·L-1降到132  mg·L-1(以Cl-计),电导率从0.176 S·m-1降到0.087  S·m-1,钙离子和镁离子略有下降分别为15  mg·L-1和11  mg·L-1,这些都是由于滦河水质与黄河水质不同造成的;余氯在换水过程中发生了较复杂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水源更换造成耗氯量增加以及夜间用水量少造成管网水输配时间长引起的;pH、碱度、余氯的变化使得管网水中铁的含量增加,最高达到0.4  mg·L-1,超出饮用水标准规定的0.3  mg·L-1.通过分析水源更换过程中水质的变化,提出了控制管网水质稳定的方法主要有提高pH、增加碱度、投加缓蚀剂和严格保证出厂水及管网水水质指标特别是余氯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麻栗坝水库工程的水质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麻栗坝水库不会产生富营养化,重金属含量不会明显增加,水利工程对水体质量变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水氧化法进行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超临界水氧化法是一种新兴且非常有效的废水处理方法。当水处于临界点以上时 ,溶解在超临界水中的O2 或H2 O2 可以将超临界水中的有机物氧化生成H2 O和CO2 等物质。本文介绍了超临界水的特点、SCWO的流程及其特点和反应机理 ,论述了该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用生物水净化剂对投加无机肥和有机肥的养殖水体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投加无机肥或有机肥的养殖水体,生物水净化剂对其水质都有较强的净化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较,处理组NH3-N、叶绿素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NH3-N最高降幅达到89.4%,COD得到有效控制,透明度显著增加。在有机肥实验中,生物水净化剂对藻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浓度越高,对藻类的抑制作用越明显。饵料生物方面,尽管生物水净化剂对大型浮游动物(轮虫和浮游甲壳动物)的直接影响不明显,但它对原生动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生物水净化剂在改善养殖水体水质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范恒杏 《环境》2005,(1):26-29
有关水与船的记忆,一直藏在我们心里的恐怕是儿时课本里鲁迅先生在《社戏》里有关的描述,“……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水与船的温情,船与人的协和,散发醇香的情谊,是缅怀乡情的支点,更是水上生活柔和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水质与静态水量、动态水资源量、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区域水环境质量综合权重评价新方法,即用动态水量权重、社会经济权重和生态环境权重之和作为综合权重,根据各个监测断面水质和该断面所代表的用综合权重加权后的静态量,以某类别水质的各监测断面代表的加权后的静态量之和占评价区域各类断面代表的加权后的静态水量总量分比来表...  相似文献   

19.
水源有机污染对饮用水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松花江S水源地及H市饮用水进行连续监测,江水中定性检出的有机污染物,在饮用水中绝大多数都可以检出,说明水厂传统的常规处理工艺对于有机污染物去除率较低,致使一些有机污染物残留在饮用水中,对沿江居民健康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20.
沉水植被降低水体浊度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浊度的变化影响着水生态系统的健康,而沉水植被对降低水体浊度具有显著效果. 为明确沉水植物对泥沙的作用机理,以苦草为试验用草,开展室内水槽试验. 结果表明,苦草斑块降低了水流的输沙能力,根据试验资料估算,斑块区水流的输沙能力仅约为无草时的10%. 利用象限分析法分析了实测的紊动流场,解释了植物对泥沙作用的物理过程. 在苦草斑块区,植物冠顶以下区域(相对高度小于1.00)为下扫流态,紊动漩涡形成的下扫流将泥沙带入水底,而近底层的喷射流抵消了下扫流的能量,抑制下扫流对泥沙的冲击起动,并使下扫流挟带的泥沙顺利淤积;在植物冠顶以上区域除高密度(172株/m2)工况为下扫流态外,中、低密度(86、43株/m2)工况均为喷射流态,不利于泥沙沉降. 由于泥沙主要存在于下层水体,因此沉水植被有利于减小水体浊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