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峡库区危险工业废物的现状及清理处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三峡库区沿江堆存有大量的危险废物,这对蓄水在即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极具威胁,对库区生态环境,水资源及人群的身心健康有潜在的危害性,必须进行全部清理处置。库区堆存的危险废物近1.5万t,种类多,成分复杂,毒性大,清理处置困难。分析了典型危险废物的危害性,同时根据三峡库区库底废物清库要求和规范,结合库区实际情况,提出库区库底堆存危险废物的清理处置方案:危险废物中约578t可进行化学中和稳定化处理,焚烧处理,综合利用等无害化处理,其余不能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危险废物,在坝前177m水位以上选择合理的地点进行安全,可靠的临时贮存处置,待库区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建成后再进行最终的处理处置。 相似文献
2.
70年代初期,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委员会”首次提出“污染者负担原则”以来,许多国家为制止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普遍开始向排污者征收排污费。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始建于1978年,排污收费作为我国的一项法律制度,是由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以下简称试行法)予以确立的。该法第十八条规定:“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排放污染物的,要按照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和浓度,根据规定收取排污费。”1982年,国务院又颁 相似文献
3.
王建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2):187-192
垃圾按量收费是管制城市垃圾的最直接的环境经济政策。它根据垃圾排放量向居民征收(不同的)费用。从而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本文通过对城市居民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垃圾按量收费的政策效应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中国垃圾按量收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我们的研究旨在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测度垃圾按量收费政策的总体效应;二是考察垃圾按量收费政策对不同居民的效应差异。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超过半数的居民认为垃圾按量收费更合理,但多数人还是更喜欢每月固定收费;从对不同居民的具体分析看,中高收入者倾向认为垃圾按量收费更合理,年长者更喜欢每月固定收费。实行垃圾按量收费后.年轻者更可能减少倒垃圾的量.但也更可能偷偷倒垃圾。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污染收费系统的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政策分析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我国水污染收费系统存在的问题,并从协调排污收费和使用者收费、完善使用者收费及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企业化经营管理几个方面探讨了系统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5.
我国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政策评价与完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我国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变迁是典型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本文从我国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概念与内涵谈起,分阶段分析了我国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的演变过程,重点对改革开放后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绩效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并对我国现阶段基本农田保护失控的原因进行了制度层面上的分析,最后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低保家庭作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低收入群体,近年来,其医疗保障问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探讨。本文假设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障政策与城市低保家庭医疗需求不相匹配,并通过对2007年进行的"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绩效评估"项目所得的问卷数据和个案访谈材料分别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考察了城市低保家庭接受到的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政策的实际效果,发现现有政策补贴远不能填补低保家庭的医疗的支出缺口,且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宣传不到位,申领难度大,公共医疗资源不足等漏洞,进而证实了文章的假设,并据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镇化态势分析和可持续城镇化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耀先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3):5-11
在阐述今后15年中国城镇化面临的就业和收入差距、资源和环境、区域发展、政府管治等四大挑战之后,分析了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0.6、0.8、1.0和1.2个百分点的4种态势。如按1978—2002年城镇年均提供636万人就业考虑,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不宜超过0.7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2005年上半年城镇安排595万人就业,则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1.2个百分点也是可行的。但是,对于所有4种态势,土地短缺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最后就可持续城镇化提出的政策建议包括:①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②贯彻落实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③高效利用和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④统筹城乡规划,加强对经济区发展的引导;⑤贯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⑥建立多元化的城镇基础设施投资体制,大力吸引民间和国际资本;⑦全面推进城镇管理体制创新,制定公众参与政策;⑧坚持按城镇化的客观规律办事,控制地方政府的城镇化热情。 相似文献
8.
适应气候变化对于中国来说是更现实而紧迫的任务。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适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和地方适应目标得以有效落实的重要保证。自2007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发布以来,国家、部门和地方相继发布了一系列适应气候变化政策,推动了我国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的快速发展。本文首先系统梳理和分析了我国适应政策的现状,发现:我国初步形成了自上而下的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包含117项国家和部门层面适应相关的政策、31个省级适应行动方案和21个省级适应规划。其中,虽然专门适应政策较少,但与气候密切相关的行业和部门的政策中,越来越多的考虑适应气候变化的需求,适应政策主流化趋势明显;地方适应政策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现有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在政策原则、目标和优先领域等方面能够因地制宜。其次,剖析了我国现有适应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国家和部门适应政策组成要素不够完善,具体的适应政策的目标与对应的适应能力与适应资源不匹配;适应政策决策因素考虑得仍不够完整;适应政策监督不足,适应成效评估较弱。二是随着政策中心下移,地方政府对适应气候变化工作重要性的认知水平以及制定气候变化适应政策的能力存在明显局限。三是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的科学基础仍相当薄弱。最后,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提出了从提高适应战略地位到加强适应决策机制,从夯实适应研究基础到完善适应相关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市场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垃圾处置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依赖行政手段.而非经济关系,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经济政箫因为无法和现实吻合,常常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分析我国的生活垃圾处置市场现状,寻求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政策.增加政策对解决我国垃圾处置市场问题的适应性应该成为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在对我国垃圾处置市场的经济特征和垃圾处置的外部性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选择合适的环境经济手段是解决我国垃圾处置市场存在问题的关键之一。通过对相关的环境经济政策进行数学推导、分析。认为建立市场.选择有效的环境经济政策。包括产权明晰.完善垃圾收费制度和补贴制度.同时建立严格的环境标准和直接管制是解决我国垃圾处置市场存在的问题和推进垃圾处置市场建立的主要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朱锡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1):215-220
为了在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探索我国社会节能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实证和规范相结合的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在我国社会节能过程中离不开金融与政策的支持,这不仅因为现行的财经制度和政策及其运行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经济的产物,对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节能过程的财经及其政策的研究还十分薄弱,还在于现行财经政策对推进我国社会节能的潜力还远没有释放。因此,一方面要运用金融政策工具,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机制的形成,加强有利社会节能的信贷制度、金融法规的建设,促进其导向和规范功能;另一方面,要持续推进能源价格的市场化和政府调控价格的管理科学化,充分运用税收杠杆调控能源价格,逐步建立起适应中国国情的有效利用能源、保护环境的税收和收费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与法律体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政策应遵循三个原则:服务于我国循环经济概念与内涵原则。服务于循环经济实践的原则。用足用好现有政策和补充缺位政策相结合的原则。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与法律体系应包括四大类:基本政策、核心政策和基础性政策。技术政策可以融入这四类政策之中。基本政策是统领循环经济所有政策的根本。是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融合的综合性政策。基础性政策是指为循环经济重点领域实践创造良好制度环境的政策。大致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经济制度、基础性激励政策和考核政策等。核心政策是直接推动循环经济重点实践领域的政策。在核心政策中。需要切实落实和用足用好的现有对循环经济发展较有利的政策有:生态工业政策(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清洁生产政策)。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产业税费优惠政策。能源节约和再生能源政策。环境友好型产品标志(标识)政策;需要完善的薄弱政策有:生态工业园建设政策。废弃物回收、再利用、资源化和无害化产业政策。生态农业政策。资源开发利用政策;需要新建立的缺位政策主要涉及消费领域、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能源节约型城镇基础设施和建筑领域。 相似文献
12.
在介绍国内外环境教育发展概况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将垃圾分类收集融入环境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基于垃圾分类收集的特点和难点,提出应结合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将多层次的学校环境教育和全方位的社会环境教育融合实施的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