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纯林面积不断扩张,天然林的分布变得支离破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老虎的栖息地受到了严重破坏,野生老虎越来越少;但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笼中虎、园中虎却有增多的趋势,有些地方甚至“养虎成患”,养虎单位负债累累,难以“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2.
自盘古开天辟地起,木材就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燧人氏钻木取火,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野蛮历史;《庄子·盗跖》中记载“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有巢氏教大家结木为巢以避风雨灾害……从八乘之车到驭水之舟,从帝王的紫禁城到百姓的茅草屋,人类的生产生活领域中,木材的身影无处  相似文献   

3.
“建一个赔一个”“,谁治污谁亏损”,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营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拧成了一个“死结”,现状令人尴尬……2004年,《经济日报》记者在淮河干流上最大的三个城市——安徽阜阳、淮南和蚌埠逐个走访时发现,污水处理厂个个赔钱,原因是管  相似文献   

4.
在河南叶县境内的沙河岸边,有一个叫问村的普通村庄,据古书和《叶县志》记载,这里曾是孔子周游列国时的问津处。孔子在鲁国任司寇期间,代理相国之职仅三个  相似文献   

5.
王迎 《环境教育》2008,(1):34-34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所以受到了人们敬仰与赞颂。 梅原产我国.我国植梅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诗经》里有:”漂有梅,其实七分”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爱梅之风已很盛。梅的故乡在鄂西.川东。据《本草纲目》引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记载:”梅实生汉中山谷”.而”襄汉川蜀江湖淮岭皆有之”。《花镜》上说:”古梅多著名于吴下、吴兴、西湖.会稽、四明等处.每多百年老干。”《花镜》在梅的注解中说:四川大渡河上游的丹巴县内,海拔1900~2000米的山谷地带.雅砻江流域会理县的海拔1900米的山间.都有野梅生长。广西兴安县山区.江西与广东交界的大庾岭.古代都是盛产梅的地方。广东增城县的罗浮山,历来以产梅花著称于世.”罗浮“后来就成了梅花的别名。  相似文献   

6.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要求将这一在部分省区市实践了多年的治水方式形成制度、推向全国,在2018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合肥作为早期试水“河长制”的地方,在2013年,便实现了市、县(区)、乡镇、村(居)四级“河长”全覆盖,并探究了“一河一策”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河南叶县境内的沙河岸边,有一个叫“问村”的普通村庄,据古书和《叶县志》记载,这里曾是孔子周游列国时的问津处。孔子在鲁国任司寇期间,代理相国之职仅三个月,就把鲁国治理得道不拾遗,夜不闭户,老安少怀。齐国怕鲁国因此而强大起来,就给鲁国送去了一班女乐。国君鲁定公接受女乐后,就贪恋酒色荒于政事。孔子大为不满,就带着他的一帮弟子,离开鲁国到别国去,寻找实施自己政治抱负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西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其宝贵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和民俗传统等别具地方特色。通过充分的挖掘和合理的开发,以文化为基底,可有效推动西北特色乡村的建设和发展,打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本研究以"凉州区羊下坝镇四沟现代农业生态旅游村规划"项目为对象,通过对武威地区现有旅游资源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了该地区本土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点,并根据资源的评级对四沟村的特色旅游进行可行性规划。提出"六位一体"的旅游开发模式将有效促进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更新升级,推动生态旅游发展,弘扬地方文化,发展乡村经济,旨在把四沟村建设成生态美、百姓富的美丽和谐乡村。  相似文献   

9.
爱—绿十快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人迷官,有人恋财。吾独爱绿,岂不快哉。生于河边,长于乡下。村前绿树成林,村后绿水喧哗;村内绿荫匝地,村外绿满天涯。岂不快哉。诗词含绿,意趣盎然。过目成诵,生机无限:“东风吹水绿参差”,“春风又绿江南岸”,“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岂不快哉。《青纱帐,甘蔗林》,《青枝绿叶》《绿灵魂》。《情满青山》《江南春》,架上书刊绿成阵。绿色诗行绿  相似文献   

10.
正辟谷,源自道家养生中的"不食五谷",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帛书《去谷食气篇》是辟谷养生术现存最早的文献记载,"辟"即"避",避开、避却之意;"谷"即五谷,是粮食的总称,这里指食物。看着这么"仙气"的表述,就跟练习什么"绝世武功"一般。现在辟谷被很多减肥人士所推崇,认为辟谷就是节食。作为流传了2000多年历史的辟谷,自然有存在的道理,  相似文献   

11.
“黄肠题凑”是流行于汉代的一种特殊葬制,其使用者主要是帝王及其妻妾,如果皇帝特许,个别宠臣贵戚也可以使用。《汉书·霍光传》记载:“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赐……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藏椁十五具”。三国时期魏人苏林在注释《汉书·霍光传》时说:“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古代的棺木有内外两重:内为棺,外为椁,椁亦作“槨”,如《左传·成公二年》记载:“八月,宋文公卒……重器备,椁有四阿,棺有翰桧”。“黄肠题凑”中的“黄肠”是指墓葬当中堆垒于棺外的椁的材料和颜色:采用柏木的姜黄色心材。  相似文献   

12.
汪洋 《绿色视野》2014,(8):37-40
2014年伊始,印度北方邦莫拉达巴德区古吉拉村的村民们就陷入了巨大的惶恐中:一只成年母虎从吉姆·科比特国家公园跑出来,并在两周内攻击致死4人,还袭击了大量牲畜。林业警察希尔·库马受命追捕这只食人虎,以阻止它接下来的血腥杀戮。食人虎惊魂“希尔警官,快去救萨利姆吧,他就要被老虎咬死了!”2014年1月14日,一个叫阿拉贡的村民冲进了印度北方邦莫拉达巴德区古吉拉村警察局,一脸惊慌地喊道。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与中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可持续发展是人们久远的理想1、“可持续性”的概念渊源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6—3世纪).伟大的思想家孟子就曾批评过“竭泽而渔’帕嫩法,遂成为传世的警句;齐国丞相管件也有“重山竭泽者.君智不足也”(《管子·国准》)等一系列论述;伟大的思想家苟子曾系统阐述过:“草水荣华滋顿之时测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是鱼鳖鳅鳗孕别之时·网署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一不绝其长也·春耕、更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地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化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  相似文献   

14.
有石家庄市“母亲河”之称的滹沱河,大量黑色软泥状污染物附着在河床上,散发出强烈的刺鼻气味。藁城市当地人士指认称,这是“烘药渣”小作坊倾倒的药渣。《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藁城市东四公村、西四公村、北四公村存在多个“烘药渣”小作坊。而华药集团环保部部长陈平承认公司和个别药渣加工厂有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诉法)已于10月1日起施行。从“行诉法”整体上看,普遍适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行政诉讼。因此,作为环境保护行政法律关系的地方各级监理机构必然受到行诉法规范的约束,本文仅从环境监理的特点出发,重点探讨几个紧迫而又容易发生歧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电影电视剧的拍摄取景对风景名胜区的破坏已经不是新闻,早先就有《惊情神农架》和《情癫大圣》剧组破坏神农架、《神雕侠侣》剧组破坏九寨沟神仙池、《神话》剧组潜在破坏了兵马俑等消息。看来,影视剧组对一些地方文物和自然保护区的破坏并非始于《无极》剧组,有这样破坏环境行为的剧组也不止《无极》一家。如果从“绿色”、“环保”的视角看去, 这些美仑美奂的光影背后却有着对环境恶化的人文忧思。  相似文献   

17.
《绿色视野》2008,(4):27-29
华南虎是中国独有的虎种,学术界称之为中国虎。中国虎现在在野外的数量估计在10~30只之间,是所有虎亚种中最少的一种。为了拯救这一处于极度濒危状态的虎种,由全莉女士发起的"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在南非设立了拯救中国虎野化训练基地——老虎谷保护区。2003年9月2日,动物园出生的雌虎国泰、雄虎希望从中国运抵南非(希望于2005年8月因病死亡)。2004年10月,又有两只小虎"虎伍兹"和"麦当娜"飞往南非加入国泰和希望的野化行列。几年过去了,几只中国虎不仅适应了环境,而且还开始了它们的感情生活。  相似文献   

18.
雪女 《绿色视野》2014,(2):66-67
黄山是天下名山,去过黄山的人都知道,“奇松、怪石、温泉、云海”乃黄山四绝。这黄山四绝不但让天下游人如临仙境,一饱眼福,而且还孕育出了幽香怡人的天下名茶,让人一饱口福。明代茶人许次杼的《茶疏》中记载:“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清代江澄云《素壶便录》记述:“黄山有云雾茶,  相似文献   

19.
如何突破“邻避”设施建设困境,对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以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9年的数据,探讨了政府信息公开对“邻避”设施接受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信息公开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增强公众对“邻避”设施的接受意愿,该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测试中依旧成立。政府信任是信息公开对“邻避”设施接受意愿影响的重要作用渠道,并且县级政府的信用作用要高于中央政府。相较而言,政府信息公开的作用对于教育水平较低以及中年群体的影响更为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调整“邻避”项目决策模式、丰富“邻避”项目信息公开方式、扩宽“邻避”项目监管渠道等对策建议,促进“邻避”设施顺利落地。  相似文献   

20.
<正>6省市深陷“霾”笼、40个城市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23个城市启动红色预警、17个城市发布橙色预警、机动车单双号限行……2016年12月16日至21日,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遭遇长达5天的“十面霾伏”。持续时间之长、污染程度之重,成为去冬来袭雾霾之最。频繁来袭的雾霾给予我们的启示是:环境保护成为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不久前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