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征润洲污水处理厂CAST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运行实践的基础上,开展了两个阶段的对比生产性试验;对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低负荷运行状态下CAST工艺脱氮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F/M、DO、MLSS、SRT等工艺参数的优化控制,可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和传统硝化反硝化有机结合的耦合脱氮模式。该耦合脱氮模式下各出水水质指标稳定达标的情况下,出水NH3-N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出水TN去除率在55%以上,取得了良好的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2.
SBR法强化脱氮除磷工艺的研究开发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SBR工艺的特征和氮磷脱除机理,分析了改善SBR氮磷脱除功能的有效途径,重点对目前已研究开发出的几种实用的SBR法强化脱氮除磷工艺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CAST工艺脱氮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效先  董晶  郝冀 《四川环境》2004,23(2):28-30,44
在CAST工艺中,通过控制活性污泥工艺的反应环境可以使氮的去除过程优化。将传统的处理方法和周期循环运行过程的处理效果做长时间的比较,通过检测比较硝化速率,同时硝化反硝化以及除磷效果,可知,当运行负荷相同时,周期循环运行过程是一种很有优势的污水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是将硝化控制在形成亚硝酸阶段,阻止亚硝酸的进一步硝化,然后直接进行反硝化。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对短程硝化脱氮技术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概括和探讨,对该工艺的开发应用(如SHARON工艺、OLAND工艺、CANONT艺和生物膜/活性污泥法结合的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作了简要综述,并指出了该工艺的技术优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生物硝化反硝化原理的分析,本实验选用两段SBR工艺生物脱氮技术,解决了高浓度工业废水有机物去除效率高而氨氮去除率不高的难题。同时对其脱氮规律作了研究,找到SBR2是脱氮的关键环节,并分别对SBR2硝化反硝化阶段p H和DO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用这两个参数作为系统自动控制的依据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周利  刘凯  兰星  董洋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2):1061-1063,1092
实验探索了高MLSS(溶液悬浮固体浓度)下多孔颗粒载体—膜生物反应器发生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可能性。研究了溶解氧(DO)、C/N、氨浓度及氨负荷、pH等因素对短程硝化、反硝化和TN去除的影响。实验发现,当控制pH=7.5、DO=1.0mg/L、C/N为6时,该反应器能同时达到较高的NH4 —N和TN出除率。  相似文献   

7.
齐荣  余兆祥  杨坤 《环境技术》2005,23(4):8-12
焦化废水是一种氨氮和有机物浓度较高的难生化降解有机废水。随着排放指标的日益严格,出现了很多焦化废水的处理新技术,而焦化废水的生物脱氮技术的发展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以生物脱氮硝化/反硝化反应的反应途径为线索,系统分析了国内外近年来在焦化废水生物脱氮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国外一些生物脱氮的新技术,包括SHARON工艺、OLAND工艺和ANAMMOX工艺。  相似文献   

8.
含氰废水的脱氮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丙烯腈装置所排出的有机和无机含氮化合物,大部分经生化作用转化为氨氮,而水体中过多的氨氮对人和生物有毒害作用。为此,对原装置进行了全面改造,改造后的工艺为“前置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废水中的氮化合物通过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被转化为对人体无害的分子氮(N2)逸出大气。试验结果表明:改造前,排出水中氨氮合格率为零;改造后,排出水中的氨氮合格率为95%以上。  相似文献   

9.
缺氧反应时间对反硝化除磷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硝化除磷工艺具有节省碳源、曝气量以及污泥产量低等优点,因而在处理城市生活污水中具有显著优势。反硝化除磷效能主要在缺氧阶段完成。缺氧时间直接影响系统的脱氮除磷效率。本实验以SBR反应器在厌氧/缺氧/好氧条件下富含的反硝化聚磷菌(DPAOs)为研究对象,通过调节不同的缺氧反应时间(150 min,210 min和270 min),考察缺氧反应时间冲击对下一周期代谢的影响和长期对整个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影响。冲击实验发现:缺氧时间的改变基本不影响下一周期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吸收以及硝氮去除。在长期缺氧反应时间不同的系统中,当缺氧时间分别为150 min、210 min和270 min时,除磷效率分别是-10.4%、62.5%、73.6%,脱氮率均达到100%。当缺氧反应时间从150 min延长到270 min时,微生物体内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水平和聚磷(poly-P)水平以及释磷量都升高。实验表明,缺氧时间的适当延长利于提高除磷效率。  相似文献   

10.
同步硝化好氧反硝化生物脱氮机理分析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弘宇  马放  周丹丹 《四川环境》2004,23(6):62-65,70
通过对比传统生物脱氮理论,提出同步硝化好氧反硝化技术优点,对好氧反硝化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从不同角度做了理论分析。同时阐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的控制因素及其研究进展。并对好氧反硝化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提出了好氧反硝化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壬基酚在活性污泥系统中的去除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伟  李咏梅 《四川环境》2008,27(6):86-92
壬基酚是一种持久性有毒的内分泌干扰物,它会对生物系统产生有害影响。本文介绍了壬基酚的来源、物化性质、化学结构、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实验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及去除,以及壬基酚在活性污泥分离的菌种中的降解。最后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周期循环活性污泥(CASS)工艺是序批式活性污泥(SBR)工艺的一种变形工艺,在运行过程中大多采用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的变水位运行方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采用恒水位的运行方式,并对该方式的操作程序和出水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恒水位运行方式不仅可省去前端倒换阀门的繁锁操作,而且运行效果更为稳定,运行过程中的工艺更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13.
文章概述了含砷废水的产生及其处理方法,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研究报道较少的活性污泥法,以引起人们对这一有效除砷方法的重视。通过总结活性污泥法除砷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活性污泥除砷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要从活性污泥法除砷的机理、除砷工艺、及含砷废渣处理三方面开展研究,以促进该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以奇台太极华力食品有限公司番茄废水处理工程实例为依据,介绍了采用ABR厌氧+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工艺在处理番茄加工废水的设计、调试及运行情况。经过2年运行,其进水COD在700~1 500mg/L之间,最大处理水量达到4 000m3/d;出水COD在40~70mg/L之间,COD去除率达到97%。处理出水可以稳定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ABR+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工艺具有启动快,调试时间短,工程造价低的优点,尤其适宜处理番茄等间歇时间长工作时间短的季节性生产污水。  相似文献   

16.
炼油化工废水水量大,含有较高浓度的COD、NH3-N、硫、酚、石油类等污染物,活性污泥法具有运行稳定,耐负荷运行、成本低、维护方便和处理效果良好的特点。文章通过分析污泥沉降比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温度是影响沉降比主要因素,外界环境因素也影响污泥沉降比,污泥沉降比对维持曝气池稳定有重要作用,利用污泥沉降比可以调节剩余污泥排放量,控制污泥浓度;通过污泥沉降比的变化可以及早判断和发现污泥膨胀,及时做出工艺运行调整。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污水厂生化系统剩余污泥产量过多的问题,采用延长污泥龄(SRT)的方法,对剩余污泥减量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得知:污泥龄由8d增至16d时,污泥表观产率系数下降28.53%,而污泥龄由8d增至24d时,污泥表观产率系数下降51.12%。污泥龄的延长对CODCr的去除能力没有明显的影响,但使出水NH3-N浓度和TP浓度均升高,通过调整碳氮磷源的比例降低出水NH3-N和TP浓度。实验结果表明:SRT的延长,不仅降低活性污泥工艺中的剩余污泥的产量,同时还能降低处理与处置的费用,有发展前景,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李冰  李玉瑛 《四川环境》2007,26(5):16-20,29
本文通过2个SBR和30次分批实验研究了电子受体(O2、NO3^-)对活性污泥产率系数(真实产率YH和表观产率Yobs)的影响。分批实验采用的基质是多种多样的,所选用的接种污泥是SBR长期培养出来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电子受体(O2、NO3^-)条件下,真实产率YH具有显著的不同,缺氧YH是0.53 mgCOD/mgCOD,而好氧YH是0.68 mgCOD/mgCOD,这是由于不同电子受体需要不同的微生物种群,其细胞产率不同。不过缺、好氧的表观产率Yobs(0.33 g△MLVSS/g△COD和0.35 g△MLVSS/g△COD)的差异并不显著,这是由于好氧污泥的内源呼吸作用更强,有更多的污泥衰减。  相似文献   

19.
活性污泥是污水处理厂曝气池内有机污染物转化的主体,其生物活性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能力,而活性污泥的生物活性又主要取决于其中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功能。因此,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研究一直是环境科学、生态学和环境工程等领域的研究重点。人类对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的认识也随着其研究方法的发展而逐步深入。本文对活性污泥中的主要微生物菌群极其特性做了描述,并简单介绍了菌群的几种研究方法,对研究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