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突发性水体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严重威胁流域水资源安全,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尽管突发性水体重金属污染应急处理处置技术备受关注,但现有的技术储备仍十分薄弱。本文基于文献调研和已有的案例总结,系统评述了现有的应急处理处置技术的优缺点,并简要介绍了这些应急技术在已报道的国内历次突发性重金属水污染事件中的实践应用,指出了突发性重金属水污染应急处理处置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于未来应对突发性重金属水污染事件快速选择经济、有效、绿色的应急处理处置技术和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抗生素在医药与工业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及水质检测技术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在各种饮用水水源中,有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检出.这些污染物质在水环境中的存在,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本文旨在介绍抗生素的污染现状以及抗性基因传播途径,分析目前国内外抗生素处理技术的特点及不足,最后提出对未来抗生素处理工艺的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重金属污染水体的高效环保处理技术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金属污染作为影响环境的严重问题之一,不仅因其毒性大、易积累,而且处理后难以回收,对于重金属污染水体的处理技术,大部分仍存在成本高,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本文综述目前在处理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多种工艺技术,从环境保护、经济效益角度分析碳黑泥、矿物材料、树脂等的优缺点,提出发展高效环保型的处理技术,包括天然处理剂的应用,如竹炭,壳聚糖,微生物等,为去除重金属、净化水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污染水体底泥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体底泥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环境问题,污染物通过大气沉降、废水排放、雨水淋溶与冲刷进入水体,最后沉积到底泥中并逐渐富集,底泥中主要的污染物有重金属、营养元素、难降解有机物.目前底泥的治理方法有原位修复和异位处置,原位修复主要有掩蔽技术、淋洗技术;异位处置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法、干式热处理;生物修复技术是既可用于原位修复又可用于异位处置的一种方法,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且没有二次污染的优点,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烷基酚化合物作为一类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在水环境中长期稳定存在,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之一。通过调研近年来国内外环境水体中烷基酚污染状况,针对其前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环境水体中烷基酚分析检测过程中常用的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等前处理技术的原理、特点、影响因素及应用范围等。经梳理和分析相关文献,得出以下结论:1)烷基酚在国内外各类水环境介质中被广泛检出,浓度范围一般为未检出(ND)~几千ng/L,易吸附在水中悬浮物或胶体颗粒上,亟须建立可靠、高效、快速的前处理技术,为其在水体中的准确定性和定量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2)与固相微萃取和搅拌棒吸附萃取相比,液液萃取技术和固相萃取技术在回收率、精密度和稳定性方面更具优势,已被多个国家应用于水质烷基酚的标准分析方法中。未来应加强填料萃取容量和选择性、涂层耐用性、多种萃取技术联用等方面研究,以建立快速高效、微型化、无溶剂或少溶剂化、对环境友好、自动化的前处理技术;加强烷基酚化合物的管理,建议将其纳入水质质量标准、排放标准等。

  相似文献   

6.
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但由于现有的污水处理技术不能有效的降解水环境中的抗生素,导致环境中抗生素含量不断增高,各种抗性基因不断产生,抗生素的有效利用率不断降低,对疾病的治愈率也越来越低,而新的抗生素的研发速度又远远慢于细菌的传播速度,因此抗生素污染的扩大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综述了抗生素的来源与危害,国内外抗生素的污染现状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并对人类健康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北京市北运河水体中抗生素的污染特征和风险水平,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SPE-HPLC-MS/MS),对北运河流域水体中的抗生素浓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个采样点总浓度为59.19~703.44 ng·L-1,共检出4类7种抗生素,包括磺胺吡啶、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红霉素、氧氟沙星和林可霉素.其中,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氧氟沙星和林可霉素的检出率为100%,红霉素的检出率为41.67%,磺胺吡啶的检出率为33.33%.与国内部分流域相比,北运河流域水体中阿奇霉素、红霉素和克拉霉素处于较高水平.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抗生素对藻类的风险为高风险.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磺胺吡啶、林可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无潜在健康风险,克拉霉素的人体健康风险为低风险.  相似文献   

8.
水体受污染底泥原地处理技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从介绍受污染底泥的综合整治技术框架入手,逐项分析了受污染底泥原地处理技术的概念、分类及其与易地处理处置技术相比的特点,总结了受污染底泥原地处理技术的操作方法和研究现状,并以原地生物/化学方法和原地固化/稳定化方法处理受污染底泥的不同案例,分别介绍了受污染底泥原地处理的具体做法。最后,分析了受污染底泥原地处理的新技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土壤中兽用抗生素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亮  张静  姜浩 《环境科技》2010,23(2):68-70
善用抗生素在环境中的归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成为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查阅了近期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对土壤环境中几类典型抗生素(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等)的污染源、污染水平、生态毒性和引起抗性基因的风险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抗生素作为药用,在国内外应用广泛。但是由于抗生素本身物理化学性质,具有难去除、危害大等特点,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问题。而由于目前能源紧张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将目光投向光催化技术,由于光催化反应速率高,降解抗生素种类多等优势,被用于处理抗生素废水有着良好前景。本文对国内外常用光催化技术降解抗生素进行阐述,对比分析其优缺点,展望了光催化技术应用于处理抗生素废水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四环素类抗生素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广谱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畜牧业、水产业等领域,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超量使用以及处理不当导致其被排放到水、土壤等环境中并在环境中残留、扩散,对生态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其在环境中的去除尤为重要。介绍了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来源及其在环境中的行为,概述了这类抗生素在环境介质中污染处理技术。目前已经工程化应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处理后出水虽可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但很少对四环素类以及其他种类抗生素的去除进行专门的设计,造成处理后的出水中仍有抗生素残留,带来水环境污染的风险;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去除目前大多停留在实验室水平,可直接工程化应用的修复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对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处理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去除与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带来的工业进步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利好,但是也为生态环境带来了毁坏性的灾难。重金属排放对整个人类来讲都是巨大的威胁。如果工业发展过程中不重视排放问题,那么这些重金属对于生态的伤害将是致命的。本文对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就相关的智力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水体重金属污染来源及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随着工业发展,大量废水被排放到土壤中,加剧了土壤以及水源中重金属的积累。重金属非常容易通过食物链而发生生物富集,这严重威胁着生物和人体健康。为了减少重金属对人体和生物健康的威胁,需要对水体重金属污染进行治理。这个问题显然已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治理重金属污染,针对水体重金属污染来源、危害及治理技术研究进展,本文作了浅论。  相似文献   

14.
受污染地表水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介绍了受污染地表水体生物修复技术的类型及特点,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受污染地表水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及应用的现状,并对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厦门市新建饮用水源地莲花水库中4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磺胺类)13种典型抗生素进行了检测,并评价了其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等级.结果表明,除红霉素、磺胺二甲嘧啶和磺胺甲■唑外,其余10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检出,总浓度范围为n.d.~925.26 ng·L-1.其中阿奇霉素的浓度最高(n.d.~232.61 ng·L-1),检出率为75%;其次为恩诺沙星(n.d.~187.69ng·L-1)、四环素(n.d.~155.05 ng·L-1)和环丙沙星(n.d.~83.66 ng·L-1),检出率均超过60%.抗生素浓度随采样点呈现出上游莲花溪S1>澳溪支流S2>库区下游S3>入库口S4>库区中心S5的趋势.抗生素季节分布特征较为明显,枯水期总浓度明显高于丰水期和平水期.生态环境风险评价表明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生态环境风险较高,环丙沙星为主要风险因子;枯水期的抗生素联合风险商值比丰水期和平水期高,且大于...  相似文献   

16.
钦州湾水体中磺胺类抗生素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研究了钦州湾近海及汇海河流磺胺类抗生素浓度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种磺胺类抗生素(SAs)和甲氧苄氨嘧啶(TMP)在钦州湾近海及汇海河流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其浓度范围为n.d.~12ng/L.其中,磺胺甲基异恶唑(SMX)在近海的检出率和平均浓度最高,分别为100%和4.1ng/L;其次为TMP(检出率87%,平均浓度1.0ng/L).与国内外其他水域相比,钦州湾磺胺类抗生素浓度处于较低水平.钦州湾近海抗生素浓度分布呈现以下趋势:茅尾海(8.4ng/L)>钦州外湾(1.9ng/L)>三娘湾(1.4ng/L).磺胺类抗生素在钦州湾的海水养殖区均呈现出较高的浓度水平,说明高密度水产养殖是钦州湾水体中抗生素的重要污染源.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钦州湾水体中残留的磺胺甲基异恶唑(SMX)对相应的敏感物种存在中等生态毒性风险,需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硒作为生命体系必需的特殊微量元素,其必需浓度和毒性浓度之间的差距较小,易引发水体硒污染,进入人体后导致硒中毒。为此,本文从硒的来源及危害入手,在分析硒的水质指标的基础上,探究生物处理技术在水体硒污染中的应用,分析讨论影响水体硒污染生物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以期促进生物处理技术在水体硒污染处理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好氧生物处理污染水体的供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好氧生物处理污染水体需要充足的溶解氧,阐述了氧传递原理、传统供氧技术(机械供氧,鼓风供氧、氧载体供氧)和新型供氧技术(射流曝气供氧、膜供氧)。指出氧载体供氧和膜供氧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材料,工艺及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膜供氧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饮用水微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概述了饮用水微污染的现状及危害;综述化学氧化,吸附及生物等饮用水微污染的预处理技术,着重介绍强化混凝,臭氧活性炭,生物活性炭,臭氧生物活性炭,光化学催化,膜法及新型生物反应器等深度处理的方法原理及应用前景,并阐明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0.
抗生素在喀斯特岩溶地区的运移速度快,是严重威胁喀斯特岩溶地区水生态的新污染物.研究选取贵州省双河洞,利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PE-LC-MS)分析溶洞地下水中的21种抗生素,初步探究该溶洞地下水中抗生素的分布特征,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9个采样点共检出10种抗生素,总浓度为55.81~118.7 ng·L-1.其中,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对甲氧嘧啶、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在所有样品均有检出,其最高检出浓度分别为5.25、5.30、34.33和34.68 ng·L-1.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对甲氧嘧啶和甲氧苄啶与pH呈显著相关性,金霉素与部分阴离子和阳离子具有显著相关性.选择7种检出率大于40%的抗生素进行生态风险评估,发现氧氟沙星处于高风险水平,金霉素与恩诺沙星处于中风险水平,其余3种处于低风险水平,说明双河洞地下水体中抗生素会造成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