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小波分解(WD)将济南市科干所监测站PM_(2.5)浓度的一维时间序列(2013年1月1日—2017年8月15日)分解为高维信息,获得了该监测站附近PM_(2.5)浓度的时频变化特征,重点分析了PM_(2.5)的随机性和趋势性问题.然后构建了基于小波分解的多级残差修正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预测模型(AMLRC-WLSSVR),结果发现,该模型能够很好地对济南市PM_(2.5)浓度做出预测,特别是针对重污染天气的预测有很好的精度.为了避免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方差估计给出预测值置信区间上界的方法,同时,有效弥补了单点预测的不稳定性及预测精度不足的缺点,该方法能够为实际空气污染预警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陈菊芬  李勇 《环境工程》2019,37(1):122-126
为更好地掌握日均PM_(2.5)浓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支持向量回归(MSVR)的混合预测模型。利用集成经验模态分解将日均PM_(2.5)数据分解成不同频段的分量序列,以降低数据的非平稳性。然后根据每组分量自身特点构建不同的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并通过相关分析确定各分量输入变量。最后,将各分量预测值进行叠加得到最终预测结果。以浙江省玉环市的PM_(2.5)浓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单一SVR模型相比,MSVR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精度评价指标MAE、MAPE和RMSE分别下降了26.98%、23.04%、34.08%,这为大气污染预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利用南充市2014-2015年的空气质量数据和气象数据作为分析数据,研究了南充市后1日PM_(2.5)的预测模型。研究过程分为2个阶段:(1)经粗糙集-遗传算法属性简约后,保留了11个必要属性;(2)保留的必要属性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了后1日PM_(2.5)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决策属性对条件属性的依赖度为0.779 3;(2)经属性简约后建立的南充市后1日PM_(2.5)的预测模型预测误差降低了1.73%,准确率提高;(3)经属性简约后建立的南充市后1日PM_(2.5)的预测模型准确率为80.26%,对优良状态PM_(2.5)预测的准确率为75.35%,对污染状态PM_(2.5)预测的准确率为87.63%。基于属性简约和BP神经网络的PM_(2.5)预测模型总体预测效果良好,可用于颗粒物浓度预测和污染情况预报,为大气环境监测和管理提供重要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BP神经网络结合变量筛选的方法建立了SO_2、NO_2、O3、CO、PM_(10)、PM_(2.5)等6种污染物的浓度预测模型,并选取2014-01-01至2015-11-28时段,昆明市区5个环境监测点以上6种污染物浓度的监测数据建立了昆明市污染物日均浓度预测模型.采用平均影响值(Mean Impact Value,MIV)的方法筛选出分别对6种污染物日均浓度值有主要影响的变量,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利用建立的预测模型分别对6种污染物的日均浓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关上监测点利用浓度预测模型对SO_2、NO_2、O3、CO、PM_(10)、PM_(2.5)等6种污染物浓度进行预测,污染物浓度预测值和实测值趋势吻合度较高.变量筛选后SO_2、PM_(2.5)预测效果比变量筛选前的预测效果好.O3的均方根误差和PM_(10)的标准化平均偏差,变量筛选前的预测效果比变量筛选后的预测效果好.变量筛选前的NO_2和CO的预测结果比变量筛选后的预测效果好.其他4个环境监测点的污染物浓度预测结果与关上监测点的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多变量非线性河涌水质预测问题,提出了多核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河涌水质预测模型。模型采用协同结构的非线性函数将水质时序样本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然后将该回归问题转化成半无限线性规划问题,运用交换集法求解。文章利用东江流域河涌水质数据进行了拟合预测实验,结果表明,与单核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河涌水质预测模型相比,多核模型的预测误差减小了23%以上,它较单核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好的泛化推广性能。  相似文献   

6.
基于wavelet-SVM的PM10浓度时序数据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张红  秦作栋  姚清晨  耿红 《环境科学》2017,38(8):3153-3161
太原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重工业城市,PM_(10)(particulate matter)是太原市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因此研究其变化趋势,并给出污染物浓度预测结果,为相关部门进行大气污染防治,为突发污染事件应急提供理论支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应用于PM_(10)污染物浓度时序数据预测时,表现出良好的泛化能力.在预测模型建立过程中通常选择历史数据作为学习模型的输入特征,然而这样的数据表示形式,结构单一,信息表达不完备,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预测模型的泛化能力.本文以山西省太原市城区4个监测站点的PM_(10)日浓度数据为研究数据,通过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将一维输入数据转化为由低频信息和高频信息构成的高维数据,并以该数据为输入数据建立wavelet-SVM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SVM模型预测,wavelet-SVM模型预测结果具有更高的精度,尤其能更加准确捕捉到PM_(10)浓度突变点,为大气污染预警提供有效信息支持,并且wavelet-SVM模型对于PM_(10)浓度时序数据变化趋势的预测精度有明显提升,能更好地预测PM_(10)浓度变化趋势,揭示PM_(10)浓度时序数据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7.
郭飞  谢立勇 《环境工程》2017,35(10):151-155
空气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为了构建准确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文章首先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气象要素变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针对传统支持向量机预测精确度受输入变量影响较大的弊端,采用基于熵权理论对变精度粗糙集约简进行了改进,以处理支持向量机的输入变量,提高支持向量机的预测精度;最后以沈阳市的历史气象数据和空气质量指数进行验证。与传统方法相比,所提方法能够将预测准确率由71.28%提高到77.83%,空报率和漏报率也有降低,与实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张建磊  乐群  束炯 《环境科技》2007,20(3):43-45
将基于统计学理论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方法试用于臭氧浓度时间序列预测.首先利用臭氧浓度时间序列资料重构了该混沌动力系统的相空间,然后沿着系统演化的相轨道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了臭氧浓度短时预测模型,并用上海市淀山湖站的臭氧观测资料做了提前1~8 h和提前24 h预报试验,结果显示这一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臭氧浓度演化轨迹,提前1~8 h的预测精度均超过90%,提前24 h预报精度亦都在68%以上,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针对紫外-可见光谱法检测水质COD预测模型的精度低和收敛速度慢等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联合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PSO_LSSVM)的水质检测COD预测模型优化方法,并引入主元分析(PCA)算法对模型输入光谱数据进行降维预处理,借以提高模型的收敛速度.结果表明,利用粒子群(PSO)算法收敛速度快和全局优化能力,优化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模型的惩罚因子和核函数参数,避免了人为选择参数的盲目性,克服了传统LSSVM预测模型的精度较低、稳健性较差等缺点.通过以收敛时间、预测平均相对误差(MRE)和均方根误差(RMSE)为评价标准进行评估,输入样本经过PCA降维预处理的PSO_LSSVM模型的预测能力和输入样本未经过降维预处理的LSSVM模型与PSO_LSSVM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输入样本经过PCA降维预处理的PSO_LSSVM模型预测效果最优,且此算法使用C语言实现,易于移植,这为紫外-可见光谱水质COD在线、实时性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有效监测海水Chl a浓度状况对近海赤潮等海洋灾害的预警预报有着重要意义。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可有效降低预测模型系统维数。采用极限学习机回归方法建立海水Chl a浓度预测模型,通过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回归二种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对比,表明极限学习机回归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预测效率和泛化能力,能够实现针对研究水域环境下Chl a浓度的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11.
小波支持向量机在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小波分解重构和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模型。通过小波分解,将大气污染物浓度序列分解为不同频段的小波系数序列,再对各层的小波系数序列重构到原尺度上。利用相关分析的方法构建出低频小波系数a3和中频小波系数d3的支持向量机模型输入因子为前一天小波系数a3和7个气象因子;高频小波系数d2和d1以前三日的小波系数为输入因子,然后对各小波系数序列采用相应的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预测,各小波系数均使用ν-支持向量回归机(ν-SVR)算法和径向基函数,最后通过小波重构合成大气污染物浓度序列的最终预测结果。通过对大气SO2浓度预测实例证明,该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模型具有推广能力较强、预测精度较高、训练速度快、便于建模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空气质量指数是各个地区空气污染状况的数据表征,可用于政府对城市空气污染的控制。论文使用天津市2014年1月1日-2016年4月30日的空气质量数据和气象数据,建立一个基于IG(信息增益)和LASSO(最小绝对收缩率和选择算子)的空气质量指数混合预测模型,对未来一天的空气质量指数进行预测。整体实验由预测模型选取、特征变量选取和混合预测3个部分组成。实验结果说明基于IG和LASSO的空气质量指数混合预测模型要比单独使用LASSO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要好,其误差率为4.75%,并且空气质量指数混合预测模型也可以有效的减少输入变量的数量以及降低模型的复杂程度。同时,也得出天津市空气质量指数的预测准确度受PM_(10)、PM_(2.5)、NO_2和SO_(2)4种空气污染物浓度影响较大,与风向、天气现象和风力关联性不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飞行事故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组合预测模型.该模型分别采用时间序列、BP神经网络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飞行事故率进行预测,通过对待测年份之前的飞行事故的预测误差分析,计算出相应的基本信任分配函数,并借助D-S证据理论对三种预测模型进行融合,将融合结果作为飞行事故率预测模型的权重,从而得出待测年份的飞行事故预测结果.以美国空军A类飞行事故数据对该组合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飞行事故率,且模型精度优于任何单一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4.
由于脱硫效率具有不易测量、测量精度低的特性。就该问题运用了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以O2浓度、液气比、浆液p H值为输入,脱硫效率为输出的预测模型。模型基于某电厂DCS采集的脱硫系统原始数据,在MATLAB平台上训练得到较精准的预测模型并进行精度验证。得出以下结论:采用偏最小二乘模型预测脱硫效率,96%相对误差分布在-1%~1%,最大误差不超过3%。说明该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能较好地满足工程实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加速腐蚀环境下LD2CS铝合金腐蚀损伤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LD2CS铝合金腐蚀损伤数据的分析方法。方法针对LD2CS铝合金腐蚀坑深度值,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BP人工神经网络和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等3种模型进行回归和预测分析。对比总结各种模型在小样本递增时间序列下的应用特点。结果对于LD2CS铝合金腐蚀坑深度值预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在回归和预测上都有较高的精度。结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最适合LD2CS铝合金的腐蚀坑深度值预测。  相似文献   

16.
针对常减压装置常压塔的过程数据存在多种不确定性,其软测量模型受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普适性较差的问题,为了实现数据预处理,分别使用小波和盒图组合的算法进行基于单变量的异常识别、鲁棒偏最小二乘方法(RPLS)进行基于多变量的异常识别;运用网格搜索法对再采样间隔和最大滞后时间对模型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优选出最佳动态输入变量后,对比偏最小二乘(PLS)、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支持向量机(SVM)等方法的软测量模型效果,优选最佳的建模方法。依据常减压工艺数据的特点,提出运用移动窗口的方法进行模型的在线更新,从而形成实用的常压塔顶石脑油干点软测量建模方法。经测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普适性。  相似文献   

17.
2018年12月1日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18),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二次PM_(2.5)影响预测问题给出了模型模拟法和系数法两种解决方案。在详细介绍模型模拟法和系数法的基础上,对两种方法预测同一项目时预测结果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差异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就二次PM_(2.5)日均浓度和年均浓度,AERMOD系数法计算结果较CALPUFF模型模拟法计算结果偏保守;两种方法在预测二次PM_(2.5)日均浓度时比值范围为0.08~5.16,均值为2.35;在预测二次PM_(2.5)年均浓度时比值范围为0.89~26.22,均值为10.71;两种方法在预测二次PM_(2.5)日均浓度时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8.
罗毅  邓琼飞  杨昆  杨扬  商春雪  喻臻钰 《环境科学》2018,39(7):3003-3013
近20年来PM_(2.5)污染严重制约了中国可持续发展.长时间序列历史监测数据的缺失阻碍了相关研究.为此,本文以四大典型区域2013~2016年的PM_(2.5)浓度监测值和2000~2016年MODIS AOD数据、边界层高度、温度等气象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将反向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回归机两种算法相结合,构建组合模拟模型,并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实现近20年来PM_(2.5)浓度历史变化过程的情景再现.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模型具有较低的误差和更高的泛化能力;时空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京津冀和东三省PM_(2.5)浓度持续增长,珠三角PM_(2.5)浓度缓慢下降,3个研究区PM_(2.5)污染范围呈扩大趋势,长三角PM_(2.5)浓度值及污染范围基本保持稳定.2012年4个研究区PM_(2.5)浓度值降低且污染范围缩小,但2013~2016年PM_(2.5)浓度略微上升后又下降,高污染范围缩小,这与国家采取PM_(2.5)区域联防等治理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北京市空气质量监测点获取的空气污染物浓度数据,通过遗传算法搜索径向基人工神经网络的最优隐含层神经元数目和扩展常数,构建了耦合径向基人工神经网络算法与遗传算法的预测模型,预测北京市未来一天24h平均PM2.5质量浓度.结果表明,预测精度与泛化性能良好.该模型不需要输入气象和地理位置信息等数据,具有依赖变量少、预测精度高(R2达0.75)和运算效率高等特征,并可以通过训练样本的驱动,使自身不断优化调整.该模型预测效果可以通过扩展输入特征、增加训练样本量等方法进一步提升,可对多种时空情境下的城市空气污染进行高效率且精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20.
为了能及时、准确的估算出PM2.5浓度及污染等级,分别构建了K最邻近模型(KNN)、BP神经网络模型(BPNN)、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SVR)、高斯过程回归模型(GPR)、XGBoost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RF)6个PM2.5浓度预测模型,选取江西省赣州市为实验区域,采用2017~2018年逐小时气象站数据、PM2.5浓度数据和Merra-2再分析数据开展PM2.5预测实验.结果表明,缺少污染物观测数据时,利用能见度和气象因子等数据也能较好的预测PM2.5浓度.在PM2.5浓度预测精度方面,XGBoost模型最高,随机森林模型次之,高斯过程回归模型最差.6个模型的预测精度总体呈现冬季最高,秋季和春季次之,夏季最低.XGBoost模型的PM2.5污染等级预测准确率高于其他模型,综合准确率达87.6%,并且XGBoost模型具有训练时间短,占用内存小等优点.XGBoost模型的变量重要性结果表明,能见度变量的重要性最高,相对湿度和时间变量次之.本研究可为环境部门准确预测、预报PM2.5浓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