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滇池沉积物中微囊藻毒素的HPLC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向滇池沉积物中加入一定量的微囊藻毒素配制成模拟样品,再用提取液提取样品中的毒素,用HPLC方法检测其含量。通过对不同提取方式、不同提取液和两种微囊藻毒素变体的提取效果进行比较,发现采用正丁醇∶甲醇∶水=1∶4∶15的提取液,用多次搅拌提取的方式,MC-RR和MC-LR的回收率比较好。按此方式对滇池沉积物样品进行检测,发现共表层沉积物中有少量藻毒素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微囊藻毒素的结构和性质,分析了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方法,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胞内微囊藻毒素提取方法步骤复杂且提取效率低的现状,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快速提取藻胞内毒素的方法体系,采用对鲜藻进行匀浆超声后测定含水量,1.5 m L 75%甲醇溶液一次性、低温静置提取干重为2~5 mg藻样12 h的步骤。该方法测定胞内毒素MC-RR和MC-LR的相对标准偏差依次为4.1%和4.6%(n=9),检测方法的最低浓度可达0.03 mg/g;对比试验表明该方法和Harada方法、沸水浴方法对胞内藻毒素提取效率无差异显著性,但Harada方法操作过程繁琐、沸水浴提取方法对HPLC色谱柱有一定损伤,2种方法实际应用价值均不大。总之,该方法简单高效,可充分满足微囊藻胞内毒素含量的HPLC检测所需稳定性和精度的需要,适用于常规实验室进行大批量藻类样品的毒素快速提取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4.
水中痕量微囊藻毒素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囊藻毒素是由蓝藻产生的一类环状七肽物质,该毒素可引起动物中毒并对人类产生危害,迫切需要对饮用水源中的微囊藻毒素进行检测.实验建立了固相萃取(SPE)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水中痕量微囊藻毒素方法,该方法快速、灵敏,适用于快速分析环境水样中的2种常见微囊藻毒素MC-LR和MC-RR,绝对量检出限可达1.00 ng,线性定量范围为0.125~50 μg/L.   相似文献   

5.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一步法检测微囊藻毒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稀土元素Eu3+ 标记微囊藻毒素偶联物MCLR-BSA,在固相包被二抗的微孔板上建立了微囊藻毒素的直接竞争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条件优化后Eu3+ 标记物的稀释度为1∶50,微囊藻毒素单抗的合适浓度为100 ng/mL.该法对微囊藻毒素检测的灵敏度为0.02 ng/mL,试剂的测量范围是0.05~10 ng/mL,回收率达到94%以上.  相似文献   

6.
微囊藻毒素毒理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施玮  朱惠刚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2):82-85,91
微囊藻毒素常见于富营养化的水体中,结构是单环多肽链,其中均含有特殊的必要需活性氨基酸基团。MCYST的化学性质稳定,但可被生物降解和UV光解。利福平等化学保护剂可预防其毒作用。该文就MCYST的理化性质,暴露剂量,毒作用及机理,预防等各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微囊藻毒素将成为衡量水质好坏的指标之一。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是了解水体污染和毒素控制的基础,因此微囊藻毒素的检测变得尤其重要。文章综述了目前微囊藻毒素的来源、化学结构和性质的研究成果,重点评述国内外微囊藻毒素检测方法进展。  相似文献   

8.
微囊藻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蓝藻水华使水的感官性状恶化,水体自净能力降低,其中的蓝绿藻会产生对健康有潜在威胁的微囊藻毒素,是淡水水体中危害最大的一类。就国内外近年来对微囊藻毒素的毒理、危害和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程海微囊藻毒素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云南程海湖获得的“水华”藻类样品中分离得到具有肝毒性的微囊藻毒素,用NMR,MS等多种结构分析手段鉴定,证明主毒素是一种环状七肽,含有Adda,β-Masp,Mdha和Glu各一分子以及2个Arg残基。相对分子质量1038即为Microcystin-RR。进一步利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测定发现此毒素有两部分,它们是同分异构体,区别仅在于Adda上的2个双键的构型差异。  相似文献   

10.
水华期间微囊藻毒素的释放会严重影响洱海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应用荧光定量PCR结合酶联免疫法快速检测洱海水华高发秋季(8—11月)主要旅游区和饮用水源地产毒微囊藻丰度和微囊藻毒素LR浓度.结果表明,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够快速定量洱海中总微囊藻种群和产毒微囊藻丰度,并且能有效预测洱海水体产毒潜能.洱海总微囊藻平均丰度为8.15×10~6copies·L~(-1),9月份均值最高,产毒微囊藻平均丰度为6.42×10~5copies·L~(-1),也于9月达到最高值,占总微囊藻的比例为1.0%~69.8%,水温和TP显著影响洱海总微囊藻丰度,低温、低P是洱海微囊藻水华的限制因子.洱海毒素峰值期为10月上旬,期间水源地微囊藻毒素和胞外微囊藻毒素全部检出,叶绿素a显著影响总微囊藻毒素和胞外微囊藻毒素分布,说明在一定程度上Chl a值能预测水体微囊藻释放的毒素风险.洱海总微囊藻毒素LR最高值达2.17μg·L~(-1),已超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对MC-LR的限值(1.0μg·L~(-1)),表明水华期间洱海饮用水水源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微囊藻毒素的提取与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介了微囊藻毒素的形成、分子结构、危害及分析研究微囊藻毒素意义,然后从藻毒素样品的预处理、提取、分离和分析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微囊藻毒素的提取与分析方法现状和最新进展,并客观评价了目前提取和分析藻毒素的各种方法,指出了其优缺点。在实验时,要根据实验的要求,进行不同方式的组合,进而达到满意的结果。以后随着性能更好的萃取头涂层材料的出现,SPME-HPLC联用技术在藻毒素分析检测领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降解藻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非生物法处理和控制藻毒素污染的研究近况,阐述了微生物降解藻毒素的可行性、菌种筛选、降解机理及参与细菌降解藻毒素的酶,提出了今后在微生物控制及处理藻毒素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和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58,自引:2,他引:58  
随着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进程的加剧,淡水水华暴发的频率和强度亦趋严重,笔者综述了有毒水华发生过程中释放的主要次级代谢物——微囊藻毒素的研究现状。该毒素是一类具有多种异构体的环状多肽物质。由于其毒性大、分布广、结构稳定,从而成为水环境中的潜在危害物质。对微囊藻毒素的产生、迁移及转化途径的研究已成为关注热点。微囊藻毒素作为安全性评价的风险因子,其分析方法主要有液相色谱和酶联免疫法等。为改善水源水质,逐步发展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的控制方法。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实情,提出了微囊藻毒素在大型富营养化湖泊治理中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微囊藻毒素在超声场中的降解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功率超声对有毒蓝藻的主要次级代谢物藻毒素的降解作用,以及超声参数等条件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囊藻毒素在超声场中具有很好的降解效果,实验条件下,频率为150 kHz的超声对藻毒素的降解效果最好,其功率为40 W时,作用20 min后藻毒素的降解率可达到70%以上.同时紫外光辐照可以有效地强化超声对藻毒素的降解.  相似文献   

15.
太湖中微囊藻毒素的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对从太湖蓝藻水华中提取的微囊藻毒素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太湖蓝藻水华中提取的微囊藻毒素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缺陷型TA98菌株直接作用呈现致突变性,而经S9代谢活化作用后未呈现致突变性;可明显增强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并呈现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但未引起小鼠精子畸变率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微囊藻毒素的提取纯化及制备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藻水华污染所带来的主要危害是由毒蓝藻向水体中释放多种不同类型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s,MCs),其中微囊藻毒素MC-LR和MC-RR是我国富营养化水体中最主要的2种藻毒素.为解决对MCs进行深入研究中的MCs纯品缺少问题,迫切需要研究1种有效提取.纯化、制备MCs的方法.以天然水华蓝藻为原料,建立了以甲醇溶液提取、固相萃取和半制备色谱分离为主要步骤的微囊藻毒素提取、纯化和制备的方法.通过优化提取、分离和制备条件,制备了一定量的微囊藻毒素MC-LR和MC-RR高纯度样品.样品经HPLC鉴定分析,纯度可达98%以上.干燥后可得2种微囊藻毒素纯品分别为MC-RR121.1μg,MC-LR62.8μ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