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进展,80%考核断面水质达标,60%规划治污项目完成。为进一步提高流域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执行的有效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力求在治污思路、管理方略等方面取得突破,以求能提高治污效益,显著改善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环境政策制度之间的作用关系,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构建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政策制度链。梳理政策制度链层次、结构、节点,提出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环境政策制度联动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研究环保产业发展各阶段不同环境政策/制度发挥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产业经济学理论和环保产业特点,将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环境政策/制度分为产业需求型、产业供给型、产业规范型3大类24小项;采用德尔菲法和单因素评价模型,评价环保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环境政策/制度对环保产业发展作用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我国环保投入的逐年增加为强化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提供了重要基础保障,但环保投入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的作用机理值得深入研究。在2007年国家42部门投入产出表基础上,编制了环境-经济投入产出表,并构建了环保投入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模型,将环保运行费和环保投资作为研究对象,测算其对宏观经济各指标各行业的经济影响,并分解到省级层面。结果显示:1"十一五"期间环保投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拉动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就业等经济社会贡献作用,五年期间对国民经济总产出、GDP、居民收入、就业等方面影响分别为102 043亿元、29 457亿元、12 563亿元、1 324万人次,且以间接影响和诱发影响占较大比重,表明环保投入具有较强产业波及效应。2经济影响存在明显行业差异,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农林牧渔业、环境服务业、建筑业等与环保投入直接相关的行业受益较大。但与此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拉动了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高污染高能耗行业,表明环保治理活动自身带来的资源环境负担在中国现有产业结构情况下仍不可避免。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同时需要寻求更加清洁的治理技术。3经济影响区域差异明显,受益较大的省份主要集中于广东、山东、江苏、河北、辽宁等东部沿海及中部发展较好地区,而受益较小的省份大多位于西部及边远地区。总体来看,鉴于当前我国环境治理投入仍不能满足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适当加大环保投入不但能够取得环境效应,同时也可带来一定的社会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对"数字环保"概念的提出进行梳理,分析数字环保发展现状。提出"数字环保"系统建设所采用的技术,并详细介绍了3S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在"数字环保"中的应用,最后提出"数字环保"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基于全国各地方2010—2015年环保人才资源统计数据,采用重心迁移、热点分析等时空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十二五时期中国环保人才区域分布及时间发展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十二五期间中国环保人才队伍数量稳步发展,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升,高学历环保人才数量不断增加。(2)中国环保人才发展的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好于西部,南部好于北部,经济发达地区对青年和高素质环保人才吸引力较大。(3)中国环保人才热点和冷点区域与人口和GDP等社会经济要素分布有一定的重叠,但是覆盖力度不够,特别是高素质人才在经济发达地区过于集中。  相似文献   

7.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今天发表的一份报告说,尽管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中国环境问题依然严峻。OECD今天在此间发表了《OECD中国环境缆效评估报告》。报告说,中国某些城市的大气污染仍然严重,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有所反弹,没有满足“十五”计划提出的预定目标。尚未对慨(挥发性有机物)和有毒大气污染物的控制给予足够的关注;部分水域污染严重,水资源缺乏以及空间分布不均的局面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中,目标责任制和淘汰落后产能这两项行政手段具有核心地位。充分认识其作用机制,阐述其优势与不足,对于中国碳减排政策的优化设计意义深远。本文遵循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原则和方法,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为基础,评估了这两项政策的作用机制、政策有效性以及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目标责任制和淘汰落后产能这两项行政手段具有高度的有效性。这些行政手段顺应了中国的各项体制机制,确保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实现。具体来看,节能降碳目标责任制通过明确地方政府作为节能降碳政策执行主体的责任,改变了原有的官员激励体系,强化了政府对既有政策的执行,还促进了地方政府和企业各项节能降碳制度的形成。淘汰落后产能以目标责任考核为基础,结合各种激励政策,在节能降碳、化解产能过剩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效应。尽管行政手段在温室气体减排中的作用非常有效,但是这种自上而下的压力传递机制难以真正内化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节能降碳工作的自发性力量。此外,由于节能降碳目标的层层分解,县级及以下政府承担了与其行政管理权限并不匹配的责任。在压力体制下,过剩产能的市场退出障碍和地方政府、企业产能扩张的冲动依然存在。未来应结合行政和市场手段的优缺点,综合施策,促进温室气体减排长效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月2 4日在总部内罗毕宣布,今年“世界环境日”的庆祝活动将于6月5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市举行,主题是“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特普费尔说,海洋不但为人类提供了无尽的鱼类和其他生物资源,而且还吸收和稀释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然而,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人类对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海洋资源正在不断枯竭,因此保护海洋,人人有责。联合国于1972年确定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2004年“世界环境日”庆祝活动将在巴…  相似文献   

10.
公众参与环保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环境意识和社会背景对环保行为的交互作用机理,采用2006年横截面数据对陕西公众环保行为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了实证检验.回归分析发现公众陈述的环保行为整体得分尚不及格,但较1998年的全国平均得分有大幅提高;环保重要性、环保知识、受教育程度对个人环保习惯和公共环保行为的影响呈显著正相关;性别差异在个人环保习惯中表现突出,在公共环保行为中并不显著;收入、年龄、环保意义变量的影响都不显著.从个人环保习惯路径分析模型发现环保重要性是最显著的中介变量.最后,文章建议政府应该通过提高公众的环保重要性意识,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和环保知识水平,且以女性为突破口来带动更广泛意义上的公众参与环保行为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环境规划中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变化对我国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影响日趋严重,把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纳入国家环境规划必要且适时.在分析行为效益、实施成本、适应性排放和国际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十二五"环境规划中应同时考虑"减缓"和"遥应"行为应对气候变化并权衡二者优先次序,采用以适应为主的"单效"方案,将自然承载力、生产系统、社会人居环境三个层次和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灾害与风险、低碳经济、敏感部门、城市化环境效应、海岸带等7个相关主要问题作为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熏点领域.  相似文献   

12.
建设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日益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和总体安排。"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在已有基础上再建成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此举对于增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深化和扩展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内涵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十二五"时期要实现既定目标,既面临着建设任务艰巨、资金存在缺口、监管难度较大等困难和挑战,但也具备较为扎实的工作基础,如初步建立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部署开展了各级土地整治规划、颁布出台了相关规章制度等。为确保"十二五"期间完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文章建议通过积极主动的统筹谋划、大胆务实的改革创新,加快推进这项工作,主要包括:加快编制实施地方各级土地整治规划、健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工作机制、创新土地整治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机制,以及加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监管力度等。  相似文献   

13.
重点分析了福建省十二五期间临港石化工业发展在围填海、污染物累积、事故性排放等方面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从加强环境跟踪评价、突出特征污染物的总量控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设置、加强环境监管机构的设置等方面,提出十二五期间福建省石化工业环境风险防范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量视角的耕地保护政策绩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耕地保护政策的绩效评价是我国粮食安全及土地调控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数量保护的视角,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评价了我国2000-2007年的耕地保护政策绩效,测度对象主要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用途管制、耕地执法监管政策。研究结果显示,耕地保护政策在数量保护上具有总体效率高(2002年除外)、规模效率递增或保持、纯技术效率高的表征,但是,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与总体效率不能很好拟合且三项效率的综合具有分层性,只有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达到了最佳产出。进而得出结论:2000-2007年,耕地保护政策取得了耕地总量平衡、耕地基本数量维持、建设占用耕地趋缓、耕地违法减少的显著效果,然而,耕地保护政策绩效的年度差异、政策时滞及体制等影响因素的复杂、投入和产出的部分饱和亦表明绩效的不充分。为促进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绩效的提升,提出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用、建立耕地保护责任制度等建议,并对进一步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大气污染治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时期,我国大气污染控制指标需根据国情调整。本研究针对我国目前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X及日益严重的大气复合污染问题,分析了近20年排放量、空气质量变化、控制状况。结果表明:SO2排放总量控制取得一定成效,但缺乏质量指标控制约束;NOX排放增加引发了多种复合型环境问题,部分抵消了SO2控制效果,总体上空气质量并未大幅度提升。对此,借鉴国外控制方法,提出十二五期间应进一步改善控制措施建议:SO2在总量控制基础上加入质量控制,分三类区域以不同标准和手段控制;NOX纳入约束性考核指标;选定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对SO2、NOX采取总量与质量双重控制,并建立相应的政策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6.
During the 11th Five Year Plan period,China improved its policy system for the overall strategy of regional development,and established and completed the policies intended for the promotion of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interaction.Thereupon,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took on a series of positive changes such as the enhancement of coordination.During the 12th Five Year Plan period,China will fully implement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policy measures for development in its four major regions,strengthen differentiated guidance to different regions in line with the planning for major function-oriented zones,and acceler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basic systems that facilitate coordin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最大的潜在内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是引领"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引擎。本文在对中国城镇化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当前中国城镇化面临着以人为本不够、城镇化效率不高、绿色发展不够、城镇规模结构不平衡、市场化不足、协调发展不够六大问题。结合"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文章认为"十三五"期间城镇化要实现健康发展,需要推动六大转型:(1)通过采取差别化落户政策和居住证制度并行的市民化二维路径,实现从以地为中心的城镇化转向以人为本的城镇化;(2)通过土地价格市场化、提升人力资本、避免重复投资和过度投资来提高土地、劳动、资本的使用效率,实现从低效利用要素的城镇化转向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城镇化;(3)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实现从"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城镇化转向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城镇化;(4)通过依托城市群这一平台,实现从规模结构不合理、大中小城市不协调的城镇化转向城市群一体化高效发展、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充分发挥的城镇化;(5)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从"政府主导"的城镇化转向"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民间资本作用充分发挥的城镇化;(6)通过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实现从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协调、产城脱节转向"四化同步"、产城融合的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环境保护投资失真问题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对“十五”期间中国环保投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环保投资结构与环保投资的重点。结果表明,环保投资口径偏大、投资方向与需求不匹配、投资结构不合理是影响环境效益的重要因素。若以最直接相关的污水处理投资和垃圾处理投资替代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口径.将使同期全国环境保护投资缩水50%左右。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量的迅速增加和环保投资口径的虚化。已经掩盖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不足的严峻现实,环保投资的失真现象严重。为确保投资效益与环境效益相协调。建议明确环保投资概念.修改现有的环保投资口径。在进一步加大环保投资力度的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强化污染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