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四湖湿地建设的综合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四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要输水干线和调蓄水库,目前人工湿地建设已初见成效。从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科研效益等方面分析了南四湖人工湿地在改善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稳定南水北调调水水质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江苏沿海拟建平原水库建设后的咸化风险,于2013年4月,在江苏沿海1#、2#、3#、4#拟建水库取0~200cm原装土样,通过对样品氯离子含量和释放速率的测定,建立水质模型,预测不同初始蓄水水质条件下水库咸化风险,模拟结果表明:在模拟运行一年后,1#、2#拟建水库底泥盐分释放量小,来水水质较好,不会发生咸化,可作为生活用水水源地;3#拟建水库底泥盐分释放量较大,一年后各条件下氯离子浓度均高于250mg/L,平均氯离子浓度涨幅为173.20%,咸化风险较高,不适合作为生活用水水源地;4#拟建水库在各条件下氯离子浓度平均上升6.83mg/L,因此当蓄水水源良好时可以作为生活用水水源地。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新疆福海县污水处理现状调研,分析了该县氧化塘水质严重超标、底泥及水质变黑发臭进而影响福海县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改善氧化塘水质及恶臭污染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4.
以汾河运城段几个县界断面底泥和水质为实验目标,采用实验室测定方法,分别对在平水期、枯水期的底泥耗氧(SOD)速率进行测试,并对测试条件进行优化,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无论枯水期还是平水期,SOD总体变化趋势与河流水质污染(化学需氧量、氨氮)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针对塔里木河中游输水堤防修建与生态保育的问题,结合对沙子河和阿其河两个断面地下水质的监测资料的分析,对输水堤防修建后堤防外地下水质的时空变化进行了探讨,揭示了在输水堤防影响下堤防外地下水质变化的初步规律.结果表明:沙子河断面和阿其河断面洪枯期地下水矿化度的变化规律由于堤防的修建而被改变,同样在堤防外侧,由于无地表水经过,沙子河断面地下水矿化度远高于在有生态闸定期放水的阿其河断面,因此,生态闸建设对抑制由于输水堤防影响而导致的水质修建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有90%的城市河流受到严重污染,河道治理问题已提上日程。而随着截污工程的引入,底泥的二次污染问题就成为影响河水水质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简要分析了底泥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性,并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环境学者对底泥中有机物污染修复治理技术研究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西溪湿地底泥质量现状,2012年9月采集保护区内不同干扰类型的底泥样本,测试了底泥中重金属和POPs中PCBs、OCPs和PAHs的含量,并对湿地底泥污染进行了生态风险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底泥中未检出PCBs和OCPs,但检测出14种EPA优控PAHs,总PAHs的浓度范围为115.9~217.8 ng·g^-1,低于潜在生态风险的效应区间低值ERL,其中列入中国"水中优先控制污染黑名单"的7种PAHs均有检出并且其总量占∑PAHs 1/2左右(平均为50.08%);底泥中8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二级标准,但Hg、Zn、Pb、Ni含量在多个位点已超过一级标准;分别采用土壤背景值和国家一级标准为参比值对湿地底泥中重金属进行单因子污染风险指数评价,发现分别有7种和4种元素的污染指数大于1;综合分析不同干扰类型的底泥质量,发现底泥疏浚能有效降低有机质含量、全氮和PAHs含量,但对全磷、重金属含量则无明显效果,封闭水体的干塘措施能显著减少污泥量和有机物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西溪湿地底泥中高环PAHs和重金属污染水平可能对西溪湿地生物具有潜在的生物毒性作用及不利的生态影响效应,其疏浚底泥农用则无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河下游工程输水后的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塔里木河下游为研究区域,分析了生态输水工程实施以来该区地下水埋深、水质、植被生长状况的不同响应程度。研究表明:生态输水工程使得原本较低的地下水位在一段时间内得到抬升,局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尤其在输水中期(2003-2005年),植被物种组成发生变化,物种多样性增加,植被盖度提高,地下水水质有所好转;但2007年以后,尤其是2008年,随着输水的间断,下游地下水位开始回落,草本植物物种数量又开始减少,因此,生态输水工程必须持续进行才能真正挽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疏浚底泥土地利用应该尽可能避免对施用土壤、周围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通过生物聚积试验和急性、亚急性毒性试验考查底泥对水及土壤中生物、植物发芽生长的影响,通过渗滤试验评价其对地下水层的污染。疏浚底泥土地利用前,其生态毒理性风险分析的方法包括风险简化评价和风险详细评价。通常简化评价方法用于估计底泥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影响程度;详细评价法进一步通过生物毒性试验和柱状渗滤试验来确定其生态毒理性影响,界定其风险特性。  相似文献   

10.
对洞庭湖表层底泥样进行了Cd、Pb、Cu、Zn、As、Hg和Cr等7种元素含量分析,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首次对各河流入湖口和各子湖区(段)表层底泥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洞庭湖各子湖区(段)表层底泥中以Cd污染最为严重,所有样点Cd含量均超过国家土壤质量三级标准限值;其次为Pb、Cu和Zn,各子湖区该三种金属含量均属于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再次为As和Hg,东洞庭湖和西洞庭湖等湖区As、Hg均属于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而Cr对洞庭湖表层底泥的污染最轻。主要河流入湖口中,湘江和资江入湖口表层底泥的Cd、Pb、Zn和As污染最为严重,沅江入湖口表层底泥的Hg污染最为严重,资江和汨罗江表层底泥的Cu和Cr污染最为严重。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西洞庭湖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对生态潜在危害极高,南洞庭湖、东洞庭湖、城陵矶和大通湖的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级为高。根据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RI)值大小,洞庭湖各子湖区(段)重金属复合污染程度由重到轻次序为:西洞庭湖大通湖城陵矶东洞庭湖南洞庭湖。  相似文献   

11.
对水域生态系统的特点进行了介绍,指出了河流形态多样性是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提出了保持生态系统健康性与完整性的技术对策要点。  相似文献   

12.
对昂思多乡地区不同泉眼泉水的水质进行随机抽检,结果表明该区域内泉水的理化和微生物指标不仅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的标准,同时符合天然饮用矿泉水的标准,属富锶型偏碱性中等软水,而且该地区泉水未受到有机物的污染,可将昂思多乡泉水做为优质的天然饮用矿泉水水源。  相似文献   

13.
水危机与中水回用技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与国内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表明中水回用十分迫切。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中水回用的应用情况,表明该技术对缓解世界与国内的用水压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阐述了中水回用的技术方法、水质要求及工艺流程,讨论了中水回用的实际意义,结论表明:中水回用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黄山市几种水体中细菌总数的测定与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标准平皿法测定了黄山市几种水体中的细菌总数,并结合水质评价标准对它们进行了初步的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新安江(屯溪段)中细菌总数为260个/mi,属清洁水;率水河水样和听松湖水样中细菌数分别为5.0×10^3个/ml、3.4×10^3个/血,属不太清洁水;学校后池塘水水样中细菌总数为7.2×10^3/ml,属于不清洁水;自来水水样为极清洁水。  相似文献   

16.
论新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水环境保护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根据新疆“三水”资源的形成背景与时空分布特征,提出合理开发利用“三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的积极举措,促使水环境质量与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贯彻开发与节约并举;遵循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总原则。实施开源节流,确保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蓝楠 《绿色视野》2012,(6):44-48
【案情】 2012年1月底,广西龙江河发生镉污染超标事件。专家估算,这次事件中镉泄露量约20吨,泄漏量之大国内罕见,龙江下游300公里河段受到波及。在下游柳州地区,市民们纷纷到超市抢购瓶装水。2月初,江苏省镇江市部分居民发现自来水中有异味,随后纷纷抢购瓶装水、桶装水。经专家组全面调查认定,这起自来水异味事件污染源由运输苯酚的韩籍船舶操作不当泄漏导致。  相似文献   

18.
19.
赵秀峰 《四川环境》1991,10(4):15-18
微量和痕量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污染水源。而这些有机污染物浓度甚微,反映在COD,BOD_5~-,TOC等常规指标上微不足道,但其毒性甚大是致癌、可疑致癌和致突变的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本文简要介绍了受微量和痕量有机污染物污染的微污染水源的概况、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解决微污染水源净化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自然水体水质改善与修复技术研究的进展,并提出了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