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笔者认为,想要避免安全管理成为"孤岛",企业应从"横向"上,采取岗位互换、岗位交叉设置;在"纵向"上,让安全成为任职的"必由"之路,加强安全管理与企业管理的联系。图为某企业基层单位开展的现场安全培训。(图片由陕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笔者认为,想要避免安全管理成为"孤岛",企业应从"横向"上,采取岗位互换、岗位交叉设置;在"纵向"上,让安全成为任职的"必由"之路,加强安全管理与企业管理的联系。第一,岗位互换。即让企业内  相似文献   

2.
<正>初即第一次,微即细微之处,安全生产要从第一次违章、轻微违章或未遂事件抓起,守住"慎初"和"慎微"。"下不为例"看似"人性化",但实质是在助长违章的"歪风"。笔者认为,企业对于安全生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坚持"零容忍",拒绝"下不为例"。首先,要守住"慎初"。安全教育、培养安全习惯以"慎初"最为重要。笔者刚进入所在单位时,第一件事就是接受安全培训,除了一些基本安全  相似文献   

3.
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方针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安全第一",到七十年代之后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再到当前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从四字到八字再到十二字的变化,反映了我们对安全生产规律特点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对安全生产管理的不断完善。在上述工作方针中,始终放在第一位和坚持不变的是"安全第一"。"安全第一"是一个辩证的问题,是指如何处理安全与生产,以及安全与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是当生产或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将谁摆在首位的问题。"安全第一"是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成语"一丝不苟"常用来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对于安全管理人员而言,在抓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尤其需要发扬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一",就是要坚定坚决,坚持安全第一,不折不扣抓安全。"安全第一"是指在处理安全与生产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时,要强调安全、突出安全,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这充分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认为,企业在开展安全管理过程中,应通过给予基层单位一定的"自由度",转变"保姆式"的被动安全管理模式,但"自由度"必须在一定范围内,并非越高越好,要掌握好"度"。图为某企业设备维护现场。(图片由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提供)笔者认为,企业在开展安全管理过程中,应通过给予基层单位一定的"自由度",转变"保姆式"的被动安全管理模式,但"自由度"必须在一定范围内,并非越高越好,要掌握好"度"。第一,对于安全规章制度来说,在"执行层面",企业全员都必须严格执行"规定动作",严禁有"自选动作",不能有任何"自由度"。但在"制定层面",企业应  相似文献   

6.
安全工作一点儿也不能差,差一点儿也不行!安全员在实际工作中严格、严肃、严厉,所执行的都是铁制度,所采取的都是硬措施。但是,安全员在实际工作中也要有"慈母情怀",要有火热的情肠,满满的爱意,做到关心、费心和尽心。  相似文献   

7.
从事安全监管工作以来,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要‘老生常谈’"。这话听起来没毛病。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性工作,确实需要"老生常谈",天天讲,时时抓,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但笔者认为,安全管理不能仅是"老生常谈",因为,反复强调会使员工产生"安全生产工作流于表面、走马观花"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确保安全生产是各级管理者的首要责任。想让企业安全方舟承载起员工"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的使命,需要依靠"心"来护航。工作布置要"精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雨绸缪胜过亡羊补牢。每次工作前的安全提示不能是书本式的教条,而应是实实在在的嘱托。"精心",要求管理者  相似文献   

9.
正主持人语:目前在很多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中,"上级"单位或安全管理部门,为了保障基层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位,往往会对基层单位进行安全检查。有人认为,这种"上级安全检查",能够有效督促基层单位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保障基层安全生产。但也有人认为,这种"上  相似文献   

10.
正安全专项治理作为一种特殊时期的特殊手段,能在短时期内起到见效快、效果明显的作用,但切不能"一阵风",而是要以实为基,注重长效机制建设。第一,以"实"为基,就是要作风务实,不做表面文章。虽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工作需要做,但那仅仅是临时的、应急的,更关键的是各相关单位必须从系统层面  相似文献   

11.
正不可否认,"百日安全无事故""安全生产百日攻坚"等"百日安全活动"对于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抓好重点时段、重大项目、重要工作的安全管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如果只注重形式、忽视效果,就会变成"花拳绣腿"。因此,企业对于"百日安全活动",应严防"花拳绣腿"。第一,不"做秀",出"实招"。企业在组织"百日安全活动"时,一定要做细、做实事前策划,通过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我国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日臻完善,对企业安全生产的要求也愈加严格。面对安全管理的新形势、新要求,企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一岗双责",改善生产作业条件,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努力把事故伤害和经济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对此,笔者认为,企业要通过"正向激励",建立"要安全"的动力机制,通过"负向激励",强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认为,在企业安全管理中,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时间投入"必不可少,从某种程度上讲,"时间投入"甚至比"资金投入"更加重要,更能体现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首先,以安全工作"投入时间"为表率,方能上行下效,上下一心。"安全大于天""安全第一"等安全宣传横幅上常见的标语对于企业负责人来说并不陌生,但想要让这些"标语"真正落到实处,让企业安全管理水  相似文献   

14.
<正>尽管劳动防护用品是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在很多企业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员工视劳动防护用品为"负担"的现象,成为摆设和"风景线"。要解决此问题,笔者认为,企业应从教育培训、作业现场提示、劳动防护用品的选用、完善管理体制、适当的奖惩、构建安全文化6方面入手,让"风景线"成为"防线"。第一,教育培训。一是教育培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认为,企业可以从编制合理、提升素质、强化监督、严格考核4个方面入手展开工作,避免企业安全目标责任书成为"一纸空文",进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图为某企业佩戴空气呼吸器演练现场。  相似文献   

16.
<正>规章制度对于安全生产的意义在于限定了执行者"可为"的范围。管理者为达成安全生产的目的,设立诸多的规章制度,是为了堵住一切破坏安全的漏洞。但安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过程中,又易引发生硬的"家长式"管理,使得管理者与执行者之间产生隔阂,甚至会让基层执行者在安全工作中产生冷漠、推卸的工作态度。因此,如何激发基层员工自觉执行安全管理制度规定的安全行为,已成为新形势下安全管理模式的新发力点。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认为,企业应当通过强化培训、提前"考察",做好预防工作,达到"知己知彼",从而避免"现场查不出隐患"的现象,防止隐患排查成为"雾里看花"。图为某企业班组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培训。(图片由江西赣能抱子石水电厂提供)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但在实践中,有时却由于人员能力有限、引入了新技术或新设备、作业环境及工艺复  相似文献   

18.
<正>在企业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对于安全生产工作出现"问题"的单位或个人,笔者认为,应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摒弃"下不为例"。第一,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大多数规章制度不会规定具体某一事件或某一种情况可以按"下不为例"来处置,更不会规定什么人或什么单位出现"问题"可以按"下不为例"处理。虽然企业中个别制度可能会出现"特殊情况除外"等类似说法,但这仅仅是针对一些超出企  相似文献   

19.
王明明 《中国安防》2014,(21):48-50
正一、民用市场需求萌发,但成长脚步缓慢刚刚过去的国庆节里,很多家庭都选择外出旅游,各大景区人山人海的画面至今还令人印象深刻。但户外热闹也意味着很多家庭成为了"空城",于是为确保家庭安全,为家庭添置一个安全保障设备成为时下热门的选择。同样,与家庭环境相似的中小商铺对安防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它们规模小,监控系统一般不会超过8路,视频成本控制严格。在功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认为,企业安全考核更应该采用"加法",从增强综合素养、提高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奖为主罚为辅3个方面入手展开工作。图为某企业安全考核现场。(图片由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在企业的安全考核过程中,"减法"固然能够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但笔者认为,企业安全考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