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磊 《防灾博览》2002,(6):18-19
2002年7月26日在北京市委主办的第22届市长与专家“季谈会”上,北京减灾协会、北京系统工程学会的七位专家,就“安全奥运”的主题向市委、市政府及各委、办局的领导逐一汇报了研究分析成果。笔者现就报告中有关问题进行理性归纳,旨在探讨扎实可靠的“安全奥运”建设与传播有效途径。 倡导“安全奥运”观是前提 笔者早在2001年9月14日“全国大城市灾害防御研讨会上”便提出了“安全奥运”的观点。但“安全奥运”并非新提  相似文献   

2.
"奥运举办之日,就是我中华腾飞之时!"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在一个世纪前就这样预言。辉煌中国,百年机缘。2004年8月,告别了雅典,奥林匹克的五环旗转向北京展开,取自希腊奥林匹亚的圣火在现代中国的首都点燃。世界奥林匹克运动选择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发展中国家,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将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拉开帷幕,这是我国历史上举办的首届奥运会,也是迄今为止我国举办的最大规模的综合性体育赛事。"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承载着和平、和谐、和睦的人类共同理想,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是中华民族的盛事,是全世界华人华侨的盛典,是全中国人民的梦想,是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自己和平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平台,也为中国人民百年来追求的中华民族振兴、国家强盛宏伟理想的实现再次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发源于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的一项伟大创举,是全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成为不同国家、不同信仰、不同肤色、不同种族共享的文明成果和共有的人文财富。目前国际奥委会成为拥有204个成员的大家庭,奥运会也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体育盛会。北京将用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树立和谐健康的文明新风,为人类社会增添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3.
2022年2月4-20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党和政府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举全国之力,聚民族之智,同国际奥委会和国际社会一道,将北京冬奥会办成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办成一场举世瞩目的冰雪盛事.大庆航空救援支队作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消防安保的一支国家应急救援空中机动...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的突发性大气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快速确定大气突发污染事故的性质及可能的危险区域范围,天津市建立了基于中尺度天气预报系统的突发性大气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其核心是大气扩散模型.系统由应急基础信息库、大气污染模型库和灾后风险评估3个子系统组成.天津奥运赛事期间业务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快速对意外事故导致的大气污染进行模拟和预测,并将模拟预测结果和基础信息叠加制成风险评估专题图,从而为相关部门采取的紧急疏散等应急措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8月1日,中国地震局修济刚副局长率监测预报司李克司长、宋彦云副司长来北京市地震局检查奥运地震安全保障工作。北京市地震局局长吴卫民,副局长徐平、胡平、陶裕录、谷永新参加了汇报会。修  相似文献   

6.
2008年7月13日,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等一行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检查全国地震速报及奥运保障等有关工作。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刘瑞丰总工就全国地震速报工作的总体概况、工作模式、速报流程以  相似文献   

7.
日前,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传出信息:上海将启动建设健康城市的“三年行动计划”,成为我国第一个提出建设健康城市的特大型城市。 建设健康城市是个什么概念?这是世界卫生组织面对21世纪城市化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挑战而倡导的一项全球性行动战略。上海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将着重加强城市生态和环境建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震应急指挥技术体系初探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37  
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是防震减灾建设的核心内容。”十五”期间,将建设中国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其体系结构,关键构成、设计和实现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根据所从事的项目建设过程,对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在此基础上开展的首都圈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工作,并就今后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如何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整个村镇规划、建设与管理中,已成为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张沅 《防灾博览》2014,(2):66-69
城镇化建设规划粗糙、布局不合理。部分中小城镇规划和建设未经过充分论证,在气象、地质环境等条件不适宜城镇化的地区进行城市建设,一旦遭遇强降水、强对流、台风等天气灾害袭击,将会对本地居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实施,是以城市群建设为载体。随着京津冀城镇化率逐步提高,人口不断迁移和聚集、建筑物密度增高,京津冀城市群将面临更多、更不确定的自然灾害影响,洪涝灾害是区域内平原城市普遍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本文通过研究京津冀平原在历史发展长河中随着建设规模扩大、气候变化加剧、生态环境破坏等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对城市带来的洪涝灾害影响,探索在合理的建设标准下,通过流域协同治理、城市精细管理、设施韧性运行,实现对城市洪涝风险的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防灾减灾历来有之,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创立城市规划体制后,就明确城市防灾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灾害事件的频繁发生,城市防灾规划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综合减灾安全管理的防御之策,重在以综合系统优化为着眼点,以体系化建设为目标,将安全应急综合管理思想,有机嵌入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之中。文章具体从管理、技术、公众素质三方面谈城市安全建设的多角度对策。  相似文献   

13.
背景:陈冠明,江苏省铜山县张集镇农民,2001年7月13日看到申奥成功的消息后,他非常激动和自豪,决定用骑三轮游遍中国的方式来宣传奥运,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那天结束旅程。2001年11月18日,陈冠明踏上了迎奥旅途。现在,他已经走完全中国6.5万公里,到达了北京。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网是我国仅次于测震网的第二大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它的建成与运转,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与浓厚的兴趣,其原因不仅是由于此网建设投资少,建成快、成效大而被国家地震局授予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更重要的是它的建设思想充分总结了我国经验,扬长避短,有许多重要的科学创新与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列出中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网主要的五大科学创新:"自身放大"观念、"灵敏点"观念、"有效层"观念、"地壳放气"观念与"微动态"观念等.这些新观念组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新的科学概念,开辟了一个新的科学领域,它将拓宽人们的认识,并将地下水领域的研究引向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15.
西部开发中的泥石流问题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西部地区的青、甘、陕、川、滇、黔、新、藏、宇、桂、内蒙和重庆等12个省区市内都有泥石流分布,已查明的泥石流沟计15500余条,受泥石流危害或威胁的县级以上政府驻地城镇逾百座,一场泥石流致死百人以上的灾害点达23个,泥石流及其灾害是西部大开发中必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城市建设、公路和铁路等交通建设、水利建设,西气和西电东送工程建设等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领域,,在开发建设中都将要遇到泥石流问题,吸取以往这类建设中抗御泥石流灾害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减轻泥石流灾害和保障西部大开发顺利进行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场毁灭性的大地震过后,这座城市的恢复,是在原地呢,还是在异地呢?制定重建规划时,首先要考虑这一问题。这是城市建设历史性的重大选择。 1976年7月28日发生的大地震,使冀东工业重镇唐山毁于一旦。新唐山建设的选址,一开始曾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设想:一种是,将原有的城市放弃,异地进行建设;另一种是,立足于原有城市,在原地进行建设。 放弃唐山,异地建设,就是把原来市内的企事业单位全部迁出去,划归原唐山地区所属各县分别进行建设。这种设想主要考虑:唐山市区地下有活动断裂带,存在引发大地震的危险性;这次大地震给唐山造成的破坏极其严重,就地  相似文献   

17.
战争灾害是人为灾害中的一种,在对城市的危害和所采取的抗御措施等许多方面与其他灾害都是一致的。在长期和平的环境下,将大量财力和物力投入到单纯为防御未来战争的人防建设上,民众越来越难以接受,人防建设必然会因社会各方面  相似文献   

18.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如何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整个村镇规划、建设与管理中.已成为重要问题之一。农村防震减灾的薄弱环节在我国陆地面积的构成中,有9亿多农民绝大部分居住在县城以下的农村,而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居住在具有潜在地震危险的区域。由于受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我国广大农村基本不设防。抗震设防亟待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村镇建设得到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溅着血泪的生存与毁灭的悲壮史诗石破天惊的大自然与人类命运的交响曲!1.映秀—北川:80秒大断裂2008年的中国注定极不平凡。开年伊始至5月12日,短短上半年光景里,一幕幕被聚集的人间悲喜剧在中国上演。战胜冰雪灾害、排除"藏独"干扰、护卫奥运火炬全球传递、震惊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爆发以及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这一轮又一轮悲壮而激动人心的中华潮冲击着世界……  相似文献   

20.
基于遥感监测的土地利用核查系统,是为满足金土工程一期建设实施方案中关于基于遥感监测成果的土地利用核查系统建设的要求,促进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执法工作中的应用,以面向国土资源执法管理的重大需求而提出的。详细介绍了系统功能,从总体设计、数据库建设及所采取的技术路线等方面进行了描述。介绍了系统包含的功能模块,各个模块的功能结构,以及采用的技术特点。该系统的建成,将有助于提高土地执法管理的质量、能力和水平,并可为省、市、县执法监察业务提供翔实、准确、科学的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