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夏季炎热最容易出现的疾病就是中暑,其实虽然现在刚刚入夏,但是很多人已经感觉到夏季的炎热。出去游玩的人也不少,此时如果不注意高温很容易因为季节变更导致中暑。中暑早期症状有哪些1.先兆中暑的症状为:大量出汗、口渴、明显疲色、四肢无力、头昏眼花、胸闷、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正常或略高,一般不高于37.5℃。2.轻度中暑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等,或早期呼吸循环衰竭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  相似文献   

2.
3月19日,广西桂林叠彩山景区内发生落石事故,一块巨石突然滚落击中正从游船登上码头的多名游客。截至当日17时,已造成7人遇难,另有19人受伤。当地居民介绍,景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容易落石,此前也曾发生过落石事件。悲惨的事实已再次敲响了旅游安全工作的警钟,给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业、旅游从业者和外出旅游者上了深刻的一课。飞行安全的"海恩法则"认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其实景区安全也有着类似的法则,不能因为轻微事故或未遂先兆忽视了安全。  相似文献   

3.
随着强对流天气的逐渐增多,雷电灾害频繁发生的季节也随之而来。如何才能有效防雷呢?在雷电交加时,感到皮肤刺痛或头发竖起,是雷电将至的先兆,应立即躲避。  相似文献   

4.
<正>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对于这次的爆炸企业及当地监管部门而言,防范事故,不缺"先兆"的提醒。一而再的事故证明,每一次的疏忽和侥幸,都不啻是为安全生产"埋雷"。现今,公众的生产、生活已经越来越难以离开化工产品,比如化工纤维做成的衣服、橡胶轮胎等。  相似文献   

5.
刘旸 《劳动保护》2012,(8):104-105
积热成疾——中暑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人的机体发生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从病情的差异来区分的话,中暑可以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3类,其中重症中暑又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3型.  相似文献   

6.
正在企业的日常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轻微事故或未遂事故。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事故先兆,以及1 000起事故隐患。这些轻微事故和未遂事故如果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可能最终会酿成大祸。这类事件和事故不必向安全监管部门上报,由企业内部安全部门进行调查处理。但有的企业在进行内部事故调查处理时,存在敷衍了事、走过场的情况,导致事故隐患未能及时排除。  相似文献   

7.
<正>中暑根据程度不同,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深度中暑。主要由高温、衣着不当、缺水、疲劳过度、活动时间过长、睡眠不好而引起。其主要症状:先兆中暑表现为头晕、头痛、口喝、多汗、恶心、四肢无力、脉搏加快。轻度中暑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意识模糊,动作不协调;皮肤湿冷,体温往往在38℃以上,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滚热,  相似文献   

8.
自救的含意是自己救自己。要做到自救,必须首先了解周围的危险因素;其次要懂得中毒先兆症状;一上岗就要有防事故的意识和精神行动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9.
松石危害在金属矿山俗称冒顶片帮事故。松石冒落与大面积地压活动和局部岩体冒落有一个范围、面积的区别。从危害的结果上区分,各种地下工程中矿岩冒落的结果不致于造成工程结构破坏而停工停产的为松石冒落,否则应认为是局部岩体冒落或大面积地区活动。 从统计上看,大面积地区活动和局部岩体冒落引起的伤亡事故并不多,它的危害主要是掩埋设备或破坏工程。这是因为,临近冒落和坍塌时,大多有明显的先兆,可供人们直接觉察。湖南锡矿山在1965年发生一次大面积地压活动,人们在冒落前一天就明显听到了岩石的破裂声。工人对地区活动和局部岩体冒落…  相似文献   

10.
灾难来临时往往没有任何先兆,并常常伴随水、电、气中断,电话瘫痪等异常情况。尽管随后就会有救援人员赶赴现场,但是因为他们难以在短时间里帮助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因此,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家庭应急预案,让每个家庭成员明了,当灾难来临,他们应  相似文献   

11.
《江苏劳动保护》2006,(12):43-43
眼睛经常发花 眼角干涩,看不清东西,这是肝脏功能衰弱的先兆。如果按一按肝脏的四周,可能会有发胀的感觉。这时除了及时就医外,还要注意用眼卫生,有时用眼不当也会影响到肝脏。  相似文献   

12.
李亮 《劳动保护》2007,(6):76-77
矿难,一个熟悉而让人心生恐惧的字眼。矿难无情地摧毁着一个个幸福的家庭。有数据显示,70%~80%的矿难都是由煤和瓦斯突出引起的。然而专家解析说:“煤和瓦斯突出前一般都有先兆,如果这时负  相似文献   

13.
1.溺水的先兆及自救和急救方法 溺水是常见的意外,溺水后可引起窒息缺氧,如合并心跳停止的称为溺死,如心跳未停止的则称近乎溺死,这一分类以病情和预后估计有重要意义,但救治原则基本相同,因此统称为溺水。  相似文献   

14.
《江苏劳动保护》2009,(8):53-53
答:在气锤作业时,如气缸内出现异常声音,这是造成严重事帮的先兆。因此,必须停止作业,进行检查修理。  相似文献   

15.
航空维修差错分析及其管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航空维修差错是诱发或直接导致飞行事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对维修差错进行分类和分析有助于航空安全。笔者在分析航空维修环境变化的基础上 ,基于Reason模型构建了维修差错分类与诱因分析的框架 ,并结合机务维修的实际情况 ,对框架所包括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的先兆、不安全的管理及组织因素进行了初步编码。文章还简要论述了维修差错的管理技术 ,指出借助框架编制详细的差错分类与分析编码系统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大量事故统计表明:驾驶员信息的可靠性对交通安全起决定性的影响.大约90%以上交通事故是由驾驶员的信息处理故障或缺乏警觉等行为引起的。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驾驶员应密切注视周围环境的变化,当发现外界刺激信息——突变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调节驾驶操作,使车辆正常行驶,否则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从根本上来讲,交通事故往往发生在突变时刻。驾驶员正确地掌握突变信息的先兆是预防交通事故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17.
林静 《劳动保护》2012,(1):54-56
在安全领域,有一个著名的海因里希法则,即300∶29∶1法则.这个法则意思是说,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其中多数的工业伤害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即使一些工业伤害事故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则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产生也是由于人的缺点、错误造成的.因而,海因里希理论把工业事故的责任归因于人.  相似文献   

18.
“海恩法则”告诉我们: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起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也就是说,要想消除这一起严重事故,就必须把这1000起事故隐患控制住。“海恩法则”的实质是指明了每一起安全生产事故,都是在隐患面前的自我麻木和责任缺失造成的,几乎所有的灾难都是多个漏洞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正一、海恩法则海恩法则是德国飞机涡轮机的发明者帕布斯·海恩提出1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法则。海恩法则指出:每1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该结论说明了飞行安全与事故隐患之间的必然联系,当1件重大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对同类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处理,防止再次发生重大事故。二、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海恩法则"多被用于安全管理中。许多企业往往忽视对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进行排查,而  相似文献   

20.
1.引言 美国安全管理专家塔兰茨曾给事故下了一个定义:事故是一种意外,但未必是致伤或造成破坏的事件.这种事件会妨碍任务的完成.事故发生前一定有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条件,或既有不安全行为又有不安全条件.由此可以看出,影响安全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物的因素,一个是人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