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我国的环保产业作为一门新兴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据有关资料显示.到1993年底.我国不包括资源综合利用在内的环境保护产业实体迭6984家.产值142亿元.利润17.2亿元.环保设备2000多种.出口产值近2.7亿元。近年来随经济的发展和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环境保护产业的产值每年以高于30%的速度递增。  相似文献   

2.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3):F0002-F0002
2013年,我国产业、区域、城乡等经济结构均有所改善。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相似文献   

3.
一、津南环保产业的发展概况 津南区环保产业起步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后期有较大发展,近几年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目前我区环保企业总数已达58家。1999年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比上年增长30%;实现利税0.62亿元,比上年增长17%,已成为津南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产品涉及水处理设备、脱硫除尘及通风设备、汽车尾气及工业废气净化装置、各种系列燃煤燃油燃气及电加热节能锅炉、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环境保护事业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环保产业已有近50年的历史。随着1975年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的召开,环保产业应运而生。近些年来,我国的污染防治工作得到加强,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不断加大。“六五”期间,中国的环保投资150亿元,占GDP的0.5%;“七五”期间环保投资550亿元,  相似文献   

5.
目前全国从事环保产业活动的企事业单位有4000多个,从业人员达46万多人。据1993年统计,全国环保产业产值已达83亿元,平均利润率在15%左右,亏损企业很少,经济效益普遍较好。环保产业已成为我国的热门产业。 为保护环境,中国政府和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八五”期间将达到800多亿元,总投资水平将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0.8%—1%,从现在到2000年将投资2000亿元用于环境治理。 中国目前所需环保设备的比例大致力:废水治理  相似文献   

6.
透视高新技术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波 《环境保护》2012,(20):45-47
2011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已经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4931亿元,约占当年GDP的22%,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环保产业正以每年12%到15%的速度增长,预计到“十一五”末期年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截至2008年末,我国环保产业涵盖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众多领域,产品数量达到3000多种,年产值7900亿元,环保企业总数为3.5万余家,从业人员超过300万。  相似文献   

8.
2011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达到1250亿元,IzL2010年增长49.5%。截至2011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公司数量近3900家.其中实施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1472家.比2010年增加了88.23%:行业从业人数大幅度增加.从原来的17.5万人增加到37.8刀人.增加116%。  相似文献   

9.
1.3万亿     
《环境》2008,(9)
国家海洋局日前发布报告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13241.63亿元,同比增长14.4%,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0.14%。据报告显示,我国区域海洋经济稳步发展,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生产总值4733.60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7%;  相似文献   

10.
信息     
《环境》1994,(3)
我国森林覆盖率已达13.92%截止1993年底,我国森林面积已达20.06亿亩,其中人工造林保存面积为5亿多亩,居世界首位;森林覆盖率达到13.92%;活立木蓄积量为117.85亿立方米。自1989年以来,我国的造林面积每年以8000多万亩递增,活立木蓄积量每年增加年1亿立方米,林产业年产值已超过1400亿元,森林覆盖率每年以0.2%的速度增长。全国已有517个城市森林覆盖  相似文献   

11.
信息和动态     
<正>最新调整结果表明,我国环保产业已初具规模,全国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事业单位8651个,职工188.2万人,拥有固定资产450.11万元,年产值311.48亿元,创利润40.91亿元.调查表明,小型企业多、乡镇企业多是现阶段我国环保产业的主要特点.固定资产小于1500万元的小型单位7143个,占总数的82.6%,年产值和利润为193.57亿元、22.3亿元,县及县以下的单位数为5500个,占总数的64.2%,年产值和利润分别为200.54亿元和22.03亿元.“九五”期间,国家要重点扶持技术先进、成熟经济效益好、有产业化优势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到本世纪末,争取环保产品产值达到250~300亿元,培育100个产值过2000万元的环保企业,逐步形成4~5个环保产业示范点及环保产业集团.  相似文献   

12.
我国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利用水平有了新突破。据国家经贸委介绍,1998年全国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能耗由上年的3.55吨标准煤下降到3.38吨标准煤,节约和少用能源7000万吨标准煤,节能率为4.8%;节约钢材110万吨,节约和代用木材1737万立方米,“三废”综合利用实现产值240亿元,利润55亿元;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3.16亿吨,利用率为45%,其中煤矸石综合利用量6510万吨,利用率为40%,粉煤灰综合利用量5700万吨,利用率为53%。全国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总值为360亿元。太阳能热水器年产…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环保投资总体特征投资持续增长但欠缺稳定"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累计总投资21620.0亿元,较"十五"环保投资总额(8395.1亿元)增加13224.9亿元,增长1.6倍.其中,老工业污染源治理、建设项目"三同时"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累计环保投资分别为2415.1亿元、7885.0亿元和11319.9亿元,占累计总投资的11.2%、36.5%和52.3%,分别较"十五"累计投资增长了78.8%、265.0%和131.8%.  相似文献   

14.
《环境》2004,(7):43
深圳市能源环保有限公司是由深圳市能源集团控股的企业,成立于1997年,注册资本达2.9亿元,总资产近12亿元,是一家具有雄厚实力的专业环保公司,2002年被评为广东省环保产业骨干企业,综合实力名列前茅。该公司是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以会员单位,其所拥有的多级炉排焚烧炉和半干式烟气净化技术被列为深圳市高新技术项目。  相似文献   

15.
一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具有强劲发展后劲。近年来,天津新能源产业平均保持了40%以上的发展速度。2007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6.3亿元,同比增长103%。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收入过亿元企业24家,过十亿元企业8家。风力发电设备、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一批投资超1亿美元的投资项目正在开工建设,如力神锂离子五期扩建、歌美飒风电增资、苏司兰能源增资等项目,增强了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16.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4):I0008-I0008
天津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节能减排和民生改善,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将达到15%左右,到2015年实现产值800亿元。据了解。节能环保产业包括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资源循环利用业和节能环保服务业三大行业,  相似文献   

17.
上海环保产业的现状,发展目标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观点的提出,上海将环保产业列为“九五”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到2000年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之一。文章首先分析了上海环保产业的现状,到1994年底,共有652家企业从事生产,拥有固定效益21.4亿元;企业技术水平低,品种单一。同时,文章又分析了上海发展环保产业的3大优势,完整的工业体系,科研体制改革深入,国际交流合作的扩大。在此基础上,环保产业发展要实现3个指标,力争年增长率20%  相似文献   

18.
钟奇振 《环境》2004,(7):48
广东中成化工有限公司是东莞的一家股份制民营化工企业,1994年建成投产,短短十年间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保险粉生产经营企业和中国最大的双氧水生产经营企业,其保险粉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40%。2003年公司总产值为8.37亿元,上缴税金4313万元,实现利润1.12亿元。  相似文献   

19.
2002年初,中国国家统计局向世界公布.到2001年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OP)由1997年的74463亿元增加到95933亿元,剔除价格因素.平均每年实际增长7.6%,不仅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年增长3%左右的水平,同时也是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我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进行了预测,分析了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产业未来十年的产业规模和产业发展影响因素.2022年我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将达到拐点,达到43.9亿吨,此后进入高位波动期,保持在43亿吨左右.2019年,我国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产业规模已达7038亿元,预计将在2030年达8117亿元,工业固体废物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