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海水养殖污染负荷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国民对水产品消费需求的驱动下,中国海水养殖规模不断增加,加剧沿岸水域富营养化程度。本文基于水产养殖排污系数调查手册和渔业统计年鉴,估算我国海水养殖过程中污染物排放总量,建立养殖总产量与污染负荷总量之间的回归关系,使用蒙特卡罗方法量化参数的不确定性并进行情景模拟。结果表明:2012年,中国海水养殖过程向相关海域排放TN、TP、COD、Cu和Zn分别为17414 t、3146 t、55503 t、53 t以及242 t;各沿海省份污染负荷总量与养殖总产量存在线性关系,其总氮、总磷和COD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4、0.975和0.996;敏感性分析表明,养殖类型是影响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最重要因素。优化养殖类型和调整养殖方法是减少我国海水养殖污染负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非点源污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天津市点源污染近年来得到进一步治理,非点源污染在水体污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天津市非点源污染影响主要来自5个方面:畜禽养殖、农田地表径流、农村地表径流、水产养殖换水及城市地表径流,通过分析各方面的排放特性,得到了天津市非点源污染负荷:CODCr为204 703.4 t·a-1,BOD5为54 100.8 t·a-1,NH3-N为9 881.3 t·a-1.文章从排污系数对比、非点源污染构成、非点源污染负荷密度3个方面分别对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水产养殖的排污系数最高;农田径流、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负荷最大;武清区、蓟县和宝坻区污染最为严重.最后针对5种不同的类型提出了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导致流域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依据农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空间排放特征和排放强度分析,划分农业非点源污染空间管理分区,并研究设计分区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是提高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成效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湖北省四湖流域为研究案例区,系统开展了流域尺度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空间排放特征识别与总量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四湖流域水环境COD、总氮、总磷、氨氮负荷主要来自于农业非点源污染,4类非点源污染物分别占到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的67.6%、 82.2%、 84.7%和50.9%.对四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物空间排放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水产和畜禽养殖业发达的洪湖、监利、潜江、沙洋地区是流域非点源污染物的主要贡献源区.根据污染物在流域空间上的排放特征和源强评价结果,将四湖流域划分为3个农业非点源污染管理分区,即长湖上游水产和畜禽养殖污染重点控制区、四湖干渠农村非点源污染综合控制区和洪湖水产养殖污染重点控制区,针对不同管理分区分别提出了污染控制措施.基于水质改善和水体纳污能力综合考虑,设计了针对3个非点源污染管理分区的总量控制方案,分阶段实现监测断面全指标达标和满足水体纳污能力要求.主要污染物中,COD主要削减区域为四湖干渠区和洪湖区,分别占到流域COD削减量的43%和42%;氨氮主要削减区域为四湖干渠区,占到氨氮总削减量的66%;总氮主要削减区域为四湖干渠区和洪湖区,分别占到流域总氮削减量的42%和31%;总磷主要削减区域为四湖干渠区,占到流域总磷削减量的53%.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亚丽  张丽  朱昌雄 《环境科学研究》2012,25(11):1243-1249
以探明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状况为目的,在对流域内农村人口、畜禽养殖规模、农田施肥量、水产品产量等数据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全国第一次农业污染源调查结果中的农业源产、排污系数,测算出2009年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内农村生活、农田化肥、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4个方面CODCr、TN、TP的排放总量分别为192 278.71、103 126.04、6 990.82 t. 通过分析得出,在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中的CODCr主要来自农村生活,占CODCr排放总量的56.44%;农田化肥TN的流失占TN排放总量的48.37%,农村生活和畜禽养殖对TN排放总量也有较高的贡献;畜禽养殖业是TP的主要来源,占TP排放总量的65.06%;水产养殖对各项污染物的贡献率相对较低,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畜禽养殖总体数量大、规模小、布局分散,严重影响浙江省水环境质量和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本报告以浙江省水环境质量状况、畜禽养殖业调查资料、现状实测数据为研究依据,通过剖析污染结构特征和空间特征,得出浙江省畜禽养殖污染的特点、存在问题及污染物总量减排存在的主要困难。根据各类污染产生机理和排污特征,参考点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传统思路,探索畜禽养殖污染减排的途径与管理政策集成,推广来端治理与源头控制相结会的生态减排理念.  相似文献   

6.
海水养殖是近岸海域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加强对养殖尾水的管控是防治近岸海域污染的重要一环。本文利用2020年广东省海水养殖产量及主要养殖品种和模式的排污系数对全省海水养殖污染负荷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2020年广东省海水养殖向海域环境排放的总氮、总磷分别为5581 t、1009 t,各沿海城市污染物排放量的差异较大,养殖种类对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更多地受到养殖方式的制约,养殖方式是影响海水养殖污染负荷的最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从强化政策规划引领、推进绿色养殖发展、加强养殖尾水治理和提升养殖监管能力四个方面提出海水养殖污染防治对策建议,为加强海水养殖污染防治、改善和维护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污染源排放量及其变化趋势是重要的环境管理基础信息,是国家和地方准确预判生态环境形势、高效开展生态环境管理决策和实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等的重要依据.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作为我国工业源污染物排放量核算的主要方法之一,过去30年来为工业领域污染减排和环境监管等提供了重要支撑.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产排污系数研究和应用现状,梳理了我国3次较大规模的产排污系数制修订历程,并从制定方法、覆盖度、核算方法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对工业生产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变化,我国3次制修订的产排污系数也在同步变化和升级,在产排污系数的覆盖度、适用性等方面不断提升.对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产排污系数广泛应用于环境管理制度与技术支撑、节能减排与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环境科学相关研究等方面,为上述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但由于我国产排污系数仍存在缺乏动态更新机制等原因,导致其时效性不足,适用性有待持续提升,亟需将系数制定的方法标准化,制定过程中的定量化方法也有待进一步拓展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研究提出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后评估方法,有计划开展系数后评估;建立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标准体系框架,实现核算体系标准化;完善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核算技术体系,开展系数的动态更新;加强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为排污许可、环境统计、污染源普查等多套工业污染源数据统一和融合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2年乌伦古湖流域污染源的调查结果,结合不同类型污染源的产污系数,采用排污系数法估算流域内点源、面源和内源的CODCr、氨氮、TN、TP的污染负荷,分析污染源的贡献率和分区排放特征。结果表明,乌伦古湖流域CODCr、氨氮、TN、TP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分别为56 383.00、6 821.63、20 453.64和2 538.18 t/a;污染物主要来自面源,且以畜禽养殖、农田径流及水土流失污染为主,特别是畜禽养殖的CODCr和TP的贡献率均超过60%,今后应将畜禽养殖、农田径流及水土流失污染作为重点控制的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区域在福海县,该县对流域污染负荷贡献率达45%以上,是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9.
大型固定源是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管控的重点。2018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推进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工业源应急清单的企业要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方案,实施"一厂一策"污染管控思路。本研究基于X市的调研和实践,提出"一厂一策"实施机制的设计,应遵循"责任企业预案提交—资质单位预案审核—政府部门依法监管"的思路。企业需基于实际生产排放和技术可行性,聘请有关资质单位重点分析企业应急减排成本,制定符合企业实际、兼顾成本—效益的"一厂一策"应急减排方案(措施);资质单位对企业提交预案的可行性进行审核;政府部门除对资质单位的审核准入以外,还需以排污许可证的监测记录报告为守(违)法依据,三管齐下,严防"一刀切",做好重污染天气的预警工作。  相似文献   

10.
水产养殖与有毒有害污染物残留及其环境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介绍传统养殖模式虽然有着良好的环境效益,但养殖产量比较低下,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现有水产养殖模式养殖结构简单,过度依赖化学农用品的调控,饲料添加剂、生长促进剂、杀虫剂、抗生素等各种化学品的频繁而广泛使用,极大地阻碍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要降低水产养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必须调整现有的养殖模式,吸收传统水产养殖业中多元化、多层次特点和现代养殖模式中的集约化、规模化特点,摈弃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合理使用农用化学品,控制养殖水体的污染,发展绿色水产品生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未来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