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持人语     
正安全检查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实践中,有人认为,安全检查的频率越高越好,只有频繁检查才能及时发现各类问题,进而避免事故发生。但也有人认为,安全检查如果过于频繁,可能会因小问题已解决,大问题整改进度不明显,而无法发现新问题,使报告与记录千篇一律,不仅浪费时间、精力,而且还容易助长形式主义。对于企业来说,安全检查是否越频繁越好。如果是,为什么?如果不是,应如何确定安全检查频率?本期就让我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认为,安全检查的频率并非越高越好,应该遵循"适度原则",从服务性上下功夫。图为某企业工作人员查看安全检查记录。(图片由陕西龙门钢铁有限公司提供)笔者认为,安全检查的频率并非越高越好,应该遵循"适度原则",从服务性上下功夫。第一,高频率的检查会打乱基层工作的节奏。"爱之太恩,忧之太勤"即便出发点是好的,但往往会  相似文献   

3.
<正>在企业基层实践中,很多人认为,现场安全检查时,检查者对一些"小违章""小隐患"的纠正是小题大做,甚至认为是检查者"闲得没事"。对此,笔者认为,安全是一种秩序,需要有人来维护。如果对"小问题"放任不管,就很可能会导致秩序混乱,使其演化成"大问题"。比如,道路中的车辆与行人,一两个行人  相似文献   

4.
正主持人语:目前在很多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中,"上级"单位或安全管理部门,为了保障基层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位,往往会对基层单位进行安全检查。有人认为,这种"上级安全检查",能够有效督促基层单位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保障基层安全生产。但也有人认为,这种"上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认为,企业安全检查的频率应遵循"因类制宜,定频助安"的原则,从明确安全检查的类型和内容、"因类定频""交流定频""奖罚定频"4方面入手展开工作。图为某企业安全检查现场。(图片由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笔者认为,企业安全检查的频率应遵循"因类制宜,定频助安"的原则,从明确安全检查的类型和内容、"因类定频""交流定频""奖罚定频"4方面入手展开工作,推  相似文献   

6.
牛进坤  杨强 《安全》2008,29(11)
安全检查是安全系统管理中最常用,也是最直观的方法之一,在传统管理和现代管理中都是不可缺少的.近年来,随着安全检查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出现了应用上的很多问题,如安全检查方法较单一、安全检查过于频繁而缺少针对性的专项检查、安全检查表不完整且操作性差、安全检查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安全检查追踪制度不完善等.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认为,在安全检查中有必要明确检查频率要求,但不能作为唯一衡量标准,而要抓住关键事和关键人。图为某企业开展的夜查工作现场。(图片由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提供)笔者认为,在安全检查中有必要明确检查频率要求,但不能作为唯一衡量标准,而要抓住关键事和关键人。第一,实现差别化管理。安全检查工作要形成分级监管、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8.
牛进坤  杨强 《安全》2008,(11):27-28
安全检查是安全系统管理中最常用,也是最直观的方法之一,在传统管理和现代管理中都是不可缺少的。近年来,随着安全检查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出现了应用上的很多问题,如安全检查方法较单一、安全检查过于频繁而缺少针对性的专项检查、安全检查表不完整且操作性差、安全检查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安全检查追踪制度不完善等。  相似文献   

9.
<正>主持人语:对于安全生产工作,有人认为,抓得越"紧"越好,企业抓得越"紧",员工的安全意识就越"牢固"。但也有人认为,安全生产工作抓得"不紧"固然不好,但抓得"过紧",很可能会导致员工因过度紧张而出现抵触情绪,甚至在作业中"出错",反而不利于安全。对企业来说,安全生产工作是否抓得"越紧越好"?如果抓得"过紧",哪些"过紧"反而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企业安全检查是消灭事故隐患,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一环,企业安全检查活动,都是由若干个环节构成的相对独立、完整的系统,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忽视了这些具体的环节,必将导致系统的残缺,继而削弱安全检查活动的功效。根据多年从事安监工作的经验,笔者认为,我们的企业安全检查主要有"十忌"。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认为,对于企业领导下基层安全检查的问题,应当由表及里、客观地看"行动"。总体来说,企业领导下基层安全检查"利"大于"弊"。图为某企业领导下基层安全检查。(图片由江西赣能抱子石水电厂提供)笔者认为,对于企业领导下基层安全检查的问题,应当由表及里、客观地看"行动"。总体来说,企业领导下基层安全检查"利"大于"弊"。其中"利"的方面主要有以下5点:  相似文献   

12.
<正>主持人语:对于安全生产工作出现"问题"的单位或个人,有人认为,如果是第一次且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可以给予其一次改正的机会,不进行惩处,"下不为例";也有人认为,只要出现"问题",就必须对其进行相应的惩处,坚持"零容忍",不需要"下不为例"。那么,在企业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对于安全生产工作出现"问题"的单位或个人,是否可以"下不为例"呢?本期就让我们谈一谈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是否需要"下不为例"。  相似文献   

13.
在锅炉修理、改造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能否用普通钢材代替锅炉钢材?比如,能否用A3代替A3g,用20号钢代替20g作锅炉的受压部件? 有人认为,查阅钢材手册,同型号的普通钢材与锅炉钢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强度指标都相同,用普通钢材代替锅炉钢材不会有什么问题。 这是一种误解。如果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认为,安全检查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预先通知,不通知和“微服私访”3种方式,不但检查“硬件”,还要检查“软件”,而且还要注意“细节”. 从软件方面,比如,订了多少报刊?安全教育上了多少课?安全考试有多少考卷?考卷上有多少种笔迹?考试内容是否实用?有没有安全简报、事故通报、安全检查记录等材料?质量如何?……  相似文献   

15.
与违章作业作斗争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安全检查 ,然而长期以来不断有人无意或有意地要取消或削弱安全检查。要讲究实效地做好日常安全检查工作 ,决非易事。首先应该用得力的安技干部 ,其次必须不怕得罪人 ,再次必须注意策略和技巧。最后 ,对违章作业者的罚款不宜提成 ,应全部上缴  相似文献   

16.
<正>二战是如何开始的?日本为何侵略中国、印尼、蒙古?因为日本需要能源。我认为如今的能源安全可归结为两个问题。首先,如何保障世界贫困人口的能源安全?全世界目前有30亿人口缺乏能源,很多人甚至用不上任何能源。如果有人问他们的能源安全问题是什么,他们会说,我希望有电灯泡,能在睡前读读书等等。中国虽然已经摆脱能源紧缺困扰,但中国是亚洲大国,若想在未来更加强大,必须意识到亚洲能源短  相似文献   

17.
把违章当作事故处理是否合理?员工的违章操作常常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杜绝违章操作现象是企业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因此,一些企业提出,为了对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要求,杜绝员工违章操作,提升员工安全意识,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规定将员工违章行为当作事故进行处理。但也有人认为,这种规定“过犹不及”,不仅增大了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量,造成员工抵触心理,而且实施起来困难,缺乏相应的标准。您认为,把违章当作事故处理是否合理?如果合理,如何实施?如果不合理,应该如何做?  相似文献   

18.
正一些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安全管理人员缺乏,有时会选择兼职安全员来进行安全管理工作,如聘请夜班兼职安全员进行安全巡查等,成为企业安全监管的一种补充力量。但也有人认为,兼职安全员可能由于自身素质不够,或者对企业缺乏具体了解,在兼职中不知道在企业安全工作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造成安全管理流于表面等问题,所以安全管理工作还是应该由熟悉企业情况的专职安全员负责。您认为,兼职安全员可以做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吗?如果可以,兼职安全员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何选择与规范?如果不可以,企业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9.
正就目前的安全管理现状来看,很多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作业现场人员违章操作造成的,因此规范人的不安全行为非常必要。有人认为,企业将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规范制定得越细、安全检查越严,越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保障现场的安全秩序;也有人认为,抓得太细,员工会产生抵触情绪,作业现场的人员行为,只要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即可,过犹不及,加重作业人员负担,也很难持续执行。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完成。您认为,  相似文献   

20.
抓好3个环节     
正上级安全检查是促进基层单位改进安全短板、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但如果不注重方式、方法,则会给基层单位造成被动应付、无所适从的局面。因此,笔者认为上级安全检查作为落实责任、督促指导的一种形式非常有必要,但应抓好顶层设计、丰富形式、真查实改等3个环节,避免"形式主义"和"走过场"。首先,强化顶层设计。目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