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脱硫废水引入渣溢水系统的综合处理效果,对处理后水质指标及影响因素进行了长期跟踪分析,结果表明:处理后各水质指标均符合废水回用或排放标准,脱硫废水引入渣溢水系统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某公司2×300 MW机组脱硫废水和澄清器废水均未经处理直接外排,造成废水超标排放.经分析研究,两种废水混合后呈中性,采用压滤处理后,出水回用于燃料系统,既消除了环境污染,同时又减少了新鲜水用量,环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进行烟气脱硫过程产生了脱硫废水,脱硫废水经常规工艺处理之后,水质有了改善,但未彻底治污,有必要进行再处理。介绍了目前正在采用的几种脱硫废水再处理的方法,并分析了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火力发电厂工业废水的回收利用是目前国内各大电厂迫切需求解决的重要环保、节水的新课题。淮北发电厂工业废水处理,采用一元化净水设备,将传统的工艺─絮凝─反应─澄清─过滤的水处理工艺组合一体。该水处理系统经过三年实际运行考验,证明设计基本可行。处理后的净化水直接补入200MW机组冷却塔作为循环水补充用水,适用于水资源不足的北方电厂,可替代深井水作补充水,以达到节水和减少废水排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电厂锅炉利用灰水进行除尘脱硫一体化的简易脱硫工艺,探讨了该工艺除尘和脱硫的原理,同时,对影响系统脱硫效率的因素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表明,该系统脱硫效率较高,投资和运行费用低。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河北马头电厂废水处理工艺系统流程、设计及系统调试运行指标。处理后的电厂废水作为循环冷却水的补水,减少了新鲜水用量和污水排放量,对北方地区厂区废水回收利用具有借鉴意义,在火电厂废水资源利用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脱硫废水生化处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电厂烟气脱硫过程产生的废水中污染物主要包括悬浮物、过饱和的亚硫酸盐、硫酸盐以及重金属等,燃煤电厂烟气系统增设脱硝装置后,进入脱硫废水的氨氮、总氮含量急剧增加。通过对国内外多个电厂的脱硫废水处理系统运行情况的调研及分析,采用厌氧氨氧化工艺作为废水脱氮方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内电解法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韩洪军 《化工环保》1990,10(6):336-338
采用内电解法处理印染废水,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试验也证明,处理模拟染料配水和工业印染废水效果良好。处理后废水的包度和 COD_(er)去除率在80—95%之间。此方法具有工艺简单、适用范围广、原料易得、投资少、处理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王梅  王智潇 《化工环保》2017,37(2):243-247
在分析铁矿石烧结烟气脱硫灰成分的基础上,利用脱硫灰中的亚硫酸盐还原废水中的Cr(Ⅵ),再加碱中和,通过沉淀去除铬。在初始废水pH 1.0、脱硫灰加入量0.06 g/mg(以Cr(Ⅵ)计)、振荡转速160 r/min、振荡时间25 min、中和pH 7.5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处理模拟含铬废水,Cr(Ⅵ)质量浓度由10.00 mg/L降至0.18 mg/L,去除率达98.2%。最佳工艺条件下处理3种实际含铬废水,处理后出水的Cr(Ⅵ)和总铬的质量浓度及pH均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实现了对脱硫灰的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和以废治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火电厂循环水排污水回收后,经过滤、离子交换器、超滤、反渗透处理后,作为循环水补水及锅炉补给水处理车间的原水进行再次使用,系统产生的废水可用于电厂煤场喷洒及冲灰.此种处理方式,可以降低新鲜取水量,降低循环水的结垢趋势,提高锅炉补给水制水设备的运行周期,同时实现火电厂废水“零排放”.对该技术实施后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并对实施过程中加药工艺、设备投运等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三维电极法对工业精对苯二甲酸(PTA)装置产生的含钴、锰废水进行处理.通过与传统二维电极法的处理效果进行比较,论证了三维电极法脱除Co2+,Mn2+的优越性.探究了填料类型、极板间电压、粒子电极填充比(粒子电极质量(g)与废水体积(mL)的比)、极板间距等工艺参数对Co2+,Mn2+脱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  相似文献   

12.
柠檬酸生产废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怡珊 《化工环保》2001,21(2):74-79
分析了柠檬酸生产废水的来源及水质特性,综述了厌氧生物法、厌氧-好氧生物组合法、乳状液膜法等在柠檬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介绍了中和废水回用和利用柠檬酸发酵废液开发糖化酶制剂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生物吸附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物吸附是微生物细胞和其它物质发生的一系列非发酵关联的吸附过程,其主要作用包括物理和化学吸附、静电作用、离子交换、络合、螯合、微量沉淀等。与生物降解相比,生物吸附不会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为染料废水的处理和回收提供了一条经济可行的途径。综述了微生物对染料吸附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如pH、温度、染料初始浓度等,介绍了生物吸附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14.
电凝聚-气浮法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凝聚-气浮法处理模拟印染废水(简称废水),考察了废水pH、电解电流、电解时间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废水pH=6.5、电解电流为1.0A、电解时间为25min时,废水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该方法具有较宽的操作范围,电解电流为1.0~1.9A,废水COD去除率相差不大;废水pH为3.45~11.46,废水COD去除率均可达80%以上。电凝聚-气浮法处理印染废水无需外加药剂,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5.
蒙脱石基絮凝剂处理染料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霖  皮科武  吴思敏 《化工环保》2007,27(6):567-571
采用先酸活化蒙脱石、再加碱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蒙脱石基絮凝剂(PMT),用于去除染料废水的TOC和色度。实验结果表明:PMT处理2BLN分散蓝、KNR活性艳兰、X-3B活性艳红模拟染料废水的最佳加入量分别为0.30。0.30,0.25g/L。在此最佳条件卜,2BLN分散蓝、KNR活性艳兰和X-3B活性艳红模拟染料废水的TOC去除率分别为77.0%,89.2%,39.5%,脱色率分别为41.2%,43.1%,57.4%。PMT对KNR活性艳兰和2BLN分散蓝实际染料废水的TOC去除率高于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硫酸铁(PFS),分别为91.6%和88.4%。但PMT对X-3B活性艳红实际染料废水的TOC去除率及对3种实际废水的脱色率均低于PAC和PFS。  相似文献   

16.
UASB反应器处理染料及印染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UASB反应器处理染料及印染废水的研究概况.分析了UASB反应器处理废水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展望了UASB反应器处理染料及印染废水的发展趋势,指出厌氧UASB-好氧法组合工艺是目前处理染料及印染废水的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黄鹏  林璠  刘爽  康健  李健  白丁 《化工环保》2016,(1):22-25
石煤提钒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氨氮和盐类。介绍了石煤提钒中重金属废水、氨氮废水、高盐废水的处理技术,总结了各种废水处理技术在石煤提钒废水治理中的应用现状,并对石煤提钒废水的治理进行了展望。化学法应用广泛,但易造成二次污染;物理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处理效率低;生物法具有效率高、选择性强、废水处理成本低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废水治理方法,应加大在石煤提钒废水治理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铁碳微电解法处理高盐度有机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瑾  胡翔  李毅  魏杰 《化工环保》2007,27(3):250-252
用铁碳微电解法处理高盐度有机废水,考察了反应初始pH、铁碳质量比、反应时间、曝气及过氧化氢加入量等对该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初始pH为4.0、铁碳质量比为1、反应时间为60m in、过氧化氢加入量为0.10%(体积分数)、曝气条件下,COD去除率为57.6%,盐去除率为47.0%;处理后废水的可生化性有明显的改善,BOD5/COD可达0.65;对COD的去除基本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19.
工程菌处理印染废水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工程菌LEY5-LEY4组成的厌氧-好氧生化系统处理印染废水的影响因素和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菌体家度为2.0g/L,停留时间为10h,pH为8.0,通气量为1.85L/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系统对印废水的COD去除率为77.8%,脱色率为72.6%。  相似文献   

20.
泥法A/O生物脱氮工艺处理腈纶废水和炼油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昭文 《化工环保》1998,18(1):41-47
采用泥法A/O生物脱氮工艺处理腈纶废水和炼油废水,出水中COD〈100mg/L,NH3-N〈15mg/L。但进水中油〉20mg/L,NH3-N〉700mg/L或SCN^-〉70mg/L时,将对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本文介绍了1年来的运行情况,探讨了系统受影响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