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生态效率的深圳市交通环境与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效率同时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将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目标融入交通管理中的有效工具。本文选用交通经济产出和交通生态足迹作为生态效率的指标,对深圳市交通运输业各阶段生态效率进行详细分析。评价结果有效地揭示了交通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真实状态和特点,进而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深圳交通环境压力逐年增加,目前仍低于交通经济效益的增速,交通生态效率总体在提高,增速呈下降趋势。交通经济增长是拉动交通生态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应注重加强交通建设和投资,更好发挥交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化石燃料及其燃烧排放的大气污染是制约深圳市交通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小汽车及重型柴油车相对于各种交通工具所产生的环境压力最大,对政策反应也最为敏感。因此,增加绿色交通方式的投入,并辅之以交通需求管理等手段,是深圳交通生态效率提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地铁交通的发展正处于上升时期,城市地铁交通发展带来诸多便利,同时也相应产生了一系列经济、环境、社会、安全方面的问题,因此实现城市地铁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正在建设的兰州地铁,对兰州广大市民就城市地铁交通可持续发展认知、态度、建议作了详细的调研和分析,从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环境可持续、安全可持续、空间可持续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实现城市地铁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演进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深圳地区为例。通过指标体系和评价基础构建、评价方法论证及实证研究等环节。对深圳市过去15年社会经济子系绫和资源环境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发展程度的演进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协调性评价可以有效的揭示各种关键性发展问题。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深圳市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利用与保护工作均相对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基本满足了生态市建设的要求;今后,激活高端服务业发展步伐。采取更为严格的资源环境标准约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将成为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城市交通实现紧凑式发展是必然趋势。土地要素作为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的载体,探究城市交通紧凑式发展如何影响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对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基于2005—2019年中国东部地区84个城市的相关数据,分别构建城市交通紧凑度和土地绿色利用效率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和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城市交通紧凑度和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并分析其时空演化规律,最后通过建立空间误差模型探究交通紧凑式发展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并解析了不同交通因子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差异化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9年东部地区城市交通紧凑度整体不断提升,且区域差距呈逐渐缩小之势。(2)研究期内东部地区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且利用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效率值由2005年的0.393提升到2018年的0.618;2019年受政府环境规制影响效率值又下降为0.398。(3)空间计量结果表明,在考虑空间效应的情况下,城市交通紧凑式发展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正向的显著性影响;且交通可达性因子的影响力最强,公交系统效率因子居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因子...  相似文献   

5.
中国绿色建材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绿色建材是一种不破坏环境,不能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资源,满足社会发展的新型建筑材料。本文扼要介绍了我国绿色建材的发展现状,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绿色建材评价标准,加强和完善绿色建材认证制度等建议以促进我国绿色建材的发展,从而保证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以来,国内私家车数量的爆发式增长导致城市社会成本的快速增加,使得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管理矛盾加剧。随着城市规模的持续扩大,私家车带来的社会成本不断上升,因此城市规模对于私家车外部成本有着显著的影响。本文从城市土地资源、交通出行效率、交通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方面,分析私家车的外部成本,选取了国内27个城市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建立了计量模型,探讨了私家车外部成本与城市规模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协调发展视角的区域发展差异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差异研究成为学术界和政府管理者关注的热点领域.长期以来学者们主要以单一经济指标或复合经济指标作为衡量因子,分析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及差异背后的自然、社会、经济驱动机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区域发展不单是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应是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三方面的协调.基于这一理解,从可持续协调发展人手,建立了区域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表征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支持3个方面的27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区域综合发展的测算方法,提出了综合发展指数和发展协调指数.在案例分析中运用所设计的测度方法对江苏省内县级行政单位的综合发展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差异研究成为学术界和政府管理者关注的热点领域。长期以来学者们主要以单一经济指标或复合经济指标作为衡量因子,分析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及差异背后的自然、社会、经济驱动机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区域发展不单是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应是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三方面的协调。基于这一理解,从可持续协调发展入手,建立了区域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表征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支持3个方面的27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区域综合发展的测算方法,提出了综合发展指数和发展协调指数。在案例分析中运用所设计的测度方法对江苏省内县级行政单位的综合发展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全球实施《21世纪议程》的主要进展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球角度对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21世纪议程》的主要实施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表明,全球经济实现了大幅增长,在消除贫困、推进城市化、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但在有关国际公约和承诺的履行方面尚需付出巨大努力.通过对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和未来趋势进行的分析,认为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主要面临三大挑战,即重大全球性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构成的直接威胁加大、发展空间争夺更趋激烈和全球性民生问题凸显;全球可持续发展主要呈现四大趋势,即可持续发展进一步由理念向全球行动转化、全球向绿色发展转型、新兴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国际关系呈现竞争性合作.  相似文献   

10.
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复合产业生态系统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复合产韭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而构成的复杂系统.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城市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新成就.然而工业革命以后,伴随着城市经济飞速发展的是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环境问题,造成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不协调.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学术上对城市复合产业生态系统的经济、社会、环境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做出正确的分析评价,以有助于制定正确的发展政策.现有评价多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但是存在无法科学确立隶属函数的问题.针对这一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灰色层次分析的城市复合产业生态系统综合效率评价方法,并以大连市为案例研究区,从产业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方面做了综合评价.从结果来看,大连市城市复合产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绩效评价结果为二级,即良好.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推行节能减排,以提高系统的总体绩效,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三赢.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西部大开发中制造业发展的约束条件 ,在这些约束条件下 ,西部大开发中制造业选择绿色制造模式是其必然要求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制造业实施绿色制造模式存在的障碍、提出了促进在西部制造业中实施绿色制造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长株潭城市群绿心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7年12月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面临巨大的蚕食开发压力。重点分析了绿心生态保护与发展背景,论述绿心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绿心生态保护与发展和绿心生态构建思路,强调“保护与开发并重,保护优先”的规划策略。通过构筑绿心生态安全格局,对绿心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并进一步对限建区进行细分,从而在非建设区强化生态服务功能和绿心生产功能,达到“保护中利用,利用中保护”的长株潭城市群绿心生态保护目的。〖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重灾区交通通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在汶川地震中受灾严重的30个区县,用交通网络密度、交通干线影响水平和区位优势度3个指标对其在地震之前的交通通达性进行分析,以期为重灾区在灾后恢复重建提供参考依据。从计算结果看,通达性最高的是绵阳市的涪城区,最低的为阿坝州的松潘县,只有涪城区的1/5,通达性在地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分析结果表明重灾区的通达性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由中心城市向周围、由平原向高原呈递减趋势,在交通主干线经过的地方其通达性一般都比较高,表现出一定的带状空间结构特征。通过对通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重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通达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存一定的相关性,即交通通达性高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反之亦然。从定量角度分析经济发展水平和通达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着指数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4.
Green Chemistry is a new approach of chemistry that aims to satisfy the global concerns and demand for sustainability. Green Chemistry is guided by twelve very specific principles of chemical practice. Among them, the seventh one promotes the use of renewable raw materials and feedstock, such as biomass.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Green Chemistry principles in everyday life can be achieved by incorporating its paradigm into simple experiments and activities at regular school courses. Thus, an exploration of the students?? background is required.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provide baseline data on Greek student??s knowledge, beliefs and attitudes related to the seventh Green Chemistry principle namely the use of renewable feedstock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introduction of appropriate provision in the school curricula and practice in Greece.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serious knowledge gap among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regarding the main biomass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the connection of biomass to the global food supply in addition to the almost complete lack of knowledge of the main Green Chemistry principles. Regarding their attitudes, students are positive towards the use of biomass and express a very strong will to be environmentally informed. A logical conclusion of our research i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material that will focus on the application of Green Chemistry principles in everyday life in combination with a training of a core group of educators could be considered as the first steps towards the introduction of Green Chemistry principles in the secondary education system of Greece.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宏观背景下,对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及时空格局进行分析,能够为区域协调均衡发展提供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为实证,选择2005、2010、2015年3个时间节点,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变异系数、协调指数等方法,分析公路交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和协调发展程度。结果表明:(1)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变异系数较大,公路交通变异系数较小,二者区域内部差异明显;(2)安徽省公路交通发展水平逐年提升,在空间上呈现由“Z”型向“V”型转变继而转向“Z”型的分布格局;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升,局部波动,在空间上表征出典型的以合芜马为核心的“核心-边缘”分布特征;(3)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程度整体由协调向失调转变,在不同的时间序列上形成了不同的城市发展主导类型,以协同型和交通滞后型为主。 关键词: 公路交通;经济发展;时空格局;协调性;安徽省  相似文献   

16.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介绍国外绿色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及非政府组织的行为.结合苏格兰酿酒工业旅游与北京蟹岛生态农业旅游中发展绿色旅游的经验总结.分别提炼出绿色工业旅游的运作模式和绿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要通过构建由观念、牡会经济体制与科学技术三个层次形成的保障体系.来保证绿色旅游经济的正常运转。最后.从绿色旅游产业地域与行业选择、绿色保障制度体系建立、赢利机制构造和绿色旅游消费者培育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绿色旅游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景区可达性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该文在系统分析景区可达性主体与客体内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因旅游交通服务水平差异所引致的游客对景区选择的主观优先级,从景区外部交通可达性和市内换乘便捷性视角构建了景区可达性测度模型,以云南省76个4A级以上景区为例进行验证,并提出了景区可达性的优化对策。结果显示:(1)云南省4A级以上景区的外部交通可达性空间分异特征显著,约60%景区的外部交通发展滞后,且离散分布于县级行政区;景区的市内换乘可达性水平整体较高,换乘平均耗时为0.472 h,存在个别景区级别与可达性不匹配。(2)景区可达性水平整体较差,约33%的景区可达性一般或较差,并呈一定的高值或低值空间集聚格局;可达性热点具有明显的自东向西递减规律,外部交通可达性差异是造成景区可达性差异化的主要原因。(3)应以"旅游点-轴结构"为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核心节点功能,"连点成线"完善旅游运输通道建设,提升景区外部通达性;强化景区与重大交通枢纽的无缝衔接,实现景区内外交通协调;因地制宜建设休闲公路,以缓解自然风光型景区的市内换乘劣势。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绿色产业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色产业是21世纪国际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内蒙古地域辽阔,绿色资源丰富,有着巨大的绿色产业开发潜力。因此,必须把绿色产业作为优势产业优先发展,尽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本文通过对绿色产业概念的界定,首次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绿色产业体系的概念、绿色经济链条的构成,分析了内蒙古绿色产业体系构建的思路、基本原则,内蒙古绿色产业体系的构成与建设,内蒙古绿色产业体系的支撑系统。  相似文献   

19.
展望新世纪的环保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人类神经绿色文明的进步与环保产业的内涵,概述了世界环保产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我国环保产业的广阔市场需求和目前存在的差距,并提出了发展我国环保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