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车辆限行对道路和施工扬尘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田刚  李钢  秦建平  樊守彬  黄玉虎  聂磊 《环境科学》2009,30(5):1528-1532
采用降尘法对道路和施工扬尘排放进行连续监测,通过限行之前和限行期间数据分析,研究了“好运北京”体育赛事期间机动车交通限行措施对道路和施工扬尘的消减情况、道路和施工扬尘对北京大气环境颗粒物的贡献率、道路和施工扬尘源占本地颗粒物排放总量的比重.结果表明,车辆限行措施对降低道路和施工扬尘的效果明显;环路限行期间降尘量平均值为0.27 g·(m2·d)-1,限行之前1个月和限行之前7d降尘量平均值为0.81和0.59 g·(m2·d)-1,主干道和次干道限行期间降尘量平均值为0.21 g·(m2·d)-1,限行之前1个月和限行之前7 d降尘量平均值为0.54和0.58 g·(m2·d)-1,道路降尘量下降了60%~70%;限行期间民用建筑施工降尘量平均值为0.27 g·(m2·d)-1,限行之前20 d为1.15 g·(m2·d)-1,限行期间公用建筑施工降尘量平均值为1.06 g·(m2·d)-1,限行之前20 d为1.55 g·(m2·d)-1,施工降尘下降30%~47%;道路和施工扬尘是北京市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其对环境PM10的贡献率为21%~36%;当本地污染源PM10排放量占环境总量的50%和70%时,道路和施工扬尘PM10排放量分别占本地污染源的42%~72%和30%~51%.  相似文献   

2.
北京大型活动期间的道路车流量控制是缓解交通拥堵和削减尾气排放的重要手段。郊区道路的车型构成和行驶工况与城市道路有显著差别,研究车辆限行对郊区道路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影响是空气质量保障方案制定、控制效果评估和进行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的基础。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阅兵期间郊区道路车流信息为基础,采取排放强度计算、路边污染物浓度监测和逆模式法相结合,研究了车辆限行对郊区道路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郊区道路限行期间国道、省道和县道车流量降比分别为21%、29%和24%,货运车辆降比大于客运车辆,车辆行驶速度上升;CO、NOx、HC和PM的减排比国道分别为41%、46%、48%和76%,省道分别为43%、31%、45%和47%,县道分别为33%、27%、34%和43%。路边的NOx浓度监测结果显示,限行期间NOx浓度下降47%;根据现场的NOx浓度监测数据以及气象参数,应用逆模式法计算NOx排放强度,结果显示限行期间NOx排放强度下降37%。  相似文献   

3.
昨日下午,广州市治理机动车排气噪声污染工作协调小组组长、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苏泽群主持召开了协调小组全体成员会议。据悉,广州将以环保标志为平台,即将在车辆密集路段启动车辆限行管理,并把排放指标纳入公用事业车辆的准入条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柴油发动机车辆排放废气对城市大气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报告了柴油发动机车辆在不同工况下排放废气中多环芳烃变化的规律及其对城市大气质量的影响。试验表明,不同类型的柴油发动机的排污量不同,既使是同一台柴油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排污量也有较大差异,一般以负荷百分数在2%-5%时排污量最小,在该废气和北京市区大气中分别检出了致突变悸性比苯并芘更大的环戊二烯并(c,d)芘。  相似文献   

5.
利用美国EPA开发的区域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CMAQ对2008年8月发生在深圳地区的臭氧污染过程进行模拟,运用brute-force方法分析深圳机动车限行对臭氧浓度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CMAQ模式能较好的重现模拟期间臭氧的浓度水平和变化趋势;深圳机动车限行造成机动车的排放源削减会提高深圳城区臭氧浓度峰值,数值一般在10μg/m3以下。  相似文献   

6.
文章为探究不同维护保养方式对在用轻型汽油车排放的CO、HC、NO 3种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效果,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高排放车辆,利用稳态加载工况检测方法,定量分析了三元催化器体系维护及发动机工况调整2种维护方式的排放削减效果及其效果差异,结果表明车辆维护保养对于NO污染物的减排效果为49.29%~99.76%,CO为29.22%~99.66%,HC为-44.44%~97.11%,对于不同排放标准的轻型汽油车,维护保养的减排效果均超出60%;对比不同维护保养方式,发动机工况调整维护对HC排放影响相对明显,CO、NO则影响微弱。进一步的跟踪测试表明仅针对三元催化器体系维护保养会出现排放反弹的情况,同时进行发动机工况校准以及三元催化器体系维护保养可有效维持排放削减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晰车用乙醇柴油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在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理化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常规和非常规污染物的排放特性,并探讨了其应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与纯柴油相比,乙醇柴油混合燃料改善了碳烟排放,有助于降低大气中的颗粒物含量,但HC排放量增加,且CO和NOX排放结果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乙醛、乙醇等醛酮类非常规排放物增加,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都有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个体车辆出行、排放行为的精细表征与挖掘,基于宣城市中心城区全量个体车辆的出行轨迹、技术参数、排放轨迹等多维交通大数据,以表征个体车辆出行过程的排放信息为主线,设计并构建车辆出行排放知识图谱.研究表明:①知识图谱直观地表征了“车辆-道路-出行-排放”信息的时空关联,可实现个体车辆在不同日期、不同时段、不同路段等多尺度出行特征的精细挖掘.以某辆小型客车为例,检索发现周一、周三出行主要连接的小时实体都为7:00、8:00和17:00,周五、非工作日出行连接的小时实体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周一、周三出行所连接的道路实体较少且基本一致,在宣水路、昭亭北路、昭亭南路的出行里程之和占比为63%~68%,周五、非工作日出行连接的道路实体则较为分散.②通过出行信息类、排放信息类实体的关联检索,可实现个体车辆出行排放时空特征的精细辨识和溯源分析.示例车辆的检索结果表明:周一车辆的CO日排放量为1.2g,是周六的2.5倍,同时在早高峰时段(7:00),车辆出行在交通繁忙路段时,伴随低水平车速,排放强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
智能交通调度对大城市车辆尾气排放具有重大影响,但是使用传统测算方式对其影响程度进行测算时存在较大误差,对智能交通调度对大城市车辆尾气排放的影响进行分析。计算车辆尾气排放量,根据影响计算的因素设计智能交通调度影响模型结构,计算智能交通调度对大城市车辆尾气排放的影响程度,实现智能交通调度影响模型的建立;分析智能交通调度影响模型的环境应用;设置实验论证其应用效果。智能交通调度影响模型具有极高可行性,使用这一模型测算智能交通调度对大城市车辆尾气排放影响更为准确,在交通高峰时段也能保证平稳测算,与传统测算方式相比能减少15%的误差。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单车层面的动态排放轨迹追踪,基于电警式卡口产生的逐秒过车记录数据建立了车辆排放轨迹计算方法,通过提取动态轨迹中的运行参数及机动车保有量数据库中的技术参数,并结合排放模型计算了2018年5月10日~6月9日安徽宣城市中心城区123条路段上共133,906辆车的44,672,343条轨迹的排放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出租车是CO的重要排放来源且交通兴趣点附近路段排放强度较高;公交车和重型货车是NOx的重要排放来源,公交车工作日NOx排放总量达1.3kg,约为重型货车的7.5倍,且路线固定、排放分布随发车班次周期循环;轻型货车排放路线多围绕货运需求且多为昼间行驶,而重型货车多选择凌晨出行;通勤类私家车工作日昼出夜归,路线固定且往返过程各污染物排放量均较稳定.对于全路网,CO、VOCs的高排放强度区域多集中于中心路网,NOx、PM则多分布于外围路网.  相似文献   

11.
非现场执法系统在高污染车辆区域限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2010年起南京市实施区域限行政策,以加快高污染在用车的淘汰更新。非现场执法系统在区域限行中的设计和应用.是提高限行执法效率和落实限行政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水质是海洋环境评价的基本要素,常规监测方法已不能满足即时、全面、迅速地了解海洋环境的要求。70年代地球资源卫星的发射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它的多波段、重复周期短、复盖面积大、分辨力高等优点,使之以河流为污染源主要排放路径的河口海湾地区的水质动态监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为了考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施行的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和工厂的限排减排措施对北京市环境空气中ρ(PM2.5)、生物质燃烧排放的有机化合物(包括左旋葡聚糖、甾醇类和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分布状况的影响以及生物质燃烧潜在的风险评估,采集了2015年8月10日-9月1日环境空气PM2.5样品,采用快速溶剂萃取仪提取目标化合物并用气相色谱质谱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8月10日-9月1日,减排措施使城市点和交通点位的ρ(PM2.5)分别降低了23%和25%,减排加限行措施使得城市点、交通点和传输点3个点位的ρ(PM2.5)分别降低了44%、45%和66%.控制措施使3个点位的ρ(左旋葡聚糖)降低了92.4%~96.1%,减排措施起了关键作用;但对β-谷甾醇(生物质燃烧的另一个重要示踪物)和餐饮源的典型示踪物--胆固醇却几乎没有影响;生物质的不完全燃烧能够产生大量的PAHs类化合物,采样期间控制措施对3个点位PAHs的排放抑制作用有限,在城市点位中以左旋葡聚糖为示踪物的生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比其他2个点位可排放更多的PAHs类化合物,表明城市点位的风险高于其他2个点位.研究显示,研究不同时期生物质燃烧排放的化合物种类及其质量浓度的变化,以及对于生物质燃烧所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对于制订合理的控制措施、保护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14年7月,西安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200万辆。西安地区近几年在冬、春季节频繁出现长时间的雾霾天气,与快速增长的机动车所排放的污染物密不可分,而且还危害着群众的健康,加速控制与防治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已刻不容缓,而高污染排放车辆的淘汰,如何控制和淘汰高污染排放车辆将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种植密度和降水对冬小麦田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为研究种植密度对农田N2O排放的影响和探讨N2O排放季节性波动的原因,于1999~2000年小麦生长季在南京市郊江宁县进行了不同播种量(0.90、180和270kg/hm^2)和大田试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气象条件和田间管理下,播种~越冬阶段的N2O排放不受播种量的影响,近青~成熟阶段的N2O排放通量与播种量成正比,裸地条件下的N2O排放与播量为90kg/hm^2下的排放无明显差异,造成该生长季内N2O排放季节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降水,返表~成熟阶段的N2O排放通量随观测日前6d的加权平均降水解呈指数增加。  相似文献   

16.
车辆蒸发排放是城市地区大气环境中VOCs(挥发性有机物)的重要人为源.选取满足国五排放标准的轻型汽油车,采用满足国Ⅵ(A)汽油标准的汽油,在密闭舱内设定两种不同温度,研究蒸发排放特征及温度对蒸发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6辆车热浸VOCs蒸发排放因子范围为0. 01~0. 10 g/h,昼间损失VOCs蒸发排放因子范围为0. 09~1. 49 g/d,低于已有研究中国四或国三车辆的蒸发排放水平.②昼间损失VOCs蒸发排放水平远超过热浸VOCs蒸发排放水平.③热浸蒸发排放过程中密闭舱内VOCs质量呈近似线性增长,昼间损失蒸发排放过程中密闭舱内VOCs质量呈先快后缓的增长特征.④温度升高后,热浸和昼间损失VOCs蒸发排放因子均明显增加.温度由25℃升至38℃后,热浸VOCs蒸发排放因子增加36. 0%~533. 9%;温度从18~33℃升至23~38℃后,昼间损失VOCs蒸发排放因子增加16. 7%~106. 2%.研究显示,温度变化对热浸和昼间损失VOCs蒸发排放因子均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7.
车辆尾气排放控制技术和排放标准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非尾气管(non-exhaust)排放却很少涉及.非尾气管排放主要包括车辆制动磨损、轮胎磨损、路面磨损和车辆扬尘,本研究调查了北京典型道路车流量和车辆运行速度等参数,应用欧盟非尾气管排放因子分析车辆制动磨损、轮胎磨损和路面磨损PM10排放.结果显示:不同类型道路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污染供需分析框架下,选取中国2001-2006年34个工业产业的面板数据,分析影响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和工业烟尘等三种污染物排放密度的主要因素。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污染密度均与能源消耗密度、相对工资水平和国有资本比重正相关,与企业规模、环境管制指标和外资比重负相关。要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机制才是根本出路。为此需要做到:(1)鼓励节能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2)强化对地方政府的环境管制政策执行力度的监督;(3)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监管力度;(4)理顺政府对环保信息的披露机制;(5)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和非政府组织的监督作用;(6)提高外资进入的环境标准。  相似文献   

19.
潘思羽  张美玲 《环境工程》2023,(7):61-68+85
基于排放因子法估算2000—2020年甘肃省三大产业及生活能源消费直接CO2排放量,描述分析其时序演变特征。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并预测2021—2030年甘肃省CO2排放量。构建甘肃省CO2排放影响因素的STIRPAT拓展模型,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定量探究了各因素对CO2排放量的影响程度和内在作用机理,并结合随机森林进一步识别重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甘肃省产业及生活能源消耗直接CO2排放总体呈波动增长趋势,且第二产业占比在70%以上,是主要的CO2排放源;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误差为2×10-4,相关系数>0.99,对于预测甘肃省CO2排放具有较高精度,并得出2026年的甘肃省能源消耗直接CO2排放量达到最大;甘肃省CO2排放的驱动因素作用差异显著,CO2排放强度、经济发展、城乡消费对CO2排放的正向作用较大,城镇居民人均消...  相似文献   

20.
利用卫星的TM片进行水土流失动态研究与监测一种快速,准确,全面,系统的现代化科学方法。本文介绍从建立卫片地面解译标志入手,以植被盖度为桥,建立卫片光密度反射值与土壤侵蚀量间关系,并将这种研究方法应用于辽东山区和辽西丘陵区几种不同坡度非耕地区的土壤侵量分析,从而为利用卫片及时准确地掌握水土流失情况,研究水土流失规律提供了有益探索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