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工业化生产羧甲基纤维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农作物秸秆引起的污染问题着手 ,论述了农作物秸秆的各项综合利用技术 ;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工业化生产羧甲基纤维素的综合利用技术 ,不仅可以解决农作物秸秆焚烧引起的污染问题 ,还可以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农作物秸秆的研究现状、处理方法及综合应用情况进行综述,归纳出了目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领域、主要处理方法及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明确了突破农作物秸秆外表面物质结构实现完全降解和完成内部纤维素、半纤维素等高分子化合物降解转化是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指出了解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层面、法律层面和人文认知理念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为高效利用农作物秸秆及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农作物秸秆燃烧是大气中黑碳(black carbon,BC)气溶胶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农作物秸秆燃烧排放黑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离线样品分析获得的BC排放特征,缺少实时在线排放特征的研究。本研究收集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4种农作物秸秆(小麦秸秆、水稻秸秆、玉米秸秆和大豆秸秆),通过在实验室燃烧平台模拟农作物秸秆露天燃烧的过程,利用黑碳仪获得农作物秸秆燃烧过程中BC的实时浓度排放变化;利用质量重建,获得BC在线排放因子。结果表明:农作物秸秆在明燃过程中BC的排放因子较为稳定。通过平均排放因子的计算,获得小麦秸秆、水稻秸秆、玉米秸秆和大豆秸秆的BC排放因子分别为(0.32±0.05) g?kg~(-1)、(0.31±0.13) g?kg~(-1)、(0.31±0.09) g?kg~(-1)和(0.44±0.01) g?kg~(-1)。在排放因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作物秸秆露天燃烧量,最终建立了2015年我国省级(不含港澳台地区)典型农作物秸秆燃烧的BC排放清单。  相似文献   

4.
《陕西环境》2003,10(3)
为维护我省大气环境,防治秸秆焚烧污染,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及公共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局《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环发〖1999〗98号,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专项整治工作,特通告如下:一、小麦、玉米、水稻、棉花、油料及其它农作物秸秆(以下简称秸秆)均为有机物资源,一切从事生产、经销农作物的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在田间、地畔、路边、河渠、林带边随意焚烧秸秆,污染大气环境。二、在下列重点禁烧区域,严禁露天焚烧秸秆:(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延安、榆林、汉中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与农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秸秆在过去被运作燃料的情况也减少,这就让秸秆的数量不断增加,而饭勺秸秆会对环境产生很大的污染,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本文就对当前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秸秆属于农业生态系统中一种十分宝贵的生物质能资源。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以及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秸秆焚烧危害较大,目前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较低,因此必须采取合理的方法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的问题,以实现2020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睢宁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分析了焚烧或废弃农作物秸秆的原因和存在问题,阐述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提出了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涂镇为例,调查分析了湖泊保护区内农村建筑垃圾、村民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饲养畜禽排泄物、农用地膜及其它废弃物、水产养殖废物、农户厕所污染状况,分析了固废污染的成因,提出了针对不同固废的防治措施,总结了该镇治理固废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近40年的变化趋势及当前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主要利用方式,估算秸秆利用碳减排潜力,采用草谷比法对1981~2020年间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进行了科学估算,分析了秸秆资源密度和人均资源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估算了秸秆制备生物炭基肥的碳减排潜力.结果表明:(1) 1981~2020年我国农作物秸秆总量增长了4.39×108 t,且总体呈不断增长的趋势.(2) 2020年全国作物秸秆理论资源总量约7.72×108 t;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仍旧是主要的农作物秸秆种类,约占秸秆资源总量的84%.东北和华北地区秸秆资源量最丰富,东北地区人均资源占有量最高,约1.46 t;华北地区秸秆资源密度最高,达5.42 t·hm-2.(3)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逐年提高,目前主要以肥料化和饲料化利用方式为主,约占所有秸秆利用方式的77.5%.(4) 2020年我国可收集农作物秸秆资源可制备成生物炭2.04×108 t,制备生物炭过程中可更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减少二氧化碳当量(CO2e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在农业环保中的意义日益突出。对江苏省徐州市秸秆综合利用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研究,阐述了徐州市目前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分析了徐州市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所出现的焚烧问题的产生原因,并针对此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由于农药化肥流失、养殖场畜禽排泄物污染、农作物秸秆焚烧以及农业塑料膜等所引起的污染逐年加大,正成为工业污染源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污染物来源。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由于农药化肥流失、养殖场畜禽排泄物污染、农作物秸秆焚烧以及农业塑料膜等所引起的污染逐年加大,正成为工业污染源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污染物来源。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过剩秸秆焚烧对环境、交通造成的影响越来越重,如何提升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符合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四种途径,并就实现这些途径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由于农村卫生环境差,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低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农膜,弥渡县的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业和农药、化肥、农膜污染均较严重。应采取措施,逐步完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秸秆实用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收获后的秸秆是农民生活中的主要燃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能和天然气成为农民生活中的主要能源,农作物秸秆被随意抛弃和焚烧,引起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提高秸秆再利用的效率和改善环境质量,本文就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农作物秸秆的再利用和秸秆焚烧的治理提供可以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农作物秸秆控制藻华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农作物秸秆抑制藻类生长具有廉价、生态安全和快速高效的优点,对湖泊富营养化的生态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综述了农作物秸秆在控制有害藻类过度繁殖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归纳了秸秆抑藻的实验和应用研究.讨论了秸秆抑藻的机理,阐释了目前在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秸秆化感作用在抑藻方面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当前处理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主要方法,包括光催化还原法、化学沉淀法、膜分离法、电化学法、吸附法,并对各方法进行评述;讨论了近年来国内外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现状,综合利用新技术及作为吸附剂的化学组成;评述了农作物秸秆作为去除重金属离子吸附剂的优越性,对解决水体中重金属离子污染问题,提高对秸秆的综合利用率,开发廉价、高效的吸附剂,以及由于农业废弃物处置不当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武汉市秸秆燃烧VOCs排放估算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碧捷 《环境科学》2013,34(12):4543-4551
秸秆燃烧是我国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其排放对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都有很大影响.对该来源VOCs排放量的可靠估算是在区域或城市范围内进行排放效应分析和污染控制的重要前提.根据2005~2011年武汉市农作物的总产量,采用排放因子分析法估算了武汉市及主要6个农作物产区的秸秆燃烧VOCs的排放量,并分别计算其耕地排放强度(I c)和区域排放强度(I r).结果表明,武汉市2005~2011年年均秸秆燃烧VOCs排放量约为(3 163±139)t,I c和I r分别为(1.52±0.06)t·km-2和(0.37±0.02)t·km-2.粮食类和油料类农作物秸秆燃烧是主要的排放源,需优先控制7大类21种VOCs物质.武汉市分区VOCs排放量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黄陂区、新洲区、江夏区、蔡甸区、汉南区、东西湖区,前4个区的排放总量占到武汉市的近九成.江夏区、汉南区、黄陂区和新洲区应作为秸秆燃烧VOCs排放的优先控制区,尤其是能作为全国代表性的江夏区,应引起高度重视.在进行区域或城市范围的秸秆燃烧产生污染物质的生态风险评价时,该污染物的I c和I r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基础数据.最后,提出大力发展农村秸秆资源综合循环经济利用是解决区域或城市范围内秸秆燃烧产生环境问题的可行之径.  相似文献   

19.
简讯     
废弃秸秆变板材废弃的秸秆、花生壳、杂草,经过加工就可以变成人们喜爱的环保型板材,这是河北省井陉县科技部门,经过两年研制开发出的一项科研新技术。到目前,该县已建成年产2.1万块环保型板材生产企业,年消化秸秆、花生壳、杂草等157万多吨。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每年都要产生大量的小麦、玉米秸秆,花生壳等,除了少量直接还田和养牛过腹还田外,大量的秸秆被焚烧,不仅严重浪费资源,还严重污染了环境。为此,该县将《利用农作物秸秆制作环保型板材技术研究》课题,列入进陉县山区经济开发项目,这个项目主要以玉米、麦秸、棉花秸、花生壳、树…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很早就把作物秸秆用作燃料、肥料、饲料。随着现代农村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化肥农药及石油能源的大量使用,部分地区农作物秸秆已堆积在田头、路边作为废弃物处理,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自然资源,而且妨碍交通、污染环境,甚至引起火灾。因此,探讨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研究其合理开发利用方式,对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作物秸秆的利用途径 1.1 秸秆还田 农作物秸秆富含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硫等多种养分。据测定,玉米鲜秆含氮1.5%、磷0.95%、钾2.24%。一亩玉米鲜秆(约1500千克)铡碎后还田相当于施加硫酸铵22.8~25千克、过磷酸钙12.9~15.1千克、钾肥33.6千克,每亩可增收小麦50多千克、玉米45千克。秸秆还田既减少化肥用量、节省投资,也能优化土壤理化性状,使土壤蓄水性能改善、抗旱能力增强、团粒结构增多,为农业持续增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